文章快速检索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 Vol. 44 Issue (5): 191-194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3.05.025
0

引用本文  

张磊. 云南省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调研报告[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 44(5): 191-194.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3.05.025.
ZHANG Lei. Research report on improving the public service capability of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in Yunnan Province[J].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2023, 44(5): 191-194.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3.05.025.

作者简介

张磊(1978-), 女, 硕士, 主要从事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管理、防震减灾科普工作

文章历史

本文收到日期:2023-07-26
云南省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调研报告
张磊     
中国昆明 650224 云南省地震局公共服务处
Research report on improving the public service capability of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in Yunnan Province
ZHANG Lei     
Yunnan Earthquake Agency, Kunming 650224, China

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共中国地震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新征程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的实施意见》,准确把握云南省防震减灾公共服务需求现状,进一步评估云南省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水平,了解掌握地方地震部门公共服务能力,力争通过本次调查研究,进一步整合全省地震系统服务资源,拓展防震减灾业务服务领域,最大限度地满足云南省经济社会建设要求与公众需求,推进防震减灾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

1 调查工作开展情况

本次调研,主要通过文件函询、电话沟通、实地走访等方式开展。云南省地震局公共服务处制作相关调研提纲,以文件形式向全省16个州(市)地震部门了解相关信息;通过与普洱、版纳、临沧等地震部门电话沟通,进一步了解公共服务事项和产品管理情况;结合水库行政检查,同期向昆明、昭通、德宏等3个州市地震部门深入了解相关公共服务和法治服务情况。在云南省地震局内部,重点向云南省地震台、震灾中心、应服中心等部门深入了解和分析我局公共服务业务开展情况。

2 公共服务现状 2.1 公共服务机构设置情况

(1)在全国地震系统中,公共服务部门组建时间较短。云南省地震局公共服务处与法规处合署,编制4人,现在岗工作人员3人,其中1人为1年期实习锻炼人员。实际在编常驻工作人员2人,人员缺编50%。

(2)全省16个州(市)地震局(防震减灾局)中,13个州(市)为独立机构,3个州(市)隶属于驻地应急管理局。129个县(市、区)中,98个为独立机构,31是个隶属于应急、住建等部门。16个地方地震部门中,仅昆明市防震减灾局将公共服务处设置为独立处室,其余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责或与震防、或与监测合署。部分州市将科普职责设置为独立处室承办。公共服务岗位人员较为缺乏。

2.2 近期云南省防震公共服务工作情况

(1)公众服务方面。以监测预报预警、地震灾害防治、地震科普宣传服务为主,主要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切的地震安全问题,利用各种方式及时准确向社会公众发布地震速报预警、地震烈度、非天然地震与地面震动事件信息。建成云南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子系统,通过检查评估进入试运行,具备向1000万用户提供电视预警的能力。广泛推动防震减灾科普“六进”,加强重点时段及日常防震减灾科普活动。2023年“5·12”期间,全省地震系统开展“六进”活动493场,参与人数19.8万人次。以“地震科普携手同行”主题活动为契机,组织举办防震减灾科学传播师培训,2023年已培训2 200余名传播师,开展“千场千校”专项活动,举办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中小学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等科普专题活动,组织举办2期基层地震应急“第一响应人”教官培训。结合云南少数民族众多的特点,创作云南特色科普宣传作品,提升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传播力和影响力,推进公众主动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积极性。“十四五”以来,云南省地震局每年都有新的科普作品产出,16个州市地震部门中有9个创作了科普作品,成果包含图书1部、音频11个、视频21个、其他创意作品5个。新增科普场馆3个,改扩建2个,改扩建科普展室3个。

(2)决策服务方面。发挥专业优势,增强主动性和时效性,重点提供地震速报信息、地震烈度分布、震灾快速评估、震后趋势研判、年度地震危险区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火山监测、水库诱发、页岩气开采等非天然地面震动事件监测等信息。充分利用灾害风险调查和评估结果,提出减轻地震灾害风险的对策与措施。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云南省地震局先后开展2轮年度地震危险区震情趋势通报,为地方党委政府抓实抓细地震灾害风险防范工作提供决策支持。2023年5月2日保山市隆阳区5.2级地震后,提供速报短信服务,向云南省、州、县相关领导、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和地震系统发送2 945条地震速报信息。震后9 s发布地震预警信息,云南省共有656台预警终端收到预警信息,其中有14台响应烈度6度,分布于大理州永平县、保山市隆阳区;19台响应烈度5度;76台响应烈度4度;142台响应烈度3度;294台响应烈度2度;111台响应烈度1度。219 237台电视收到预警信息,其中橙色预警数7 961台、黄色预警57 299台、蓝色预警153 977台。提供烈度速报服务,震后5 min产出第一版地震烈度速报产品,震后10 min产出第二版地震仪器烈度产品,及时供抗震救灾参考。发布“5·2”保山5.2级地震烈度图,完成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并上报中国地震局和云南省人民政府,提出恢复重建建议。

(3)专业服务方面。运用市场机制,为水库大坝、水电站、油气管道、引水工程等重要生命线工程提供地震和地球物理场监测信息、地震预警、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建设运维、地震安全性评价、健康监测与诊断等方面数据和技术服务。通过与住建、交通、能源等部门合作,强化技术攻关,深化信息共建共享,提供减隔震技术、地震科学研究、地震灾害防治等服务。推动地震灾害风险普查成果运用,努力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服务水平。2022年12月完成澜沧江上游托巴水库专用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于2023年1月进入试运行阶段。开展澜沧江和金沙江中游共计12座水库的专用地震监测台网运维工作。开展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国内段)断裂带地震监测技术服务。选定云南昭通双河特大桥、云南保山腾冲龙江特大桥2座桥梁作为重大基础设施地震灾害风险评估试点,开展安全监测与健康诊断服务等工作。为云南全省重大工程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服务工作,为昆明市寻甸产业园区天生桥化工园区项目选址提供服务。为云南省地震局减隔震实验室提供建筑抗震设计、建筑减隔震检测、抗震加固、建筑有限元模拟计算、减隔震产品检测等服务。切实发挥地震监测中心站职能,云南8个地震监测中心站现已全部纳入所管辖州(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

(4)专项服务方面。结合云南省实际,开展重要时段、重大活动和任务震情跟踪保障、“一带一路”国家地震监测、灾害风险防治、重大基础设施地震风险隐患排查等服务,提供地震背景、应急处置措施、舆情监控等信息服务。完成全省地震构造图编制和信息查询系统搭建,可提供上线查询服务。完成云南全省129个县地震灾害风险调查评估服务。积极推进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建设。

3 存在问题

(1)公共服务部门组建时间较短,加之公共服务岗位人员相对缺乏,如何履行好职责,发挥公共服务统筹管理作用,有效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2)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尚未健全。业务工作与公共服务融合度不高,专业技术人员公共服务意识不强,如何使防震减灾技术较好地服务社会思考不够。总体上,“防震减灾+”服务的新工作格局尚未形成。

(3)防震减灾服务社会很多时候需要将已有技术进行集中整合,才能服务社会。云南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安全性评价、活断层探测、建筑物健康监测等专业领域具有较好技术水平,但各项技术的集成性不高。需要探索建立技术集成工作机制,让现有技术集中发力,整体服务好社会公众。

(4)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供求关系存在以下问题:①从需求侧来看:大部分政府、行业、公众对地震部门的认识和定位不全面,认为主要是地震预测和预报职能,但又提供不了。政府、行业、社会找不到、找不准地震专业服务、技术服务的切入点,缺少提出防震减灾公共服务需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②从供给侧来看:地震服务产品相对传统,部分服务信息偏于专业化,提供服务的社会效益、公众认可度等还不高,公共服务均等化还存在不足。目前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主体集中在地震监测预报预警、震害防御、地震应急、科学知识普及等业务领域,主要以地震观测数据、地震观测初级产品、地震区划图、科普宣传产品等形式呈现。针对无震和有震、震前、震时和震后的不同时段,应对公众服务差异化需求的产品不多,造成大多数时候,公众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关注度不高。业务成果向服务产品转化不够,不能将业务成果及时、有效转化为公众需求、政府需要,存在被动服务的现象。目前存在的成果转化、市场拓展等能力短板,也是公共服务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的表现。

4 工作建议

做好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基础还是要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建设,同时将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因此,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发力,推进防震减灾公共服务。

(1)加强需求侧培育管理和服务。结合日常工作检查、调研,开展常态化公共服务需求调查,动态把握政府、行业、公众地震安全需求,编制公共服务事项和产品清单、需求清单。加强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成功案例的宣传推广,提升社会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关注度,增强社会各界寻求防震减灾服务的主动意识。推进全省中小学地震预警终端全覆盖。

(2)进一步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和水平。实施好各项“防震减灾+”重点工程,完善协同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加大地震监测预报预警、探查区划评估业务成果和科技成果向服务产品、服务标准转化力度,通过产品标准化定型、规范产品要素等,进一步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产品生产、供给、服务全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3)强化队伍建设和考核评估。大力培育公共服务管理和技术人才,将公共服务工作纳入局属各部门各单位和州市地震部门综合考评,增加业务人员公共服务贡献考核,推进公共服务工作成果纳入职称评定,通过绩效分配等引导聚集各领域人才参与公共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