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 Vol. 43 Issue (6): 174-176  
0

引用本文  

高尚华.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2022年度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 43(6): 174-176.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2022年度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高尚华

2022年11月15日—18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2022年度学术研讨会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县召开。本次会议由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主办,海南省地震局协办。

在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的大背景下,采取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遵循不给疫情防控添麻烦的原则,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科研院校、企业等相关部门60多名专家学者积极报名参加会议。但因疫情原因,会议最终以30多名专家线下参会、若干名专家线上参会的形式呈现。

15日晚上,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吴忠良研究员主持召开学术研讨会预备会议,汤毅、薛兵、朱小毅、高尚华和张兵参会。会议梳理了此次学术研讨会的具体事项安排,部署了专委会年度总结工作和明年学术研讨会的初步筹备工作,讨论了局所项目合作相关事宜,并着重强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

16日上午,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正式拉开帷幕,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副所长汤毅、海南省地震局副局长陈定、海南省地震台主任胡久常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由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朱小毅研究员主持,汤毅副所长和陈定副局长分别致辞。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秘书张兵介绍专委会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及会议安排。陈定副局长介绍了近年来海南经济、文化、地震观测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希望大家前往海南省地震局交流指导。汤毅副所长表示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在克服诸多困难的情况下来参会,感谢海南省地震局的大力支持,并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会议共安排大会报告16个,与会学者围绕以下方面做了相关学术报告并进行了讨论:①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②测震观测的全局性发展;③地震预警;④地震观测仪器研发;⑤数字地震观测数据的处理;⑥深井/海洋地震观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⑦应力场与定位精度的前沿进展;⑧海南地震火山预警建设以及发展规划等。

观测技术委员会主任吴忠良研究员做了“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总体设计的若干系统工程问题”的报告,指出了实验场的特点,并从实验场总体设计目标出发,探讨了其中5个有参考意义的系统工程及其可能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汤毅副所长介绍了当前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试点中的地震监测站网评估工作及其取得的成效。郑重研究员做了“中国地震观测的历史发展——纪念周公威先生”的报告,纪念前不久离世的周公威先生,回顾了周公威先生为地震观测的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随后汤毅副所长追忆了以往和周公威先生共事的经历,深情地缅怀周公威先生。薛兵研究员介绍了中国地震局“新阶段防震减灾发展战略研究”之地震观测发展战略研究,并代表童汪练研究员讲解了在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6.8级地震后,通过收集周边33个地震台和7个分量钻孔应变台震前3个多月的记录数据(6—9月),应用小波分析方法提取到的震前微动异常的范围和异常形态特征。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杨陈高级工程师介绍了预警工程中的站网管理与数据共享设计与应用,胡久常站长介绍了海南地震火山监测预警工程建设及发展规划。王勤彩研究员、雷军副教授、白玲研究员等在会上交流了他们近期根据地震观测数据得到的重要研究成果。

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前主任薛兵研究员对会议做了总结发言,他指出,今年大会的报告和论文内容比较丰富,主题多样,报告不仅涉及到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测震观测全局性发展和地震预警等重要科学工程,还涉及到地震观测仪器研发、观测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等相关问题。薛兵研究员在会上替庄灿涛先生表达对周公威先生的敬意与缅怀,愿他一路走好。感谢各位专家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并邀请各位专家与老师积极参与明年专委会的各项工作。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积极配合国家和当地防疫要求,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针对地震观测技术及相关研究进行了自由交流和讨论,各抒己见,气氛浓厚。大家一致认为,此次学术会议不仅交流了学术思想,加深了对地震观测技术发展前沿的了解,还增进了各领域、各学科的融合及与会专家之间的友谊。

此次会议会务由张兵、高尚华等担任。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

高尚华

2022-11-19

学术报告目录

1. 郑重:中国地震观测的历史发展——纪念周公威先生(线上)

2. 薛兵,高景春:中国地震局“新阶段防震减灾发展战略研究”之地震观测发展战略研究简介

3. 胡久常:海南地震火山监测预警工程建设及发展规划

4. 吴忠良,李丽: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总体设计中的系统工程问题(线上)

5. 汤毅:中国地震局“加强科技创新支撑新时代防震减灾现代化试点”之地震监测站网评估

6. 杨陈,黄志斌,高景春:地震预警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

7. 王勤彩:地震观测系统设计与目标实现——以日本MOWLAS和临时台网为例

8. 雷军:利用横波观测深浅部地壳应力场及其变化

9. 薛兵:西昌深井综合观测试验系统观测资料初步处理

10. 白玲:地震定位方法和应用研究进展(线上)

11. 叶秀薇: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区密集台阵观测实验(线上)

12. 沈宁:银川站同址gPhone型与GS-15型重力仪观测资料对比分析(线上)

13. 彭朝勇:中国国家地震预警系统及其在2022年四川芦山6.1级地震中的效能(线上)

14. 张盛峰:面向地震科考的地震序列特征分析及余震概率预测

15. 朱小毅:浮标型海底地震仪研制

16. 蒋延林,赵卫红:井下地电阻率观测专用电缆研发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