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四川 621000 四川省绵阳武都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
2) Wudu Diversion Water Construction Administration, Mian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Sichuan Province 621000, China
武都水库是位于地震烈度Ⅶ度区的高坝大型水库,库区地处龙门山构造断裂带主中央断裂与主边界断裂之间(韩进等,2006),并位于2008年汶川MS 8.0地震的破裂带内。沿龙门山断裂带,库区及周边历史上发生多次中强地震(程万正,2012)。为保障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设施和生命安全,2006年6月建成武都水库地震监测台网,对该区地震活动进行监测。该台网由响岩坝、石垭子、张家道、麻眼沟、龙洞子5个固定地震观测台站和1个监测中心组成,后因故停止运行。2013年6月,对该台网进行升级改造,2014年2月开始地震活动监测,测震能力达ML 0.5(王翠芳等,2020a)。本文对2014年2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武都水库监测区记录的4 142次地震进行时空分析,以便厘清地震的空间分布特征、大坝周围分布特征和时间进程分布特征;同时分析了库区及周边14次ML≥3.0地震对水库大坝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①武都水库监测区地震分布特征:2014—2018年,监测区共发生ML≥3.0地震7次;地震活动集中分布在水库库尾和坝前,形成2个明显的丛集区,主要沿SW—NE和NW—SE两个垂直剖面分布,震源深度均小于20 km;在大坝NW偏N方向约3—40 km处,地震活动频次较高;监测区内地震活动水平整体较低,地震日频次仅2.89;②在研究时段内,监测区及周边ML≥3.0地震对水库大坝的影响有限,但仍需密切关注地震活动,以保障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
1 武都水库库区地震活动监测武都水库地震监测台网由张家道、石垭子、麻眼沟、龙洞子和响岩坝地震监测台站及四川省工程台网监测中心组成,5个台站分布见图 1,因四川省工程台网监测中心位于成都市四川省地震局,距武都水库约200 km,未在图 1中标注。
武都水库地震监测台网采用CDMA(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数据传输方式,构建武都水库地震监测台网实时地震数据信息网络,将数据实时传输至四川省工程台网监测中心,进行地震信息相关数据处理,产出分析成果和研究报告(王翠芳等,2019)。武都水库地震监测台网升级改造完成后,库区监测范围为104.6°—105.03°E、31.75°—32.25°N,于2014年2月正式产出地震目录,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共记录ML≥0.0地震4 142次,其中:ML 0.0—0.9地震3 247次,ML 1.0—1.9地震838次,ML 2.0—2.9地震50次,ML 3.0—3.9地震7次,ML≥4.0地震0次。震中分布见图 2,图中虚线分别表示NW—SE向和SW—NE向剖面在地表的投影位置。
监测区内7次ML≥3.0地震均发生在四川省平武县武都水库库尾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带上,发生时间分别是2014年8月14日、2014年12月22日、2015年5月25日、2015年5月30日、2016年11月4日、2017年2月11日和2017年10月10日,震级分别为ML 3.3、ML 3.4、ML 3.0、ML 3.7、ML 3.4、ML 3.1、ML 3.0,具体参数见表 1。2015年5月30日17时20分50.2秒平武县ML 3.7地震震级最大,震中位于武都水库大坝西北方向,距大坝33 km,库区附近震感明显。
龙门山断裂带为推覆构造带,断裂带中主中央断裂与主边界断裂产状均表现为以一定角度向NW倾斜(李成龙等,2021)。武都水库坝址紧邻龙门山主边界断裂,库区位于地震活动较活跃的龙门山构造断裂带内,其中NE走向的龙门山主边界断裂南段穿越库首区,NE走向的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北段穿越库尾区。库区地震活动性较强,地震主要沿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及主边界断裂分布(图 2),集中分布在水库库尾和库坝前,形成2个明显的地震丛集区,即库尾丛集区和坝前丛集区,其中:库尾丛集区沿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呈NE—SW向展布;坝前丛集区沿龙门山主边界断裂南段呈NW—SE向展布。水库蓄水区域无断裂贯穿,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低,仍有地震发生。
以武都水库大坝为圆心,以1 km为间隔,分析半径45 km范围内地震分布特征。由震中距与频度图(图 3)可知:在距大坝3—40 km范围内,地震频次较高,其中地震主要分布在距大坝30—35 km处。由地震方位角分布(图 4)可知:地震活动相对大坝的优势方位角分布在330°—340°,即大坝NW偏N方向,该区域地震频次高,沿龙门山主中央断裂丛集分布,因与大坝相距较远,且震级不大,对库区影响有限。图 4中200、400、600、800、1 000表示地震数量。
将所选4 142次地震进行时间统计分析,并采用最大释然法进行参数拟合,得到震级—时间、地震年频次、地震能量释放曲线、b值拟合曲线及地震发生时刻频次图,结果见图 5。
由图 5(a)可见:在研究时段内,震级随时间分布较均匀;震级整体较小,ML≥3.0地震仅7次(表 1),主要震级分布在ML 1.0以下。
由图 5(b)可见:地震发生月频次较低,总体呈逐渐减少趋势。计算得出,地震平均月频次为88.12,其中2014年的3月、5月、7月、8月、9月和10月地震频次较高,2014年5月达189次,为统计时段内最高月频次,而2017年1月地震发生35次,为统计时段内最低月频次。2014年地震月频次整体高于后续年度,可能与2008年5月12日汶川MS 8.0地震余震有关。这是因为,武都水库库区位于汶川MS 8.0地震破裂带内,地震活动水平必然受到汶川MS 8.0地震余震的影响,随着地震能量的衰减,库区地震频次逐年降低。
由图 5(c)可见:地震蠕变曲线表明,地震能量释放较为平稳,未出现显著的阶跃变化。震级—频度拟合关系显示,ML 0.0以上地震记录完整,采用最大释然法拟合库区及附近地震活动参数(王翠芳等,2020b),得到:b = 1.029 3,a = 3.872 8,拟合相关系数R = -0.996 1,最大截距a/b值约为3.7[图 5(d)],可视为研究区理论最大震级,与区域内实际发生的最大地震震级ML 3.7相当(表 1)。
按时刻统计地震活动频次,结果显示,高频次时段为10时至13时[图 5(e)],即地震白天多发,据以往经验,存在人工爆破等活动造成地震事件的可能。计算得出,地震日频次为2.89,一般日频次小于10时即认为地震活动性相对较低,故武都水库监测区地震活动性较低。
2.3 震源深度分布特征武都水库地震主要沿SW—NE和NW—SE两个垂直剖面(图 2)分布,其中SW—NE剖面与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和主边界断裂平行,而NW—SE剖面则与之垂直,震源深度分布见图 6,其中SW—NE剖面图中横坐标0 km处即为图 2所示剖面NW端起点,横坐标80 km处即为图 2所示剖面NW端远端处;NW—SE剖面图中横坐标0 km处即为图 2所示剖面NE端起点,横坐标80 km处即为图 2中NE端远端处。由图 6可见:沿SW—NE剖面,地震从NW端向SE端投影,库尾及坝前丛集区地震震源深度投影重叠,深度多分布在20 km以内;沿NW—SE剖面,地震从NE端向SW端投影,库尾及坝前丛集区地震震源深度投影未重叠,图中以垂直虚线为界,剖面左边密集区为主中央断裂地震投影,其地震深度多分布在20 km以内,右边次密集区为主边界断裂地震投影,其地震深度多分布在18 km以内(见图中水平虚线)。沿NW—SE剖面可见:发生在主边界断裂上的地震震源深度较主中央断裂浅。
为确保水库及周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利用武都水库地震监测台网监测研究区域地震活动,对水库大坝的影响进行分析。2014年2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共记录库区及周边ML≥3.0地震14次(表 2),含统计时间内监测区发生的7次3.0级及以上地震,其中:最大地震发生在监测区外,为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S 7.0地震,距大坝约170 km,对其影响有限;2017年10月10日ML3.0地震距大坝最近,约22 km,因震级较小,对大坝无影响。
地震发生后,利用武都水库大坝附近强震台站数据,快速计算库区烈度值,若烈度值小于大坝设防烈度Ⅶ度,则水库大坝的安全系数高,不会受到地震的影响。统计监测区及周边14次ML≥3.0地震对武都水库大坝的影响,结果见表 2,可知:绵阳、江油、北川、平武、成都等地区有不同程度的震感,但不会对武都水库大坝造成影响,或对武都水库大坝影响有限。如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S 7.0地震(距武都水库大坝170 km),为监测区周边研究时段内发生的最大地震,成都、绵阳、江油震感强烈,该地震在库区处的地震烈度为Ⅵ度(https://www.cea.gov.cn/cea/xwzx/rdbd/5218139/index.html),小于水库大坝的设防烈度(Ⅶ度),对大坝的影响有限。
4 结论与讨论武都水库库区位于龙门山构造带主中央断裂与主边界断裂之间,并位于汶川MS 8.0地震的破裂带内。沿龙门山断裂带,库区及周边历史上发生多次中强地震。本文收集整理2014年2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武都水库监测范围内发生的地震数据,分析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监测区及周边14次ML≥3.0地震对大坝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在武都水库地震台网监测范围内,研究时段内共记录ML≥0.0地震4 142次,其中ML≥3.0地震7次,最大地震为2015年5月30日17时20分50.2秒四川平武县ML 3.7地震,震中位于大坝NW方向,距大坝33 km。
(2)地震集中分布在水库的库尾和坝前,形成2个明显的丛集区:库尾丛集区沿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呈NE—SW向展布;坝前丛集区沿龙门山主边界断裂南段呈NW—SE向展布。水库蓄水区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低,但仍有地震发生。
(3)沿NE—SW向、NW—SE向剖面,地震震源深度一般小于20 km。
(4)距大坝3—40 km处,地震频次较高,尤以30—35 km处活动频次最高;地震分布优势方位角在330°—340°间,即大坝NW偏N方向。
(5)研究时段内震级分布较均匀,且数值整体较低;地震能量释放较为平稳,未出现显著的阶跃变化;理论最大震级值约为3.7,与区域内实际发生的最大地震震级ML 3.7相当;地震日频次仅为2.89,表明地震活动性相对较低。
(6)库区及周边发生的14次ML≥3.0地震,对武都水库大坝破坏性甚微,不会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地震对大坝是否造成破坏性影响可根据烈度值来判定,若在大坝附近地区,地震烈度值小于大坝设防烈度,则水库大坝安全系数高,地震的发生不会对大坝造成影响。然而,仅依据烈度值来判定地震对水库大坝的影响,判定依据单一,结果可能不准确。今后可借鉴高铁列车预警方式,结合大坝附近分布的强震台站记录,引入地震谱强度SI(spectral intensity)和峰值加速度PGA(peak ground acceleration)进行联合判断,并逐渐引入更多其他可能手段,综合判断地震破坏性,判定结果将更加可靠合理(崔恩文等,2019)。正确的判定结论,将使得武都水电站生产调度更加准确、及时,能确保水库周边人民生产有序、生活安定及生命财产安全。
程万正. 汶川地震与松潘地震前异常现象分析比较[J]. 四川地震, 2012(1): 1-8. |
崔恩文, 郭恩栋, 李娆娆. 谱强度SI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参数在高铁列车地震预警中的应用[J]. 世界地震工程, 2019, 35(2): 90-95. |
韩进, 谢蓉华. 武都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布局设计[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6, 27(6): 33-37. |
李成龙, 李海兵, 王焕, 等. 龙门山汶川地震断裂带北川段岩石与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变形行为[J]. 岩石学报, 2021, 37(10): 3145-3166. DOI:10.18654/1000-0569/2021.10.11 |
王翠芳, 王仁强, 王宇玺, 等. 锅浪跷水电站水库地震监测台网的勘选测试[J]. 华南地震, 2019, 39(Z1): 50-57. |
王翠芳, 何涛. 瓦屋山水库地震台网的恢复重建[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a, 41(1): 104-111. |
王翠芳, 王世元. 四川省主要水系流域的地震监测[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b, 41(3): 139-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