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 Vol. 44 Issue (2): 64-72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3.02.008
0

引用本文  

潘国勇, 夏波, 刘菲, 等. 上海测震台网数据质量综合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 44(2): 64-72.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3.02.008.
PAN Guoyong, XIA Bo, LIU Fei, et al.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data quality of Shanghai Seismic Network[J].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2023, 44(2): 64-72.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3.02.008.

基金项目

上海佘山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研究室课题(项目编号:2022SSY02);上海市科委项目(项目编号:22dz1200200)

通讯作者

周伯昌,女,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工程研究。E-mail:zhoubochang1022@126.com

作者简介

潘国勇(1988—),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监测和仪器运维工作。E-mail:pgycgsyn@163.com

文章历史

本文收到日期:2023-01-09
上海测震台网数据质量综合分析
潘国勇 1),2)   夏波 1),2)   刘菲 1),2)   王成睿 1),2)   王军 1),2)   林航毅 1),2)   周伯昌 1),2)     
1) 中国上海 200062 上海市地震局;
2) 中国上海 200062 上海佘山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摘要:地震数据质量直接影响地震监测和速报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对防震减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测震观测资料为研究基础,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围绕测震台网运行率、波形可用率、台基背景噪声、干扰以及台网布局合理性,对测震观测数据质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上海测震台网总体运行稳定,数据连续率较高;部分地震台站背景噪声偏大;受基岩出露影响,上海东部和西北部地区布设台站较少,导致地震监测能力较弱,测震台网布局有待优化。本项工作的开展对今后地震台站改造以及新台站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运行率    波形可用率    台基背景噪声    台网布局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data quality of Shanghai Seismic Network
PAN Guoyong 1),2)   XIA Bo 1),2)   LIU Fei 1),2)   WANG Chengrui 1),2)   WANG Jun 1),2)   LIN Hangyi1 1),2)   ZHOU Bochang 1),2)     
1) Shanghai Earthquake Agency, Shanghai 200062, China;
2) Shanghai Sheshan National Geophysical Observatory and Research Station, Shanghai 200062, China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waveform data directly affects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earthquake monitoring and rapid reporting,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ause of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Based on the seismic observation data of Shanghai, we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quality of seismic observation data from the aspects of network operation rate, waveform availability, base background noise, interference, and network layout rationalit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overall operation is stable and the data continuity rate is high. The background noise of some stations is relatively high. In addition, there are fewer stations in the east and northwest of Shanghai due to the exposure of bedrock, resulting in a weaker monitoring capability. The network layout needs to be further optimized. This work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econstruction of stations as well as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tation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operation rate    waveform availability    base background noise    network layout    
0 引言

上海地处长江口南岸,位于下扬子准地台东部边缘。历史研究资料表明,上海地区被众多断裂所围限,其中以NE向断裂最为发育,对沉积形成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并与基底褶皱伴生,而NW向断裂切割了其他方向的断裂,具有较强的新生特点(顾澎涛,1993章振铨等,2004)。上海行政区内发生的地震以弥散活动为主要特征,无密集分布现象,呈现北部强南部弱、海域强陆域弱的特点。

上海及邻近海域以弱震和有感地震为主,中强地震偶有发生,地震活动的频度和强度远不如我国西部地区高(刘昌森等,1980竺清良等,1983刘昌森,2002章振铨等,2004谢建磊,2018于海英等,2021)。较之陆上地震,上海东侧长江口海域地震频度高、强度大,对上海影响较大。此外,上海人口密集、构筑物林立,在我国国民经济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必要加强上海及邻近地区的地震监测。高质量地震数据是地震监测和速报的基础,亦是为城市安全保驾护航的前提(潘国勇等, 2021, 2022)。近年来,诸多学者相从不同角度对地震观测数据开展研究,集中在波形特征分析(陈辉等,2019)、特定干扰分析(肖攀等,2013张慧等,2017陈凯男等,2018何思源,2018周冬瑞等,2019)、台基背景噪声分析(裴晓等,2012侯颉等,2019立凯等,2021王良等,2021)、波形质量自动监控(黄玲珠等,2017)、数据质量对比分析(Nanjo et al,2010任烨等,2012邓明文等,2021),等等。以上多针对地震观测数据某方面开展研究,分析内容比较单一,关于数据自身质量的综合性分析相对较少。文中对上海测震台站数据质量进行综合分析,在目前上海地区地震监测数据分析中尚属首次,期望通过数据质量分析,为今后日常地震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1 测震台网概况及资料选取

上海测震台网共由13个参评台站组成,分别是佘山台(SSE)、秦皇山台(QHS)、天马山台(TMS)、小昆山(XKS)、天平山台(TPS)、横湖台(HUH)、大洋山台(DYS)、东滩台(DOT)、竹园台(ZHY)、金泽台(JIZ)、大新中学台(DAX)、南汇台(NAH)、上戏台(SHX)。其中,地表基岩台6个,分别是佘山台、秦皇山台、天马山台、小昆山、天平山台、横湖台;海岛台1个,是大洋山台;深井台6个,井深均在500 m以上,分别是东滩台、竹园台、金泽台、大新中学台、南汇台、上戏台。地表基岩台均部署120 s甚宽频带地震计,井下台除在南汇部署20 s宽频带井下地震计外,其余台均部署2 s短周期井下地震计。目前,上海市行政区域地震监测能力达1.0级,邻近地区(行政区域边界外50 km)地震监测能力达2.0级,佘山地区监测能力可达0.5级。测震台网各子台地理位置示意见图 1

图 1 测震台站分布 Fig.1 Distribution of seismic stations

选取2018—2022年上海测震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上海测震台网运行率和数据波形可用率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童汪练老师研制开发的基于P Welch方法的计算软件,计算得到地动噪声RMS值。采用频谱分析法,对测震台站进行干扰分析。采用PMC方法,对测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进行评估,分析台网布局的合理性。

2 数据质量综合分析

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围绕测震台网运行率、波形可用率、台基背景噪声、干扰以及台网布局合理性,对上海测震观测数据质量进行综合分析。

2.1 运行率分析

运行率是反映地震台站是否正常运行的重要指标。对2018—2022年上海测震台网13个测震台站运行率进行统计(图 2),发现:2020年以前运行率浮动较大,随着第二信道的部署,台站运行率逐年提升,现已稳居全国前列。服务器重启、传输专线中断是影响测震台网运行率的重要因素。由于观测系统、设备或通讯线路等故障,大洋山台、东滩台、天马山台、佘山台、小昆山台、秦皇山台运行率持续偏低,严重影响了观测数据质量和速报产品的准确性(图 3)。基于此,对运行率偏低台站进行深入分析,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具体措施见表 1。此后,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得到显著提高。

图 2 上海测震台网年均运行率 Fig.2 The average annual operation rate of the Shanghai Seismic Network
图 3 上海测震台网13个台站2018—2022年运行率 Fig.3 Operation rates of 13 stations in the Shanghai Seismic Network from 2018 to 2022
表 1 台站运行率偏低原因及解决方案 Table 1 Cause analysis and solution for low operation rate of stations

此外,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测震台网运行率:①对电源控制器和数据采集器等进行备机备件,出现问题及时更换;②部署第二信道,与现有传输在线并行,若台站出现数据采集器网口故障、网络故障或供电故障等,可及时启用第二信道尽快恢复数据传输,减轻对台站运行率的影响;③建立运维、速报、网络三组联动响应机制,一旦台站出现故障能快速响应、密切配合,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数据的正常传输。

2.2 可用率分析

2018—2022年上海测震台网共记录近震357个、远震2 554个,无速报地震。通过对地震事件波形的分析发现:上海测震台网台站的整体运行情况良好,数据记录正常,部分台站存在噪声过大、测定震级偏大及长周期干扰等现象。

2.2.1 东滩台测定震级偏大(偏差超过1.0)

从单纯型法地震定位结果可知,东滩台测定震级偏大(图 4)。分析发现,该台井下地震计设备故障,于2018年12月进行维修,后因观测井出现轻微变形,地震计无法安装至井底基岩处,实际安装位置在井下约为280 m处。受台基影响,存在明显的软土覆盖层放大效应,故东滩台测定震级明显偏大,目前采取手动扣除方法进行人工校正,建议对井孔进行矫正或选择直径更小的地震计进行观测。

图 4 江苏苏州市吴中区地震上海测震台网定位结果 Fig.4 Location results for the Wuzhong earthquake using the Shanghai Seismic Network
2.2.2 南汇台观测数据存在钟差

自2019年12月起,南汇台井下地震计出现脉冲标定异常。为不影响观测,临时部署地表观测系统。将TVG-33S一体机GPS(天线较短)置于室内,因信号接收不良致出现钟差(图 5),后定购加长线引至观测室外,信号畅通,成功解决上述问题。

图 5 南汇台存在钟差 Fig.5 Clock error in NAH station
2.2.3 秦皇山台和竹园台台基背景噪声偏大

秦望山山体内部掏空,地震计部署在坑道上方,存在明显的腔体放大效应,致该台台基背景噪声偏大,目前已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拟在洞内架设一套对比观测系统,若山洞内噪声水平偏低、数据可用率高,可参照佘山台样例将台址迁至洞内。

竹园台周边分布有3条地铁线路,最近直线距离230 m,加之台站周边高楼林立,地下结构复杂,导致该台台基背景噪声偏大(图 6),其环境噪声水平已不满足测震台站建设要求,建议选址搬迁。

图 6 秦皇山台和竹园台台基噪声PSD曲线 (a)QHS台(GL-120测定);(b)ZHY台(FSS-3DBH测定) Fig.6 The PSD curves of the noise of QHS and ZHY stations
2.2.4 上戏台、大新中学台设备记录异常

自2019年起,上戏台和大新中学台井下地震计出现脉冲标定异常现象,临时部署地表观测系统,台基背景噪声大,对观测数据造成严重干扰。申请并完成井下地震计维修升级专项,现该问题已成功解决。

2.2.5 与井下短周期地震计相比,井下宽频带地震计波形记录质量好,数据可用率高

日常波形记录:与井下宽频带地震计相比,井下短周期地震计日常脉动记录不够稳定、丰富。地震事件记录:井下短周期地震计可记录M≥1.0近震数据,但在记录较远地震事件时,存在震相无法识别或无记录的情况。在科学研究上的数据可用率:井下宽频带地震计记录波形包含信息更丰富,不存在某些频段范围内的波形畸变现象,数据可用率高。

总之,井下测震台使用宽频带地震计进行观测,脉动记录更加稳定、丰富,震相更加清晰可辨,数据可用性更强,建议井下地震台配备宽频带地震计进行地震观测,以为相关研究提供高质量基础数据。

2.3 台基背景噪声分析

台基背景噪声是台址堪选、观测环境变迁及数据记录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可为新建台站的台基选择及仪器选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王良等,2021立凯等,2021)。

实测地动速度及计算公式如下

$V=\frac{N \times F_{\mathrm{s}}}{R \times K \times S}$ (1)

式中:V为实测地动速度值,单位m/s;N为实际记录数字值,单位counts;Fs为采集器输入的满幅电压,单位V;R = 2nn为ADC字长;K为数据采集器实际工作时的增益;S为地震计工作灵敏度,单位V·s/m。

地动噪声均方根值计算公式如下

$\mathrm{RMS}=\sqrt{\frac{1}{n-1} \sum\limits_{i=1}^n\left(V_i-\bar{V}\right)}$ (2)

式中:V为实测地动速度均值,单位m/s;Vi为实测地动速度值,单位m/s。

为使台基背景噪声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真实,选取各台站24 h内无震、无明显干扰的波形记录,计算得出1—20 Hz频带内1/3倍频程各中心频点处地噪声RMS均值(表 2),绘制台站地动噪声功率谱密度图和24 h内地动速度噪声RMS值各时段分布柱状图。限于篇幅,文中仅以秦皇山台(QHS,地表基岩台)和大新中学台(DAX,深井台)为例,给出台站地动噪声功率谱密度图和RMS值随时间分布的柱状图,见图 7图 8

表 2 上海测震台网各子台1—20 Hz范围内RMS值 Table 2 RMS values within the range of 1-20 Hz for each substation of the Shanghai Seismic Network
图 7 功率谱密度曲线 (a)QHS台(GL-120测定);(b)DAX台(FSS-3DBH测定) Fig.7 The noise power spectrum curves
图 8 24 h内地动速度噪声RMS值随时间的变化 (a)QHS台(1—20 Hz);(b)DAX台(1—20 Hz) Fig.8 Variation of the RMS values of ground motion noise over time within 24 hours

结果表明:①除秦皇山、东滩、竹园、南汇台外,其余台址RMS值均低于1×10-7 m/s。东滩台干扰水平高于其他台站2个数量级;②与夜间相比,台站白天受地铁等干扰影响较大,RMS值明显偏高(图 8);③相对地表基岩台,深井台RMS值相对较小,受干扰程度小(图 7图 8);④大洋山台存在长周期干扰,可能是因为,作为海岛台,受海洋潮汐影响较大所致。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观测环境日益恶化,干扰日益严重,对观测数据质量及地震监测速报能力造成了显著影响。在今后工作中应重点关注台基背景噪声水平,若台站观测环境发生变化,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对观测数据造成更大影响。

2.4 干扰分析

以2021年3月2日秦皇山台观测数据为例,排查其波形异常原因,分析干扰特征及发生规律。该台数据异常变化出现在白天,对观测系统和仪器进行排查,未发现异常,对观测数据进行功率谱分析,发现在4.7 Hz、5.8 Hz等频点处能量普遍升高,且间隔约为1 Hz(图 9)。

图 9 秦皇山台数据功率谱分析 Fig.9 The analysis of the noise power spectrum of the QHS station

此外,异常白天出现晚上消失,在时间上具有规律性,初步判定为周边环境干扰所致。经现场踏勘,发现距台站约50 m处新增碎石场,秦皇山台测震数据异常出现时间与该碎石场工作时间吻合,故判定该台数据异常由碎石场工作振动干扰所致。

3 测震台网布局

PMC方法因其评估误差低、精度高而受到广泛关注(Nanjo et al,2010李智超等,2014刘芳等,2014蒋长胜等,2015王鹏等,2016),其原理是,利用地震编目系统产出的正式观测报告,根据近震震级定义和能量衰减关系,计算单台对所发生地震的监测能力,进而计算整个测震台网的地震监测能力以及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MPSchorlemmer et al,2008)。

采用PMC方法,评估上海测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得到上海地区MP空间分布,见图 10(a)。由图可见:松江区及青浦部分地区完整性震级MP较小,最小MPML 0.5;MP等值线呈长轴SW向的椭圆,浦东东南部、崇明西北部以及奉贤南部地区监测能力较弱。由现有地震监测能力可知,上海测震台网布局还需改善,体现在:①台站密度小:台网内仅13个测震台站,且有3个位于外省;②台站分布不合理:受基岩出露位置影响,台站基本分布在青浦和松江,宝山、嘉定、闵行、奉贤区无台站布设,导致上海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地震监测能力较弱。

图 10 上海测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 (a)现有台网地震监测能力;(b)拟增建台站后地震监测能力 Fig.10 The monitoring capability of the Shanghai Seismic Network

在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上海子项目中,上海新建基本站9个,一般站8个,改造基准站14个,无新增基准站。为改善上海行政区内地震站点分布不均的情况,提高上海东部和西北部地区地震监测能力,以便更好地形成网内地震,建议在“十四五”规划及后续站网改扩建工程中,在崇明、宝山、嘉定、闵行、奉贤、浦东增设6个台站。考虑到上海地质、交通和经济发展情况,建议采用深井观测方式进行台站布设,既可减少地面干扰,提高观测数据质量,又可避免台站征地产生的相关问题。台站新增后,上海测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等值线向北部和东南部延伸,地震监测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见10(b)

4 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上海测震台网整体观测环境形势严峻。利用2018—2020年上海测震台网观测数据,从运行率、数据可用率、台基背景噪声对数据质量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台站干扰典型案例,并从台网布局角度分析现有测震台网的不足,结果表明:①随着第二信道的部署,上海测震台网运行率逐年提高,现已稳居全国前列;②由于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部分台站受到严重干扰,导致数据可用率偏低;③深井台较地表基岩台而言,RMS值相对小、受人为因素干扰小;④与市区台站相比,郊区台站干扰程度小,数据可用率高;⑤受基岩出露位置影响,测震台网布局不合理,为了更好地形成网内地震,建议规划增设6个深井地震台,进一步提升上海测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⑥深井观测,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开地表干扰源,提高观测数据质量。

参考文献
陈辉, 雷学, 戴绘, 等. 水库地震监测台网干扰源及其波形特征分析[J]. 四川水力发电, 2019, 38(3): 106-110. DOI:10.3969/j.issn.1001-2184.2019.03.040
陈凯男, 王利兵, 田勤, 等. 钻井对红山基准地震台测震数据的干扰特征及去噪浅析[J]. 山西地震, 2018(3): 38-41. DOI:10.3969/j.issn.1000-6265.2018.03.010
邓明文, 段绍鑫, 刘青山, 等. 米兰河水库对若羌测震台台基噪声的影响分析[J]. 内陆地震, 2021, 35(4): 391-398.
顾澎涛. 有关上海地区地质构造的几点新认识[J]. 上海地质, 1993(3): 1-10.
何思源. 测震资料的干扰分析方法与应用[D].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 2018.
黄玲珠, 林彬华, 王士成. 测震台网实时波形数据质量自动监控[J]. 华南地震, 2017, 37(4): 20-25.
侯颉, 余大新, 叶庆东, 等. 北京测震台网台基背景噪声特征[J]. 华北地震科学, 2019, 37(3): 56-61.
蒋长胜, 房立华, 韩立波, 等. 利用PMC方法评估地震台阵的地震检测能力——以西昌流动地震台阵为例[J]. 地球物理学报, 2015, 58(3): 832-843.
刘昌森, 蒋德乾, 王先铸. 上海地区历史地震概述[J]. 上海地质, 1980(1): 83-85.
刘昌森. 苏·浙·皖·沪地震目录: 公元225-2000年[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2.
立凯, 陈浩, 张朋, 等. 江苏省测震台网背景噪声特征[J]. 华北地震科学, 2021, 39(3): 66-71.
李智超, 黄清华. 基于概率完备震级评估首都圈地震台网检测能力[J]. 地球物理学报, 2014, 57(8): 2584-2593.
刘芳, 蒋长胜, 张帆, 等. 内蒙古区域地震台网监测能力研究[J]. 地震学报, 2014, 36(5): 919-929.
潘国勇, 王军, 邵永谦, 等. 标准化设计在预警项目台站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 科技与创新, 2021(6): 171-173.
潘国勇, 王军, 毕波, 等. 论华东片区流动测震台网演练——以上海市地震局为例[J]. 华南地震, 2022, 42(1): 61-69.
裴晓, 尹继尧, 杨庭春. 上海遥测台网各类型台基背景噪声分析[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2, 27(5): 1897-1903.
任烨, 周华根, 刘佳敏, 等. 上海崇明长江农场深井综合地震观测系统地磁观测数据质量分析[J]. 地震研究, 2012, 35(3): 353-359.
王鹏, 毕波, 林航毅, 等. 基于PMC方法的上海测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评估[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 41(5): 18-24.
王良, 王杰民, 李铂, 等. 山东数字测震台站台基背景噪声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 42(5): 129-134.
谢建磊. 上海及邻区地震活动特征及地震构造区划[J]. 上海国土资源, 2018, 39(4): 1-6.
肖攀, 宋国华, 李露露, 等. 蚌埠地震台测震干扰分析及处理[J]. 华南地震, 2013, 33(1): 86-92.
于海英, 温燕林, 冯策. 上海徐汇区ML 1.9有感地震分析[J]. 地震科学进展, 2021, 51(2): 59-64.
章振铨, 刘昌森, 王锋. 上海地区断裂活动性与地震关系初析[J]. 中国地震, 2004, 20(2): 143-151.
竺清良, 杨绍武. 江苏-上海地区历史地震时空分布特征概述[J]. 地震学刊, 1983(3): 6-11.
张慧, 李盛, 郭昱琴. 海岛地震台网自然因素对地脉动干扰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 38(5): 96-101.
周冬瑞, 袁勇, 谢石文, 等. 轨道交通对临近地震监测台站影响及应对研究[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9(5): 28-29.
Nanjo K Z, Schorlemmer D, Woessner J, et al. Earthquake detection capability of the Swiss Seismic Network[J].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2010, 181(3): 1713-1724.
Schorlemmer D, Woessner J. Probability of Detecting an Earthquake[J]. 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2008, 98(5): 2103-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