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及邻区(39°—41.5°N,115°—118°E)地震活动背景活跃,政治、经济、文化高度集中,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减轻地震灾害的重点监视区之一(徐锡伟等,2002;陈颙等,2006)。随着北京及邻区地震台网组成的不断完善和台站变更频度的加快,亟待及时动态评估地震监测能力变化,为北京及邻区日常监测预报业务提供数据支撑。国内外应用广泛的“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probability-based magnitude of completeness,简称PMC)方法(Schorlemmer and Woessner, 2008;Schorlemmer et al,2010),基于地震台阵/地震台网实际产出的观测资料,可实时、客观、准确地评估地震台网监测能力。采用PMC方法,对北京及邻区地震监测能力进行动态评估,以便摸清该区监测能力,进而为防震减灾部署、监测预报相关业务开展等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2 研究内容及方法(1)研究内容。系统整理北京及邻区地震台站信息(国家和区域等地震台的坐标点位、设备类型以及台址变迁、维修升级、点位移动等)和观测数据(用于地震速报和地震编目),利用PMC方法,对北京及邻区台站地震检测效能、台网实际地震监测效能进行评估,同时计算2010—2020年每年地震监测能力,分析监测能力动态变化。通过对北京及邻区地震监测能力的系统分析,可为该区提供准确的震级下限、精细的监测能力分布,进而服务于日常监测预报业务,并对台网优化布局进行针对性指导。
(2)研究方法。PMC方法主要有2个计算步骤。
第一步:利用台站周边已被检测到的地震事件数目N+和未被检测到的地震事件数目N-,在震级M和震源距离L构成的二维空间中计算单台检测概率PD(M, L)(Schorlemmer and Woessner, 2008),公式如下
$P_{\mathrm{D}}(M, L)=\frac{N_{+}}{N_{+}+N_{-}} $ | (1) |
第二步:利用各单台检测概率PD(M, L),计算在空间位置x处的地震同时被i个台站检测到的概率PEi。定义地震台网的检测概率PE(M, x, t)为被台网中至少4个台站检测到该地震的联合概率,公式如下
$ P_{\mathrm{E}}(M, x, t)=1-\sum _{i=0}^{3} P_{\mathrm{E}}^{i} $ | (2) |
所有震级档M在位置x、时刻t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P为
$ M_{\mathrm{P}}(x, t)= \mathop {\min M}\limits_{M \in {\rm{M}}} \mid P_{\mathrm{E}}(M, x, t)=1-Q $ | (3) |
式中,Q为地震被漏记的阈值水平,此处设定为0.000 1。
3 研究结果选取北京及邻区2010年—2020年7月地震事件统一正式观测报告,采用PMC方法,对该区地震监测能力进行系统评估,得到以下结果。
(1)基于北京及周边地区地震台站地震记录,分析北京市地震监测台网2010年—2020年7月监测能力,得到该区最小完整性震级分布及地震监测能力分布。结果显示,北京地区西南部地震监测能力最佳,最小完整性震级为ML 0.4,北京行政区划边界地区最小完整性震级为ML 0.9。
(2)地震监测能力变化。基于PMC方法及台站信息变更资料(2020年台站数量较2010年有所减少),对北京及周边地区2010—2020年地震监测能力逐年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研究时段,北京及邻区监测能力较优地区由中部向西南部逐年偏移;受地震台网归属地变化改革及部分台站暂时停测的影响,2017年研究区域内地震监测能力相比2016年有所降低。
4 结语在对北京及邻区地震台站资料、观测报告的系统整理基础上,基于PMC方法,得到该区2010年以来地震监测能力及台站监测效能评估结果。基于该研究成果,可以充分认识北京及邻区地震数据资料成果产出,进而服务于北京及邻区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应急快速反应及相关科学研究。
陈颙, 周华伟, 葛洪魁. 华北地震台阵探测计划[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6, 25(4): 1-5. |
徐锡伟, 吴卫民, 张先康, 等. 首都圈地区地壳最新构造变动与地震[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
|
Schorlemmer D, Woessner J. Probability of detecting an earthquake[J]. Bull Seismol Soc Am, 2008, 98(5): 2103-2117. DOI:10.1785/0120070105 |
Schorlemmer D, Mele F, Marzocchi W. A completeness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Seismic Network of Italy[J]. J Geophys Res, 2010, 115: B04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