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 Vol. 43 Issue (S1): 256-258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2.S1.083
0

引用本文  

翟鹏, 黄金水. 横向非均匀黏性对走滑断层地震循环影响的三维数值模拟[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 43(S1): 256-258.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2.S1.083.
ZHAI Peng, HUANG Jinshui. Influences of laterally heterogeneous viscosity on seismic cycle in a three-dimensional strike-slip fault model[J].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2022, 43(S1): 256-258.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2.S1.083.

基金项目

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联合开放基金(项目编号:MENGO-202004);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074105)

通讯作者

黄金水(1965-), 男, 博士, 教授, 主要从事重力与地球动力学研究工作。E-mail: jshhuang@ustc.edu.cn

作者简介

翟鹏(1997-), 男, 硕士, 主要从事地震过程数值模拟工作
横向非均匀黏性对走滑断层地震循环影响的三维数值模拟
翟鹏 1),2)   黄金水 1),2)     
1) 中国合肥 2300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2) 中国安徽 233500 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关键词横向黏性变化    地震循环    震间形变    摩擦定律    有限元模型    
Influences of laterally heterogeneous viscosity on seismic cycle in a three-dimensional strike-slip fault model
ZHAI Peng 1),2)   HUANG Jinshui 1),2)     
1) 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China;
2) Anhui Mengcheng National Geophysical Observatory, Anhui Province 233500, China
Key words: lateral viscosity contrast    seismic cycle    inter-seismic deformation    friction law    finite element method    
1 研究背景

构造地震的发生可描述为构造断层的粘滑行为,是构造断层经过长时间的应力加载后产生的摩擦失稳现象。这种粘滑行为可以用实验得到的摩擦定律来表示,如摩擦弱化准则、速率状态准则等。粘滑行为的数学描述,为地震过程的数值模拟带来了可能。地震循环的数值模拟可以定量描述断层粘滑过程、应力应变的累积与释放过程、地震的复发周期、震间和同震形变等(如翁辉辉等,2016Allison and Dunham, 2018)。通过将实际地震发生的历史、同震和震后形变等与模型对比,可开展对地震过程以及控制地震过程的敏感参数进行研究,有助于理解地震发生的物理过程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可观测物理量(如翁辉辉和黄金水,2016)。因此,开展地震循环的数值模拟研究对实现地震数值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显示,除俯冲带地震断层两侧存在巨大的黏弹性差异外,陆地地震断层两侧也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可对同震和震后形变产生很大影响(如翁辉辉等,2016Allison and Dunham, 2018Li et al,2022)。断层两侧黏性结构的差异还会影响远场应力的传递效率和断层两侧应力的积累率,进而可能对该地区的地震复发周期和断层两侧地表形变率产生影响。本工作将在前人二维模型(如翁辉辉等,2016Allison and Dunham, 2018)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三维走滑断层模型,探讨断层两侧深部黏性差异流在地震循环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探讨断层两侧的黏性结构差异对地震复发周期和震间地表形变速度等的影响。

2 模型设置

数值模型是一个三维的左旋垂直走滑断层模型。断层面是平面,贯穿整个有限模型域,在其中上部设置一埋藏的孕震区[埋深5 km,面积10 km×20 km,如图 1(a)所示],在笛卡尔坐标系中,断层位于X = 0平面之上,位错发生在与之垂直的Y轴方向上。模型长宽高设置为15 km×30 km×40 km,在模型两侧边界分别施加平行于断层走向的远场构造加载速率(vpl =10-9 m/s2)。模型底部为自由滑移边界面,其他边界面都为自由边界。模型初始应力设定见图 1(b)。断层面摩擦准则设置参见翁辉辉等(2016)的结果,静摩擦和动摩擦系数分别为0.60和0.55;模型黏性设置同Allison和Dunham(2018),不同地热梯度计算得到等效黏性,参见图 1(c)。为探讨断层两侧黏性变化的影响,本模型的弹性参数采用均匀分布的定值(剪切模量30 GPa,泊松比0.25,密度2 700 kg/m3)。采用有限元数值程序Pylith计算。

图 1 模型设置采用的几何形状、初始应力以及等效黏性 (a)三维模型示意图;(b) 断层面初始应力状态,包括动态剪切应力(蓝色虚线)和孕震区的静态剪切应力(蓝色实线)和有效正应力(蓝色点线);(c)3种不同地热梯度20 K/km、25 K/km、30 K/km控制的等效黏性,分别用蓝色实线、虚线和点线表示 Fig.1 Model geometry, initial stress, and effective viscosity
3 数值模拟结果

计算并分析7个模型PE、U20、U25、U30、20NU25、25NU30和20NU30[PE为纯弹性模型,U20、U25、U30为黏性不同的均匀黏弹性模型,20NU25、25NU30和20NU30为不均匀黏性的黏弹性模型;模型中的数字代表图 1中的地热梯度数值,等效黏性相当于图 1(c)中的模型的地震循环过程,包括应力应变的累积与释放过程,地表位移场、速度场和重力场的时间变化,以及地震复发周期和地震大小等。文中给出以上7个模型地震的复发间隔和地震矩模拟结果,见图 2

图 2 所有模型的地震复发间隔和地震矩结果 (a)地震复发间隔:红色和蓝色条形分别代表不同黏度模型的结果;(b)所有模型产生的地震矩:不同符号代表不同模型的地震矩,蓝色和红色分别表示地震复发周期小于和大于70年。
绿色点线和黑色点线分别代表 6.9和7.0级地震所能释放的参考地震矩
Fig.2 Recurrence intervals and seismic moments of all 7 models
4 结论

(1)利用有限元三维黏弹性模型,结合远场加载和滑移弱化摩擦定律,可以自洽模拟地震循环复发过程。基本的地震循环特征,如应力应变的累积与释放与早前二维模型结果基本一致。

(2)在黏弹性模型中,随着地温梯度的增加,材料的有效黏度值降低,模型深部黏性层的黏性影响范围逐渐增加,阻碍同震破裂向深部扩展的能力加强。

(3)结果显示,黏性的降低,产生同震破裂所需的库仑应力值更大,需要更长时间的震间形变来积累剪切应力。当材料黏性降低到一定程度[图 1(c),U30],黏性效应将对地震循环过程产生显著影响:地震复发周期增长约10%,地震矩增加约30%(图 2)。

(4)对断层两侧存在黏性差异的模型,地震过程主要受控于低黏性一侧的模型参数。

(5)断层两侧的黏性差异会造成震间地表形变速度的非对称分布,且随着断层两侧黏性差异的增加,断层两侧震间地表形变速率的差异逐渐增大。地震循环过程中的重力异常显示出与地表形变类似的变化特征。

目前所知模型尚无法反映地震前兆信息,与二维模型相同,只有一个地震周期总的变化量,或者说总的形变或重力变化,来刻画地震的发生。未来需要对模型特性参数做进一步修改讨论。

参考文献
翁辉辉, 黄金水. 俯冲带地震循环的数值模拟——以日本Tohoku MW 9.0地震为例[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6, 36: 659-665.
Allison K L, Dunham E M. Earthquake cycle simulations with rate-and-state friction and power-law viscoelasticity[J]. Tectonophysics, 2018, 733: 232-256. DOI:10.1016/j.tecto.2017.10.021
Li F, Zhai P, Huang JS, et al. Influences of the heterogeneity of viscoelastic medium on postseismic deformation of the 2008 MW 7.9 Wenchuan earthquake[J].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22, 13: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