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长春 130017 吉林省地震局;
3) 中国长春 130017 中国地震局火山研究所火山学实验室;
4) 中国北京 100036 中国地震局预测研究所
2) Jilin Earthquake Agency, Changchun 130117, China;
3) Volcanology Laboratory, Institute of Volcanology,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Changchun 130117, China;
4) Institute of Earthquake Forecasting,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36, China
郯城—庐江断裂带(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规模最大、延伸最长的深大断裂带,也是我国地震危险性最高的断裂构造之一。据史料记载,1668年郯城8½级地震(史称郯城大地震,位于郯城、临沂、临沭三县交界处)发生在该断裂潍坊—嘉山段郯城附近。近年来,郯庐断裂带第四纪活动地质证据被陆续发现,如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全新世活动(曹筠等,2018)以及郯庐断裂带北段(依兰—伊通断裂黑龙江通河段、吉林舒兰段,以往认为不具活动性)第四纪晚期活动证据(闵伟等,2013)。此外,一些原有第四纪活动段,如新沂—五河段、乌云山—合肥段(郑颖平等,2014)等,也在近年被发现了活动证据。
郯庐断裂带北延分为NE向依兰—伊通断裂带和NEE向敦化—密山断裂带两支,其中伊通—舒兰断裂为依兰—伊通断裂南段在吉林省内分支,其四平段位于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图 1,图中实线为实测断裂,虚线为隐伏断裂)。在伊通—舒兰断裂四平段野外调查基础上,对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靠山镇陡坎进行探槽开挖并观察剖面,采用14C年代学测试等方法,对伊通—舒兰断裂西支四平段活动性及其地质意义进行综合判断。
![]() |
图 1 研究区地质构造图 Fig.1 Ge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study area |
在对伊通—舒兰断裂四平段进行野外调查、遥感解译、无人机地表地形DEM分析基础上,对吉林省四平市段靠山镇隐伏陡坎进行槽探并开展钻探工程,对探槽揭露地层与断裂进行野外观察、描述、取样,结合第四纪14C年代学测试方法,对伊通—舒兰断裂西支四平段活动性做初步科学分析。
在区域地质构造调查、地球物理资料和遥感解译的基础上,采用钻探、槽探、14C年代学测试等方法,对伊通—舒兰断裂带四平段NE向隐伏断层的时代、性质及构造意义进行探讨与研究,其结果表明:①四平段断裂主要发育于上更新统长英质(含角砾)砂地层内部,揭露断裂性质属逆冲推覆断层;②槽探与钻孔揭露的耕土层、黏土层、泥质砂岩层和长英质(含角砾)砂岩层AMS14C测年结果分别为30—110BP、1 392—1 956BP、27—7 780BP和11 740—26 100BP,断层活动年代总体应归属为前第四纪(>26 100BP);③结合区域岩浆—构造与地震事件,本次揭露的NE向隐伏断裂带可能形成于晚更新世。
致谢: 感谢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徐岳仁研究员的指导及对研究中的问题进行指正,感谢吉林省地震局在研究工作中的大力支持。
曹筠, 冉勇康, 许汉刚, 等. 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安丘-莒县断裂全新世活动及其构造意义[J]. 地球物理学报, 2018, 61(7): 2828-2844. |
闵伟, 焦德成, 周本刚, 等. 依兰-伊通断裂全新世活动的新发现及其意义[J]. 地震地质, 2011, 33(1): 141-150. |
郑颖平, 姚大全, 张毅, 等. 郯庐断裂带新沂-五河段晚第四纪活动的新证据[J]. 中国地震, 2014, 30(1): 23-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