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以来木里地区小震活动增强,截至目前,四川数字地震台网共记录7万余次小震活动,其中最大地震为2017年9月12日ML 4.4地震。该震群活动位于丽江—小金河断裂中段,关于该断裂,有研究如下:徐锡伟等(2017)基于地震地质学标志,认为宁蒗—木里—冕宁地区具有发生6级及以上强烈地震的能力;刘晓霞等(2021)基于GPS数据,认为丽江—小金河断裂带以木里为界,NE段存在从地表向深部延伸至15 km左右的断层强闭锁段。同时,雅砻江锦屏水库位于震群附近,有研究认为,锦屏水库蓄水对于该区域内发震构造背景和断裂活动有一定影响(蔡一川等,2015);邵玉平等(2017)提出,木里震群除受到水库蓄水影响外,可能还反映了该区域的构造应力变化。文中以木里震群为例,研究地震震源机制及局部构造应力场特征,为更好地掌握小金河断裂的发震潜势奠定基础。
2 研究内容本文针对不同的发震位置,选用赵珠和张润生(1987)提出的中国西部地区地壳速度结构模型,采用四川、云南及邻区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宽频带地震资料,选取震中距250 km范围内质量较好的波形数据,基于Cut And Paste(CAP)全波形拟合法(Zhao and Helmberger, 1994;Zhu and Helmberger, 1996),反演得到木里震群ML 3.5及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利用P波初动极性+振幅比(HASH)法(Hardebeck andShearer,2002),计算得到2.5≤ML<3.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对该结果展开震源机制特征和应力场特征分析。
3 研究结果根据计算结果,结合已有断层活动性质、地质构造特征等资料,得到以下认识:
(1)反演得到2013年7月以来335次ML≥2.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参照Zoback(2001)划分规则统计震源机制类型,结果显示,木里震群活动中,走滑型地震221个,正断、正断兼走滑型地震71个,逆冲、逆冲兼走滑型地震27个,不确定型地震16个,总体上以走滑和正断型地震为主,与该区域断层性质一致;节面走向在NE—SW向和NW—SE向呈优势分布,其中NE—SW走向与旁侧的锦屏山断裂走向一致,以高倾角居多,主要分布在90°附近,滑动角集中在0°和±180°附近,P轴在NNW—SSE向呈优势分布,T轴在NEE—SWW向呈优势分布。
(2)反演获得23个ML≥3.5地震的矩心深度,结果显示,该区域3.5级及以上地震震源深度集中分布在3—12 km,与四川区域地震台网测定的深度相比,相对较浅。
(3)应力场结果显示,该震群最大主压应力轴呈NNW—SSE向的低倾角挤压,最大主张应力轴呈NEE—SWW向的低倾角拉张,为典型的走滑应力机制,与孙业君等(2017)给出的应力机制一致,但其认为,最大主应力方向由NW—SE向顺时针旋转至NNW—SSE向,与本研究所得应力方向存在差异,但仍受区域应力场控制,说明该区域总体以NEE—SWW向的水平拉张作用为主导。
4 结束语对木里震群的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特征进行研究,不仅对该震群的发震机理具有较好的认识,同时可为该区域地震危险性判定奠定基础。
Hardebeck J L, Shearer P M. A new method for determining first-motion focal mechanisms[J]. Bull Seismol Soc Am, 2002, 92: 2 264-2 276. DOI:10.1785/0120010200 |
Zhao L S, Helemberger D V. Source estimation from broadband regional seismograms[J]. Bull Seismol Soc Am, 1994, 84: 9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