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地震台BBVS-120、CTS-1E型地震计系统性能对比
立凯
秦磊
曾智
孙雷
本文收到日期:2019-10-12
基金项目: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科研三结合课题(项目编号:3JH-202001035);江苏省地震局青年基金(项目编号:202101)
摘要:通过对连云港地震台BBVS-120、CTS-1E型地震计台基噪声功率谱分析,正弦标定和脉冲标定计算分析,近震和远震震级对比分析,研究在实际工作中2种地震计性能差异,对比观测数据质量,检验稳定性,以期为地震监测及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BBVS-120型地震计 CTS-1型地震计 地震计性能
Comparison of performance of BBVS-120 and CTS-1 seismometers at Lianyungang Seismic Statio
LI Kai
QIN Lei
ZENG Zhi
SUN Lei
Lianyungang Seismic Station, Jiangsu Province 222061,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background noise power spectral density of BBVS-120 and CTS-1 seismometers at Lianyungang Seismic Station is analyzed, the sine calibration and pulse calibration ar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and the magnitudes of near shocks and teleseismic events are compared. Through comparing the quality of observation data and the stability of two sets of seismometers, the performance difference of the two seismometers is analyzed, aiming to provide som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further seismic monitoring and corresponding study.
Key words:
BBVS-120 seismometer CTS-1 seismometer performance of seismometer
0 引言
连云港地震台属于国家台。目前,连云港地震台有BBVS-120、CTS-1型2套测震仪器,其中,CTS-1型地震计已运行十几年,BBVS-120型地震计经过多次更新、更换,截至2019年,BBVS-120型地震计已在网运行约3年。本研究通过对连云港地震台相邻台基上同时运行的2套观测系统进行观测系统性能分析,包括计算2套仪器台基噪声功率谱密度、处理分析正弦波和脉冲标定数据、分析对比典型近远震震级等,对2套观测系统的性能差异及原因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地震监测工作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段绍鑫等,2019)。
1 观测环境与仪器参数
连云港地震台始建于1976年,位于江苏省东北部连云港台山麓,海拔高程约30 m,该台台基基岩完整,仪器放大倍率高,观测环境好,能有效监测100 km范围内的ML≥1.0地震,对黄海海域及山东北部地区的地震活动也有一定的监测能力。台站所处区域在大地构造分区中隶属扬子断块与华北断块之间的苏北—鲁南块体;南以嘉山—响水断裂为界,西与郯庐断裂带为邻,东濒黄海。台站附近主要断裂为NE向猴嘴—南城断裂、新河—桑墟断裂,地形受构造控制明显。台址基岩属前寒武系云台山组中段,岩性为花岗片麻岩。岩层走向NE—SW,倾向SE,倾角约35°(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1990)。连云港地震台测震观测仪器基本信息见表 1。
表 1(Table 1
表 1 连云港地震台观测仪器设备及参数Table 1 The parameters for contrast observations at Lianyungang Seicmic Station
序号 |
数据采集器类型 |
数采参数 |
数采动态范围 |
地震计类型 |
地震计频带范围 |
地震计动态范围 |
1 |
EDAS24-GN型 |
24位 |
>135 dB |
BBVS-120型 |
50 Hz—120 s |
>140 dB |
2 |
EDAS24-IP型 |
24位 |
>135 dB |
CTS-1型 |
50 Hz—120 s |
>140 dB |
|
表 1 连云港地震台观测仪器设备及参数
Table 1 The parameters for contrast observations at Lianyungang Seicmic Station
|
2 台基噪声功率谱
2.1 功率谱分析计算方法
近年来,随着地震观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台基噪声水平的分析已成为评估地震台站运行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对1个地区台基噪声水平的正确评估和全面了解成为进一步改善地震观测质量的重要环节。台基噪声水平是以背景噪声的加速度功率谱(PSD)的概率密度函数(PDF)来表示的,基本计算方法:以各台站3个分向每小时的连续记录数据为样本,首先采用WELCH方法在全频段内计算信号的加速度功率谱,再按1/8倍频为单位间隔滑动计算每条样本的平均功率谱。在实际运用中,为了提高功率谱估计的精度,采用WELCH方法,它包括对信号重叠分段、加窗函数和FFT算法等。
2.2 数据的选取与处理结果
选取2019年5月1日1:00—2:00的BBVS-120、CTS-1型地震计1 h波形数据作为数据样本。选取较安静时段的资料可以避开一些不必要的干扰,并保证所选取的时间段没有地震事件,对2套仪器进行同一时间段的噪声功率谱计算。对地震连续记录数据进行分道计算绘制出噪声功率谱密度曲线和计算噪声的结果,并绘制BBVS-120、CTS-1型观测系统的噪声功率谱密度曲线。基本计算方法如下:①以台站3个分向每小时的连续记录数据为样本,首先进行去除记录数据中的线性趋势、去均值等处理,将每小时计算样本分成13段,为尽量降低噪声PSD的方差, 每段数据之间重合率取50%;②用FFT方法计算每段功率谱PSD,再根据仪器的传递函数在频域里扣除仪器响应,最后的每小时功率谱密度值是由13段功率谱密度值取平均值后得到的,这种方法最大程度地减少了重叠后“频谱泄露”效应,增加了频峰的宽度;③将计算得到的PSD再按1/8倍频为单位间隔滑动地计算每条样本的平均功率谱,为了与全球新高模型(NHNM)、新低模型(NLNM)进行对比,将功率谱密度值换算成dB为单位的数值进行绘图分析(立凯等,2021)。
2.3 噪声功率谱的分析
图 1分别为CTS-1、BBVS-120型地震计的三分向地动噪声功率谱密度曲线对比图。由图 1可见,连云港地震台2套仪器都在地球低噪声新模型(NLNM)和地球高噪声新模型(NHNM)之间,说明2套仪器的背景噪声都满足观测要求。根据数字地震测震台站观测技术规范要求,规定台基背景噪声在1—20 Hz频带范围内的地动速度噪声RMS值作为台址勘选的评估标准,2套仪器所得结果均符合Ⅰ类台基标准,即RMS<3.16×10-8 m/s,计算结果详见表 2。由图 1还可见,在低频段0.1Hz以下频段,2套仪器的噪声功率谱密度曲线差别不大,BBVS-120型略优于CTS-1型地震计,表明2台仪器对远震的记录相差不大;在0.1—1.0 Hz频段,2套仪器的差别不大,几乎一致,因为此频段主要反映的是微震带动特征,主要体现的是海洋噪声水平;在1—20 Hz频带范围内,CTS-1型地震计的噪声略高于BBVS-120型,2套仪器的垂直向噪声均优于水平向,NS向噪声比其他分向大的主要原因是连云港地震台背靠大山,在其北面100 m处有1条公路,车辆和人员活动的干扰造成NS向噪声比其他分向偏大,整体上2套仪器的噪声水平都较稳定,说明连云港地震台台基噪声水平较好,周围环境和人为干扰较小,这为今后2套仪器并行处理地震数据提供了良好条件。
表 2(Table 2
表 2 噪声功率谱计算结果Table 2 Calculation results of noise power spectrum
地震计 |
数据采集器 |
1—20 Hz各倍频程带宽的平均RMS值/(10-8m/s) |
UD |
EW |
NS |
BBVS-120型 |
EDAS-24GN |
1.125 41 |
1.505 46 |
2.341 40 |
CTS-1型 |
EDAS-24IP |
1.438 32 |
1.746 45 |
3.203 79 |
|
表 2 噪声功率谱计算结果
Table 2 Calculation results of noise power spectrum
|
3 标定信号的处理与分析
3.1 脉冲标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周围环境的变化与干扰,地震计的性能会逐渐变化,因此地震计需要定期进行脉冲标定来检验地震计是否运行正常,参数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脉冲标定是检查地震计是否正常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对记录的脉冲波形进行分析,可以掌握仪器所处的工作状况,较全面了解仪器长期工作中参数的稳定性,并可据其进行一些仪器性能方面的研究。对连云港地震台2套仪器2019年1月脉冲标定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结果如表 3所示。
表 3(Table 3
表 3 地震计脉冲标定结果Table 3 Pulse calibration results of seismometers
地震计 |
通道号 |
阻尼 |
阻尼基准值 |
阻尼变化率(%) |
灵敏度/(V·s/m) |
灵敏度基准值/(V·s/m) |
灵敏度变化率(%) |
CTS-1型 |
1 |
0.736 915 |
0.707 |
4.231 3 |
1 910.41 |
2 000 |
4.48 |
2 |
0.704 993 |
0.707 |
0.283 8 |
1 938.21 |
2 000 |
3.09 |
3 |
0.703 767 |
0.707 |
0.457 3 |
1 940.16 |
2 000 |
2.99 |
BBVS-120型 |
1 |
0.702 595 |
0.707 |
0.623 0 |
1 930.85 |
2 000 |
3.46 |
2 |
0.701 787 |
0.707 |
0.737 4 |
1 944.40 |
2 000 |
2.78 |
3 |
0.704 402 |
0.707 |
0.367 4 |
1 947.08 |
2 000 |
2.65 |
|
表 3 地震计脉冲标定结果
Table 3 Pulse calibration results of seismometers
|
由表 3可见,2套地震计变化率都满足小于5%的系统标定要求。但是CTS-1型垂直向的阻尼变化率达到了4.5%,手动锁摆开摆之后并没有改善,推测应为系统运行时间较长,摆房夏季湿度较大,里面的电路板霉变,需要开摆更换维修,但目前台站不具备此条件,有待以后继续跟踪分析。由2套地震计2019年1月脉冲结果可知,由于CTS-1型地震计老化较严重,其灵敏度变化率较大。BBVS-120型地震计的灵敏度变化率一直较稳定,故目前台站主要使用BBVS-120型地震计,CTS-1型地震计为备用仪器,以提高连云港地震台连续记录观测质量。
3.2 正弦标定
对连云港地震台BBVS-120、CTS-1型地震计进行灵敏度正弦标定,BBVS-120型正弦标定频点有12个,CTS-1型的正弦标定频点有3个,表 4为灵敏度正弦标定结果。由表 4可见,2套仪器运行情况均良好,结果符合规范要求。
表 4(Table 4
表 4 地震计正弦标定结果Table 4 Sinusoidal calibration results of seismometers
地震计 |
通道号 |
灵敏度/(V·s/m) |
灵敏度基准值/(V·s/m) |
灵敏度变化率(%) |
BBVS-120型 |
1 |
1 990.13 |
2 000 |
0.49 |
2 |
1 990.12 |
2 000 |
0.44 |
3 |
1 991.10 |
2 000 |
0.45 |
CTS-1型 |
1 |
2 000.18 |
2 000 |
0.01 |
2 |
1 994.82 |
2 000 |
0.26 |
3 |
2 001.47 |
2 000 |
0.07 |
|
表 4 地震计正弦标定结果
Table 4 Sinusoidal calibration results of seismometers
|
4 近震、远震震级对比
通过对连云港地震台BBVS-120、CTS-1型地震计的近远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表 5、6),总体来说,2套地震计运行状态都较好,在记录近震和远震震级大小方面2套仪器的差别不大,但是2套仪器都存在一定的误差,故震级矫正需要大量的震例进行统计分析,以建立连云港地震台的震级校正值,解决震级偏大偏小的问题。
表 5(Table 5
表 5 近震震级对比Table 5 Comparison of magnitudes of near earthquakes
地点 |
日期 |
震中矩/km |
ML |
编目震级 |
BBVS-120型地震计 |
CTS-1型地震计 |
黄海海域 |
2019-08-25 |
296 |
3.0 |
3.2 |
3.2 |
江苏灌云 |
2019-06-14 |
40 |
1.5 |
1.6 |
1.4 |
江苏常州 |
2019-05-23 |
320 |
3.4 |
3.3 |
3.4 |
江苏淮阴 |
2019-05-08 |
150 |
2.9 |
2.8 |
2.7 |
黄海海域 |
2019-04-08 |
259 |
3.2 |
3.1 |
3.0 |
江苏溧水 |
2019-04-06 |
347 |
3.5 |
3.3 |
3.3 |
山东滕州 |
2019-03-17 |
192 |
3.1 |
3.2 |
3.0 |
黄海海域 |
2019-02-06 |
455 |
3.7 |
3.6 |
3.5 |
江苏灌云 |
2019-01-03 |
64 |
2.3 |
2.5 |
2.4 |
江苏大丰 |
2018-12-25 |
202 |
3.9 |
4.1 |
4.0 |
|
表 5 近震震级对比
Table 5 Comparison of magnitudes of near earthquakes
|
表 6(Table 6
表 6 远震震级对比Table 6 Comparison of magnitudes of teleseismic events
地点 |
日期 |
震中矩/km |
MS |
编目震级 |
BBVS-120型地震计 |
CTS-1型地震计 |
美国俄勒冈州沿岸远海 |
2019-08-29 |
8 934 |
6.2 |
6.1 |
6.0 |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
2019-08-04 |
1 984 |
6.2 |
6.3 |
6.2 |
中国台湾宜兰县海域 |
2019-08-08 |
1 161 |
6.4 |
6.2 |
6.2 |
瓦努阿图群岛 |
2019-07-31 |
7 288 |
6.7 |
6.1 |
6.0 |
澳大利亚西部海域 |
2019-07-14 |
5 865 |
6.7 |
6.7 |
6.6 |
印度尼西亚马鲁古海 |
2019-07-07 |
3 863 |
6.8 |
6.6 |
6.6 |
中国云南楚雄市 |
2019-06-24 |
1 962 |
4.7 |
4.8 |
4.9 |
中国四川长宁县 |
2019-06-17 |
1 506 |
6.0 |
6.3 |
6.4 |
所罗门群岛 |
2019-05-03 |
6 310 |
6.1 |
6.0 |
6.0 |
琉球群岛西南部 |
2019-02-16 |
1 173 |
5.0 |
5.2 |
5.3 |
|
表 6 远震震级对比
Table 6 Comparison of magnitudes of teleseismic events
|
5 结论
通过对连云港地震台BBVS-120、CTS-1型地震计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发现,2套仪器运行状态都较好,均能满足台站日常观测运行要求;2套仪器背景噪声功率谱均满足国家Ⅰ类台站的要求,正弦标定、脉冲标定结果均符合国家地震台网观测要求;2套仪器在记录近震、远震震级方面差别不大,都存在一定的误差。总之,BBVS-120、CTS-1型地震计都有较好的运行质量和稳定性。在今后的台站观测工作中,需进一步改善地震计的观测环境,提高2套仪器的观测精度。
参考文献
|
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 中国地震台志[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0: 393-4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