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 Vol. 44 Issue (4): 77-84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3.04.012
0

引用本文  

王良俊, 黄仁桂, 朱国伟, 等. 地震气氡浓度监测影响因素分析——以九江中心站3次气氡浓度异常为例[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 44(4): 77-84.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3.04.012.
WANG Liangjun, HUANG Rengui, ZHU Guowei, et al. Anan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ismic Gas Radon Monitoring——Take the three anomalies of gas radon in Jiujiang Central Station as an example[J].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2023, 44(4): 77-84.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3.04.012.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274235);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编号:XH21017Y);地震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计划(项目编号:G2022004);江西省防震减灾与工程地质灾害探测工程研究中心;江西九江扬子块体东部地球动力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放基金(项目编号:OGYB202205)

通讯作者

黄仁桂(1986-), 男, 硕士,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地震监测与计量工作。E-mail: 511419387@qq.com

作者简介

王良俊(1971-), 男, 本科, 工程师, 主要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工作。E-mail: 419043936@qq.com

文章历史

本文收到日期:2023-01-13
地震气氡浓度监测影响因素分析——以九江中心站3次气氡浓度异常为例
王良俊 1),2)   黄仁桂 1),2)   朱国伟 1),2)   赵爱平 2)   肖孟仁 1),2)   李雨泽 1),2)   袁俊 1),2)     
1) 中国江西 332006 江西九江扬子块体东部地球动力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2) 中国南昌 330039 江西省地震局
摘要:对九江中心站3次非深部地下介质变化引起的气氡浓度异常进行分析,得到九江2井气氡浓度主要受水位、降雨量的影响,此外还受因温度引起水路管道挤压进而影响脱气压力变化等观测系统的影响。
关键词气氡观测    氡值变化    水位    降雨量    观测系统    
Anan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ismic Gas Radon Monitoring——Take the three anomalies of gas radon in Jiujiang Central Station as an example
WANG Liangjun 1),2)   HUANG Rengui 1),2)   ZHU Guowei 1),2)   ZHAO Aiping 2)   XIAO Mengren 1),2)   LI Yuze 1),2)   YUAN Jun 1),2)     
1) Observation for Geodynamic of the East Yangtze Block in Jiujiang, Jiangxi Province 332006, China;
2) Jiangxi Earthquake Agency, Nanchang 330039,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ree times gas radon anomalies caused by three non-deep underground medium changes in Jiujiang Central Sta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gas radon in well is mainly affected by water level and rainfall.In addition, it is also affected by the observation system such as the change of degassing pressure due to the impact of water pipeline extrusion caused by temperature.
Key words: radon observation    radon value changes    water level    rainfall    system of observation    
0 引言

氡浓度观测是国际上公认的地震监测手段之一,也是我国地震地下流体观测台网中重要测项,在地震趋势分析与短临震情研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Wang et al,20142018Zhou et al,2020Alam et al,2021Muto et al,2021Zhao et al,2021)。测氡仪对深层地下水(或温泉)中溶解气、逸出气及断裂带土壤气体中的氡气浓度进行连续观测,从而捕捉地震信息(刘仕锦等,2019刘春国等,2021)。氡被岩石、土壤颗粒表面吸附与解附,或溶解于地下水并随地下水迁移。在地震孕育与发生过程中,岩石应力与热力状态的变化及深部物质运移,可能会导致岩石氡射气系数改变、氡溶解度变化。但不可否定,气氡观测中也存在许多影响观测资料质量的因素(赵冬等,2018刘仕锦等,2019),如井水流量、脱气系统、观测室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因素,以及水井周边环境的干扰因素等(徐长银等,2017)。因此,利用气氡浓度资料进行地震分析预测时,必须对异常信息开展充分的核实,以判断异常是地震前兆还是干扰所致(刘磊等,2017)。本文以九江2井气氡浓度异常为例,对非深部地下介质变化气氡浓度异常信息进行分析,以期为气氡浓度异常核实过程提供实例,为其他地震地下流体异常核实拓宽思路。

1 概述

九江中心站位于江西庐山西北侧,地理位置为29.65°N、116.01°E,海拔110 m,构造上属于扬子陆块下扬子地块中部,区域构造位于庐山西北缘边缘剪切带上的夏家-威家岭左行走滑断裂带,该断裂带呈NE走向。九江中心站内的九江1井主要用于物理量观测,九江2井主要用于化学量观测(赵爱平等,2015)。九江2井成井于2008年,观测含水层为构造裂隙水,属于承压自流井,详细的井孔剖面特征如图 1所示。该井深71 m,套管11.9 m,地表至6.2 m为第四系联圩组亚黏土、砂砾石,6.2—11.9 m为震旦系皮园村组强风化碳质灰岩,11.9—71.0 m均为下元古代碳质灰岩,含水层分别在17.0—22.5 m、55.0—63.5 m,目前日流量约为300 t(图 1)。距该井约1 km处有天花井水库,50 m处有1条溪流,溪流源头为庐山马尾水泉水。

图 1 九江2号观测井井孔柱状图 Fig.1 Column diagram of hole of Jiujiang No. 2 observation well

近年来,九江2井气氡浓度3次出现异常,出现异常后均对脱气装置、气路等进行排查处理,3次排查均为氡浓度上升异常:①2014年7月22日气氡浓度异常。九江2井气氡浓度从7月21日11时开始增大,之前背景值为30—40 Bq/L,15时增大到170 Bq/L以上,之后持续上升,7月22日16时达512.4 Bq/L,7月27日气氡浓度回至40 Bq/L左右。②2015年6月24日气氡浓度异常。九江2井气氡浓度从6月22日11时开始增大,23日由均值360 Bq/L升高到480 Bq/L。③2021年4月5日气氡异常。4月5日起九江2井气氡浓度持续升高,日变化幅度约为10 Bq/L,6日内累积上升84 Bq/L,气氡浓度上升幅度达43%。

2 异常分析 2.1 水位变化的影响

2014年7月21日九江2井气氡浓度异常如图 2所示。九江中心站各观测仪器运行正常,观测环境未发生变化,对同测点其他流体测项和同台形变测项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未发现与气氡浓度同步异常测项,基本可排除是构造运动引起的气氡浓度异常,即异常属干扰类型。由图 2可见,2014年7月15—16日,九江中心站区域出现强降雨,降雨量达78 mm,7月24日再次降雨52 mm,九江静水位明显上升,达80—100 mm。九江井气氡脱气装置为传统的溅落式脱气装置,容积约1.25 L,被置放于下沉式池内,靠近主井管,极易受井管喷溢出水的影响。由于区域强降雨使水位上升,井管出水口泄流速率增大,增强了井管溢出水喷溅能力,井管溢出水强烈的喷溅打破了SD-3A型测氡仪脱气装置的平稳状态,改变了脱气装置内部水—气环境的平衡(高小其等,2021)。受此影响,7月21日起,氡气浓度出现大幅异常变化,异常持续4天左右后开始下降,异常期间水位处于较高水平,即水位较大幅度的变化对气氡浓度有影响。此次异常主要影响机制为水位大幅升高导致主井管溢流速率增大,溢出井水直接溅落到脱气装置,从而影响脱气装置内水—气平衡,进而影响气氡浓度变化。为改变脱气装置内水—气平衡,2015年1月1日九江中心站采用自然吸气脱气装置进行鼓泡脱出氡气。

图 2 2014年九江降雨量(a)、静水位(b)、2井气氡浓度异常数据(c) Fig.2 Fluid observation data of Jiujiang in 2014 (a) rainfall, (b) static water level, and (c) abnormal radon concentration of well 2
2.2 降雨的影响

2015年6月24日九江2井气氡浓度异常如图 3所示。在异常期间,中心站观测仪器、观测环境正常,流体、形变、测震等观测资料均未出现同步变化,即此次异常为非深部地下介质变化引起的气氡浓度异常,属于干扰类型。由图 3可见,2015年6月20—21日九江地区发生强降雨,降雨量达74 mm,水位明显上升,井水喷出井口,气氡浓度升高滞后于水位上升,水位上升滞后于降雨。分析认为,主要影响机制如下:①大量降雨增加含水层荷载,挤压含水层孔隙、裂隙,使其中地下深处含水层部分氡组分随水进入井孔;②水位上升增加井孔水压,进而增加水中氡气的溶解度;③井口喷水增大出水流速,含水层内水流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大,水流冲刷含水层能力增强,将含水层中更多的氡成分带入井孔;④井水自井口溅落,观测室内混合气体中的氡气浓度升高,自然吸气脱气装置吸收该气体鼓泡,使氡气浓度测值进一步增大。九江中心站气氡浓度此次在原背景值水平下升高幅度达30%,其主要干扰因素为强降雨直接导致气氡浓度的升高。

图 3 2015年九江降雨量(a)、静水位(b)、2井气氡浓度异常数据(c) Fig.3 Fluid observation data of Jiujiang in 2015 (a) rainfall, (b) static water level, (c) abnormal radon concentration of well 2
2.3 观测系统的影响

2021年4月5日九江2井气氡浓度异常如图 4所示。对九江中心站九江1井、中心站周边环境进行调查,未发现较大的施工工程开工、打井、抽水等明显干扰源。此次气氡浓度异常可能涉及到的地下水化学组分、水位埋深、地倾斜、应变等均没有明显变化。由图 4可见,九江2井气氡浓度与观测室室内温度、室外温度之间存在缓慢同步上升现象,特别是4月28至5月10日室内温度与气氡浓度出现间断性同步突跳变化现象。分析认为,气氡浓度变化的另一主要影响因素为观测系统的影响。图 5为九江2井观测系统供水管道图及示意图。由于氡气观测仪器检测平台管道(3路)与气氡供水管道从主井观测室出发,沿室外地埋沟(管槽)一直进入到氡气观测仪器检测平台室内(观测房),4路管道相邻安置。此次气氡浓度异常之前6个月,检测平台一直处于满管实验状态,2021年3月下旬起停止实验,把检测平台水路管道和恒流水箱水排空,4月初气氡浓度出现异常。随着夏季到来,气温不断升高,管道出现热胀冷缩,流水管道内形成部分间隙,同时氡气浓度随温度升高会产生更多的逸出气体,逸出气氡混合到地下水的量缓慢达到最高,而后缓慢降低,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即温度升高,水路管道挤压导致压力变化,气氡浓度缓慢变化。

图 4 2021年九江室外温度(a)、室内温度(b)、2井气氡浓度异常数据(c) Fig.4 Fluid observation data of Jiujiang in 2021 (a) outdoor temperature, (b) indoor temperature, (c) abnormal radon concentration of well 2
图 5 九江2井观测系统供水管道 Fig.5 Water supply pipeline diagram of Jiujiang Well 2 observation system
3 影响因素分析 3.1 气氡浓度与水位、降雨变化关联性分析

表 1是九江中心站7次降雨、水位变化、气氡浓度异常统计表。在一定范围内九江中心站气氡浓度与水流量呈正相关,气氡浓度高值异常由水位变化、降雨量所引起。如2015年6月21—22日(B时段)气氡浓度异常与降雨量、水位上升间为直接相关,气氡浓度变化率为43.68%;2021年4月1—14日(G时段)降雨量75 mm,水位变化0.089 m,氡值变化率为43.68%,与2015年6月21—22日(B时段)类似,从九江中心站气氡值变化率、水位和降雨对应图 3来看,相关性较好。但从A、C、D、E、F时间段看,这些时段的降雨量和水位变化均大于B、G时间段,而气氡浓度变化率较低。这说明,气氡浓度异常变化与九江中心站降雨量、水位变化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需要分别作具体分析,才能搞清楚三者间的关联性。

表 1 九江中心站总降雨量、水位变化、气氡浓度异常 Table 1 The rainfall, change of the water level and radon concentration anomaly in Jiujiang Central Station
3.2 化学量关联性分析

2021年4月1—14日(G深度)气氡浓度异常期间,采集九江中心站3个位置(1—井口;2—氡检测平台;3—站内废井)的3次水样送至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进行水化组分测试,测试结果如图 6所示。由图 6可见,Piper图显示常量离子的含量较接近,说明补给源一致。Schoeller图清晰地显示主要离子成分的含量基本接近,说明是同一补给来源(张磊等, 2016, 2019),与Piper图的结果一致。同时可见,除Cl-离子有微小变化外,其他基本没有变化,这进一步证实异常是由观测系统所致。

图 6 九江2井水质Piper(a)、Schoeller(b)图 Fig.6 Water quality of Jiujiang Well 2 (a) Piper chart, (b) Schoeller chart
4 讨论和结论

在实际观测中,气氡浓度受水位、降雨量、温度、水温、压力、矿化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核实气氡浓度3次异常变化时发现,九江中心站其他地球物理测项均无异常,可排除相关影响。研究结论如下:①水位上升,脱气装置进水流量增大,单位时间内吸入的空气也随之增加,进而提升水中溶解氡的脱气效率,同时,水位上升导致的主井管地下水溢流可直接影响脱气装置的水—气平衡,也导致气氡浓度上升;②大量降雨增加九江2井含水层荷载,挤压含水层孔隙、裂隙,含水层内水流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大,水流冲刷含水层能力增强,将含水层中更多的气氡带入井孔,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气氡浓度增大;③气氡观测系统受温度的影响,水路管道热胀冷缩,水路挤压形成间隙,导致脱气压力缓慢变化,气氡浓度随之出现缓慢上升。

为进一步分析九江2井气氡浓度3次出现异常的原因,后续将开展加密实验,建立完整的水位、水流量与气氡浓度整体观测系统,分析气氡浓度与水位、降雨量、水流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特征,为后期对气氡浓度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干扰排查、脱气装置改造等提供参考。必要时还应充分利用异常测项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水井的基础资料进行综合判定,以期为气氡浓度异常核实跟踪提供实验支撑,从而提高九江中心站气氡浓度观测效能。

参考文献
高小其, 何镧, 刘佳琪, 等. 地下流体台网数字化气体观测新型脱气—集气装置的研制与应用[J]. 地震研究, 2021, 44(4): 550-563.
刘春国, 余丹, 陶志刚, 等. 基于数据挖掘的甘肃武都殿沟泉氡异常与地震活动统计关系研究[J]. 地震工程学报, 2021, 43(6): 1263-1268.
刘磊, 李霞, 冯丽丽, 等. 2016年门源MS 6.4地震前乐都气氡异常特征[J]. 地震学报, 2017, 39(2): 296-299.
刘仕锦, 田思留, 李志鹏, 等. 水源污染对姑咱海子泉气汞和气氡观测的干扰分析[J]. 四川地震, 2019(2): 10-16.
徐长银, 汪成国, 杨绍富, 等. 库尔勒新43泉异常跟踪调查的初步分析[J]. 内陆地震, 2017, 31(4): 393-397.
张磊, 刘耀炜, 任宏微, 等. 氢氧稳定同位素在地下水异常核实中的应用[J]. 地震地质, 2016, 38(3): 721-731.
张磊, 刘耀炜, 任宏微, 等. 水化学分析方法在地下水异常核实中的应用[J]. 地震, 2019, 39(1): 29-38.
赵爱平, 周红艳. 九江地震台观测环境因素引起的洞体应变异常机理探讨[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5, 35(3): 537-542.
赵冬, 李志鹏, 袁梅, 等. 姑咱海子泉气氡脱气技术系统改造效能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 39(3): 170-174.
Alam A, Wang N P, Petraki E, et al. Fluctuation dynamics of radon in groundwater prior to the Gansu Earthquake, China (22 July 2013:MS=6.6): investigation with DFA and MFDFA methods[J]. 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2021, 178(9): 3375-3395.
Muto J, Yasuoka Y, Miura N, et al. Preseismic atmospheric radon anomaly associated with 2018 Northern Osaka earthquake[J]. Sci Rep, 2021, 11(1): 7451.
Wang B, Liu Y W, Sun X L, et al. Hydro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observations for earthquake prediction research in China: a brief overview[J]. 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2018, 175(7): 2541-2555.
Wang X, Li Y, Du J G, et al. Correlations between radon in soil gas and the activity of seismogenic faults in the Tangshan area, North China[J]. Radiation Measurements, 2014, 60: 8-14.
Zhao Y X, Liu Z F, Li Y, et al. A case study of 10 years groundwater radon monitoring along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n its adjacent regions: Implications for earthquake surveillance[J]. Applied Geochemistry, 2021, 131: 105014.
Zhou Z H, Tian L, Zhao J, et al. Stress-related pre-seismic water radon concentration variations in the Panjin Observation Well, China (1994-2020)[J]. 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 2020, 8: 596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