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2年1月8日青海省门源县发生MS 6.9地震,震源深度10 km,震中位于(37.77°N,101.26°E),震源机制为走滑型,是继1986年8月26日和2016年1月21日2次门源MS 6.4地震之后该区发生的又一强震。此次地震发生在祁连山地震带中段,区域构造位置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冷龙岭断裂、托莱山断裂和肃南—祁连断裂的阶区部位。现场考察发现,发震构造应为冷龙岭断裂和托莱山断裂之间阶区中发育的道沟断裂。
青藏高原东北缘历史上发生多次7级及以上地震,其中1920年以来发生3次7.5级及以上大地震,包括1920年海原8½级地震、1927年古浪8.0级地震和1932年昌马7.6级地震,分别沿海原断裂、冷龙岭断裂带和昌马断裂带产生显著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可见祁连山地震带历史地震活动强烈,通过对该区地震活动性分析和综合判断,认为门源MS 6.9地震发生后未来1年内祁连山地震带地震活动强度可能以5—6级为主,6级以上地震发生的可能性较小。
2 震后1年内祁连山地震带地震活动趋势祁连山活动地块南北两侧分别被柴达木地块和阿拉善地块所围限,其西端会入阿尔金NEE向左旋走滑断裂带,东端延伸至六盘山一带。块体内主要发育2组不同走向的活动断裂,一组为NWW向主断裂带,另一组为发育时代较新的NNW向断裂带。祁连山活动地块地质构造演化特征及地球物理资料所反映的地壳结构、深部构造特征均表明,其为青藏高原地壳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祁连山地震带控制地震活动的主要断裂为祁连山北缘断裂和海原断裂带,其次为龙首山断裂和香山—天景山断裂。根据1900年以来M≥5地震序列(考虑到1900年以前5级地震目录不完整,仅讨论1900年以来的地震),祁连山地震统计区最大地震为1920年海原8½级地震,此后地震活动强度整体呈趋势性下降。2022年青海门源MS 6.9地震后,祁连山地震带地震活动有所增强,近1年来其中西段地震活动强烈,而中东段地区地震活动较弱,仅发生中等地震活动。
门源MS 6.9地震的地表破裂带在断裂带东段普遍存在2 m以上的位错量,而沿托莱山断裂发育的西支地表破裂带最大位错量仅约0.15 m,这种差异性说明,此次地震对托莱山断裂具有直接应力加载作用,今后需关注该断裂地震活动。
根据祁连山地震带统计区地震活动趋势,认为:门源MS 6.9地震后,祁连山地震带地震活动水平以5—6级为主,存在发生6级地震的危险,应重点关注托莱山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即门源MS 6.9地震以西地区地震活动变化。
3 结束语通过2022年门源MS 6.9地震发震机制和余震情况,据祁连山地震带的动力学背景和目前地震活动状态统计,综合分析认为,震后1年内该地震带可能以5—6级地震活动为主,研究结果可为该区今后地震趋势研判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