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 Vol. 43 Issue (6): 61-66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2.06.009
0

引用本文  

洛桑罗布, 格桑卓玛, 司金罗布, 等. 2021年西藏双湖MS 5.8地震应急现场考察的启发[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 43(6): 61-66.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2.06.009.
Luosangluobu, Gesangzhuoma, Sijinluobu, et al. Inspiration from the emergency site investigation of Shuanghu MS 5.8 earthquake in Tibet in 2021[J].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2022, 43(6): 61-66.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2.06.009.

作者简介

洛桑罗布(1995-), 男, 学士, 助理工程师, 主要从事地震监测、地震现场应急工作。E-mail: 435229367@qq.com

文章历史

本文收到日期:2022-07-28
2021年西藏双湖MS 5.8地震应急现场考察的启发
洛桑罗布   格桑卓玛   司金罗布   张建龙   索朗南杰     
中国拉萨 850000 西藏自治区地震局
摘要:2021年11月30日西藏双湖MS 5.8地震发生后,西藏自治区地震局立即组织专家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前往震区开展应急考察工作。通过对震区13个点位实地考察,并结合西藏自治区地震局绘制的地震烈度图与获得的震源机制解、郭祥云等获得的震源机制解,分析了震区受灾情况。结合该震区房屋抗震能力,认为本次地震中受灾房屋绝大多数为土木结构,未采取房屋抗震加固措施,建议今后房屋构建中应采取抗震加固措施。
关键词双湖MS 5.8地震    地质构造    地震烈度    震源机制解    抗震加固    
Inspiration from the emergency site investigation of Shuanghu MS 5.8 earthquake in Tibet in 2021
Luosangluobu   Gesangzhuoma   Sijinluobu   Zhang Jianlong   Suolangnanjie     
Earthquake Agency of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Lhasa 850000, China
Abstract: After the Shuanghu MS 5.8 earthquake in Tibet on November 30, 2021, the Earthquake Agency of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immediately organized experts and otherstaff to carry out the emergency investigation in the earthquake area. Combined wit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13 points in the earthquake area, the seismic intensity map drawn by the Earthquake Agency of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and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obtained by Guo Xiangyun and the others, the disaster situation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seismic resistance capacity of buildings in the earthquake area, it is considered that most of the buildings affected by the earthquake are civil structures without seismic reinforcement measures. It is suggested that seismic reinforcement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for building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Shuanghu MS 5.8 earthquake    geological structure    seismic intensity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seismic reinforcement    
0 前言

2021年11月30日21时53分43秒,西藏那曲市双湖县发生MS 5.8地震(87.94°E,31.76°N),震中位于双湖县措折罗玛镇境内,震源深度10 km,距措折罗玛镇约17 km,距多玛—尼玛断裂带约18 km,震中100 km范围内县驻地1个,乡(镇)驻地6个,人口分布稀少。

为全面掌握震区受灾情况,西藏自治区地震局现场考察队前往极震区及震区内13个点位(包括学校、医院、乡镇政府、村居委会、牧民住房、重大工程等)进行实地考察,分析了极震区地震地质构造及余震分布情况,重点考察了群众震感、受灾房屋结构特点、受灾破坏等级,绘制了地震烈度图,计算了震源机制解,并把此次双湖地震烈度划为Ⅵ、Ⅶ度。

1 地质构造背景

此次双湖MS 5.8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中部的班公—怒江断裂带附近,震中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班公—怒江断裂带南部。青藏高原是新生代时期印度板块俯冲与欧亚板块后隆升的构造地貌,内部的地震地质构造复杂。班公—怒江断裂带长约2 000 km,形成于白垩纪末期—古近纪早期,是冈底斯地块不断向北移动,与其北部已经拼合到欧亚板块之上的羌塘地块逐渐发生碰撞形成(郭铁龙等,2020)。该断裂带是由韧性剪切带、逆冲断裂带、伸展断陷盆地带和覆构造带相互叠加、改造而形成的复杂断裂带,带内发育一系列呈菱形、近菱形的小型块体,其周边均为蛇绿岩质混杂岩及强烈变形带,其内局部也有蛇绿岩碎块(次仁多吉等,2017)。

2 余震分布及地震烈度 2.1 余震分布

2021年11月30日,西藏双湖MS 5.8地震后,根据西藏地震台网观测数据,绘制了震后一个月和半年余震分布图(图 1)。截至2021年12月31日,可定位余震共104次,其中3级以上地震2次,至2022年5月31日,可定位余震增加3次,未增加3级以上地震,最大余震为2021年12月1日 3.5级地震。

图 1 双湖MS 5.8级地震余震分布 (a)震后一个月余震分布;(b)震后半年内余震分布 Fig.1 Distribution of aftershocks of Shuanghu MS 5.8 earthquake

图 1可以看出,此次地震序列的余震在主震周围沿NEE向分布,与烈度圈长轴走向大致相同。从时空分布特征来讲,时间上余震主要集中在震后一个月内,空间上主要展布在主震与多玛—尼玛断裂之间。

2.2 地震烈度

考察组对震区内13个点位的震感、房屋结构特点(其中牧区房屋结构绝大多数为土木结构,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和破裂程度及其他异常等进行考察、分析后,判定此次地震Ⅵ度区以上面积约为5 161 km2,椭圆形宏观震中区烈度为Ⅶ度,长轴走向NEE向,与多玛—尼玛断裂带走向大致相同。

Ⅶ度区主要在措折罗玛镇增康村辖区内,涉及面积大约为31 km2。Ⅵ度区主要分布在双湖县的措折罗玛镇、协德乡和尼玛县的尼玛镇、申亚乡以及申扎县的申扎镇、马跃乡,涉及面积约5 130 km2,详见图 2

图 2 双湖MS 5.8地震烈度(司金罗布等,2021 Fig.2 Seismic intensity map of Shuanghu MS 5.8 earthquake (Sijinloubu et al, 2021)
3 房屋结构及受灾分析

2021年11月30日双湖发生MS 5.8地震后,地震应急考察组第一时间前往灾区考察。次日到达地震现场后,对震区13个点位进行实地考察,从房屋结构特点、受灾情况等方面展开调查。

3.1 房屋结构特点 3.1.1 Ⅵ度区

Ⅵ度区涉及3个县6个乡镇,烈度圈长轴呈NEE向,长轴长约98 km,短轴长约65 km。此外,Ⅵ度区外部分地区受到地震波及,个别老旧房屋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

Ⅵ度区内绝大数房屋为土木结构,政府部门及搬迁户房屋为钢筋水泥结构。土木结构房屋基本未做抗震措施,抗震能力差。据调查,当地群众普遍反映震感明显、地声较大,无其他明显异常。整体上,此次地震对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几乎未造成破坏,仅土木结构房屋出现轻微裂痕及室内墙皮脱落现象(图 3)。

图 3 Ⅵ度区内部分房屋受灾情况 (a)轻微裂痕;(b)屋内墙皮脱落 Fig.3 Partial disaster sitution in Ⅵ degree area
3.1.2 Ⅶ度区

此次地震最高烈度为Ⅶ度,极震区位于双湖县措折罗玛镇,面积约为31 km2,烈度圈长轴呈NEE向,长轴长约8.6 km,短轴长约4.7 km。

在Ⅶ度区内,绝大数房屋以土木结构为主,无钢筋水泥结构房。房屋未做抗震措施,抗震能力差,绝大部分房屋出现较大裂痕、部分房屋顶梁与承重墙错开、承重墙倾斜现象(图 4)。当地群众反映震感强烈、地声大,室内悬挂器物晃动明显,个别部分群众出现头晕、站立不稳现象。

图 4 Ⅶ度区内部分受灾照片 (a) 承重墙倾斜;(b) 外墙内墙皮脱落;(c) 地表同震破裂带 Fig.4 Partial disaster map in Ⅶ degree area

Ⅶ度区出现地表同震破裂带,见图 4(c)。几处地表裂缝,结合余震分布特征,初步判定为同震破裂带。

3.2 受灾分析

据统计,此次地震震中20 km范围内分布人口约130人,震中50 km范围内分布人口约230人,震中100 km范围内分布人口约6 900人(司金罗布等,2021)。实地调查发现,震区房屋以土木结构为主,基本未采取抗震加固措施,Ⅵ度区内大多数房屋出现轻微裂痕,Ⅶ度区内绝大多数房屋墙皮脱落严重、裂痕较大,部分房屋出现承重墙明显倾斜、主梁与承重墙轻微错开等现象。

由于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吴如错(湖名),且震中100 km范围内人口稀少,除Ⅶ度区内27户房屋受损严重,无人员伤亡和重大工程遭破坏的现象。

4 震源机制解结果分析

地震发生后,西藏自治区地震局与郭祥云等(Seismology小组等,2021)均反演得到了震源机制解,如图 5所示,通过对比2个震源机制球可以看出结果有所差异,但二者均显示此次地震为正断型破裂。采用郭祥云等反演得到的震源机制解(表 1)(Seismology小组等,2021),推测此次地震走向与断层运动方向基本一致,认为震中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班公—怒江断裂带南部的次级断裂带多玛—尼玛断裂附近,距离约18 km,详见图 5(a)

图 5 双湖MS 5.8震源机制 (a) 郭祥云等(Seismology小组等,2021);(b)西藏自治区地震局 Fig.5 Focal mechanism diagram of Shuanghu MS 5.8 earthquake
表 1 双湖MS 5.8地震源机制解 Table 1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Shuanghu MS 5.8 earthquake
5 结论与建议

本次地震震中位于吴如错,震中100 km范围内人口稀少,除了Ⅶ度区内27户房屋受到严重破坏以外,未发生人员伤亡和重大工程遭破坏现象。震区绝大多数土木房屋未采取抗震加固措施而受到严重破坏,采取抗震加固措施的房屋或钢筋水泥房屋几乎未受到破坏,进而表明房屋抗震加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结合此次地震现场考察结果与西藏地区土木房屋抗震加固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①在灾后房屋恢复重建过程中,房屋建筑选址、房屋结构类型等要符合抗震要求(文升梁等,2009)。②加强基层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农牧民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加强对房屋抗震加固的意识,定期组织排查房屋安全隐患,及时修缮加固,避免次生灾害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张原等,2018)。③高度重视地震应急处置工作中媒体应对和舆情信息获取工作。在大震巨灾应急救援工作中,社会舆情信息将产生关键影响,因此需加强引导,认真对待社会上存在的地震舆情,以便推动抗震救灾工作顺利实施(张立钊等,2021)。反之,将可能浪费大量资源,耗费时间在不必要的舆情纠纷上,使得地震应急处置工作不能顺利完成。④积极研发地震极震区研判软件,提升地震部门大震巨灾应对能力。积极扩大合作范围,推进与运营商之间的数据共享。⑤建设灾情速报网络。对基层救援队、应急工作人员等实施第一响应人进行培训,使之具备应用简单应急工具或徒手应急救援的能力;增强群众自觉上报灾情意识。⑥深入研究地震灾害评估模型、建设应急基础数据库。地震部门承担着为地震应急响应启动提供保障的职责。在发生重大地震之后,各地方的基础设施等遭严重破坏。另外,对于灾情初步判断,基于灾害损失评估模型、灾区应急基础数据的预测,具有参考作用。不断更新应急数据库,为高效应对大震巨灾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⑦在大震巨灾应急救援工作中,要重视无人机的作用。无人机具有滞空时间相对较长、轻便、不受起飞场地限制以及活动范围相对较大等优势,可侦测大范围灾情,同时能够对灾害群体实施目标予以识别。近几年经相关项目建设和具体研发工作的顺利实施,已经初步具备在地震现场应用无人机侦测的条件。

参考文献
次仁多吉, 文升梁, 张建龙. 2016年西藏丁青5.5级地震烈度及震害特征分析[J]. 高原地震, 2017, 29(3): 60-64.
郭铁龙, 高原. 剪切波分裂揭示的青藏高原上地壳地震各向异性基本特征[J]. 地球物理学报, 2020, 63(3): 1085-1103.
司金罗布, 张建龙, 土登次仁, 等. 西藏双湖5.8级地震烈度调查与应急现场工作报告[R]. 拉萨: 西藏自治区地震局, 2021.
Seismology小组. 2021年11月30日西藏那曲市双湖县5.8级地震的震源机制中心解和主震在周围产生的位移场和应变场[R/OL]. [2021-12-01]. https://ses-kled.cidp.edu.cn/info/1084/1285.htm.
文升梁, 曹忠权, 巴桑次仁, 等. 西藏当雄6.6级地震应急行动及灾害特征[J]. 山西地震, 2009(1): 34-38.
张立钊, 赵越, 吕广义, 等. 沈北新区地震台观测地质环境评价与地电阻率异常应急处置[J]. 防灾减灾学报, 2021, 37(4): 47-51.
张原, 汤芸. 赈灾抢险中的社会弹韧性机制——汶川5·12大地震中阿尔村应急赈灾行动的人类学考察[J]. 云南社会科学, 2018, 22(5): 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