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 Vol. 44 Issue (4): 57-62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3.04.009
0

引用本文  

郅红魁, 付靖, 赵彦旭, 等. 基于地电仪器供电波形的地电阻率超差现象识别[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 44(4): 57-62.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3.04.009.
ZHI Hongkui, FU Jing, ZHAO Yanxu, et al. Recognition of outliers phenomenon of geoelectical resistivity based on power supply waveform of geoelectric instrument[J].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2023, 44(4): 57-62.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3.04.009.

基金项目

河南省地震局第三期科技创新团队项目

作者简介

郅红魁(1974-), 男,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地震前兆分析、处理、地震监测预报研究工作。E-mail: zhkwhx@163.com

文章历史

本文收到日期:2021-11-16
基于地电仪器供电波形的地电阻率超差现象识别
郅红魁 1)   付靖 2)   赵彦旭 3)   谢佳兴 1)   尚淑珍 1)   刘庆华 1)     
1) 中国河南 471000 河南省地震局洛阳地震台;
2) 中国郑州 450008 河南卫生健康干部卫生学院;
3) 中国郑州 450016 河南省地震局
摘要:在地电阻率观测过程中,观测系统不稳定或环境干扰常导致地电阻率测量值出现超差现象。采集测量电极MN之间自然电位差的秒数据,绘制并分析这些数据的供电波形及特征,通过电压采集仪接入观测系统,监控同时段自然电位差来快速识别地电阻率超差现象,并探讨引起超差的原因。结果发现,超差分别由地电外线路中断、地铁运行干扰、观测主机工作不稳定等因素造成。
关键词地电阻率    超差    供电波形识别    
Recognition of outliers phenomenon of geoelectical resistivity based on power supply waveform of geoelectric instrument
ZHI Hongkui 1)   FU Jing 2)   ZHAO Yanxu 3)   XIE Jiaxing 1)   SHANG Shuzhen 1)   LIU Qinghua 1)     
1) Luoyang Seismic Station, Henan Earthquake Agency, Henan Province 471000, China;
2) Henan Health Cadre College, Zhengzhou 450008, China;
3) Henan Earthquake Agency, Zhengzhou 450016, China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geoelectrical resistivity observation, the instability of observation system or environmental interference often leads to outliers in geoelectrical resistivity measurements. By collecting second data of the natural potenti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easurement electrodes M and N, and drawing and analyzing the power supply wavefor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data, a voltage collector is integrated into the observation system. This enables the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geoelectrical resistivity outliers by monitoring the natural potential difference over the same period, and the reasons for these outliers are explo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utliers are caused by factors such as interruption in the geoelectrical external line, interference from subway operation, and instability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host.
Key words: geoelctrical resistivity    outliers    power supply waveform identification    
0 引言

中国地电台网观测系统主要由“九五” “十五”项目升级改造而来,距今已有10多年,地电仪器、避雷装置、外线路等老化现象较为严重,一些台站需要进行技术升级和更新。而且,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部分地电观测场地环境因地铁、铁路、轻轨、高速公路等影响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地电阻率数据出现“超差”现象,严重影响地电观测数据的质量和连续性。

地电台站在完成日常观测、资料预处理、跟踪分析等工作的同时,若当地电阻率数据出现超差现象,需要落实数据变异原因。目前台站多采用替换法来排查该超差现象,即更换主机、稳流源、避雷装置、电极、闸刀等,并对观测场地环境进行巡检。然而,地电阻率的超差现象随机性较强,不易捕捉,且因涉及面广,加之传统排查方法周期较长、效率较低、针对性差等缺点,使得排查难度加大。为了能够快速处理地电阻率超差现象,本研究利用电压采集仪,对地电观测系统相关测道2个测量极间的供电电位差秒数据进行实时采集,通过分析供电波形形态特征,识别造成超差现象的原因,从而准确判断是观测系统还是观测场地周边其他干扰所致。该方法的使用缩短了超差现象的排查周期,提高了检测效率。

1 地电阻率超差现象判定原理

基于地电阻率、均方差、相对均方根误差计算公式,了解地电阻率观测系统供电电压波形变化过程,有利于快速分析并判断地电阻率超差成因。

地电阻率ρs计算公式如下

$ \rho_{\mathrm{s}}=K \Delta V / I $ (1)

式中,K为装置系数为常数;I为供电电流,一般固定在2 A左右;ΔV为供电电位差。由式(1)可知,装置系统K、供电电流I不变,ΔV为人工供电电位差,可通过测量得到,且其与地电阻率值成正比。而ΔV =(ΔV + Vsp)-Vsp,测量极之间的电位差Vsp和供电电位差ΔV出现变化都会引起电阻率的变化,可见二者的稳定性对地电阻率测量精度起到决定作用。

每小时地电阻率观测值可视为n次地电阻率测值的平均值,公式如下

$ \bar{\rho}_{\mathrm{s}}=\frac{\sum\nolimits_{i=1}^n \rho_{\mathrm{s}}(i)}{n} $ (2)

式中,ρs为地电阻率平均值;ρs(i)为地电阻率第i次测值;n一般选5—10次。

视电阻率观测精度是所测视电阻率准确程度的度量,由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2部分组成(中国地震局,2001)。系统误差可以采取措施加以克服,而偶然误差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观测值在均值附近波动,其大小用均方差来表示。也就是说,均方差用于衡量随机变量或1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每组多次观测值的均方根误差计算公式如下

$ \sigma_{n-1}=\sqrt{\frac{\sum\nolimits_{i=1}^n\left(\rho_{\mathrm{s} i}-\overline{\rho_{\mathrm{s}}}\right)^2}{n-1}} $ (3)

式中,n为观测次数;ρsi为第i次观测值;ρsnρsi的算术平均值。ρsi值离散度越大,均方差越大,说明测量所得供电电位差变化大,不稳定。σn-1值的大小反映了多个ρsi观测值的离散度及观测系统稳定性和环境影响大小(何世根,2000)。在地电阻率观测中,导致σn-1值变大的原因主要有主机故障、稳流电源故障、外线漏电、电极以及环境干扰等(张国清,2009)。

地电阻率相对均方根误差Kσ计算公式如下

$ K_\sigma=\frac{\sigma_{n-1}}{\bar{\rho}_{\mathrm{s}}} \times 100 \% $ (4)

Kσ≥3%,在ZD8BI、ZD8M型地电仪器显示器及网页上则显示超差现象,说明该组地电阻率值误差大,观测结果不可靠,观测仪器将自动舍去该数值。

观测过程中,对地电阻率仪器多次正反向供电,以测量不同时段的人工电位差,计算相应时段的地电阻率值,了解人工电位差变化特征。

若自然电位差平直稳定,说明地电观测系统和观测环境正常;反之,观测环境受到干扰或观测系统不稳定就会出现超差现象。人工供电电位差误差越小,则均方差越小,表明观测值精度越高。如果出现超差现象,说明地电观测环境存在干扰或观测系统不稳定,如主机内部电路故障、外线路破损漏电、电极故障、电极附近有环境干扰等。

2 地电阻率超差现象识别

在地电仪器观测中,经常发现地电数据在仪器显示屏显示“超差”(图 1)。基于MN测量电极间自然电位差时序变化特征可知,若测区观测环境存在干扰或观测系统不稳定,地电阻率测值会出现超差现象。以洛阳地震台(下文简称洛阳台)2020—2021年地电阻率出现的超差现象为例,从观测环境和观测系统进行系统分析。

图 1 地电阻率出现超差 Fig.1 Ground resistivity out of tolerance graph
2.1 地电外线路断线引起的超差识别

洛阳台地电阻率NS向分量于2020年10月31日14时出现超差现象,自然电位同时出现异常跳动(图 1)。为判别导致超差现象的原因,采用连接法,将电压采集仪(洛阳台研制)的第1、2测道接入地电观测系统测量极M1N1M3N3,其中,第1测道接M1M3地电外线路,第2测道接N1N3地电外线路(图 2),以快速判断M1N1电极是否出现问题,由此得到15时地电阻率供电波形(图 3)。由图 3可见,与BC段相比,B1C1段波形严重畸变,可见超差现象依然存在。

图 2 洛阳台地电布极及测量方法示意 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Luoyang geoelectric pole arrangement andmeasurement method
图 3 M1M3(a)、N1N3(b)测量极电位差变化 Fig.3 M1-M3, N1-N3 measuring pole potential difference change

M1M3N1N3测量极电位差曲线进行对比,认为N1外线路可能存在故障,主要体现在:A段自然电位差正常变化,A1段自然电位差为未观测时数据已出现干扰;B1C1段供电波形不稳定,BC段供电波形相对清晰,说明仪器工作正常,表明地电阻率超差由N1N3外线路故障造成,由于地电观测仪器观测值EW向自然位和电阻率正常,因此排除M1故障,最终判断为N1外线路断线造成超差现象。使用绝缘摇表对该线路进行绝缘检查,发现电阻大于500 MΩ,场地线路检查发现,距N1测量极30 m处地电外线被树压断,处理后恢复正常。

洛阳市地铁修建初期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较大。2020年12月地铁1号线开通,进行低、中、高密度车辆通电试运行。12月下旬中、高密度试车,31日洛阳台地电阻率NS向数据连续4 h出现超差,此后1个月内经常出现连续几小时的超差现象,初步认为由地铁试运行流散电流所致。且随着时间的延续,发现该超差现象只在NS向地电阻率观测数据中出现,2021年1月22日超差持续6 h,于20时接入电压采集仪,记录波形见图 4

图 4 M1N1(a)、M3N3(b)测量极电位差 Fig.4 M1-N1, M3-N3 measuring pole potential difference change diagram

图 4(a)可见,地电阻率数据出现超差时,NS向供电波形BC段严重畸形,而EW向B1C1段供电波形正常。若为地铁干扰,则2个方向将受到同步影响(图 5),表明NS向地电阻率数据超差非地铁引起,可能为NS向观测系统或外环境有问题所致。由图 4(b)可见,B1段供电波形正常,说明稳流电源和供电线路正常,问题出现在M1N1电极NS向装置系统的测量线路上。图 4(a)中曲线显示,A段自然电位差正常,说明M1N1电极NS向测量线路、外环境正常。通过以上分析和逐一排除法,判断数据超差由地电阻率NS向测量系统出现问题所致。图 4(a)中位置1向下尖峰比图 4(b)中位置2的供电起始时间提前15 s,而前者对应仪器内部AD转换板上NS向继电器吸合时自然电位差测量时间,该继电器的作用是测量自然电位差和人工供电电压,若其出现故障,易导致数据超差。基于以上分析,判断测量系统AD板上继电器故障造成超差。更换继电器后观测数据恢复正常,再无连续几小时的超差现象出现。

2021年2月3日14时,洛阳台地电阻率NS向数据出现超差,而该分向测量极波形正常[图 5(a)]。由图 5(a)B段可见,相应位置人工供电电位高低不一,人工供电电位差变化较大,均方根误差变大,相对均方根误差Kσ>3%,这使得NS向地电阻率数据出现超差。图 5(a)中曲线B段显示,供电波形高点电压跳动约5 000 μV,而EW向B1段约3 000 μV[图 5(b)],相对稳定,均方根误差较小,不会造成该分向地电阻率数据出现超差现象,说明地电观测系统、外环境基本正常。洛阳轨道交通1号线呈EW向展布,距洛阳台地电阻率观测场地约13 km,对EW向地电阻率数据干扰小,而2号线呈NS向展布,距该台地电阻率观测场地约5 km,NS向地电阻率数据出现的干扰幅度较大,确定为地铁干扰。节假日期间地铁车次数成倍增加,使得B段、B1段供电波形高低点电压上下跳动幅度大于10 000 μV,导致地电阻率观测数据也会出现超差。

图 5 M1N1(a)、M3N3(b)测量极供电电位差 Fig.5 M1-N1, M3-N3 measuring pole potential difference change
3 结束语

在日益复杂的电磁干扰环境下,地电阻率观测面临数据干扰排查的较大考验。由于地电阻率观测仪器为整点值观测,在出现数据超差现象时,较难判断具体故障原因或干扰源位置。通过地电仪器供电过程中电位差波形图,可清晰观察仪器观测过程,分析供电波形前自然电位差变化和供电电位差波形异常变化的特征,最终确定数据超差原因,并可通过上述2条测量曲线相互对比论证,快速、准确地判断故障位置,这为今后地电阻率观测数据的异常排查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参考文献
何世根. 地电观测技术[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0.
张国清. 减少干扰时间提高地电阻率观测精度[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9, 30(Z1): 115-119.
中国地震局. 地震及前兆数字观测技术规范: 电磁观测[S].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