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 Vol. 43 Issue (3): 89-100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2.03.014
0

引用本文  

李丽, 孟令媛. 山西地区6次MS≥4.5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总结[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 43(3): 89-100.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2.03.014.
LI Li, MENG Lingyuan. Summary of seismometric anomalies of the 6 earthquakes MS≥4.5 in Shanxi region[J].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2022, 43(3): 89-100.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2.03.014.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地震预测开放基金(项目编号:2021EF0F07);山西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青年基金(项目编号:201901D211549);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编号:XH210402Y)

通讯作者

孟令媛(1983—),研究员,主要从事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研究工作。E-mail:menglingyuan@seis.ac.cn

作者简介

李丽(1981—),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活动性和数字地震学研究工作。E-mail:lilitiaoji@163.com

文章历史

本文收到日期:2022-04-29
山西地区6次MS≥4.5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总结
李丽 1)   孟令媛 2)     
1) 中国太原 030021 山西省地震局;
2) 中国北京 100045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摘要:系统梳理了2000年以来山西地区6次MS≥4.5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结果表明,地震空区/平静、地震条带、显著地震/震群、大同地震窗“开窗”活动等异常在地震发生前具有一定普遍性,且异常基本围绕在震中及附近地区分布,特别是在地震平静/空区、地震条带等异常发展后期出现的显著地震/震群活动,对未来地震发生的地点和时间具有较好的预测意义。异常持续时间与发震间隔统计表明:异常多出现在主震发生前6个月以内,显著地震/震群、大同地震窗“开窗”对未来主震的发生具有短临预测意义。此外,随着区域应力水平的不断增强,在特定敏感地区会发生成组极微震密集活动,监视跟踪这些有别于正常活动背景的极微震活动,对地震短临预测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地震空区/平静    地震条带    显著地震/震群    大同地震窗    
Summary of seismometric anomalies of the 6 earthquakes MS≥4.5 in Shanxi region
LI Li 1)   MENG Lingyuan 2)     
1) Shanxi Earthquake Agency, Taiyuan 030021, China;
2) China Earthquake Networks Center, Beijing 100045,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seismometric anomalies before 6 MS≥4.5 earthquakes in Shanxi region since 2000.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omalies including seismic gap or quiescence, seismic belt, significant earthquake or earthquake swarm and the opening of Datong seismic window are commonplaces before the earthquakes. The anomalies are basically distributed around the epicenter and surrounding areas, especially some significant earthquakes or earthquake swarms appear in the later period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anomalies such as seismic gap or quiescence, seismic belt, etc., which provide a better predictive significance for the location and time of future earthquakes. Statistics on the duration of anomalies and the recurrence interval of earthquakes show that the anomalies mainly occur within 6 months before the main shocks. Significant earthquakes or earthquake swarms and the opening of Datong seismic window have short-term and impending predictive significance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e future main shocks. In addition, with the increasing of regional stress level, a group of intensive ultra-microearthquakes will occur in the specific sensitive areas. Therefore, monitoring and tracking the seismicity of these ultra-microearthquakes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the normal seismicity background has a certain indication for short-term and impending earthquake prediction.
Key words: seismic gap or quiescence    seismic belt    significant earthquake or earthquake swarm    Datong seismic window    
0 引言

探索地震活动异常与地震发生的关联性一直是地震预测预报的主要方法之一,尽管发生在同一区域的2次地震震前异常不尽相同,仍可通过不断总结每次地震前所观测到的震兆信息和时空演化特征,获取前兆异常的共性和差异性特征,进而提取具有短临预报意义、重现性较好的震前异常,为地震预测预报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付虹等, 2015, 2021)。

山西地区地震活动水平较弱,自1999年11月1日大同—阳高MS 5.6地震发生后,地震活动以4级地震为主,截至2016年,该区先后发生6次MS≥4.5地震,最大地震为2010年1月24日河津MS 4.8地震。震例研究表明,中等地震发生前,在震源区及其附近出现了具有一定预测意义的短临震前异常(张淑亮等,2017李自红等,2017)。因此,系统梳理和总结震前异常特征和演化过程,对地震预测预报探索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以山西地区6次MS≥4.5地震为例,基于全国地震目录,系统梳理和总结震前活动异常及其演化过程,提取具有短临预报价值、重现性较好的异常信息和变化特征,以便在日常震情跟踪工作中进行重点跟踪分析,更好地在预报实践中捕捉震前短临异常,进一步研判地震趋势影响。

1 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及区域地震活动特点

山西地区主要构造为山西断陷带。该断陷带地处鄂尔多斯地块东缘,是鄂尔多斯周缘活动断裂系中形成较晚的一条大型右旋剪切拉张带,位于东部吕梁山断块隆起与西部太行山断块隆起之间,自北向南由5个断陷盆地右行斜列组成,分别为大同盆地(代码DB)、忻定盆地(代码XB)、太原盆地(代码TB)、临汾盆地(代码LB)和运城盆地(代码YB),盆地间分别被石岭关隆起、灵石隆起和峨嵋台地隆起相隔,整体呈NE—SW向的“S”型展布(国家地震局鄂尔多斯周缘活动断裂系课题组,1988李树德, 1997, 邢作云等,2005)。

强烈的断陷沉降是山西断陷带作为强地震活动的新构造运动背景条件,该区地震活动强度大、频度高、破坏性严重,是我国重要的地震带之一(邓启东等,1985苏宗正,1988),山西断陷带主要活动断裂为盆地的边界断裂,按走向分为NNE、NE、NEE向3组,断裂长度多在100 km以上,为高倾角正断层,其中NNE向断裂运动以右旋走滑为主,兼有正倾滑;NE向以正倾滑为主,兼有右旋走滑;NEE向则为正倾滑。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全新世,边界断裂活动控制着盆地的形成与发育(张之立等,1987山西省地震局,2006)。

1900年以来,山西断陷带及附近发生21次5级以上地震,其中5.0—5.9级地震20次,6.0—6.9级地震1次(图 1),震级最大的是1989年10月19日大同—阳高MS 6.1地震,距今间隔时间最近的中强地震是1999年11月1日大同—阳高MS 5.6地震。2000年以来,该区以4级地震活动为主,先后发生6次MS≥4.5地震,分布在除忻定盆地外的4个断陷盆地内,震级最大的是2010年1月24日河津MS 4.8地震,距今时间最近的是2016年3月12日盐湖MS 4.5地震(图 1表 1)。

图 1 山西断陷带地质构造和历史地震分布 Fig.1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historical earthquake distribution of Shanxi rift zone
表 1 2000年以来山西地区MS≥4.5地震事件统计 Table 1 Statistics of MS≥4.5 seismic events in Shanxi since 2000
2 震前地震活动异常

2000年以来,山西地区6次MS≥4.5地震前均出现了具有短临时间预测意义的地震活动异常,如显著地震/震群、大同地震窗“开窗”等异常的出现,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具有较好的预测意义。同时,以上地震活动图像异常成为日常震情跟踪和地震预测预报工作中广泛应用的方法。

基于全国小震目录,分别对2000年以来山西地区6次MS≥4.5地震前震源区及其附近区域的中小地震进行时空扫描,系统梳理和总结震前出现的地震空区/平静、地震条带、显著地震/震群、地震窗等地震活动异常现象及其时间演化过程,提取具有短临预报价值、重现性较好的异常信息和变化特征,为今后地震预测预报工作提供参考。

2.1 2002年9月3日太原MS 4.6地震

(1)太原盆地至忻定盆地ML≥3.2地震平静。1999年4月13日—2001年8月12日,太原盆地至忻定盆地出现大范围的ML≥3.2地震平静(图 2),持续时间为852天,为1970年以来研究区最长平静时间。2001年8月13日太原ML 3.8地震的发生打破了该区3.2级地震平静,386天后,于2002年9月3日在平静区内部发生了太原MS 4.6地震。ML≥3.2地震平静区范围为太原MS 4.6地震的发生提供了地点判定依据,而太原ML 3.8地震的发生则对太原MS 4.6地震具有年尺度预测意义。

图 2 2002年9月3日太原MS 4.6地震震前ML≥3.2地震平静 Fig.2 Distribution of ML≥3.2 seismic quiescence before the Taiyuan MS 4.6 earthquake on September 3, 2002

(2)大同地震窗活动。2002年3月8日,大同地震窗微震活动日频次达23次,地震最大震级为ML 1.9,满足日频次N≥9的“开窗”条件(李丽等,2018),159天后,在位于山西断陷带中部地区、距大同地震窗位置约250 km的太原市发生MS 4.6地震(表 2)。本次“开窗”活动对太原MS 4.6地震具有中短期预测意义。

表 2 2000年以来山西地区6次MS≥4.5地震前大同地震窗“开窗”统计 Table 2 Statistics on the opening of Datong seismic window before 6 MS≥4.5 seismic events in Shanxi since 2000

(3)河北邯郸至内蒙古和林格尔ML≥2.0地震条带。2002年6月1日—7月31日,沿河北邯郸—内蒙古和林格尔一线快速形成ML≥2.0地震条带(图 3),地震活动频次显著增强。该条带持续时间约2个月,于8月1日解体,9月3日在条带边缘发生太原MS 4.6地震。快速形成的ML≥2.0地震条带对太原MS 4.6地震具有短期预测意义。

图 3 2002年9月3日太原MS 4.6地震震前ML≥2.0地震条带 Fig.3 Distribution of ML≥2.0 seismic belt before the Taiyuan MS 4.6 earthquake on September 3, 2002
2.2 2003年11月25日洪洞MS 4.6地震

(1)临汾至运城盆地ML≥3.0地震平静。2002年7月9日—2003年7月31日,临汾、运城盆地,甚至渭河盆地,出现持续387天的ML≥3.0地震平静区,于2003年8月1日被洪洞ML 3.4和霍州ML 3.4地震打破,116天后,于同年11月25日在平静区内部发生了洪洞MS 4.6地震(图 4)。洪洞ML 3.4和霍州ML 3.4地震对洪洞MS 4.6地震发生的地点和时间具有较好的预测意义。

图 4 2003年11月25日洪洞MS 4.6地震前ML≥3.0地震活动分布 Fig.4 Distribution of ML≥3.0 earthquakes before the Hongtong MS 4.6 earthquake on Nov. 25, 2003

自2001年7月25日临汾ML 4.5地震后,该平静区内部仅发生1次ML≥3.0地震,即2002年7月8日洪洞ML 3.1地震。该平静区ML≥3.0地震持续2年的低频度是洪洞MS 4.6地震前的显著地震活动特征。

(2)大同地震窗“开窗”活动。2003年11月19日—25日,大同地震窗微震活动11次,周频次超过正常背景活动的2倍均方差,地震最大震级为ML 1.8,满足“开窗”条件,11月25日,在位于山西断陷带南部临汾盆地、距大同地震窗位置约470 km的洪洞县发生MS 4.6地震(表 2),表明大同地震窗“开窗”活动对此次地震的发生具有短临预测意义。

(3)2003年11月24日万荣ML 3.4震群活动。2003年11月22日—24日,在山西南部临汾盆地南端万荣县发生一次ML 3.4震群活动(图 5),共记录ML≥1.0地震9次,其中1.0—1.9级地震6次,2.0—2.9级地震1次,3.0—3.9级地震2次,最大地震为11月24日万荣ML 3.4地震。该震群活动结束次日,于2003年11月25日,在相距约120 km的临汾盆地北段发生洪洞MS 4.6地震,表明此次震群活动对洪洞MS 4.6地震具有短临预测意义。

图 5 2003年11月25日洪洞MS 4.6地震前万荣ML 3.4震群分布 Fig.5 Distribution of the Wanrong ML 3.4 earthquake swarm before the Hongtong MS 4.6 earthquake on Nov. 25, 2003
2.3 2010年1月24日河津MS 4.8地震

(1)运城盆地至临汾盆地中南部ML≥2.0地震平静。2009年9月15日新绛ML 2.4地震发生后,山西南部运城盆地至临汾盆地中南部于2009年9月16日—2010年1月23日出现持续129天的ML≥2.0地震平静(图 6),2010年1月24日在平静区发生河津MS 4.8地震。此次地震的发生,打破了该区ML≥2.0地震平静,表明ML≥2.0地震平静对河津MS 4.8地震的发生地点和时间具有较好的预测意义。

图 6 2010年河津MS 4.8地震前ML≥2.0地震分布 Fig.6 Distribution of ML≥2.0 earthquakes before the 2010 Hejin MS 4.8 earthquake

(2)陕西咸阳至山西河津和河南平顶山至山西闻喜ML≥2.0地震条带交会。自2009年6月17日—2010年1月15日,沿陕西咸阳至山西河津一线,形成一条NE向ML≥2.0地震条带(图 7),长度约240 km,持续时间202天。同时,2009年8月8日—2010年1月23日,沿河南平顶山至山西闻喜一线,形成一条NW向ML≥2.0地震条带(图 7),长度约270 km,持续时间167天。在2条ML≥2.0地震条带持续过程中,于2010年1月24日在条带端部发生河津MS 4.8地震。此外,在条带内部及边缘,先后发生2009年9月12日河南宜阳ML 2.9震群、2009年11月5日陕西高陵ML 4.8地震序列和2009年11月13日河南新安ML 2.6震群事件(图 7)。地震条带、震群和显著地震的发生,表明晋陕豫交界地区应力持续增强,这些异常对河津MS 4.8地震在发生地点和短期时间上具有较好的预测意义。

图 7 2010年河津MS 4.8地震前ML≥2.0地震条带和显著地震或震群分布 Fig.7 Distribution of ML≥2.0 seismic belts and significant earthquakes or earthquake swarms before the 2010 Hejin MS 4.8 earthquake

(3)2009年9月12日河南宜阳ML 2.9震群。2009年9月10日—28日,河南宜阳发生一次ML 2.9震群(图 7),共记录ML≥1.0地震14次,其中ML 1.0—1.9地震8次,ML 2.0—2.9地震6次,最大地震为9月12日ML 2.9地震。该震群位于河南平顶山至山西闻喜NW向ML≥2.0地震条带边缘,与2010年1月24日河津MS 4.8地震相距约145 km,时间间隔为133天。

(4)2009年11月13日河南新安ML 2.6震群。2009年11月12日—18日,距河南宜阳ML 2.9震群50 km处发生河南新安ML 2.6震群(图 7),共记录ML≥1.0地震21次,其中ML1.0—1.9地震12次,ML 2.0—2.9地震9次,最大地震为11月13日ML 2.9地震。该震群位于河南平顶山至山西闻喜NW向ML≥2.0地震条带内部,与2010年河津MS 4.8地震相距约130 km,时间间隔为72天。

此外,2009年11月5日在陕西省高陵县发生ML 4.8地震,该地震位于陕西咸阳至山西河津NE向ML≥2.0地震条带内部,距河津MS 4.8地震约180 km,时间间隔80天(图 7)。

宜阳ML 2.9震群、新安ML 2.6震群和高陵ML 4.8显著地震均位于晋陕豫交界地区,且2次震群事件发生在河南宜阳和新安少震、弱震区,同时具有ML≥2.0地震条带和平静异常,反映了区域应力的持续增强。因此,河南宜阳ML 2.9震群、陕西高陵ML 4.8地震和河南新安ML 2.6震群事件,对2010年1月24日河津MS 4.8地震具有短期预测意义。

(5)大同地震窗“开窗”活动。2010年1月13日—19日大同地震窗发生地震活动9次,超过周频次正常背景活动2倍均方差,达到“开窗”指标,地震最大震级为ML 1.2。此次地震窗活动5天后,于2010年1月24日,在位于山西断陷带南部临汾盆地、距大同地震窗位置590 km的河津县发生MS 4.8地震(表 2)。因此,本次大同地震窗“开窗”活动对河津MS 4.8地震具有短临预测意义。

2.4 2010年4月4日大同—阳高MS 4.6地震

(1)山西大同至河北涿鹿ML≥2.1地震空区。2008年12月14日—2009年12月31日,在山西北部及邻区,沿山西大同、灵丘至河北涿鹿一线出现ML≥2.1地震空区,持续382天后,于2010年1月1日发生山西阳原ML 2.7地震,打破ML≥2.1地震平静93天后,于2010年4月4日在空区内部发生大同—阳高MS 4.6地震(图 8)。山西大同至河北涿鹿ML≥2.1地震空区为大同—阳高MS 4.6地震提供了地点判定依据,而阳原ML 2.7地震的发生对大同—阳高MS 4.6地震具有短期预测意义。

图 8 2010年4月4日大同—阳高MS 4.6地震前ML≥2.1地震分布 Fig.8 Distribution of ML≥2.1 earthquakes before the Datong-Yanggao MS 4.6 earthquake on April 4, 2010

(2)山西和顺至内蒙古和林格尔ML≥3.0地震条带。2008年11月6日—2010年2月7日,沿山西和顺至内蒙古和林格尔一线,形成一条NW向ML≥3.0地震条带(图 9),长度约380 km,持续时间约1.3年,位于条带周边的晋冀蒙交界地区出现ML≥3.0地震平静,条带解体2个月后,于2010年4月4日在条带NE向50 km处发生大同—阳高MS 4.6地震。因此,ML≥3.0地震条带解体对2010年大同—阳高MS 4.6地震具有短期预测意义。

图 9 2010年4月4日大同—阳高MS 4.6地震前ML≥3.0地震条带 Fig.9 Distribution of ML≥3.0 seismic belt before the Datong-Yanggao MS 4.6earthquake on April 4, 2010

(3)大同地震窗“开窗”活动。2010年2月9日,大同地震窗微震活动日频次达到22次,地震最大震级为ML 2.1,满足日频次N≥9的“开窗”条件(李丽等,2018),54天后,于2010年4月4日在大同地震窗地震活动位置发生大同—阳高MS 4.6地震(表 2)。因此,本次“开窗”活动对2010年大同—阳高MS 4.6地震具有短期预测意义。

2.5 2010年6月5日阳曲MS 4.6地震

(1)太原盆地ML≥3.0地震平静。1970年以来,太原盆地ML≥3.0地震活动年均频次约4次,仅2002年太原MS 4.6地震前出现超过1年的ML≥3.0地震平静,2008年10月17日—2010年1月26日,太原盆地再次出现ML≥3.0地震平静(图 10),异常较为突出,持续466天后,于2010年1月27日,在太原盆地南端发生汾阳ML 3.4地震,打破了该3级地震平静,129天后,于2010年6月5日在太原盆地北段发生阳曲MS 4.6地震。汾阳ML 3.4地震的发生,对2010年阳曲MS 4.6地震具有中短期预测意义。

图 10 2010年6月5日阳曲MS 4.6地震前太原盆地ML≥3.0地震分布(a)及Mt图(b) Fig.10 Distribution of ML≥3.0 earthquakes (a) and M-t (b) in Taiyuan Basin before

此外,阳曲MS 4.6地震与2003年11月25日洪洞MS 4.6地震前活动特征类似,除持续1年以上的ML≥3.0地震平静,太原盆地存在持续2年以上的ML≥3.0地震低频度现象。2007年10月25日太原ML 3.0地震至2010年1月27日汾阳ML 3.4地震期间,太原盆地仅发生1次ML≥3.0地震,即2008年10月16日太原ML 3.0地震,显著低于太原盆地ML≥3.0地震年平均发生4次的水平。因此,太原盆地ML≥3.0地震持续2年的低频度应为2010年阳曲MS 4.6地震前显著地震活动特征。

(2)山西和顺至内蒙古和林格尔ML≥3.0地震条带。前文提到的山西和顺到内蒙古和林格尔NW向ML≥3.0地震条带,不仅对应了2010年4月4日大同—阳高MS 4.6地震,条带解体后4个月,在条带边缘还发生了2010年6月5日阳曲MS 4.6地震(图 9)。因此,该地震条带解体对2010年阳曲MS 4.6地震具有短期预测意义。

(3)大同地震窗“开窗”活动。2010年2月9日,大同地震窗微震活动日频次达22次,地震最大震级为ML 2.1,满足“开窗”指标,116天后,于2010年6月5日在距离大同地震窗位置230 km处发生阳曲MS 4.6地震(表 2)。因此,本次“开窗”活动对2010年阳曲MS 4.6地震具有短期预测意义。

2.6 2016年3月12日盐湖MS 4.5地震

(1)运城盆地及其附近ML≥2.5地震平静。2011年6月7日—2014年6月7日,山西南部运城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出现ML≥2.5地震平静(图 11),2014年6月8日河南宝灵ML 2.7地震的发生打破该地震平静,1年9个月(963天)后,于2016年3月12日在平静区内部发生运城盐湖MS 4.5地震。

图 11 2016年3月12日盐湖MS 4.5地震前ML≥2.5地震分布 Fig.11 Distribution of ML≥2.5 earthquakes before the Yanhu MS 4.5 earthquake on March 12, 2016

(2)2016年2月16日汾阳ML 2.3震群。2016年2月15日—24日,太原盆地南端汾阳县发生ML 2.3震群(图 12),累计发生地震29次,其中ML 0.0—0.9地震15次,ML 1.0—1.9地震12次,ML 2.0—2.9地震2次,最大地震为2月16日ML 2.3地震。汾阳ML 2.3震群开始活动26天后,于2016年3月12日在山西南部运城盆地发生盐湖MS 4.5地震,二者相距260 km。该震群的发生对盐湖MS 4.5地震具有短临时间预测意义。

图 12 盐湖MS 4.5地震前汾阳ML 2.3和侯马ML 2.0地震分布 Fig.12 Distribution of Fenyang ML 2.3 earthquake swarm and Houma ML 2.0 earthquake swarm before the Yanhu MS 4.5 earthquake

(3)2016年2月20日侯马ML 2.0微震密集活动。2016年汾阳ML 2.3震群开始活动的同时,临汾盆地南段于2016年2月19日—21日发生ML 2.0侯马微震密集活动(图 12),共记录微震活动82次,其中76次为侯马地震台单台记录,S波与P波到时差约1.9 s;其余6次为可定位地震事件,其中ML 0.0—0.9地震3次,ML1.0—1.9地震2次,ML 2.0—2.9地震1次,最大地震为2月20日ML 2.0地震。侯马微震密集活动结束20天后,于2016年3月12日在距侯马微震活动位置80 km处发生盐湖MS 4.5地震。本次微震密集活动对盐湖MS 4.5地震发生的地点和时间具有较好的短临预测意义。

尽管此次侯马微震密集活动主要以侯马单台记录事件为主,地震活动水平不高,但明显比正常区域地震活动背景水平活跃。此外,随着区域地震监测水平的不断提升,区域测震台网可以记录到更多负震级或单台记录的地震。因此,监视跟踪有别于地震活动正常背景的微震活动,对地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短临预测意义。

(4)大同地震窗“开窗”活动。自2016年2月24日大同地震窗开始微震活动,至3月3日,累计发生159次微震,其中,2月25日单日频次达74次,是自2000年以来大同地震窗最显著的一次“开窗”活动。2016年3月12日在距大同地震窗位置600 km处的山西南部运城盆地盐湖地区发生MS 4.5地震(表 2)。从大同地震窗“开窗”异常出现至地震发生时间为17天,异常结束至发震为9天,表明本次“开窗”活动对2016年盐湖MS 4.5地震具有短临预测意义。

3 地震活动异常特征对比分析

全面梳理显著地震前出现并捕捉到的地震活动异常变化,对于地震预测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孟令媛等,2020)。为了更好地总结2000年以来山西地区6次MS≥4.5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特征,梳理并对比具有短临预报价值、重现性较好的异常信息或变化特征,统计各地震对应异常及持续时间,结果见表 3图 13

表 3 6次MS≥4.5地震活动异常及持续时间统计 Table 3 Statistics on anomalies of seismicity and its duration of 6 MS≥4.5 earthquakes
图 13 基于震例的地震活动图像异常距发震时间分布 Fig.13 Time proccess of anomalies of seismicity based on earthquake cases

研究结果(表 3图 13)表明,山西地区6次MS≥4.5地震前活动异常在震源区及其附近区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①地震平静/空区和大同地震窗“开窗”活动在6次震例前均有出现,大同地震窗位于1989年大同—阳高MS 6.1地震余震区,区域断层交错,介质破碎,对同一构造区内4级以上地震前应力场扰动变化比较敏感,但其地点预测意义较弱,一般作为发震时间紧迫性的判定依据(李丽等,2018);②地震条带和显著地震/震群异常出现比例高于50%;③地震平静/空区、地震条带和显著地震/震群等地震活动图像异常一般围绕在震源区及其附近区域,为发震地点提供了较好的判定依据;④除2002年太原MS 4.6和2016年盐湖MS 4.5地震前在震源区出现持续2年以上的地震平静/空区,且打破地震的发生对后续地震具有年尺度预测意义外,其余地震活动异常均在震前6个月出现。

为进一步梳理具有短临预测价值的异常,将异常持续时间进行统计(图 13),可以发现:①异常持续时间为1—2年的地震平静/空区、地震条带,在空区打破和条带解体对后续地震的预测时间为3—6个月,表明6个月以内快速形成的地震平静/空区、条带对后续地震具有短临预测意义;②显著地震/震群基本出现在地震平静/空区、条带等地震活动图像异常的后期,与未来主震的发震位置有一定关系,对后续地震的发生具有短临预测意义;③大同地震窗“开窗”异常对未来主震的发生位置和震级的预测意义较弱,发震时间一般在6个月内,多数在3个月甚至十几天内,该异常对后续地震具有短临预测意义。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2000年以来山西地区6次MS≥4.5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特征进行梳理研究,得到以下认识:

(1)地震活动异常,如地震空区/平静、地震条带、显著地震/震群、大同地震窗“开窗”等,在山西地区6次MS≥4.5地震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中地震平静/空区和大同地震窗“开窗”异常在6次震例前均有出现,地震条带和显著地震/震群异常出现比例高于50%。这些异常空间演化图像显示,异常基本围绕震源区及附近地区分布,为发震地点提供了较好的判定依据。

(2)山西地区6次MS≥4.5地震前,在震源区及附近均出现了不同时间预测尺度的地震活动异常。统计结果表明:持续时间超过2年的地震空区/平静异常被打破后,对未来地震具有年尺度预测意义;持续时间为1—2年的地震平静/空区、地震条带,在平静打破或条带解体后,对未来地震的预测时间一般为3—6个月;6个月以内快速形成的地震平静/空区、地震条带,对未来地震的预测时间一般在3个月内,异常持续过程中也可能发震。显著地震/震群基本出现在地震平静/空区、地震条带等地震活动异常的后期,与未来主震的发生位置有一定关系,对未来地震的发生具有短临预测意义。

(3)对山西地区6次MS≥4.5地震前大同地震窗“开窗”活动异常的梳理显示:大同地震窗“开窗”活动对发震地点预测意义较弱,主要作为发震时间紧迫性的判定依据,优势发震时间为3个月内。大同地震窗“开窗”活动异常一般出现在地震平静/空区、地震条带、显著地震/震群等异常持续后期或异常结束之后,地震平静/空区、地震条带、显著地震/震群异常的空间分布对地震发生的地点具有预测意义,并对地震发生时间具有短临预测意义。

(4)随着区域地震台网的不断加密和优化,地震监测水平不断提升。区域地震台网可以记录诸多负震级的或单台记录的地震,特别是在某些地壳介质敏感地区,可以捕捉到以极微震活动为主的地震密集活动和震群活动。在区域背景活动水平较弱时段,极微震活动为主的地震密集活动和震群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应力水平的增强过程,这些显著地震活动对地震的发生地点和时间也具有较好的预测意义。例如,在2016年3月12日盐湖MS 4.5地震前1个月内,在山西中南部发生的汾阳ML 2.3震群和侯马ML 2.0微震密集活动,对该MS 4.5地震的短临预测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监视并跟踪有别于正常背景活动的极微震活动,对地震短临预测具有较好的预测意义。

参考文献
邓启东, 尤惠川. 鄂尔多斯周缘断陷盆地带的构造活动特征及其形成机制[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5: 58-78.
付虹, 钱晓东, 毛玉平, 等. 2014年云南鲁甸MS 6.5地震异常及预测[J]. 地震研究, 2015, 38(2): 181-188.
付虹, 刘自凤, 胡小静, 等. 2021年云南漾濞MS 6.4地震异常跟踪分析[J]. 地震研究, 2021, 44(3): 301-308.
国家地震局《鄂尔多斯周缘活动断裂系》课题组. 鄂尔多斯周缘活动断裂系[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8.
李丽, 王霞, 宋美琴, 等. 大同窗异常判定及预测效能初步分析[J]. 地震, 2018, 38(4): 142-150.
李树德. 中国东部山西地堑系的形成机制及构造地貌、地震探讨[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33(4): 467-474.
李自红, 张淑亮, 陈慧. 山西南部两次中等地震预测回顾与讨论[J]. 国际地震动态, 2017, 11061106(12): 1-5.
孟令媛, 苑争一, 宋治平, 等. 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S 6.4地震总结[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 41(2): 63-89. DOI:10.3969/j.issn.1003-3246.2020.02.009
山西省地震局. 山西省地震监测志[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6.
苏宗正. 山西断陷带地震活动的新构造背景[J]. 山西地震, 1988, 6(4): 2-6, 17.
邢作云, 赵斌, 涂美义, 等. 汾渭裂谷系与造山带耦合关系及其形成机制研究[J]. 地学前缘, 2005, 12(2): 247-262.
张淑亮, 李自红, 陈慧. 2016年3月12日山西盐湖MS 4.4地震前异常及预测回顾[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 38(5): 49-56.
张之立, 方兴, 阎虹, 等. 山西地堑形成的力学模式及山西地震带的特点[J]. 地震学报, 1987, 9(1): 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