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观测资料的动态监视跟踪、及时提取异常,提升震情跟踪工作质量,异常核实和宏微观异常零报告上报机制已经成为地震预报探索实践的重要制度,凡是新增测震学异常均要进行核实,并编写异常核实报告。2014年、2016年中国地震局先后印发《地震学异常分析工作报告编写要求(试行)》《地震学异常分析工作报告编写要求(修订)》通知文件。2014年以来,测震学科分析预报技术管理组先后接收、审定了400余份技术报告,每年针对上一年度技术报告进行质量评比,经过近7年的工作实践,对测震观测资料中出现的异常判定已经形成比较规范的分析方法和工作程序,对推进地震分析预报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从地震分析预报工作法规性文件建设需要和测震分析预报学科标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考虑,有必要建立地震学异常分析报告编写规范。
2 建设过程为了进一步规范各单位测震学异常现场核实分析报告的编写工作,适应新时代会商改革工作需要,在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组织安排下,2018年由测震分析预报技术管理组负责行业标准的准备工作,2021年正式立项,由山西省地震局牵头完成。主要工作过程如下:
(1)启动阶段。2018年启动《测震学异常分析工作报告编写》行业标准制定工作,测震分析预报技术管理组参考相关技术标准,确定了提纲、各章节内容,编制《测震学异常分析工作报告编写规范》初稿,并向全国各省地震局预报部门进行了2轮意见征求活动,共收到14个单位32条意见。
(2)立项后。2021年5月,中国地震局发布《关于印发2021年地震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中震函〔2021〕64号)。该标准由山西省地震局牵头编写,在初稿基础上,围绕收集的意见进行相应修改,形成《地震观测异常现场核实报告编写地震学》(草案),并于2021年7月29日提交地震监测预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3)送审稿形成。2022年7月,针对地震监测预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收集的不同渠道反馈的77条修改指导意见,编写组根据《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有关规定和2022年5月专家论证会意见,再次修改,形成《地震观测异常现场核实报告编写测震》(送审稿)。
3 建设成果 3.1 行业标准按照GB/T 1.1—2020要求,根据测震异常核实报告编写要点,形成《地震观测异常现场核实报告编写测震》行业标准,主要内容包含:①封面;②前言;③引言;④范围;⑤规范性引用文件;⑥术语和定义;⑦基本规定;⑧地震活动异常核实报告编写要求;⑨附录;⑩参考文献。
3.2 编制说明围绕行业标准,从任务来源、计划编号等基本情况、标准编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工作简况、重要技术内容的依据和说明、标准水平分析、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过程及依据、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关系、标准技术内容涉及专利或者市场垄断的有关说明、贯彻标准的有关政策措施、废止或修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等方面给予了说明。
3.3 针求意见汇总处理表针对地震监测预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收集到的不同渠道反馈的77条修改指导意见,编写组多次通过远程视频会议形式对照意见进行了修改和答复,其中采纳54条,部分采纳2条,未采纳21条,留待审查会确定0条。
4 结束语经2018—2022年的集体努力,《地震观测异常现场核实报告编写测震》行业标准目前已进入最后审查阶段,编写组将根据地震监测预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关要求和审查意见,不断完善,直至颁布发行。
感谢测震学科分析预报技术管理组全体成员的辛勤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