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 Vol. 42 Issue (5): 194-195  
0

引用本文  

高尚华.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2021年度学术研讨会会议[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 42(5): 194-195.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2021年度学术研讨会会议
高尚华

2021年10月16日—19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下文简称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2021年度学术研讨会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召开。本次会议由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石嘴山市地震局和北京港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

16日晚上,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吴忠良研究员主持召开学术研讨会预备会议,汤毅、薛兵、刘瑞丰、朱小毅、高尚华和张兵参会。会议梳理了此次学术研讨会的具体事项安排,修订了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章程和规章制度,部署了专委会年度工作总结和明年学术研讨会的初步筹备工作,讨论了对接相关国际学术委员会事宜,并着重强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

17日上午,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正式拉开帷幕,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委员会主任吴忠良、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副所长汤毅、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副局长金延龙、石嘴山市地震局局长王志军出席开幕式。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科研院校、企业等相关部门1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开幕式由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瑞丰研究员主持,金延龙副局长和王志军局长分别致辞。刘瑞丰研究员对上一届专业委员会主任薛兵研究员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他为专委会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介绍了本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忠良研究员和委员会构成,对本届专业委员会未来的工作重点进行了介绍和展望。金延龙副局长介绍了近年来宁夏经济、文化、教育、地震观测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希望大家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交流指导。王志军局长对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学会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对石嘴山市地震局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并预祝本次学术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地震科学是观测科学,地震科学的创新,主要取决于观测技术的创新。本届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吴忠良在开幕式上做了题为“中国地震学会观测技术委员会的一个重要课题”的主题报告,对我国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性回顾,从推动形成与国家现代化目标相匹配的地震观测技术整体创新能力的战略目标出发,对我国地震观测技术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规划和展望。

本次会议收到学术论文19篇,安排大会报告20个。与会学者围绕以下方面做了相关学术报告并进行了讨论:①地震观测技术研究与仪器研发;②数字地震台站、台网建设与运维技术;③地震观测仪器检测、检定新方法与试验;④数字地震观测台网数据产品加工、信息发布服务;⑤深井/海洋地震观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⑥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与建设;⑦地震台站和观测系统监测能力评估;⑧地震监测预测新方法探讨等。

薛兵研究员在会上作了题为“1/f噪声及其在地震监测站监测能力评估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介绍了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1/f噪声及其规律,指出仪器噪声频谱在低频段具有1/f分布特征,应用这一特征,可通过功率谱分析从连续观测数据中识别1/f噪声水平,用于评估仪器观测弱信号的能力。刘瑞丰研究员结合云南漾濞地震序列,讨论了震级计算及震级换算方面的问题,指出震级的测定要充分利用宽频带数字地震观测的特点。彭朝勇研究员报告了地震预警系统对四川长宁MS 6.0地震序列的响应情况,并对地震预警系统性能进行了评估。白玲研究员、马禾青研究员、易桂喜研究员等在会上交流了基于地震观测的研究成果。

观测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瑞丰研究员对会议做了总结发言,他指出,今年大会的报告和论文内容比较丰富,主题多样,涉及测震、形变、地电、地磁等多个学科,既有理论研究,也有观测技术,既有观测仪器研发,也有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等,大家分别介绍了各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本次会议老中青三代委员分别作了精彩报告,展现了地震监测技术发展历史,体现了学会新老相传的传承精神。值得一提的是,与往年相比,年轻的业务骨干参会比例有所提高,马翀之、徐泰然、金子迪、彭朝勇、王静等青年业务骨干紧密结合所承担的日常工作和国家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等重点项目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介绍了各自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本次学术报告会注入了新的活力。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积极配合国家和当地防疫要求,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针对地震观测技术及相关研究进行了自由交流和讨论,各抒己见,气氛浓厚。大家一致认为,此次学术会议参与人员多,整个会议期间不仅交流了学术思想,加深了对地震观测技术发展前沿的了解,增进了各领域、各学科的融合及与会专家之间的友谊。

此次会议会务工作由高尚华、张兵、李珍等担任。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

高尚华

2021.10.22

学术报告目录

1、刘瑞丰: 2021 年 5 月 21 日云南漾濞地震序列的震级分析

2、白 玲:青藏高原东南缘易贡滑坡和震群的地震资料分析

3、马禾青:地震活动场的理论、方法及实践简介

4、杨文伟:“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避难新模式研究

5、薛 兵: 1/f 噪声模型及其在地震检测站监测能量评估中的应用

6、易桂喜:川东南地区地震震源机制与发震构造特征

7、彭朝勇:四川长宁 MS 6.0 地震序列地震预警性能评估

8、马翀之:数据分析专家在宁夏会商技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

9、徐泰然:利用叠加技术增强 pP 和 sP 震相信号以及在震源深度快速测定的应用

10、金子迪:海底地震仪研制及北极科考

11、席继楼:地电场秒采样观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12、谢剑波:环境温度对地震数采时间服务精度的影响测试

13、朱小毅:实验场深井地震综合观测研究进展

14、王 静: GNSS 在宁夏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应用

15、卢 永:基于人工智能的天地空地震电磁短临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16、马京杰:钻孔体应变观测仪器防雷技术及实践

17、李 珍:电磁换能地震计线圈转换标定常数测定

18、张 兵:自由落体绝对重力仪中落体驱动机构振动效应测量与分析

19、高尚华:一种数字输出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

20、王晓蕾:基于深井共点观测地震波数据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