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震预测研究领域中,不同方法对地震危险性的指示意义和判定的准确程度不同,实际工作中通常需要对多种类型异常进行综合判定。引入逻辑树方法,将复杂问题分解,综合各类异常信息,可定量表达地震危险性的不确定性。逻辑树方法在工程场地的危险性分析中应用广泛,通常用以解决不同地震模型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处理多个研究意见的综合结论等。相关研究有:汪梦甫(1993)对潜在震源区划分和震级上限不确定性特征做了深入研究,应用逻辑树对地震危险性结果进行不确定性矫正;杨智娴等(1998)将逻辑树方法在震源区地震危险性划分的作用进行了详细分析,解决了实际工作中针对同一问题多种不同认识的不一致性;荆旭(2013)探讨了震源区的概率地震危险性评估方法,基于逻辑树模型,给出不同置信水平的地震危险性曲线和一致危险性反应谱。
2 研究内容与方法逻辑树方法是一种建立在逻辑思维基础上的分析方法,它将问题的所有子问题分层罗列,从最高层开始,逐步向下拓展,通过解决不同分支而提高整体问题的解决率。该方法模拟的是将来发生事件的性质表述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在地震预测研究中,即模拟未来发生地震事件危险的不确定性,对各类异常的影响时间、空间范围、可信程度等信息进行多层次分解,更清晰表达多类型、手段异常对区域地震危险性的综合影响。
图 1所示为辽宁地区地震危险不确定性逻辑树,其中考虑了区域地质构造与历史地震分布特征的影响,由构造与历史地震、长期异常、中期异常、短期异常、临震异常信息5个层次结构组成。逻辑树的每个节点代表一种地震危险性判定指标,即判定地震危险性的不确定因子,因子大小由异常多少和信度高低决定;每个分支代表节点下不确定因子发生的主观概率不同值,即对地震危险性的不同影响程度。节点代表层次的总体,分叉代表层次中的不同可能性,最终节点数发生概率的总和为1,即事件整体概率为1。
选取区域显著震例(1999年岫岩MS 5.4地震、2013年灯塔MS 5.1地震),以辽宁及邻区(118°—127°E,38°—44°N)为研究区域,以经纬度0.1°×0.1°网格化后,按照逻辑树模型,计算采样点各个层级特征系数,扫描全区得到地震发生前的地震危险性分布特征,并与无5级以上地震发生的相对平静时段(2004年10月、2009年10月)进行对比分析。
以1999年岫岩MS 5.4地震为例,基于逻辑树模型,分析震前辽宁地区地震危险性分布特征,结果见图 2,其中(a)、(b)图为区域内相对危险性概率分布,(c)、(d)为考虑了时间紧迫度影响的地震危险性指数分布;在异常信息综合方面,(a)、(c)图为地震发生前三个月时,区域异常信息综合结果,而(b)、(d)图为临震时,区域异常信息综合结果。由图 2(a)、(b)可见,岫岩地震发生地点位于相对发震概率50%以上区域内,其中图 2(b)由于包含的短临异常信息更全面,相对图 2(a)其相对概率50%以上的范围有明显收缩,说明短临异常信息的补充对于发震地点判定有更明确的指示意义。由图 2(c)、(d)可见,补充短临异常信息后,图 2(d)中重点区域的地震危险性指数相对图 2(c)有显著增高,而周边区域的地震危险性指数变化不大,说明重点区域的发震紧迫度升高。
在区域相对平静的时段,异常信息通常以背景异常和趋势性异常为主,对地震发生地点的指示意义不明确,地震危险性指数分布不具有某一区域大幅升高的显著特征。
4 结束语在地震危险性跟踪分析中,地震学、地球物理观测、宏观动态等类型异常众多,引入逻辑树方法,将各类异常对地震危险性的影响以时间尺度分层次整合,降低了异常分析的复杂度,同时保证了解决问题过程的信息完整性。在有限信息条件下,分析区域相对地震危险性概率分布特征,适合对异常信息进行长期跟踪。同时,地震危险性指数在相对概率分布基础上,给出区域发震紧迫程度指标,其分布特征更加接近地震实际危险性分布特征。
荆旭. 地震危险性分析不确定性表征[J]. 核安全, 2013(1): 60-63. |
汪梦甫. 潜在震源区划分的不确定性分析[J]. 西北地震学报, 1993, 15(1): 72-74. |
杨智娴, 张培震. 用逻辑树方法估计地震年发生率的不确定性[J]. 地震学报, 1998, 20(2): 185-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