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呼和浩特 010000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
3)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 024000 赤峰市防灾救灾中心
2)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Earthquake Agency, Hohhot 010000, China;
3) Chifeng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lief Center,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024000, China
震级是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物理量,震级测定的准确性直接影响震源参数、烈度等相关科学指标,同时对地震应急工作也至关重要(刘瑞丰等,2018)。在地震震级分析中,量规函数是一项重要指标。量规函数描述了地震波随距离衰减的特性,与地壳构造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地区的地震波衰减特性各不相同(薛志照,1992)。我国地震工作者针对各地区量规函数进行了诸多研究,李善邦(1981)结合我国当时常用短周期地震仪器和基式中长周期地震仪器的特性,得出量规函数R1(Δ)和R2(Δ),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严尊国等(1992, 1995)依据各地区地震监测资料,得出中国东部、西部地区的量规函数,并给出使用范围。赵明淳等(2005)、林仙坎(2006)、孟晓琴等(2008)、项月文等(2010)、陈继锋等(2013)、吕作勇等(2015)、刘芳等(2016)、张志斌等(2018)、康清清等(2019)开展了省级区域测震台网的量规函数研究工作。内蒙古自治区地形狭长,区域特征明显,各地区量规函数应有所不同,因此,针对赤峰及邻区进行地方性震级量规函数研究很有必要。
赤峰及邻区分布有10个测震台站,共有10台地震计,其中,地表甚宽频带地震计2台,带宽为l20 s—50 Hz;地表宽频带地震计8台,带宽60 s—50 Hz。地震计有效动态范围优于130 dB,数据采集器动态范围优于130 dB,数据采集器字长24位,每秒采样100点(郭延杰等,2023)。本文基于10个测震台站2010—2019年记录的884次地震事件的观测资料,修正赤峰及邻区地方性震级量规函数,以使区域内各台站更准确地测定震级。
1 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赤峰及邻区发生884次地方震,该区域内10个地震台站共记录5 160个ML≥1.0地震事件。选取至少被3个台站地震计记录到的地震,使用Jopens系统中MSDP软件,利用Hyposat进行地震定位分析。该区域地震台站及所选地震分布见图 1。
![]() |
图 1 赤峰及邻区地震台站及近震震中分布 Fig.1 Distribution of the stations and local earthquakes |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震级为多个台站测定震级的平均,对于第i个地震计算N个台站记录的平均震级Mi公式为(郭延杰等,2022)
Mi=1NN∑j=1Mij | (1) |
某一台站记录所有地震震级的平均偏差ΔMj和标准偏差δj为
ΔMj=1NN∑i=1(Mij−Mi) | (2) |
δj=√N∑i=1(Mij−Mi)2N−1 | (3) |
计算单台震级偏差随震中距变化的公式如下
¯ΔMk=1NkNk∑j=1ΔMj | (4) |
式中,k为震中距间隔序数;Nk为间隔范围内震级偏差样本数。
2.1 各台震级偏差应用式(1)—(3),得到10个台站5 160个ML≥1.0地震样本的震级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结果见表 2。
由表 1可知,10个台站所测震级均存在偏差,平均偏差为-0.23—0.17,其中,8个台站震级平均偏差在±0.2以内,占比80%;台站TIS震级平均偏差为-0.23;DQL为-0.21。AGL台震级标准偏差为0.41,标准偏差较大,其他9个台站的标准偏差均未超过0.4。震级偏差可能与各台所在地介质、监测仪器设备、地震发生的方向等有关。
![]() |
表 1 10个台站地震震级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 Table 1 Average deviatio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calculated from each station |
依据式(4)计算单台震级平均偏差,根据震中距为0—500 km时地震事件震级平均偏差结果,步长设为5 km,绘制震级平均偏差随震中距的变化曲线(图 2)。
![]() |
图 2 单台震级平均偏差随震中距的变化 Fig.2 Variation of magnitude deviation of single station with epicenter distance |
如图 2所示,当震中距为(0,150]km时,震级偏差较大,主要集中在-0.3—0.2之间,偏差变化幅度较大;当震中距为(150,400]km时,偏差主要集中在-0.1—0.1之间,说明由该距离的地方震所测算的震级偏差较小;当震中距为(400,500]km时,震级偏差变化较大,且随着震中距的增加而增大。图 2反映了赤峰及邻区地震波衰减的区域特性。
3 量规函数修正根据测震分析规则,为保证ML震级标度的继承性和统一性,将地震事件原始波形仿真为短周期记录,在短周期水平向量取最大振幅计算近震震级,公式如下
ML=lgA+R(Δ) | (5) |
式中,A =(AN,AE)/2,AN为NS向S波最大振幅;AE为EW向S波最大振幅;Δ为震中距;R(Δ)为由短周期地震计测定ML的量规函数(刘瑞丰等,2015)。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所发布地震目录中的ML,可知各台站在仿真波形上量取的最大振幅A,利用式(5)修正赤峰及邻区地方性震级量规函数R(Δ)2,并与原全国性量规函数R(Δ)1进行对比,结果如表 2所示。
![]() |
表 2 量规函数及修正 Table 2 Calibration function |
依据表3数据绘制全国量规函数与赤峰及邻区量规函数对比图(图 3)。由表 2、图 3可见,当震中距≤77 km时,修正量规函数略大于原量规函数;当震中距为(77,378]km时,修正量规函数与原量规函数差别不大;当震中距为(378,500]km时,修正量规函数与原量规函数差别较大,特别是当震中距>430 km时,变化幅度更明显。
![]() |
图 3 量规函数对比 Fig.3 Comparison of calibration function |
为验证修正量规函数对震级的测算精度,应用修正量规函数对所选5 160个地震事件的震级进行重新测定,根据式(1)—(3)计算震级偏差,将结果与采用原量规函数计算的单台震级偏差进行对比,结果见图 4。
![]() |
图 4 使用修正量规函数与原量规函数计算所得单台震级偏差对比地震数为应用修正量规函数计算震级偏差 Fig.4 Statistical comparison of the single magnitude deviation calculated using the revisedcalibration function and the original calibration function |
由图 4可知,量规函数修正前后震级偏差均呈正态分布,但应用修正量规函数计算的结果更集中,震级偏差主要集中在-0.5—0.4。应用式(3)计算修正量规函数测定震级的标准偏差为0.284,同样,原量规函数测定震级的标准偏差为0.356。由此可知,修正量规函数所测震级标准偏差小于原量规函数测定震级标准偏差,说明使用修正量规函数计算震级精度更高。
5 结论利用赤峰及邻区10个地震台站记录的5 160个ML≥1.0地震事件,进行震级偏差、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的计算和统计,得出以下结论。
(1)研究区域的震级偏差与震中距有关。当震中距为(0,150]km、(400,500]km时,震级偏差较大,且偏差变化幅度较大;当震中距为(150,400]km时,震级偏差较小,且偏差较集中,因此,可多选用距地震震中150—400 km范围内的地震台站测定该研究区域的震级,此时震级测定结果的准确度较高。
(2)根据震级偏差、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偏差随震中距的变化,对量规函数进行修正,得到赤峰及邻区地方性震级的新量规函数。新量规函数较原量规函数的变化主要集中在震中距为(0,77]km、[430,500]km时的情况,这与(1)中震级偏差与震中距间的关系相对应。
(3)对修正量规函数检验结果表明,修正后量规函数所测震级标准偏差为0.284,小于原测定标准差0.356,因此,利用修正量规函数计算震级偏差的结果更集中,震级偏差主要集中在-0.5—0.4,使用修正后的量规函数能够更准确地测定赤峰及邻区的地方性震级。
陈继锋, 尹欣欣, 董宗明, 等. 甘肃地区近震震级的量规函数研究[J]. 中国地震, 2013, 29(3): 327-334. |
郭延杰, 包莹, 齐彬彬, 等. 赤峰地震监测中心站与阿古拉地震监测站面波震级偏差及相关性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 43(1): 37-41. |
郭延杰, 安全, 包莹, 等. 内蒙古东部预警基准站同台测震与强震背景噪声特征[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7): 761-766. |
康清清, 顾勤平, 于悦颖, 等. 江苏及邻区地方性震级量规函数的研究[J]. 中国地震, 2019, 35(3): 521-530. DOI:10.3969/j.issn.1001-4683.2019.03.010 |
李善邦. 中国地震[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1: 120-156.
|
林仙坎. 闽台地区近震震级ML量规函数研究[J]. 中国地震, 2006, 22(3): 287-293. |
刘芳, 张帆, 张晖, 等. 内蒙古地区地方性震级的量规函数研究[J]. 中国地震, 2016, 32(3): 485-493. DOI:10.3969/j.issn.1001-4683.2016.03.005 |
刘瑞丰, 陈运泰, 任枭, 等. 震级的测定[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15: 18-21.
|
刘瑞丰, 陈运泰, 王丽艳, 等. 新的震级国家标准的技术要点与主要特点[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 39(1): 1-11. |
吕作勇, 马晓静, 房立华. 广东地区近震ML震级量规函数[J]. 中国地震, 2015, 31(3): 562-573. DOI:10.3969/j.issn.1001-4683.2015.03.011 |
孟晓琴, 梁向军, 张玲, 等. 山西地震台网速报震级与量规函数的研究[J]. 山西地震, 2008(2): 19-23. |
项月文, 曾文敬, 罗丽, 等. 江西数字地震台网近震震级偏差与量规函数关系的研究[J]. 华南地震, 2010, 30(3): 95-104. |
薛志照. 近震震级ML量规函数和台站校正值[J]. 华北地震科学, 1992, 10(1): 60-65. |
严尊国, 李普丽, 薛军蓉. 中国近震震级量规函数研究[J]. 中国地震, 1992, 8(4): 76-91. |
严尊国, 李普丽, 薛军蓉. 中国近震震级量规函数检验研究[J]. 华南地震, 1995, 15(1): 1-11. |
张志斌, 朱皓清, 李艳永. 新疆数字地震台网地方性震级量规函数的初步研究[J]. 中国地震, 2018, 34(4): 667-675. |
赵明淳, 毛国良, 张从珍, 等. 河北遥测台网速报震级偏差与量规函数关系的研究[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5, 26(5): 87-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