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红河 652400 泸西县地震局
2) Luxi County Earthquake Agency, Honghe 652400, China
汞是揭示构造活动及强震孕育机制的重要化学示踪元素,其分布特征受深部供给源、地壳结构与区域构造、地层和地—气交换等因素的影响,温度、季节和环境的短期变化也会影响气汞逸出(程鉴基等,1997;孟广魁等,1997)。在地震监测中,汞具有较好的映震效应,其动态异常变化与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密切相关,可通过观测汞的浓度变化获取地震孕育信息。但是,在地震断裂带上开展的相关研究表明,影响汞浓度变化的因素较多(张磊等,2015;陈华静等,1999)。日常监测表明,水和气中的汞含量通常背景值较低(刘树田等,1998),且单位时间逸出汞浓度观测值具有离散性(郭丽爽等,2015)。因此,用汞的观测值变化幅度等特征来分析地震前兆特征、断层活动性以及深部流体在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等科学问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手段予以解决。
云南地区断裂带纵横交错,部分台站气汞测值低于背景值,称之为低测值气汞台站。日常观测发现,这部分台站存在气汞背景值波动大(不稳定性)、观测结果离散度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气汞观测资料质量,其变化反映的构造环境变化的确定性大幅降低。因此,亟需在地震监测中开展严格的方法实验,提高仪器对瞬时逸出汞浓度变化的响应速率,及时捕捉更多有效信号,降低环境噪声,提高背景值,降低离散度,增加确定性,从而更好地为地震形势短临跟踪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2 研究方法和内容目前,云南地区地震监测使用ATG-6138M型痕量汞在线自动分析仪进行气汞观测。该仪器一个测量周期是60 min,其中前10 min(仪器采样程序出厂默认)为汞富集过程,抽气泵以恒定流量持续从井口和集气装置中抽取样气(抽气时间即为富集时间),同时捕汞管持续加热,使得流经气态汞富集在金丝上;取样富集过程结束后,气路关闭,计算测值,50 min后新的测量周期开始。
在实际观测中,观测井含水层的构造位置、水流量、水头高度、井口横截面积、水气分离装置结构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到气汞逸出速率,10 min取样时间并不适合所有台站观测。若抽气时间过长,气汞逸出速率小于取样速率,环境空气倒吸从而稀释气汞浓度,导致测值大幅减小,不能及时捕捉有效信号,气汞浓度变化响应时间加长,使得仪器灵敏度降低。反之,若抽气时间过短,也会导致测值不稳定,降低灵敏度和确定性。
本研究通过调节陇川、宾川、双江、云龙4个低测值台站ATG-6138M痕量汞在线自动分析仪富集时间,建立富集时间与仪器测值(汞浓度)的关系,找出适合每个观测井的最佳富集时间点,进而提高仪器测值及其稳定性,减小离散性,增加确定性。
3 研究结果 3.1 气汞浓度测量值与富集时间关系模型使用本研究实验所得数据,对每个富集时间内气汞浓度流量测值取平均值(每个富集时间至少240组气汞浓度值),建立陇川、宾川、双江、云龙4个低测值气汞台站的富集时间与气汞浓度之间的物理关系。结果显示,各台站气汞富集时间与气汞浓度关系模型存在共性和个性问题。
此处以陇川台站数据为例,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由图 1可知:富集时间在2 min以内时,气汞浓度测量值离散度较高;富集时间在2—4 min范围内,气汞浓度测量值与温度变化成正相关关系;5 min富集时间阶段,测值稳定性较高,几乎不受气温变化影响;6 min及以上富集时间,对气汞浓度测量值稳定性及离散度的影响甚微,测值相对低,对环境变化的响应速率低于5 min。因此,陇川地区建议使用5 min富集时间进行观测。
与理论模型相似,随着富集时间的加长,陇川、宾川、双江、云龙气汞浓度测量均表现出气汞逸出速率变小、测值离散度减小的变化规律,但差异性较大,其中:云龙气汞逸出速率变化最大,说明该台站富集时间越短,测值稳定性越低、离散度越高;宾川、双江气汞逸出速率变化相对缓慢,说明宾川和云龙气汞测值相对稳定,但从模型来看,云龙离散度更高;双江气汞逸出速率变化最稳定,但其离散度相对最高。
3.2 气汞浓度测量值与富集时间的关系实验发现,不同台站的气汞浓度测量值和富集时间之间的关系存在共性和个性。陇川、宾川、双江、云龙4个低测值台站,均出现高测值伴随高离散度、低稳定性特征;一定富集时间范围内,气汞浓度测量值与温度变化趋势吻合,且均存在同时具有离散度低、稳定性相对较高、响应速率高4个特性的富集时间。
4个低测值气汞台站实验结果显著差异性分别是:陇川地区富集时间在2 mim以内时,气汞浓度测量值离散度高;宾川地区显著特征是,富集时间在1—3 mim范围内会出现高值突跳,此类高值突跳与温度值有一定关系;双江井富集时间在9—10 mim内,气汞浓度高度离散,稳定性差,对测值变化的响应速率几乎为零,经查,此现象为相关工作人员清洗动水位井口导致;云龙气汞富集时间为1 min阶段,气汞浓度测量值大部分相对较高,少量测值相对较低且呈离散分布,稳定性较低。
4 结束语由以上4个低测值气汞台站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气汞浓度受气温影响较大,且测值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趋势呈正相关。
(2)同等气温条件下,各台站气汞浓度测量值和富集时间呈现出因台站而异的现象,因此无法采取固定模式来寻找最佳富集时间,在实际观测中,需因地制宜,通过相应实验寻求稳定性高、离散性低、数值相对较高的富集时间。
(3)受观测环境变化影响,气汞观测台站气汞测值会发生变化,甚至导致仪器对气汞浓度突变的响应速率丧失。
(4)气汞浓度高测值伴随着高离散性,而低测值伴随着高度稳定性和相对较低的离散性。
综上所述,建议将宾川、陇川、双江、云龙4个低测值气汞台站的富集时间均调整为5 min。
因各台站所处区域构造、观测环境、孕震环境不同,气汞浓度测量值与富集时间的关系可能受到多因素控制,需要综合考虑,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陈华静, 申春生, 来淑琴. 水汞测量过程中干扰因素的探讨[J]. 地震, 1999(3): 291-296. |
程鉴基. 汞断层气异常与活断层关系浅析[J].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7(2): 99-102. |
郭丽爽, 刘耀炜, 张磊, 等. 地震地下流体汞前兆监测现状与发展方向[J]. 地震工程学报, 2016, 38(2): 303-308. |
刘树田, 邓金宪. 活动断裂带的壤中气汞量测量研究[J]. 地质论评, 1998(5): 547-552. |
孟广魁, 何开明, 班铁, 等. 氡、汞测量用于断裂活动性和分段的研究[J]. 中国地震, 1997(1): 45-50. |
张磊, 刘耀炜, 郭丽爽, 等. 断裂带中汞的地球化学特征[J]. 环境化学, 2015, 34(3): 497-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