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 Vol. 43 Issue (S1): 460-462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2.S1.151
0

引用本文  

陈涛, 陈界宏. 2022年马尔康MS 6.0地震前可能的电离层前兆信号[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 43(S1): 460-462.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2.S1.151.
CHEN Tao, Chen Chieh-Hung. Possible ionospheric precursor before the 2022 Barkam MS 6.0 earthquake[J].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2022, 43(S1): 460-462.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2.S1.151.

基金项目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及国际合作伙伴项目(项目编号:183311KYSB20200003);太阳活动和空间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空间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编号:XDA17010301,XDA15052500,XDA15350201)

作者简介

陈涛(1961-), 男, 博士, 研究员, 主要从事大气电场、电离层电场、辐射带电场的探测以及空间等离子体波与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空间天气与全球变化关系等研究工作。E-mail: tchen@nssc.ac.cn
2022年马尔康MS 6.0地震前可能的电离层前兆信号
陈涛 1)   陈界宏 2)     
1) 中国北京 100190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研究中心;
2) 中国湖北 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关键词强震    前兆信号    电离层    北纬30°    
Possible ionospheric precursor before the 2022 Barkam MS 6.0 earthquake
CHEN Tao 1)   Chen Chieh-Hung 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pace Weather, National Space Science Center,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China;
2) School of Geophysics and Geomatic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Hubei Province 430074, China
Key words: strong earthquake    precursor    ionosphere    30°N    
1 研究背景

临震地质构造活动将引起大气层、电离层和磁层带电粒子的产生和运动,以及电磁环境的异常扰动。利用法国DE-METER卫星研究发现,国内外许多强震发生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电离层扰动异常,异常大多出现在震前15天内,且有多参量同步出现异常的特征,如2008年汶川MS 8.0地震前,震中附近电子密度、电子温度和氧离子密度出现剧烈变化,且电磁辐射增强;2005年苏门答腊8.6级地震前在赤道区域的多个参量均出现电离层扰动现象;2008年于田MS 7.2地震前,震中附近电离层离子温度、离子密度、磁场等出现多参量异常现象。

地震众多前兆信号中,震前电离层异常扰动一直是地震监测预报的研究热点。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由地震引起的电离层异常变化确实存在,且一般出现在震前一周左右,呈明显短临特性(Liu et al,2000李美等,2014)。Liu等(2000)分析了中国台湾地区1994—1999年所有6级以上地震的电离层异常信号,结果发现,该异常集中在震前1—6天出现;类似地,李美等(2014)对全球中强震前电离层扰动异常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与地震相关电离层扰动主要出现在震前一周,且具有明显向震中迁移的趋势。

2 理论基础和研究内容

在地震发生前1—30天内,大量低频电磁波由地壳内部向空中发射,声波和次声波也向空中发射,而且微观热运动向空中迁移,地壳中的水不断蒸发到空中。大规模地壳源热运动形成的行星重力波将传播到电离层,对电离层形成干扰,最终体现在电离层电子密度的涨落上,显示出与常规观测结果不同的异常现象。太阳活动和大气活动都会导致电离层电子密度扰动,但是信号特征不同。如果没有太阳活动,局部地区又没有大气气象活动,其附近电离层显示出异常的电子密度异常扰动,则有可能是临震前地壳物质释放导致的。(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2022年6月10日0时03分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市发生MS 6.0地震。作者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观测的TEC数据及合作团队的长期观测,在此次马尔康MS 6.0地震前15天(2022年5月26日)发现电离层出现异常扰动时,在排除了空间天气和气象因素的前提下,结合当日电离层观测数据的异常特征,于震前做出特有的空间物理预判。

3 研究结果

2022年5月26日,太阳活动处于平静时期(最大Kp指数为1+,最小Dst指数为5 nT),电离层未受到空间天气影响,无台风天气,且雷暴引发的次声波尺度小。乐山岩石圈—大气圈—电离层圈综合观测台GNSS-TECU(地基电离层闪烁计)数据显示电离层电子浓度总积分异常,乐山400 km高的电离层有异常,此异常由周边400 km左右的断裂带传来的地质源异常大气声重波导致。根据地质源声重波引发低电离层产生附加发电机效应,引发附加低电离层电场为δVL×B=-δE,部分等离子体中的电场导致电离层电导率重组,引发区域性高电离层电场映射,形成高电离层电子漂移VhδE×B→δn,最终造成总电子浓度明显下降或上升,而乐山综合观测站观测到电子浓度明显上升。同时,由于川西地区属于北半球西风带和北风带(李崇银等,2015),因此,震中位置应该位于乐山西北方向的断裂带上,距乐山约400 km。课题组将这一结果与地震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与相关负责人进行及时沟通,锁定阿坝县为震中区域可能性最大的县城,5月27日作出以下预判:从5月26日起,30天内川西阿坝县发生6.0—6.5级地震的概率较大。6月10日,在距阿坝县城50 km的马尔康地区发生6级大震。此外,震后对马尔康断裂带周边气象站观测数据分析显示,对应GNSS-TECU明显扰动的1:00—3:00时段(夜间),区域性温度明显升高。这些分析结果表明,异常前兆信号很可能反映了1—30天内距乐山西北方向近400 km区域有6.0—6.5级左右强震发生的可能。

4 结束语

马尔康震区属高原峡谷区,位于西北高原南端松岗断裂带上。电离层观测不受地理条件、地理环境的制约,在马尔康MS 6.0地震发生前的异常分析判断中发挥了较大优势,对于后续的防震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未来对震前多参量、多前兆信号进行同步分析,基于地基和空基探测技术开展天地一体化联合观测,建立多参量时空关联,可为地震前兆异常扰动判识提供更多证据,排除单一性、局地性异常,对于区域震前震情评估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李崇银, 李琳, 谭言科, 等. 平流层气候[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5.
李美, 王芙蓉, 张晓东, 等. 地震电离层响应异常时空演化统计特征[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2): 7.
Liu J, Chen Yuh-Ing, Pulinets Sergey, et al. Seismo-ionospheric signatures prior to M≥6.0 Taiwan earthquakes[J].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00, 27: 3 113-3 116.
2022年马尔康MS 6.0地震前可能的电离层前兆信号
陈涛   陈界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