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识别地震前兆是地震预报科学难题的瓶颈问题之一,对提高地震预报精准度具有重要意义。自2013年开始,异常核实成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条例的基础环节(郭啟倩,2015),用于地震预测的前兆依据均需进行科学调研。云南迪庆地区位于滇藏地热带,受岩浆活动与深大断裂影响显著,水热活动强烈,地下流体循环活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深部构造活动特征,可为地震提供前兆信息,是实施地下流体前兆观测的良好场所。
2022年1月2日,云南宁蒗地区发生MS 5.5地震,震中位于云南丽江市宁蒗县(100.65°E,27.79°N),震源深度10 km。此次地震发生前,即于2021年8月10日起,香格里拉市迪庆州防震减灾局迪庆地震流体观测井(下文简称迪庆井)水位、水温测项出现同步上升变化,与2012年6月24日宁蒗MS 5.7地震(震源深度10.4 km,100.71°E,27.79°N)发生前的异常特征相似。为确证该异常对于此次宁蒗MS 5.5地震的前兆意义,笔者对异常的客观性、基础性以及异常的地震前兆意义开展了系统的现场调研工作。本文详细报道了本次异常的震前调研与地震前兆意义论证过程。
1 测井及区域水文地质概况迪庆井是云南省地震地球物理观测台网滇西观测台之一,自2011年以来水位和水温测项开展同步数字化观测。该井为自流地震观测井,位于香格里拉盆地内德钦—中甸及中甸—小中甸断裂带交汇处(图 1),地处滇藏地热带区域。盆地地层出露以石炭系至三叠系的灰岩、砂砾岩、泥岩、粉砂岩为主,第四系为冰期沉积、冰水沉积、洪积沉积的粘土、砂、砾,断裂构造发育,伴随有三叠系基性及中酸性火山岩出露,岩溶地貌发育。
香格里拉地下水类型主要有松散层孔隙水、碎屑岩裂隙水、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3类(王宇等,2003;李丽辉等,2004)。迪庆井地下水类型为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承压水,1991年10月17日成井,孔口海拔高度3 288 m,完钻井深163.5 m,套管下至井底,井深108.21 m以上采用钢管密封,止水情况良好,108.21 m以下安装滤水管(图 2)。1993年7月投入使用,配备SW40-1型水位观测仪和SZW-1A型水温观测仪进行水位、水温模拟观测。2011年使用DRSW-1型地热水位综合观测仪进行数字化水位、水温观测,以分钟值采样为主,观测数据连续、可靠,该套系统为动水位观测,温度探头置于井下115.3 m处,水位传感器下放深度为6 m,探头至泄流口的距离为4.48 m。
水位、水温异常作为水文地球动力学前兆,对地震有一定指示意义(赵洪声等,2000)。据迪庆井水位、水温观测数据显示,2021年8月10日—28日,水位上升0.178 m,后转平并持续高水位,变化幅度显著,呈高值上升趋势;2021年8月10日—9月30日,水温上升幅度约0.015 ℃,10月1日开始转平并缓慢下降。该井水位、水温测项出现同步上升异常,后于2022年1月2日发生宁蒗MS 5.5地震。
为分析迪庆井水位、水温同步上升变化与2022年1月2日宁蒗MS 5.5地震(震源深度10 km,100.65°E,27.79°N)的关系,分析该井2011—2022年水位、水温观测数据变化与临近区域地震的对应关系,结果见图 3,发现在其中3次地震发生前,该井水位、水温出现与此次宁蒗MS 5.5地震前类似的上升异常,具体表现在:2012年4—6月,迪庆井水温、水位呈上升—上升转缓变化趋势,幅度分别为约0.055 ℃、0.127 m,在趋势转缓1个月内,于6月24日发生宁蒗MS 5.7地震(100.71°E,27.79°N),震源深度10.4 km,井震距约98 km;2013年8月下旬,迪庆井水温、水位同步上升,幅度分别为0.035℃及0.026 m,后于8月28日发生德钦MS 5.1地震,于8月31日发生德钦MS 5.9地震(99.40°E,28.20°N),震源深度10 km,井震距约50 km,地震发生时水温测项出现同震响应,上升幅度为0.005 ℃。
经核查,发现:迪庆井水位、水温观测仪和数采设备均工作正常;供电设备和避雷设备工作状态正常;探头电缆固定装置符合相关规范。对照温度数据发现,迪庆井下层温度梯度变化恒定在0.01 ℃/m范围内,温度随深度逐渐增加(表 1,图 4)。2021年8月10日—28日,该井水位由0.617 m上升至0.795 m,幅度0.178 m。以迪庆井温度梯度为参考,假设泄流口水流量保持不变,理论水温测值约上升0.001 8 ℃,水温探头实测温度由10.938 ℃上升至10.953 ℃,而实际温度测值变化为0.015 ℃,理论值与实际值量级不同,下层深部热水涌入的可能性较大。
参考王晓青(2000)、李琼等(2000)的分析,根据震例及地震预报的有效性,将迪庆井2012—2022年水位上升异常与周边100 km范围内5级以上地震进行映震分析,采用趋势转折类、阈值类、速率类、破年变类4个列装方法,对地震预报效能进行检验,结果见表 2,其中破年变法通过了R值检验,其中R值为0.78、R0值为0.71,对应最佳预测时间为113天。文中给出采用破年变方法对迪庆井100 km范围内的地震预报效能检验结果,见图 5。为证明异常存在的真实性,在宁蒗地震发生前后进行水化学特征对比分析工作。
选取2018年6月15日—2022年1月19日不同时间及位置采集的迪庆井水样,并与同期水厂(迪庆井东南向145.55 m龙潭湖出水点)及小中甸温泉台阵水样,进行水化学成分及氢氧同位素组成检验(表 3),综合分析迪庆井、水厂、小中甸温泉台阵流体特征,以进一步判断迪庆井映震异常特征。
迪庆井水样的pH为8.06、TDS(溶解性固体总量)为141 mg/L、COND(电导率)为307 μs/cm,水厂水样的pH为7.95、TDS为59 mg/L、COND为109 μs/cm,表明两者无明显水力联系,水厂蓄水对迪庆井无法造成显著干扰;采用AqQA软件,结合表 3所示8个水样的Na+、K+、Mg2+、SO4 2-、Cl-等离子数据,绘制迪庆地区水化学Na-K-Mg三角图及氢氧同位素组分图,并采用其中的5个水样数据绘制Piper三线图,结果见图 6、图 7、图 8。
依据Na-K-Mg三角图解(Giggenbach,1988),由图 6可知,迪庆井、水厂及小中甸温泉点水样水—岩化学平衡状态均分布在未成熟水端元,表现为弱水—岩反应,循环深度较浅。迪庆地区小中甸温泉点与迪庆井均为Ca-HCO3型水,水样中碱土金属离子(Mg2+、Ca2+)比碱金属离子(Na+、K+)比重大,碳酸盐硬度均大于50%,Piper图显示,二者流体元素富集有所不同(图 7),迪庆井Na+、K+含量偏高。在2022年1月2日宁蒗MS 5.5地震前,小中甸温泉点与迪庆井K+、Na+总含量明显升高(表 3)。
氢氧同位素显示,迪庆井、水厂及小中甸温泉点水样来源有所不同,但均靠近大气降水线(Craig,1961),3者来源以大气降水所产生的氢氧同位素为主(图 8),2021年迪庆井流体中δD波动明显,6月相对富集轻的氢同位素,9月相对富集重氢,结合小中甸温泉流体的δD高于迪庆井(-123.64‰>-131.71‰— -129.94‰),表明迪庆井流体中混入了其他热源物质(如硅酸盐矿物发生热液蚀变)或H2S发生同位素交换反应(张磊等,2016;金忆农等,1998)。
3.2 水化学组分演化特征根据对2021—2022年迪庆井、水厂及小中甸温泉点水样的测试结果(表 3),对比分析迪庆地区地下流体水化学组分变化,结果见图 9。
由图 9可知,与小中甸温泉点及水厂水样中的SO4 2-含量相比,迪庆井SO4 2-含量偏高。相关研究表明,流体中SO4 2-来源主要为矿物的溶解及人类活动(李瑞等,2015;Huang et al,2016;魏兴等,2019)。迪庆露天水厂的水源为地表水,其水样中SO4 2-含量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其SO4 2-数值偏低,表明迪庆地区人类活动对硫酸根离子的浓度影响较小。结合表 3可知,在2021年9月,小中甸温泉点及迪庆井水样中的SO4 2-含量明显升高,计算迪庆井流体中(Ca2+ + Mg2+)/(HCO3 - + SO4 2-)的毫克当量浓度平均值,数值约为0.73≠1,说明该井流体水化学组分除受到碳酸盐岩与石膏溶解共同控制外(袁建飞等,2017),还受到其他外源物质影响,是否为前兆异常有待后续深入研究。
在热水化学组分中,若Cl-、F-、Na+等离子浓度较高,则表明热源与岩浆热扩散有关(龙汨,2015)。迪庆区域Cl-含量低于20 mg/L,说明流体中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不可能来自沉积地层中的卤水,而迪庆井水样中Cl-含量在此次宁蒗MS 5.5地震发生后明显升高,说明流体中混入了深部物质元素;临震前期,小中甸温泉点与迪庆井水样中Mg2+含量均有所升高,反映了离子含量的区域性异常特征。
4 结论地下流体前兆异常可揭示深部流体的特征变化,观测井地下流体异常常伴随水温、水位持续变化。由于观测数据易受泄流口堵塞、设备故障等影响,运用对比观测实验、预报效能检验、地球化学等方法,可在前兆异常识别中排除干扰,明确前兆异常的真实性。本文针对观测井前兆异常,通过预报效能检验、迪庆地区水化学特征分析,得到以下认识:
(1)2012年以来,迪庆井水位、水温同步上升变化映震效果显著,2021年水位破年变通过了R值检验,2022年1月2日宁蒗MS 5.5地震的发生,进一步表明,迪庆井流体观测异常对周边100 km范围内5级以上地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2)2022年1月2日宁蒗MS 5.5地震发生前,迪庆地区流体中Na+、K+、Mg2+的含量出现上升变化,可能有深部热液混入浅表,并与围岩接触过程中发生水—岩反应,改变了流体中元素的含量。
(3)氢氧同位素向上偏移特征指示,宁蒗MS 5.5地震发生前,观测点周边区域硅酸盐矿物发生热液蚀变,或流体循环过程中地热水携带H2S发生同位素交换反应,使得流体中相对富集重同位素,对地震的发生有一定指示意义。
郭啟倩. 基于B/S的地震分析预报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D]. 武汉: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2015.
|
金忆农, 张儒杰. 水-硫化氢双温交换法制取重水[J]. 低温与特气, 1998(3): 30-35. |
李丽辉, 王宇. 云南省迪庆香格里拉盆地地热资源勘查物探方法的应用[J]. 中国岩溶, 2004, 23(3): 187-195. |
李琼, 付虹, 胡小静, 等. 云南水化学观测异常与地震关系[J]. 地震研究, 2020, 43(2): 7. |
李瑞, 肖琼, 刘文, 等. 运用硫同位素、氮氧同位素示踪里湖地下河硫酸盐、硝酸盐来源[J]. 环境科学, 2015(8): 10. |
龙汨. 云南省腾冲县部分温泉的特征与成因[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
唐仲兴, 曹永健, 李君英. 华北强震、中强震水文地球化学前兆异常标志的模糊识别[J]. 地震, 1994(Z1): 90-101. |
王晓青. R值用于地震预测效能评估中的问题与改进[J]. 中国地震, 2000, 16(3): 7. |
王宇, 杨世瑜. 香格里拉盆地地热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3, 23(3): 265-269. |
魏兴, 周金龙, 乃尉华, 等. 新疆喀什三角洲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J]. 环境科学, 2019, 40(9): 10. |
袁建飞, 邓国仕, 徐芬, 等. 西昌市尔乌泉域泉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7, 44(4): 15-22. |
张磊, 刘耀炜, 任宏微, 等. 氢氧稳定同位素在地下水异常核实中的应用[J]. 地震地质, 2016, 38(3): 11. |
赵洪声, 苏有锦. 云南地震前兆与短临预报[J]. 地震研究, 2000, 23(1): 11. |
Craig H. Isotopic variations in meteoric waters[J]. Science, 1961, 133(3465): 1702-1703. |
Giggenbach W F. Geothermal solute equilibria. derivation of Na-K-Mg-Ca geoindicators[J].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1988, 52(12): 2749-2765. |
Huang Q B, Qin X Q, Yang Q Y, et al. Identific- ation of dissolved sulfate sources and the role of sulfuric acid in carbonate weathering using δCDLC and δ34S in karst area, northern China[J].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2016, 75(1): 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