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台指利用各种地震仪器进行地震监测的观测点,是开展地震观测和地震科学研究的基本单元,也是地震监测预报的前沿阵地(黄兴伟,2010)。河北省地震局红山基准台(下文简称红山基准台)始建于1966年邢台地震之后(谭哲,2004),该台观测环境优良、观测手段多、数字化程度高,积累了大量高质量观测资料,是倍受关注的地震台站之一(刘立申,2008;李细顺等,2013;胡秀娟等,2014;王静等,2015;贾立峰等,2015)。
本文主要介绍了红山基准台基本情况、业务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等,希望以其建设和观测经验,为地震台站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1 台站简况红山基准台坐落于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城西北9 km处,地处邢台老震区,台基为震旦纪石英砂岩,部分基岩出露,周围构造复杂,基底断裂纵横交错,甚为发育,新生代以来沉积层厚达700-2 000 m。台站宽频带地震仪放大倍率可达1 500-3 000,在1-20 Hz频带范围内,地面运动速度记录功率谱密度均方根值约2.595 61×10-8 m/s,达到Ⅰ级环境地噪声水平。
红山基准台严格加强台站规范化建设与管理,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运维方式逐步向“有人看护、无人值守、远程维护、多维产出”的新模式转变。观测方式由最初的人工观测、模拟记录,逐步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观测。现下辖92个地震监测站,共有测震、强震、电磁、流体、形变等地震监测仪器113套,主要承担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应急响应和公共服务等业务(图 1)。
目前,观测仪器主要有CTS-1甚宽频带地震计、ITC-120A甚宽频带地震计、GM4磁通门磁力仪、FHD-2B质子矢量磁力仪、ZKGD3000-NL水位仪、ZKGD3000-NT水温仪、ZD9A-2B地电场仪、ZD8M地电仪,产出观测数据连续、可靠,在中国地震局资料质量评比中荣获前3名136项,其中地磁基准十一连冠、2次大震速报五连冠。
2 业务工作 2.1 地磁台建设红山基准台地磁绝对观测室1967年建成,已不能满足新的地磁房建设高标准要求,于2000年,在河北省率先新建地磁绝对观测室。在观测室建设过程中,成功设计制造高强度磁力磁选机,高效完成材料铁磁性物质筛选工作,确保工程符合技术要求,并编写《地磁房建设规程》,为河北及其他地区地磁房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2000-2006年,先后建成地磁绝对观测室、FHD磁房、地磁相对记录室。2017年,建成面积70 m2的地磁绝对观测室,可容纳9台DI仪同时进行比测,并于2017年、2018年成功协办全国地磁基准台网DI仪比测工作,并承担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质子旋进磁力仪GSM-19、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磁通门经纬仪磁通门磁力仪FGM-01、北京博飞仪器厂磁通门经纬仪TDJ2E-NM、北京京核鑫隆科技中心磁通门磁力仪JHC-03HZD等测试工作。
2.2 地震烈度预报与预警台站勘选2018年,红山基准台承担国家工程项目邢台区域地震烈度预报与预警台站勘选工作,完成该区域16个站点的堪选。2019年底,完成四分量地震烈度仪安装调试工作。
2.3 异常核实2015年,台站承担异常核实工作,截至2020年,共开展流体、电磁等学科异常核实工作26次。如:2019年4月19日,就河北邢台大面积泉水、井水复涌现象进行地震地球物理异常核实,对12处站点开展详实踏勘和水样采集,并对泉水复涌进行调查核实,经多方核实及异常分析,判定异常现象为南水北调工程生态补水所致,非地震地球物理异常。
2.4 科普宣传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线上线下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在全国防灾减灾日、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周、国际减灾日等重点时段,联合地方地震部门,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六进”活动。线上录制防震减灾公开课、拍摄科普宣传片,利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宣传防震减灾知识。截至2020年,在抖音平台共发布科普作品450个,累计播放量28.4万次,获赞69 200次,粉丝数21 326人。利用应急管理报、邢台日报等数字报刊、纸质报刊,集中宣传红山基准台发展历史和防震减灾工作成果,向公众展示地震系统优良形象。
2.5 与区域应急管理局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大震应急体制下基层防震减灾工作模式。2019年,与邢台市应急管理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在防震减灾规划编制、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应急救援、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地震人才队伍建设、地震科技研究和成果应用、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检查等方面开展合作。
本着资源共享、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原则,联合邢台市和相关县(区)应急管理局,建立震后快速响应联络机制,将震后响应时间缩短到10 min内。联合开展基于遥感影像和经验估计的区域房屋抗震设防能力初判工作,对各县(市、区)500多名防震减灾助理员进行培训,提升县市人员防震减灾专业能力和水平。
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检查,是履行地震部门事中事后监管的一项重要措施。2020年5月,与区域应急管理局组成应急督查检查组,积极协调邢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教育局等部门,对南宫、巨鹿、清河等7个县市开展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检查工作,夯实县市抗震设防基础。坚持需求导向,利用专业知识提供社会服务。将邢台宁晋县盐化工园区作为首个试点,与区域应急管理局多次联合赴园区调研。2020年7月,完成园区测震、强震仪安装和调试工作,为政府和企业快速响应、快速救援提供专业服务。
2.6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获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以红山基准台为主站,以巨厚沉积结构为区域特色,以地震灾害为学科特色,以河北省地震局与北京大学联合作为依托单位,经北京大学、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多名专家研讨论证,中国地震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获批,并被推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参加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遴选。2020年,列入科技部69个国家野外站择优建设名单,为中国地震局2家获批单位之一。
本站由北京大学和河北省地震局的科研人员组成,建立了以首席科学家负责制为代表的科研管理机制,配置合理人才梯队,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研究成果将为雄安新区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需求提供科技支撑,可为减轻巨厚松散沉积场地条件下地震灾害损失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
3 工作理念红山基准台坚持以严格规范化管理、多措并举促进人才培养、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工作理念。首先,向规范要效益。近年来,台站严格加强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约束人、规范事,严格按规范开展各项业务。其次,始终秉承“加强人才培养,搭建发展平台”的工作思路。以完善制度、学习交流为措施,鼓励并支持职工提升自身学术素养,全面提高地震监测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最后,坚持守正创新,强化职能意识,精益求精抓业务,切实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红山人长期坚守岗位一线,不畏艰难,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扎实细致的作风,全力做好数据处理、台站维护巡检、震情跟踪等工作,保证系统连续正常运转、资料完整可靠。多年来,台站多次获得省级、国家各类奖项,2020年,被中宣部、应急管理部评为2020年“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
4 发展规划红山基准台在中国地震局和河北省地震局支持下,在监测、预测、科研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绩。今后将继续聚焦主责主业,大力推动台站业务从地震监测预报向地震灾害防治、应急响应、公共服务等领域拓展,实现业务的全面转型升级。
(1)夯实监测预报基础工作,加大基础设施和观测仪器升级改造力度,推进台站规范化管理;强化震情监视跟踪,严格执行地震会商制度,做好数据跟踪分析、异常现场核实工作。
(2)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加强地震应急演练,推进邢台地区地震预警工程、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工作,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
(3)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挖掘台站文化、讲好台站故事,增加原创科普作品,不断提升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
(4)有序开展河北红山巨厚沉积结构与地震灾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工作,努力建设成为瞄准国家亟需,集地球物理综合观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示范基地。
黄兴伟. 地震台站绩效管理探析[J]. 国际地震动态, 2010(11): 37-40. |
胡秀娟, 杨冬梅, 王静, 等. 磁通门磁力仪GM4定向方法的研究[J]. 震灾防御技术, 2014, 9(Z1): 609-614. |
贾立峰, 乔子云, 张国苓, 等. 河北不同地区地磁转换函数变化特征[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5, 36(2): 41-46. |
刘立申, 刘永刚, 白云刚, 等. 数字信号分配器在红山地震台数字化地震观测系统中的应用[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8, 29(1): 99-103. |
李细顺, 王利兵, 王静, 等. 红山地震台震相到时准确测定[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3, 34(5/6): 87-90. |
谭哲. 红山台的由来[J]. 防灾博览, 2004(3): 30-31. |
王静, 胡秀娟, 罗娜, 等. 红山地震台磁通门磁力仪GM4参考背景噪声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5, 36(3): 105-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