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 Vol. 44 Issue (5): 172-178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3.05.021
0

引用本文  

郝洁, 武晓芳, 张晓曼, 等. 地学类科技期刊“五能”编辑自我提升策略[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 44(5): 172-178.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3.05.021.
HAO Jie, WU Xiaofang, ZHANG Xiaoman, et al. Strategies for editors of geoscience journals to improve their five abilities[J].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2023, 44(5): 172-178.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3.05.021.

作者简介

郝洁(1990-), 女, 硕士, 编辑, 主要从事《地震研究》编辑出版和地震应急宣传工作。E-mail: 290346513@qq.com

文章历史

本文收到日期:2023-06-30
地学类科技期刊“五能”编辑自我提升策略
郝洁   武晓芳   张晓曼   宗云婷   余庆坤     
中国昆明 650224 云南省地震局
摘要:基于前人关于提升期刊编辑综合素养的研究成果,以地学类科技期刊为例,提出科技期刊应培养“五能”编辑,即这些编辑需具备5种职业技能:编辑加工能力、选题策划能力、多维沟通能力、融媒体运用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文中分别针对这5种能力提出了具体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地学类    科技期刊    编辑加工    选题策划    沟通    融媒体    学术研究    
Strategies for editors of geoscience journals to improve their five abilities
HAO Jie   WU Xiaofang   ZHANG Xiaoman   ZONG Yunting   YU Qingkun     
Yunnan Earthquake Agency, Kunming 650224,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enhancement of the journal editors' overall qualities, this paper makes a case study of the editors of the journals of geosciences, and proposes that the editor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iodicals should develop five abilities, namely "ability of editing and processing", "ability of subject selection and planning", "ability of multi-dimensi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to use integrated media", and "ability to do academic research". Further,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detailed measures to improve editors' these five abilities.
Key words: geosciences    sci-tech journals    editing and processing    topic planning    communication    convergence media    academic research    
0 引言

2019年8月,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明确了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全力推进数字化、专业化、集团化、国际化进程,构建开放创新、协同融合、世界一流的中国科技期刊体系(金琦等,2020)。期刊的质量就是期刊的生命,这不仅仅取决于丰富的稿源、优质的文章,一支优秀的编辑队伍也是必不可少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出版干部队伍的总体要求,也是当前社会环境下,期刊编辑队伍要遵守的基本准则。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针对如何提升编辑综合素养做出了总结性研究,如:明琴(2021)提出,编辑应具备把握政治方向的能力、吸收知识的能力、选题策划的能力、发掘和创新能力、编辑加工的能力、有针对性的写作能力、良好的社交能力。余溢文等(2011)从学习能力、执行能力和交往能力3方面论述青年编辑的成长之路。

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具有一定特殊性,不仅需要掌握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搭建作者、读者、编委和审稿专家的良性沟通平台,还需具备相关专业的学科知识素养。目前,我国正在运营中的科技期刊有5 000多种,青年编辑工作者约有1万人(彭京亚,2021),提升编辑职业素养迫在眉睫。代艳玲等(2016)认为科技期刊的发展与编辑的能力息息相关,要将短期和长期培养相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如承担编辑学项目、参与社会活动等。张冬冬(2018)研究指出,科技期刊编辑要勇于走出封闭空间去观摩学习,注重培训和继续教育,融入科研团队,开展各种交流活动,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

地学类科技期刊与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科密切相关,学术性、专业性强,面向群体较为集中,对编辑的专业指向性要求更高,他们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编辑加工能力、选题策划能力、多维沟通能力和融媒体运用能力,还要具备过硬的学术研究能力,且各种职能之间还要融会贯通。目前,针对地学类期刊编辑从业人员素养提升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因此,本文将围绕地学类科技期刊的特点,分点论述“五能”编辑的自我提升策略。

1 编辑加工能力

有这样一个典故,钱钟书先生在撰写《管锥编》时,邀请周振甫做编辑,周振甫提出100多条修改意见,钱钟书非但没有懊恼,而是表示非常感谢,认为周振甫像观世音一样有千眼千手,发现了书稿中的疏漏之处。钱钟书与周振甫,一为作者,一为编者,堪为出版界之楷模(席莉等,2023)。

一个好的编辑并不一定就是一个好的创作者,但必定是优秀的文字检阅者和加工者。因此,编辑必须具备优秀的语言文字鉴别能力和修改能力,也就是编辑加工能力。

所谓编辑加工,即编辑依照出版要求,对经审稿专家审阅通过的待刊书稿进行检查、修改、润饰、标注等,目的是提高学术期刊中书稿的总体质量以及可读性(席莉等,2023)。对于地学类科技期刊,编辑加工过程中不仅需关注论文的政治性和可读性,还应特别关注其学术性,可以从以下3方面予以提升。

1.1 规范性

为避免论文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歧义,地学类科技期刊的著述语言应具有较高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如文稿中涉及的较多符号、公式、专业术语、标准以及图表,均需按国家或行业规范进行著录。鉴于此,地学类期刊编辑除必须参加每年不少于90学时的编辑继续教育培训,有条件时还应尽量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出版界的交流活动,形成编辑出版教育、学术培养相辅相成的机制,并进一步规范编辑出版工作流程,严格执行责任编辑制,形成多人(3人以上)文稿校对制,对于编校成稿定期抽查审读,并将抽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以督促编辑操作规范化,提高学术期刊编校质量。

1.2 政治性

地学类科技期刊同样涉及政治性导向问题,如涉及台湾的禁用词和慎用词,地区与国家并列,中国地图的正确使用,以及其他一些不同秘密等级的事件或不宜公开发表的内容。编辑应密切把关,严格审查,避免出现政治性差错。

1.3 专业性

地学是一个广义概念,其下还有许多分支学科,每一个分支学科又有不同研究方向。地学类科技期刊编辑的知识储备难以覆盖全部学科,这就要求编辑一方面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学会寻求外在帮助。应充分了解每一位审稿专家的研究领域,及时追踪其最新研究成果,建立并及时更新专家库,稿件送审前认真通读全文,准确把握文章的学术方向,确保论文做到精准送审,相关专家研究领域与文章内容契合,以保证论文的学术性无差错。在进行编辑加工时,针对文章内容的严谨性、结构的系统性、论证的科学性展开(孟楠,2023)。

2 选题策划能力

2021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指出:要不断加强学术期刊编辑策划能力,围绕重大主题打造重点专栏、组织专题专刊,不断丰富内容形式,创新学科资讯、学术综述、学术评论等栏目设计

① 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EB/OL]. (2021-06-25)[2021-11-29]. http://www.gov.cn/xinwen/2021-06/25/content_5620876.htm, 2021-06-25.

选题策划是争取优秀稿源、提升期刊影响力的一种有效手段,需根据刊物定位和受众需求,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调研和选题评估等方式,形成适合的选题方向,进而设计专栏或选题(廖文婷,2022)。

2.1 建立职业自信,主动学习,勇于探索

据调研,地学类科技期刊从业编辑来自新闻出版相关专业和地学类相关专业,在工作中各有优势。对于新入职的编辑而言,新闻出版专业的编辑出版专业相关理论知识扎实,文字功底较高,有一定观察力,但不熟悉地学类专业知识,而地学类专业的编辑则有一定地学专业素养,但对热点的捕捉力和敏感性可能稍逊。2类编辑应相互学习,建立职业自信,从自身需求出发,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勇于探索,拓展知识面,在进行选题策划时选择一个细分领域,潜心研究,通过与相关专家或同行交流,借助行业优势,挖掘出版资源。

2.2 参加专业学术会议,发现热点选题;聚焦研发项目,策划成果专栏

在学术会议上,编辑不仅可与科研人员近距离交流,还可从会议主题、会议报告中获取行业最新动态和研究热点,从而策划出时效性强、受关注度高的热点专栏。借助会议进行期刊宣传,吸引潜在读者和作者。随着期刊在学术会议上的宣传和推广,期刊在学术圈的存在感和认知度也将得到大幅提升,有助于提升科技期刊的知名度、号召力以及曝光度,进一步带动科技期刊进入良性发展(郝洁等,2021)。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技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国科研成果大量涌现、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其中,重大科研项目成果在学术界的影响力相对更大、更持久。因此,在科技期刊出版范围内,期刊编辑可以从当前国家重大研发项目出发,策划与科研成果相关的学术专栏(郝洁等,2021)。

2.3 聚焦读者感受,策划热点学术专栏

热点学术专栏,可以为读者和作者交流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建立快速渠道,不仅可提高读者的阅读感受,也是提升科技期刊下载量和引用量的一个有力抓手。因此,在策划学术专栏时,应充分考虑读者的关注点和行业研究动态,可以借助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平台进行数据统计,对高下载量、高被引频次的文章类型进行有效梳理和总结,以提取最受读者欢迎和喜好的文章标题,从中提取关键词作为学术专栏备选选题(李志,2021)。

3 多维沟通能力

“和而不同”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方法,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应和睦相处但不盲目附和,应增加共识、减少摩擦(裘烨真,2022)。这就体现出了沟通的重要性,人具有社会属性,人与人之间语言与肢体的交流、思想与情感的交换过程,这些都是沟通(胡西旦木·吾斯满,2018)。学术期刊就像一座桥梁,将编辑、作者、审者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三者的有效沟通,“和而不同”,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3.1 编辑与审者的沟通

地学类期刊专业性强,且涉及相关学科繁杂,即使地学专业出身的编辑,在稿件审阅过程中,也常常会遇到知识盲点,这时,与审稿专家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责任编辑需明确文章的学术方向,完成论文的精准送审。其次,作为责任编辑,应针对论文内容制作专属审稿意见表,指出编辑的初审意见,并从稿件选题价值、研究方法的科学性、逻辑性、文章的创新性、文章的明显错误等方面,为审稿专家提出审核方向,不仅为审稿专家的工作提供了便捷,还得到论文的精准意见和建议。同时,审稿效率关乎文章的发表周期和时效性,编辑在与审稿专家沟通时,需明确审稿时限,并与专家及时沟通,以免延误成果发表(张伟,2022)。

需要注意的是,编辑应将稿件信息及时向审稿专家进行反馈,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国际知名学术出版商Wiley的一项有近3 000位科研工作者参与的调研报告指出,期刊向审稿人反馈稿件处理结果是对其工作表示认可的重要形式(Warne,2016)。因此,建议编辑部建立稿件审核响应机制,及时将每篇稿件的最终处理结果反馈给相关审稿人,以示对审稿专家的尊重和感谢。

3.2 编辑与作者的沟通

编辑与作者的沟通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①编辑应充分理解贯通审稿意见后与作者进行有效沟通;②编辑在对文章进行编校时,每个环节都应与作者进行有效沟通,以免出现错误和疏漏。沟通不限于协助作者充分理解审稿专家的意见并进行相应修改,也包括对文章中语句修辞、段落结构及其他要素(如:图表格式等)的具体规范。若要沟通工作有效开展,则需要编辑做到以下2点:

(1)沟通前的准备。首先,充分理解审稿专家的审稿意见。其次,与作者对话沟通前,对作者学历职称、年龄性别、以往学术研究、论文发表背景等有大致了解。根据作者背景的不同,沟通的内容与重点也应有所区别,这样既可以提高效率,还可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人际关系冲突(胡西旦木·吾斯满,2018)。最后,也是关键步骤,就是要提前对文稿内容的知识盲区进行学习,尤其是新闻出版专业出身的编辑,应及时查阅相关书籍,以便后续沟通工作顺利进行。

(2)沟通时的技巧。编辑初审文稿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给出一份清晰准确的书面意见,而具体的修改环节,可采用微信、QQ等便捷手段进行沟通,沟通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作者作为文稿的创作者,是最了解文稿的人,也是对相关专业有深入研究的,编辑要在充分尊重作者观点的基础上表达自身想法。若对文稿的具体细节产生分歧,建议进行电话沟通,相对于冷冰冰的文字,语速、语调的加入会让沟通更有温度。

4 融媒体运用能力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② 新华网. 习近平: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EB/OL]. (2019-01-25) [2022-08-20].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1/25/c_1124044208.htm.

融媒体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以前的融媒体主要指的是广播、电视与报刊这3种媒介融合在一起,使各种信息在一个平台上得到整合,以促进各方的共同发展。网络时代,随着网络媒体的出现,也赋予了“融媒体”新的含义。就地学类科技期刊来说,就是要实现传统纸媒与网络媒体的融合。众多传统媒体通过将内容平移、嫁接到互联网上,和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分享信息,但是这种做法似乎并不能被认为是真正的媒介融合,而只不过是一种内容的平移,并没有实质改变。鉴于此,新时代的科技期刊编辑要想方设法提升自身的融媒体运用能力。

4.1 重构新型编辑角色

面对“万物皆媒”的新生态格局,编辑应首先转变自身观念,要去适应,而不是逃避。编辑应在新的出版格局下找准自身定位,精进专业技能,重构新型角色(卢颖,2023)。融媒体的发达,让各种专业信息的来源和获取变得多样化,也为编辑工作提供了便捷。在选题策划时,编辑们可以不再局限于现有资源,比如,编辑在日常工作甚至是生活中,浏览一些与地学类期刊相关的专业网站、论坛时,看到新颖有意义的话题就可以及时保存下来,并定期整理有效信息。同时,编辑活跃于网络社交活动,如微信、微博、网站、学术论坛、QQ群或豆瓣小组等,通过线上线下互动,获取有效信息。当知识和信息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可在海量信息中筛选适合的选题(胡婷婷,2021)。

4.2 实现资源的充分共享

举一个直观的例子,网络媒体传播的载体是光纤通讯线路,光纤传递数字信号的速度为每秒30万千米,也就是说,只需一瞬间,信息就可传送到世界各地。同时,网络媒体兼具数据、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的超文本结构,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报道手段的有机结合。地学类科技期刊,作为传统纸媒,应该把自身资源与网络媒体进行共享,充分借助网络媒体的特性,把期刊优势充分展现出来。多数纸媒选择建立专属官方网站和公众号,但新媒体的个性化经营手段却乏善可陈。因此,网站和公众号需要独立的灵魂和思想,凸显自身特色,抓住读者兴趣点。

5 学术研究能力

随着科技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各行各业的新知识层出不穷,各种新技术、新理念不断冲击着这个时代,科技期刊编辑也要紧跟相关领域知识迭代的步伐,不断学习进步,完成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换代(黄思君,2023)。

目前,大多数地学类科技期刊设在大学或者相关科研单位内,刊发内容与学术研究密切关联,这对编辑学者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编辑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作为地学类期刊编辑,除了取得职业资格、具备编辑工作的基本技能和素质外,还应努力熟悉并掌握一个甚至数个地球物理学科分支的基础知识和研究现状。而要获得这种能力,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需要长久积淀。

5.1 坚定学术自信

学术研究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会有迷茫和失败,作为一名科技期刊编辑,首先应该坚定学术研究的信心。对于地学专业出身的编辑,可以所学专业为基础扩展研究领域,在取得一定积累后,就可以将重心聚焦于此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而对于新闻出版专业出身的编辑来说,可首先选择一个自身比较感兴趣的方向,尽可能地选择细分学科,从基础知识入手,不要奢求短时间内学全学深,要把基础打扎实,将疑问和困惑记录下来,并抓住机会与相关科研人员和专家沟通、交流,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学术研究能力。总的来说,就是要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增强开展学术研究的内生动力,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5.2 开阔学术视野

编辑是否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能否洞察到学术热点,策划出好的专栏,影响着期刊的整体学术水平。一方面,科技期刊编辑可以通过查找实体文献资料、网络浏览访问等多种方式充分了解期刊所属专业领域及交叉学科或相关学科内容。同时,地学类科技期刊编辑要积极参加高校相关专业、科研院所、地震系统等组织的专题讲座活动及学术研究论坛和会议,重点关注学术会议发布的最新科研成果,还可以深入科研学术团队,甚至成为他们当中的一份子,通过交流研讨得到提升和学习,既提升学术能力,又提高编辑业务能力(杨丹等,2022张长生,2022)。

5.3 争取主办单位的支持

地学类期刊一般是非法人出版单位,办刊资金、办公设备场所、人员配置和培养以及学术资源等,与主办单位的支持力度密不可分。主办单位的科研水平和学术氛围从根本上决定了期刊的定位和办刊水平。一些编辑部常常会有困惑,认为期刊是为科研人员提供服务的,不是单位的主责主业,容易被边缘化,这种观点是不对的,是应该彻底改变的,殊不知,期刊的影响力提升对一个单位的整体形象提升也起着重要作用。科技期刊编辑要充分争取主办单位各方面的支持,如培训学习经费的支持、编辑人员晋升途径的畅通,更重要的是,利用所在单位、科研院所等资源优势,为期刊拓宽稿源,或者加入相关学科的科研课题小组,完成基础研究,甚至可以积极申报与期刊、编辑相关的课题项目,争取学术研究立项。

6 结论

学术期刊的质量保证,离不开优秀的作者、丰富的稿源,同样离不开能力全面、经验丰富的编辑。编辑能力的提高不能靠纸上谈兵,而是需要经过不断的实践积累。尤其是地学类科技期刊的青年编辑们,要不断学习积累,敢于发光发热,从编辑加工能力、选题策划能力、多维沟通能力、融媒体运用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入手,帮助自己早日成为合格的“五能”编辑。

参考文献
代艳玲, 朱拴成. 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 编辑学报, 2016, 28(1): 92-94.
胡婷婷. 浅析编辑提升选题策划能力的途径[J]. 传播与版权, 2021(3): 25-27. DOI:10.16852/j.cnki.45-1390/g2.2021.03.008
胡西旦木·吾斯满. 构建高校学报编辑与作者良好沟通的路径研究[J]. 传播力研究, 2018(16): 147-148.
郝洁, 武晓芳, 张晓曼, 等. 以出版学术专栏为抓手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J]. 新闻研究导刊, 2021, 12(9): 92-93. DOI:10.3969/j.issn.1674-8883.2021.09.037
黄思君. 如何在新时期强化图书编辑加工能力[J]. 采写编, 2023(2): 127-129. DOI:10.3969/j.issn.1007-8177.2023.02.046
金琦, 王书亚, 代小秋. 打造一流科技期刊提升青年编辑素养[J]. 中国编辑, 2020(7): 89-92.
李志. 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策略研究——以《无人系统技术》为例[J]. 新闻传播, 2021(1): 45-46.
廖文婷. 新媒体时代提升学术期刊编辑选题策划能力的路径研究[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6(4): 189-192.
卢颖. 融媒体时代编辑的角色重构与创新[J]. 传播与版权, 2023(1): 33-35.
孟楠. 科技图书编辑加工中的注意事项分析[J]. 采写编, 2023(3): 154-156.
明琴. 编辑的七大能力[J]. 全国新书目, 2021(7): 80-81.
彭京亚. 基于情境分析的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社交沟通的内容与能力培养[J]. 学报编辑论丛, 2021(1): 332-335.
裘烨真. 和而不同——对期刊编辑与作者交往准则的思考[J].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 21(1): 62-68.
席莉, 樊雅梦. 强化编辑加工能力提高学术期刊出版质量[J]. 新闻传播, 2023(1): 88-90.
杨丹, 曾玲. 科技期刊编辑学术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 天津科技, 2022, 49(2): 109-111.
余溢文, 陈爱萍, 赵惠祥. 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必备能力_学习·执行·交往[J]. 编辑学报, 2011, 23(2): 174-176.
张冬冬. 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业务能力提升的几种途径[C]//第10届科技期刊发展创新研讨会论文集. 乌鲁木齐: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2018.
张伟. 军事科技期刊审稿效率提升对策与建议[J]. 天津科技, 2022, 49(5): 83-85.
张长生. 科技期刊编辑学术能力提升策略分析[J]. 传播与版权, 2022(10): 26-28.
Warne V. Rewarding reviewers-sense or sensibility? A Wiley study explained[J]. Learned Publishing, 2016, 29(1): 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