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 Vol. 42 Issue (S1): 32-34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1.S1.011
0

引用本文  

苑争一, 牛安福, 赵静. GNSS异常的AF检验方法及其在震情跟踪中的应用[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 42(S1): 32-34.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1.S1.011.
YUAN Zhengyi, NIU Anfu, ZHAO Jing. Detection of the GNSS anomalies and its application on earthquake prediction based on AF test[J].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2021, 42(S1): 32-34.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1.S1.011.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8YFE0109700);中国地震局2021年度震情跟踪定向工作任务(项目编号:2021010220)

作者简介

苑争一(1989-), 男, 主要从事地壳形变数据处理与分析工作。E-mail: yuanzhengyi001@163.com
GNSS异常的AF检验方法及其在震情跟踪中的应用
苑争一   牛安福   赵静     
中国北京 100045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关键词AF异常强度指标    Fisher检验    GNSS时间序列    异常时空演化    
Detection of the GNSS anomalies and its application on earthquake prediction based on AF test
YUAN Zhengyi   NIU Anfu   ZHAO Jing     
China Earthquake Networks Center, Beijing 100045, China
Key words: AF value    fisher test    GNSS timeseries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anomalies    
1 研究背景

目前,在定点形变观测系统中,同一个测点包含多个测项和分量观测,这些观测蕴含不同维度的信息,彼此相互关联,共同反映了孕震区地壳变形信息。因此,需要一种数据降维方法,用于单个测点的信息综合(周硕愚等,1990牛安福,1999)。另外,震前异常识别及其时空演化的研究,其实质是兼顾物理含义的时空数据挖掘,这种由点到面的空间演化特征研究,亟需构建无量纲参数,以实现单点数据的空间可比。

2 理论基础及研究内容

AF异常综合检测方法是在Fisher检验和动态场分析系统研究基础上完善形成的(Gitis et al,1995),可以较为广泛地对单点或局部多种变形观测进行综合异常检测,具有与变形“势”相同的意义,包括各个方向变形的综合信息。

任一自然过程时常与平稳和非平稳、线性和非线性、异常和正常、确定和随机等特征相联系。为便于描述,可将变形动态过程Xt分解为确定性Dt和随机性St两部分。Dt又可分解为平稳的At、线性项Vt和低阶非线性项NLtSt可分为平稳的Bt、高阶非线性项Ht和高频随机振荡项Rt,确定性部分Dt通常被接受为正常动态,异常则包含在随机信号中。选取某一“标准时段”对Xt做差分,可将Dt化为线性平稳,而St中的高阶非线性项和高频随机振荡Rt仍保留原有特征,从而实现动态变化过程的“捕捉”。

结合观测量物理含义明确、数据质量及连续性相对较好、观测点位分布相对均匀、参考框架统一的GNSS数据,引入AF检验方法,探索GNSS单点时间序列异常及其时空演化特征与地震的关系。GNSS单点时间序列包括线性趋势项、年周期及半年周期项、同震影响(同震阶跃及震后非线性衰减)等,本研究采用Nikolaidis模型,对原始时间序列的线性趋势和同震影响进行拟合并扣除,得到变化相对平稳的数据集。对每一个GNSS点位时间序列N、E、U三分量,分别选取基准时段N1N2n1 = N2 - N1 + 1,该时段内均值为向量X0和协方差阵C0,现时段L1L2n1 = L2 - L1 + 1,均值向量X1和协方差阵C1,进而构造协方差矩阵C = (C0 + C1)/(n1 + n2 - 2)。定义并标准化Makhahnobis距离,得到统计量F值。F服从Fisher分布F(dn2 + n1 - d - 1)(Gitis,1995),公式如下

$ F = \left({{n_2} - {n_1} - d - 1} \right) \cdot {n_1} \cdot {n_2} \cdot \frac{{{D^2}}}{d} \cdot \left({{n_1} + {n_2} - 2} \right) \cdot \left({{n_1} + {n_2}} \right) $ (1)

若给定信度p = 95%,可得到置信阈值Fp,若FFp接受为非稳态异常,反之为正常。定义

$ {\rm{AF}} = F/{F_p}(d) $ (2)

设定基准时段数据长度为365天(避免年变影响),待检测时段数据长度为30天,滑动步长30天,计算264个(含境外点)单点时间序列三分量的AF值(月值采样),得到每一个台站的AF异常强度时间序列。

3 研究结果

选取数据连续性较好、无显著干扰的GNSS连续站点,利用Matlab自带的4点样条函数插值算法,得到AF异常时空演化特征图像,以2016年11月25日新疆阿克陶MS 6.7地震和2017年11月18日西藏米林MS 6.9地震为例,总结震前异常时空演化特征。

(1)2016年11月25日新疆阿克陶MS 6.7地震。2016年8月(震前4个月),南天山西段开始出现AF高值异常,后逐渐增强,并于10月达最高值(震前1个月),在衰减过程中发生阿克陶MS 6.7地震,震后异常消失,震前异常形态表现为增强—减弱—发震的变化过程(图 1)。

图 1 阿克陶6.7级地震前南天山西段AF异常时空演化特征 Fig.1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AF value in Southern Tianshan area before the Aketao MS 6.7 earthquake

(2)2017年11月18日西藏米林MS 6.9地震。2017年6月(震前5个月),藏东南地区开始出现AF高值异常,后逐渐增强,于同年8月达最高值(震前3个月),同时异常范围逐渐扩大,主体区向北侧移动,后在该区域发生2017年11月18日西藏米林MS 6.9、2018年5月6日青海称多MS 5.3和2018年8月3日玉树MS 5.1地震,异常持续时间分别为5个月、11个月和14个月(图 2)。

图 2 米林MS 6.9地震前藏东南地区AF异常时空演化特征 Fig.2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AF value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ibet before the Milin MS 6.9 earthquake
4 结束语

通过上述研究,实现了单个GNSS测站AF异常强度计算,以及全国多个台站AF异常强度时空演化特征的总结。震例回溯结果显示,该指标在中国大陆西部地区具有较好的预测意义,震前AF异常多表现为高值—高值增强—高值减弱—发震的演化过程,时间指示意义多为半年至1年尺度。

参考文献
牛安福. 张北6.2级地震前中短期倾斜形变的阶段性及其实验解释[J]. 地震学报, 1999, 21(1): 106-111.
周硕愚, 吴云. 断层网络形变前兆学原理与应用[J].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0, 10(1): 1-12.
Gitis V, Ponomarev A, Sobolev G. Dynamic fields analysis system, Collected works of Eurocenter of geodynamics and seismology[M]. Pub by Grand-Duchy of Luxembourg, 1995: 12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