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0日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州马尔康市发生MS 6.0震群,其中6月10日00时03分09秒发生MS 5.8(ML 6.3)地震,相隔1 h 25 min 25 s发生MS 6.0(ML 6.5)地震,又相隔1 h 58 min 26 s发生MS 5.2(ML 5.6)地震。由此可见,在3.5小时内连续发生3次5级以上地震,多次震级相近地震的间隔时间相当短,给震群中每次较强地震发生后的趋势研判增加了难度。
震群中首次较强地震发生后(半小时内)快速给出趋势研判,实际就是在余震资料没有、尚不完整或密集发生但尚难及时处理的情况下,不得不依据序列类型分布的自然概率来作初步估计。例如,依据我国143个历史地震序列的统计分析结果,序列类型划分如下:主余型占59%,多震型14%,孤立型占14%,双震型占13%(焦远碧等,1998)。由此可见,地震序列中主余型序列占绝大多数,也就是说,中强地震发生后,在缺少余震资料的情况下,快速判断为主余型地震序列的准确率可以达到60%左右。
然而在马尔康震群序列中,第1个MS 5.8地震发生后,余震密集发生且尚难及时处理,此时无法依赖计算序列参数来研判序列趋势,若按自然概率来作初步估计又容易错判为“主余型”。那么除了依赖序列参数、前震序列识别和自然概率外,还应重视哪些序列趋势研判依据?本文将通过对此次马尔康MS 6.0震群序列的回顾总结,研究该震群特征,探寻震群序列趋势研判的可参考依据,有效减少对双震型和多震型序列后续强震趋势的估计偏差,更好地为震区抗震救灾服务。
2 马尔康震群2022年6月10日00时03分09秒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州马尔康市发生MS 5.8(ML 6.3)地震(32.27°N,101.82°E),仅相隔1 h 25 min 25 s,于01时28分34秒发生MS 6.0(ML 6.5)地震(32.25°N,101.82°E),又相隔1 h 58 min 26 s,于03时27分00秒发生MS 5.2(ML 5.6)地震(32.24°N,101.85°E)。截至2022年6月30日24时00分,共记录序列ML≥0.0地震4 818次,其中:6.0—6.9级地震2次,5.0—5.9级地震3次,4.0—4.9级地震5次,3.0—3.9级地震72次,2.0—2.9级地震548次,2.0级以下地震4 188次。据四川地震台网定位结果,此次震群分布见图 1(图中ML ≥0地震发生时段为2022年6月,MS≥5.0地震发生时段为公元前26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9日)。
空间分布特征表明,震群中3次较强地震破裂区域集中。据统计,对于多震型序列,当M0≤6.2时,lgR与M0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余震分布尺度介于5—70 km之间(蒋海昆等,2007)。从四川地震台网给出的定位看,马尔康MS 6.0震群序列空间分布密集(图 1);从整体序列看,序列总体沿松岗断裂迹线的北东侧集中分布,长轴23 km,短轴18 km,个别小震散布在松岗断裂迹线的西南侧,呈现密集集中分布特征。
序列时间进程特征表明,早期小震频次异常高,尤其是第1、2组序列。从整个序列看,3次5级以上地震发生的间隔较短,序列中ML≥4.0地震集中在5个小时内发生,中等强度地震频次偏少,2.0级以下小地震频次占比高,约占整个序列的86.92%。序列按3次较大地震分段看,第1个较大MS 5.8(ML 6.3)地震发生后,小震频次高,密集小震波形重叠严重,此段最大震级ML 6.3与次大震级ML 5.2差1.1级,震级水平出现起伏;第2个较大MS 6.0(ML 6.5)地震紧接着发生,随后小震依然密集,且波形重叠依然严重,此段最大震级ML 6.5与次大震级ML 3.7相差2.8级,震级衰减异常;第3个较大MS 5.2(ML 5.6)地震发生后,小震频次出现衰减,波形重叠缓解,此段最大震级ML 5.6与次大震级ML 5.0相差0.6级,频次和震级衰减趋于正常。
3 主要结论马尔康MS 6.0震群序列属触发性震群型。根据四川省地震台网记录资料,截至2022年6月30日,此次地震序列中较大地震集中发生在6月10日,3次5级以上地震在3.5 h内发生,间隔时间短,ML 4.0及以上地震集中在5 h内发生;马尔康MS 6.0主震与次大地震MS 5.8地震之间的震级差为ΔM=M主-M次=6.0-5.8=0.2;震群序列精定结果显示,序列在较小范围内集中分布,破裂区长轴12 km、短轴6 km,2个NNW向地震序列和1个NEE向地震序列集中展布在松岗断裂北东侧。震群序列分布显示,3个地震序列均分布于松岗断裂北东侧,其中MS 5.8、MS 6.0地震序列均沿NNW向断层集中展布,MS 5.2地震序列沿NEE向断层集中展布,显示出触发性震群活动特征。
马尔康MS 6.0震群为3支断层的走滑型破裂事件。综合现场烈度调查、区域构造特征、余震精定位空间分布、震源机制解等资料和等震线长轴走向(总体呈NW向)(详见:四川马尔康MS 6.0震群地震烈度图,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发布,时间:2022-06-13 15:07:53,网址:http://www.cea.gov.cn/),震源机制节面、序列余震3支分布、地震等烈度线长轴与松岗断裂走向一致,综合分析认为:马尔康MS 6.0地震是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内NW走向的松岗断裂北东侧,同时展布于松岗断裂的1、2分支断裂北东侧,MS 5.8、MS 6.0地震为与松岗次级断裂两NNW走向断层的左旋破裂事件,MS 5.2地震为与龙日坝断裂(徐锡伟等,2008)有“牵连”的NEE走向断层的右旋破裂事件。
马尔康MS 6.0震群震源深度集中地壳浅部5—10 km范围内。四川地震台的龙锋反演得到MS 5.8、MS 6.0两次较大地震的矩心深度分别为7 km和6 km,震群序列精定位结果显示,MS 5.8、MS 6.0和MS 5.2三次较大地震的深度分别为4.723 km、12.941 km和11.624 km;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房立华反演得到3次地震的最佳矩心震源深度分别为13 km、12 km和8 km(资料来源:https://www.cea-igp.ac.cn/)。震群序列精定位显示,序列早期深度基本分布在5—20 km范围内,震群序列后期集中分布在5—10 km范围内。
综合分析认为:马尔康MS 6.0震群发生在巴颜喀拉Ⅱ级活动地块内,展布于NW走向的松岗断裂北东侧,MS 5.8、MS 6.0地震为2支NNW走向断层的左旋破裂事件,MS 5.2地震为与龙日坝断裂有“牵连”的NEE走向断层的右旋破裂事件,属多断层面触发性震群。
焦远碧, 刘杰. 自然类比法在地震序列分类及震后趋势早期判别中的应用[J]. 地震, 1996, 16(1): 22-32. |
蒋海昆, 郑建常, 吴琼, 等. 中国大陆中强以上地震余震分布尺度的统计特征[J]. 地震学报, 2007, 29(2): 151-164. |
徐锡伟, 闻学泽, 陈桂华, 等. 巴颜喀拉地块东部龙日坝断裂带的发现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 中国科学(D辑), 2008, 38(5): 529-542. DOI:10.3321/j.issn:1006-9267.2008.05.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