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北京 100083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2. China Aero Geophysical Survey and Remote Sensing Center for Natural Resour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海岸带是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活跃、具有海陆过渡特点、受人类影响活动突出的地带(张永战等,1997)。我国海岸线长约18 000 km,沿海分布众多港口码头、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和核电站,是城镇化程度高、人口密度大、工程建设活动强烈、经济发达地区,同时也是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的地区,是开展地质调查工作的关键地带(郝爱兵等,2017)。
受地质调查工作手段的限制,在“人下不去、船上不来”的海陆对接区域工作难度大,地质调查程度低,难以实现海陆统筹。而航空物探不受海水深度影响,效率高、覆盖面积大、成本低,是海岸带地质调查的重要手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简称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多次在中国北部海岸带陆域及周边海域完成不同比例尺的航空物探测量和解释工作,在海陆交互区积累了丰富的地球物理资料(张用夏等,1983;吴启达等,1984;张新生等,1990;乔日新等,2005;乔日新等,2009;李文勇等,2010;张玄杰等, 2016a, 2017a, 2017b;林晓星等,2016)。作为重要的地球物理资料,航磁资料可用于研究和划分大地构造、发现规模较大的隐伏断裂、确定断裂规模、完善断裂构造系统等(张玄杰等,2016b),从而可为海岸带工程规划和建设提供地质信息。北部海岸带覆盖了1953—2010年83个航磁测量工区,已基本完成大、中比例尺航磁测量(≥1:20万),其中,渤海及环渤海地区、东海海岸带陆域已基本实现大比例尺(≥1:5万)航磁测量覆盖。但由于测区众多,各测区范围、测量年代、测量比例尺和调查研究目的不尽相同,缺乏针对海岸带大区域的整合及解释成果,尤其是北部海岸带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亟需给出区域航磁结果,以便为海陆交互带基础地质调查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服务于经济区规划、城市群规划选址、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等。因此,文中利用新编制的中国北部海岸带(台州以北)1:50万航磁基础图件,开展数据位场转换处理,并参考以往丰富的解释成果及图件,为航磁结果进行地质解释,研究该区磁场特征及断裂划分。
1 研究区概况 1.1 研究区范围以中国北部海岸带为研究区,范围从浙江省台州市北部地区沿海岸线向北至辽宁省丹东市,纵跨7个省、直辖市(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河北省、天津市、辽宁省)海岸带区域,包括东海北部海岸带部分地区、黄海海岸带和渤海海岸带,面积约60万km2[图 1(a)]。
在大地构造上,研究区由北向南跨于华北地块、下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3个构造单元[图 1(b)]。区内断裂发育,以NE向、NNE向构造为主,其次为NW向、近EW向构造,对研究区大地构造演化具有重要作用的主要断裂有郯庐断裂带、五莲—青岛断裂、泗阳—连云港—千里岩断裂、嘉山—响水断裂和江山—绍兴深断裂等(郭玉贵等,1997)。
按照地层区划,研究区主要划分为华北和华南2个地层大区,地层分区众多。由于较厚的第四系覆盖,区内仅辽东半岛、冀东北、胶东半岛和浙东南地区地层出露较好。地层出露和钻井资料显示:①渤海—北黄海海岸带及周边地区:上奥陶统—下石炭统普遍缺失,其他时代地层均有出露,太古宇—古元古界变质岩系构成该区结晶基底;②南黄海海岸带及周边地区:地层发育齐全,太古宇—古元古界构成该区华北地块基底,而江苏地区零星出露的中元古界则组成该区扬子地块基底;③东海北部海岸带及周边地区:元古宇至第四系发育齐全,以中生代火山岩发育为特色(许东禹等,1997)。
区内构造运动活跃,岩浆活动、火山活动频繁。在岩浆岩类型上,超基性、基性、中性、中酸性和酸性等各大岩类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以酸性、中酸性岩为主;在时代上,集中于中—新生代,并以燕山期岩浆活动为主(许东禹等,1997)。岩浆活动主要受NE向或NNE向深大断裂控制,岩浆岩分布总体上存在由北向南逐渐增多,分布范围逐渐增大,形成时代逐渐变新的趋势(乔日新等,2009)。
1.3 岩石磁性特征研究区存在多种类型的具有不同磁性特征的岩石,这些岩石在平面上分布于不同地区,在空间上发育于不同时代和不同层位。文中通过统计分析实测及收集的研究区及周边地区的磁化率资料,认为区内岩石磁性具有以下特征。
(1)太古宇—古元古界变质岩构成渤海—北黄海海岸带及周边地区的区域性磁性层。其中强磁性角闪片麻岩[常见磁化率值为(1 299—8 543)×10-5,最高可达32 000×10-5]及部分磁性较强的花岗片麻岩及混合岩、混合花岗岩(磁化率平均值为1 605×10-5,最大值为7 241×10-5)构成区域强磁性层,中等磁性的花岗片麻岩及混合岩(磁化率平均值515×10-5,最大值为1 590×10-5)构成区域中等磁性层。
太古宇—元古宇及震旦系变质岩构成南黄海海岸带及周边地区的区域性磁性层。具磁性的角闪片麻岩、角闪片岩、花岗片麻岩及混合岩[磁化率值在(350—5 440)×10-5,平均值为2 407×10-5]可引起区域性正磁异常,无磁性—弱磁性的混合岩及片岩、千枚岩、石英岩(磁化率平均值23×10-5)可引起区域性负背景磁场。
元古宇具磁性角闪片麻岩、角闪片岩及花岗片麻岩、混合岩[磁化率在(112—5 078)×10-5]引起东海海岸带及周边地区区域性正异常,不同时代弱磁性变质岩(磁化率平均值小于30×10-5)造成区域性负背景磁场。
(2)古生界—新生界正常沉积的砂岩、泥岩、灰岩、页岩等不具磁性或仅具微弱磁性。
(3)火山岩主要分布于中、新生代地层,具磁性岩石以玄武岩、安山岩为主,磁性较强,磁化率值在(51—18 463)×10-5。当具磁性的火山岩连续有限分布时,可构成局部磁性层,引起醒目的局部磁异常。酸性火山碎屑岩一般磁性较弱,磁化率变化较大。
(4)侵入岩以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为主,其中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磁性较强,闪长岩磁化率平均值在(2 198—3 236)×10-5,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磁性稍弱,平均值约1 500×10-5。强磁性中、酸性侵入岩体构成重要的局部磁性层,可引起区域性正异常。
2 数据与方法研究区范围内包含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自1953年以来测量的83个航磁工区,涉及的航磁数据具有不同测量精度(58个低精度测区,25个高精度测区)和不同测量比例尺(1:1.5万、1:2.5万、1:5万、1:20万、1:50万及1:100万),其中,比例尺≥1:20万航磁测量已基本覆盖全区,在渤海海岸带和东海海岸带陆域已基本实现大比例尺(≥1:5万)航磁测量覆盖。文中采用的数据为新编制的北部海岸带(台州以北)1:50万航磁网格数据(图 2),该数据是在筛选、整理上述航磁资料,并挑选测量年代相对较新、比例尺相对较大数据后编制而成。
为了提高对航磁异常的分辨能力,突出更多有用信息,根据本研究区航磁异常特征和地质解释需要,利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自主研发的Geoprobe软件,对航磁数据进行位场转换处理。为了消除斜磁化,同时考虑到工作区南北跨度大,地磁倾角变化达17°,本研究采用逐点变倾角化极方法对航磁原始网格数据进行化极处理(图 3),以便更准确地确定磁性地质体的位置和边界;为了突出浅部地质信息,压制深层区域场的影响,对航磁化极数据进行垂向导数处理(图 4),垂向一阶导数图能够清晰反映线性地质构造特征,为确定断裂位置提供依据;为了突出深部地质信息,对航磁化极数据进行1 km、5 km、10 km和20 km向上延拓处理(图 5),利用这些图件可以更好地判断磁性地质体的规模、延深、相对厚度等,有助于断裂级次的划分。
研究区南北跨度大,区内磁场特征复杂。在航磁ΔT化极平面图(图 3)基础上,根据磁异常强度、形态、变化、走向和异常组合等特征,结合该区域地质演化过程,将测区分为6个磁场区,部分磁场区下划分磁异常亚区(图 6),分区描述磁场特征,并简单给出成因推断,结果见表 1。
本区磁场以强烈变化的正负磁异常为特征,反映了海岸带地区广泛发育磁性较强岩石。由表 1可知:①区内团块状异常或宽缓的正负磁异常为区域变质岩系的反映。根据变质岩的磁性特征,太古宙和古、中元古代变质岩系一般磁性较强,新元古代至早古生代或更晚形成的变质岩多为弱磁性;②区内存在多条NE—NNE向线性强磁异常条带,根据岩石磁性特征,异常带主要由中新生代中酸性岩浆岩引起;③局部正磁异常、杂乱异常多由侵入岩和火山岩引起。区域磁场的划分对于了解本区磁性基底岩相分布,进而为构造单元的划分及地质演化提供了较高参考价值。
4 航磁反映的断裂构造利用航磁资料确定基底断裂,特别是深大断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原因主要在于,经受断裂作用之后,断裂两侧的地质体常常会发生空间位置上的变动,断裂带附近的物质结构也往往会发生变化,从而在磁场图上表现为磁场分区界线、磁异常梯度带、线性磁异常带、串珠状磁异常带和磁异常的错动线等(尹航等,2015;张春灌等,2019)。由于北部海岸带地理纬度跨度大,磁场面貌、形态特点由南到北反映的形式也不一样。本次圈定断裂构造是在已有航空物探解释成果基础上,主要圈定异常表现明显、规模较大的断裂构造。断裂规模划分为三级,其中:一级为深断裂,为研究区内规模最大的断裂,可能是不同区域构造单元的分界线;二级为大断裂,磁异常特征与一级断裂类似,但规模不及一级断裂;三级为一般基底断裂构造。值得注意的是,航磁所确定的断裂主要为基底断裂,沉积层内断裂在磁场上一般反映较弱。因此,此次圈定的断裂构造可能与沉积层内的断裂构造展布位置不完全一致。
本次在研究区内共划分断裂240余条,其中一级断裂16条,二级断裂22条,实现了断裂的海陆衔接。文中对一、二级断裂进行了编号解释(表 2),断裂的位置主要依据航磁化极等值线图(图 3)、航磁化极垂向一次导数图(图 4)反映的界线,部分参考了磁场向上延拓结果。
从断裂划分来看,研究区内断裂发育,构造复杂,以NE向、NNE向和NW向断裂为主,同时存在EW向断裂和弧形断裂(图 7)。由图 7可见,NE向、NNE向断裂发育,具有数量多、规模大的特点;其次为NW向断裂;EW向和弧形断裂数量较少,规模相对较小。这些断裂不仅控制了磁场分区和构造单元的划分,也制约了岩浆活动的分布。
本研究完成了北部海岸带(台州以北)1:50万航磁图件编制,选用的航磁数据测量年代新、比例尺大、精度高,实现了北部海岸带航磁成果“一张图”展示。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航磁数据位场转换处理,从而突出浅部、深部和线性等方面的地质信息,提高了磁异常地质解释的可靠性。这些信息丰富、质量可靠的地球物理基础资料,对于研究海岸带资源环境和基础地质问题,具有较好的参考和使用价值。
研究区磁场特征复杂,强烈变化的正负磁异常特征,反映了海岸带地区磁性较强岩石广泛发育;以NE—NNE向为主的线性磁异常带,主要反映了中新生代有大量中酸性岩浆活动;区域性团块状磁异常或宽缓正负磁异常则为区域变质岩系的反映。依据磁场特征及岩石物性资料,对磁场进行分区,并在描述分区磁场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地质解释,为后续利用航磁资料划分断裂、圈定岩浆岩、划分磁性基底和研究区域构造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航磁异常特征能够客观反映断裂构造的存在,对认识区域构造、研究地质构造的演化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在海岸带地区,利用航磁资料查明深断裂、区域性大断裂,特别是海陆衔接带的断裂分布,实现断裂海陆统筹,可为海陆交互区重大工程规划布局提供安全性评价依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北部海岸带(台州以北)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断裂发育。依据最新航磁资料,划分240余条断裂,其中一级断裂16条、二级断裂22条,实现了中国北部海岸带断裂的海陆衔接。研究区基本以NE向、NNE向断裂为主,其次为NW向断裂,还有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NS向、EW向及弧形断裂,而其中的深大断裂,如郯庐断裂带、鲁苏沿海多组深大断裂带、勿南沙深断裂和嵊泗深断裂等,对区域构造、岩浆活动等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郭玉贵, 李延成, 许东禹, 等. 黄东海大陆架及邻域大地构造演化史[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7, 17(1): 1-12. |
郝爱兵, 林良俊, 陈斌. 陆海统筹推进海岸带地质调查[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7, 44(3): 3. |
李文勇, 周坚鑫, 熊盛青, 等. 从航空重力看郯庐断裂系(渤海)及其围区构造几何特征[J]. 地球学报, 2010, 31(4): 549-556. |
林晓星, 陈斌, 张玄杰, 等. 天津周边海-陆过渡地区航空重力调查及主要成果[J]. 中国地质调查, 2016, 3(6): 57-62. |
乔日新, 周坚鑫, 杨华, 等. 航空物探在海洋地学及油气资源调查中的应用[C]//2005年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文集, 2005: 92-98.
|
乔日新, 张德润, 刘英会, 等. 地学基础调查和油气资源评价研究报告[R].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2009.
|
吴启达, 李芦玲, 周伏洪. 中国东部海域与邻区的构造关系——根据航磁资料探讨[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4, 4(2): 15-27. |
许东禹, 刘锡清, 张训华, 等. 中国近海地质[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7.
|
尹航, 周坚鑫, 张永军, 等. 中国海陆磁力异常图磁场分区及断裂划分[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5, 30(4): 1526-1534. DOI:10.6038/pg20150406 |
尹延鸿, 张训华, 温珍河, 等. 中国东部海区及邻域区域构造图的编制方法及地质构造单元划分[J]. 海洋学报, 2008, 30(6): 99-105. |
张春灌, 袁炳强, 李玉宏. 吐鲁番中南部地区航磁异常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9, 34(5): 1181-1187. DOI:10.6038/pg2019CC0329 |
张新生, 梁月明, 杨华, 等. 大比例尺高精度航空磁测在黄骅坳陷区油气勘探中的应用[J]. 物探与化探, 1990, 14(2): 108-113. |
张玄杰, 陈斌, 朱卫平, 等. 大连周边海域航空重力调查方法及重要成果[J]. 中国地质调查, 2016a, 3(2): 40-45. |
张玄杰, 张婉, 范子梁, 等. 尼克勒断裂航磁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6b, 31(1): 152-158. DOI:10.6038/pg20160116 |
张玄杰, 张婉, 佟晶, 等. 日照-连云港地区主要断裂重磁异常特征[J]. 中国地质调查, 2017a, 4(6): 66-70. |
张玄杰, 张婉, 范子梁, 等. 南黄海北部航空重力场特征及主要地质认识[J]. 中国地质调查, 2017b, 4(1): 50-56. |
张永战, 朱大奎. 海岸带-全球变化研究的关键地区[J]. 海洋通报, 1997, 16(3): 69-80. |
张用夏, 李卢玲, 周伏洪, 等. 中国附近海域地质构造及成因探讨[J]. 地质论评, 1983, 29(2): 10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