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重庆 404100 重庆市地震局;
3) 中国太原 030021 山西省地震局
2) Chongqing Earthquake Agency, Chongqing 404100, China;
3) Shanxi Earthquake Agency, Taiyuan 030021, China
已有研究表明,岩石破裂时电磁波超低频段会出现信号异常,且临近破裂时岩石附近磁场强度会出现短周期前兆变化(郝锦绮等,2003)。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方法是目前地震磁扰动定量分析中物理含义明确、分析过程完善且获取异常信息能力较强的方法之一(姚休义等,2018)。该方法基于频谱分析,通过地磁场垂直分量Z和水平分量(H或G)的频谱振幅相比来定义。数值模拟结果证明,一次源来自地壳内频率1 Hz附近的磁信号垂直分量幅值大于水平分量幅值,其比值大于1(Molchanov et al,1995),故可通过该比值来突出岩石圈异常信号,同时抑制外源场的电磁信号。
采用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方法对多个震例的研究表明,震前存在显著的电磁异常,例如:在2004—2007年喀什系列中强地震前,以及2009年宾川MS 5.0、2017年九寨沟MS 7.0和精河MS 6.6、2017年阿拉善MS 5.0、2017年米林MS 6.9等地震前,均提取到显著电磁异常信号。2022年3月26日德令哈发生MS 6.0地震,震前研究区出现大范围同步极化异常现象,本文对此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地震预测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2 研究方法“十五”计划以来,中国地震局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大量磁通门秒采样观测台站。通过对资料进行筛选、逐一对比并进行预处理分析,选取中国大陆65套秒值观测资料进行垂直强度极化异常分析,基于异常判据指标,从全国层面上探讨地磁异常时空演化特征。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①将Z、Hx和Hy每日秒数据划分为96段,每段15 min,计算各段周期5—100 s的谱和垂直强度极化幅度值、日均值;②对极化值逐日变化序列进行傅氏拟合计算(数据时长不短于半年),获得周期大于半年的傅氏拟合变化曲线、残差及其均方差,该拟合变化曲线为极化值年变化曲线;③剔除低于阈值的极化值(阈值标准为傅氏拟合变化值与两倍残差均方差之和),获得极化值日均值;④对高于阈值的极化值日均值逐日变化序列进行傅氏拟合,获得周期大于半年的拟合变化曲线及其残差,该残差为剔除年变化的极化值;⑤利用时序曲线提取异常值,归一化及插值处理后绘制异常空间等值线。
3 研究内容及结果以甘肃—青海—四川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利用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方法,对该区2022年地磁观测资料进行跟踪分析,发现2022年3月20日地磁数据出现大范围同步极化异常现象,其中研究区范围内青海东部至甘青川交界地区符合异常判别标准,异常面积分别为26.3×104 km2;异常台站有7个,占全国地磁台站总数的10%。根据异常判定指标及震例研究工作,认为该极化高值区域在3个月内存在发生6.0级及以上地震的可能。在此异常出现6天后,于2022年3月26日发生青海德令哈MS 6.0地震,震中位于极化高值区域内,距离阈值线20 km(图 1),可见该异常是一次符合预期的临震异常,可为后续地震预测预报提供判定依据。
近年来,随着我国地震观测台网的逐步完善,各类观测仪器精度显著提高,已积累丰富的电磁观测资料,利用目前机理明确、应用效果较佳的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方法提取震前磁异常信号,探讨异常时空变化特征与地震震中的关系,对区域震情判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对中短临震情跟踪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郝锦绮, 钱书清, 高金田, 等. 岩石破裂过程中的超低频电磁异常[J]. 地震学报, 2003, 25(1): 102-111. |
姚休义, 冯志生. 地震磁扰动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8, 33(2): 511-520. |
Molchanov O A, Hayakawa M. Generation of ULF electromagnetic emissions by microfracturing[J]. Geophys Res Lett, 1995, 22(22): 3091-30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