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 Vol. 42 Issue (3): 55-63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1.03.007
0

引用本文  

王耀临, 刘伟, 柴宁娇, 等. 蒙宁交界区b值时空变化特征[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 42(3): 55-63.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1.03.007.
WANG Yaolin, LIU Wei, CHAI Ningjiao, et al. Analysis of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value in the Inner Mongolia-Ningxia junction[J].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2021, 42(3): 55-63.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1.03.007.

基金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局长基金(项目编号:2020JC15)

作者简介

王耀临(1997-), 男, 助理工程师, 主要从事地震前兆学科工作。E-mail: 469931688@qq.com

文章历史

本文收到日期:2020-09-16
蒙宁交界区b值时空变化特征
王耀临 1, 刘伟 1, 柴宁娇 1, 张帆 2, 张建中 2, 段昊 2     
1.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 015323 乌加河地震台;
2. 中国呼和浩特 010010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
摘要:选取1970—2019年蒙宁交界区中国台网中心地震目录,结合研究区地质构造,分析震级与地震频次以及时间与地震频次的关系。利用极大似然法,设定不同的窗长和步长,对研究区进行b值时空扫描,对比b值时间曲线,发现某些中强震发生在b值下降到异常水平然后上升的过程。采用矩形窗和圆形窗分别进行空间扫描,对比发现,研究区低b值分布在(104°—105°E,36°—38°N)区域;对研究区16次中强震进行震例回溯,结果发现,5次地震发生在低b值区域,表明低b值区有发生中强震的可能。
关键词蒙宁交界区域    b    时空扫描    
Analysis of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value in the Inner Mongolia-Ningxia junction
WANG Yaolin 1, LIU Wei 1, CHAI Ningjiao 1, ZHANG Fan 2, ZHANG Jianzhong 2, DUAN Hao 2     
1. Wujiahe SeismicStatio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015323, China;
2. Earthquake Agency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Hohhot 01001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earthquake catalog of the Inner Mongolia-Ningxia junction area from 1970 to 2019 provided by the China Earthquake Networks Center, combined with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study area,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gnitude and earthquake frequency and between time and earthquake frequency. This paper uses the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 to scan the b-value in the study area in time and space domains and compares b-value curves for different window lengths and step lengths. It was found that some moderate earthquakes occurred during the process when the b value dropped to an abnormal level and then rose again. Spatial scanning was carried out using rectangle and circular windows for comparison. It is found that the low b-value in the study area is in the area of 104°-105°E and 36°-38°N. We carried out retrospective research for 16 moderate earthquakes in the study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5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low b-value areas, indicating that moderate earthquakes may occur in low b-value areas.
Key words: Inner Mongolia-Ningxia junction    b-value    time-space scan    
0 引言

b值的研究源自古登堡—里克特震级—频度关系式:lgN = abM。式中:N代表震级MMc(最小完整性震级)的所有地震的累积频度;参数b表示研究范围内不同大小地震频度的比例关系;参数a表示研究范围内的地震活动水平。科学家们利用古登堡—里克特公式中ba值等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活动断裂带积累的相对应力空间分布特征。如:1968年,Scholz(1968)指出,b值主要代表介质内部应力水平的高低,即随着介质应力水平的提高,b值会减小,b值变化可反映地下介质的应力状态;1997年,茂木青夫(1997)用声发射实验反驳Scholz关于b值由应力状态决定的观点,并提出b值由岩石性质决定的结论;1984年,Aki(1984)根据双扭实验中的岩石声发射过程,再次观测到b值与应力状态的依存关系。

随着对b值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发现,频度—震级关系中具有直接物理意义的系数b具有时空变化特征。恰当选取时空区间和起算震级,可通过b值时空扫描来跟踪应力的集中和转移,监测破坏性地震的孕育过程(李全林等,1978),而利用低b值空间分布可以判定是否为强震危险区(谢卓娟等,2015)。科学家们利用统计地震学分析复杂构造区域地震活动,监测b值动态变化,寻找可能孕育大震的区域。在一些主震周边不同区域,b值变化形态具有显著差异,说明大震前周围介质的性质和应力场状态不同(于军等,1987)。近年来,韩晓明等(2016)通过研究河套地震带b值时空变化特征,张帆等(2018)通过研究鄂尔多斯地块北缘b值时空特征及地震预测效能,发现b值时空变化特征在地震监测中具有较大作用。

随着地震资料的不断积累和完善,以及地震指标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利用b值研究地震的方法被发展并完善,b值逐渐成为中强地震的预测指标之一。文中以1970—2019年中国台网中心地震目录作为研究对象,以蒙宁交界区为研究区,选取该区地震目录,采用多种扫描方式,对b值进行时空扫描,对比分析b值的时空变化,并对中强震进行震例回溯检验,以此判断研究区中强震发生的可能性。

1 研究区构造背景及资料选取 1.1 研究区地质和地震活动概况

(1)地质构造。以内蒙古与宁夏交界地区(104°—109°E,36°—41°N)为研究区,简称蒙宁交界区,含内蒙古乌海市、阿拉善左旗、鄂托克前旗以及宁夏银川、吴忠、石嘴山等地。研究区地处南北地震带北端,断陷带规模大,构造复杂,活动强烈。如图 1所示,研究区内断裂构造分布密集,主要有磴口—本井断裂、巴彦乌拉山山前断裂、巴音浩特断裂、桌子山西缘断裂、贺兰东麓断裂带、黄河断裂、银川—平罗隐伏断裂、正谊关断裂等。

图 1 蒙宁交界区地质构造 Fig.1 Ge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Inner Mongolia-Ningxia junction area

(2)地震活动。统计发现,自1970年以来,蒙宁交界区发生多次中强地震,如:1973年银川—平罗县8级地震,1976年阿拉善巴音木仁6.2级地震及2015年内蒙古阿拉善左旗5.8级地震。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目录可知,1970—2019年,该区共发生15次5.0—5.9级地震。

1.2 地震资料选取

使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目录,从中选取1970年—2019年蒙宁交界区ML≥1.0地震目录,得到14 211条地震事件(含余震事件),其中6.0级以上地震事件1条,5.0—5.9级地震事件15条,4.0—4.9级地震事件119条,3.0—3.9级地震事件898条,2.0—2.9级地震事件4 264条,1.0—1.9级地震事件8 914条。

2 地震分布特征

1970—2019年,蒙宁交界区共发生ML≥1.0地震14 211次,就地震空间分布及震级—频次、时间—频次,分析该区地震分布特征。

(1)空间分布。蒙宁交界区1970—2019年ML≥2.0地震分布见图 2。由图 2可见:①宁夏北端和内蒙古南端交界地区地震分布密度大,即乌海市和石嘴山市等地。该区分布有贺兰东麓断裂带、正谊关断裂及桌子山西缘断裂,地质构造活动频繁,地震频发;②宁夏中部地震分布较多,如吴忠市等地。该区分布有银川—平罗隐伏断裂,活动较为频繁,面应变表现为挤压运动,是造成地震频繁的重要原因;③研究区东部,即鄂尔多斯西部等地,无断裂分布,地质构造运动微弱,地震发生频次低,在研究时段内无中强地震发生。

图 2 蒙宁交界区ML ≥ 2.0地震分布 Fig.2 Distribution of ML ≥ 2.0 earthquakes in the Inner Mongolia-Ningxia junction area

(2)震级—频次分布。蒙宁交界区1970—2019年ML≥1.0地震震级—频次直方图见图 3。由图 3可见:①震级区间在1.0—2.9的地震较多,说明研究区内1.0—2.9级地震发生频繁;②3.0级及以上地震发生较少(5.0级及以上地震仅发生16次)。可见,研究区中强震较少,小震频次较高。

图 3 蒙宁交界区1970—2019年ML ≥ 1.0地震震级—频次直方图 Fig.3 Histogram of magnitude-frequency of ML ≥ 1.0 earthquakes from 1970 to 2019 in the Inner Mongolia-Ningxia junction area

(3)时间—频次分布。蒙宁交界区1970—2019年ML≥1.0地震时间—频次直方图见图 4。由图 4可见:①1970—1994年,地震频次变化不大,其中1987—1988年地震频次小幅度增加;②1995年发生地震852次,后地震频次变化较平稳,其中2003—2004年地震频次小幅度增加,2009年起地震发生频繁,且连续3年地震频次在650次以上;③2012—2019年,地震频次变化较平稳。

图 4 蒙宁交界区ML ≥ 1.0地震发生年—频次直方图 Fig.4 Histogram of occurrence year-frequency of ML ≥ 1.0 earthquakes in the Inner Mongolia-Ningxia junction area

总体来看,蒙宁交界区地震的发生频率具有一定周期性,地震在平静十几年后进入频发期,按此周期性变化推断,预计下次地震频发期在2024年前后。

3 b值时空扫描

选用极大似然法对研究区进行b值时间扫描和空间扫描。1978年,Utsu(1978)提出采用极大似然法计算b值,公式如下

$ \hat b = \frac{{\lg {\rm{e}}}}{{\bar M - {M_0}}} $ (1)

式中,lge = 0.4343,M0为起算震级,M为起算震级以上的平均震级。则b值标准偏差σ

$ \sigma = 1.96\frac{{\hat b}}{{\sqrt {n - 1} }} $ (2)

式中,n为地震总数。

综合考虑,将起算震级M0设为ML 2.0,利用公式(1)和(2),计算研究区b值。

3.1 时间扫描

利用MapSis软件,步长分别设为1个月、3个月、6个月,窗长分别设为2个月、6个月、一年,计算蒙宁交界区1970—2019年的b值,对比不同步长和窗长下时间扫描结果,结果见图 5,可见b值在0.7上下波动,曲线宏观趋势大致相同,变化较为平稳。

图 5 蒙宁交界区1970—2019年b值时间扫描曲线 (a) 步长1个月,窗长2个月;(b) 步长3个月,窗长6个月;(c) 步长6个月,窗长1年 Fig.5 Time curves of b-value from 1970 to 2019 in the Inner Mongolia-Ningxia junction area

具体体现在:①1970—1993年,b值处于缓慢上升阶段;②1994—2012年,b值基本在平均值以上;③1990—1993年和2011—2015年,b值具有下降到平均值以下后上升的明显趋势,而1993年8月29日巴彦淖尔5.1级地震和2015年4月15日阿拉善5.8级地震即发生在变化趋势结束后,是否预示着蒙宁交界区某些中强震发生在b值下降到异常水平然后上升的过程中,尚需震例积累。

图 5可见,b值时间扫描的步长和窗长越短,曲线上下波动越大,尖峰越明显,有利于分析短期时间或地震资料较少时的b值变化;所选扫描步长和窗长越长,曲线整体趋势越明显,有利于分析长期或地震资料多的b值变化;不同窗长和步长的b值范围略有不同,平均值也有细微差别。

3.2 空间扫描

利用矩形窗和圆形窗,对蒙宁交界区进行b值空间扫描,以选取最佳空间扫描结果。为了控制变量,2种扫描均以0.2°×0.2°划分格点,其中,矩形窗扫描:以0.2°×0.2°为步长,以1°×1°为窗长;圆形窗扫描:以0.2°×0.2°划分格点,扫描半径r = 50 km。b值空间扫描结果见图 6,可见采用矩形窗和圆形窗进行b值扫描,结果有一定相似度,空间分布大致相同。其中:巴彦淖尔地区和阿拉善地区b值为1.3,乌海、银川和石嘴山等地b值为1.1。

图 6 蒙宁交界区b值空间分布 (a) 矩形窗扫描;(b) 圆形扫描 Fig.6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b-value in the Inner Mongolia-Ningxia junction area

(1)乌海地区b值比周边地区低。乌海地区分布有正谊关断裂和桌子山西缘断裂,应力累积较强,地震发生率较大,虽然1970—2019年未发生中强地震,但不排除中强震发生的可能性。

(2)石嘴山b值低于周边地区。石嘴山分布有贺兰东麓断裂,地质构造运动较强烈,应力不断积累,有发生中强震的可能。

(3)银川地区b值低于周边地区。银川分布有银川—平罗隐伏断裂,历史上发生过银川—平罗8级地震。该地在1970—2019年发生2次中强地震(1973年发生),且应力现今仍在累积,未来具有再次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

据前人经验(Wiemer and Wyss, 1997),b值低于0.7视为异常。由图 6可见,蒙宁交界区低b值地区分布在(104°—105°E,36°—38°N)范围内,表明该地为应力积累地区,未来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比研究区其他地区大。

4 研究区震例回溯

1970—2019年,蒙宁交界区共发生16次中强震,地震参数及b值结果见表 1。以其中b值异常地震为例,进行震例回溯,b值时空扫描结果见图 7(图中数字编码对应表 1中地震序号,因地震较多,仅列出5个b值异常震例的时空扫描图),其中红色区块表示异常区域。

表 1 蒙宁交界区16次震例回溯 Table 1 Retrospective research for 16 earthquakes in the Inner Mongolia-Ningxia junction area
图 7 蒙古和宁夏交界区5次b值异常地震的b值时空扫描结果 Fig.7 Spatial-temporal scanning results of b-value for 5 earthquakes with abnormal b-value in the Inner Mongolia-Ningxia junction area

由蒙宁交界区16次地震的b值时空扫描结果可知:b值为1.5的附近区域,对应发生地震3次;b值为1.3的附近区域,对应发生地震4次;b值为1.1的附近区域,对应发生地震4次;b值为0.7的附近区域,对应发生地震4次;b值为0.5的附近区域,对应发生地震1次。由此可见,在低b值区域发生地震5次,在b值>0.7区域发生地震11次,表明在蒙宁交界区,低b值区域内部或者周边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但b值>0.7的地区中强震发生的可能性也较强。

5 结论

选取蒙宁交界区1970—2019年ML≥1.0地震目录,就地震空间分布、震级—频次、时间—频次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地震多分布在断裂带及附近区域,断裂活动导致应力积累,从而有发生中强震的可能;研究区中强地震频次较少,小震发生频次较高;蒙宁交界区地震发生频率有一定周期性,每隔十几年平静期即有地震频发期出现。

利用极大似然法计算蒙宁交界区b值,并进行时空扫描,结果表明,在不同窗长和步长条件下,b值时间扫描曲线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有些中强震可能发生在b值下降到异常水平然后上升过程中;利用矩形窗和圆形窗进行扫描,b值空间分布大致相同,在低b值(104°—105°E,36°—38°N)区域有中强震发生的可能,研究区其他区域分布有断裂,具有中强震发生的可能。

在对研究区内1970—2019年发生的16次中强地震进行震例回溯发现,其中5次地震发生在低b值区域,11次地震发生在b值>0.7区域,表明低b值区域内部或者周边有发生中强震的可能性,然而b值>0.7地区也不可忽略,谨防中强地震发生。

参考文献
韩佳东, 杨建思, 王伟平. 2017年西藏米林MS 6.9地震余震序列重定位和b值时空分布特征[J]. 地震学报, 2019, 41(2): 169-180.
韩晓明, 张文韬, 王树波, 赵星, 包金哲, 李娟. 河套地震带的b值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中国地震, 2016, 32(3): 522-532. DOI:10.3969/j.issn.1001-4683.2016.03.009
李全林, 陈锦标, 于渌, 郝柏林. b值时空扫描——监视破坏性地震孕育过程的一种手段[J]. 地球物理学报, 1978, 21(2): 101-125.
刘雁冰, 裴顺平. 汶川地震前后b值的时空变化及构造意义[J]. 地球物理学报, 2017, 60(6): 2104-2112.
马鸿庆. 华北地区几次大震前的b值异常变化[J]. 地球物理学报, 1978, 21(2): 126-141.
任雪梅. 地震区划中b值统计的若干问题研究[D].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1.
王辉. 川滇地区强震活动前b值的时空分布特征[C].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中国地球物理2012: 294.
王熠熙, 张辉, 刘双庆, 曹井泉, 等. 河北平原地震带b值时空变化特征[J]. 地震工程学报, 2015, 37(1): 188-195. DOI:10.3969/j.issn.1000-0844.2015.01.0188
于军. b值的区域异常特征及其震例分析[J]. 东北地震研究, 1987(3): 59-66.
于俊谊, 马起杨. 珊溪水库地区b值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山西地震, 2017(3): 1-5. DOI:10.3969/j.issn.1000-6265.2017.03.001
张登科. 大同盆地与晋冀蒙三省交界地区在区域中强地震前b值时间变化特征浅析[J]. 山西地震, 2016(4): 11-15. DOI:10.3969/j.issn.1000-6265.2016.04.003
张帆, 韩晓明, 陈立峰, 李娟, 李拴虎, 胡博. 鄂尔多斯地块北缘b值的时空特征及其地震预测效能分析[J]. 地震学报, 2018, 40(6): 785-796.
张琳琳, 唐兰兰. 新疆天山地区b值时空变化特征[J]. 地震, 2015, 35(3): 93-101. DOI:10.3969/j.issn.1000-3274.2015.03.010
张双凤, 张小涛, 赵志远. 利用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判断张渤地震带中西段地震危险性[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 39(4): 51-57. DOI:10.3969/j.issn.1003-3246.2018.04.008
郑兆, 刘东旺, 沈小七, 汪雪泉. 华北b值全时空扫描结果的可靠性及与地震的相关性[J]. 地震, 2001, 21(3): 8-14.
Aki K. Asperities, barriers, characteristic earthquankes and strong motion prediction[J]. J Geophys Res, 1984, 89(B7): 5867-6872. DOI:10.1029/JB089iB07p05867
Mori J, Abercrombie R E. Depth Dependence of Earthquanke Frequency-magnitude Distributions in California: Implications for the Rupture Initaition[J]. J Geophys Res, 1997, 102: 15801-15090.
Scholz C H. The Frequency-magnitude Relation to Micro fracturing Rock and Its Relation to Earthquakes[J]. Bull Seism Soc Am, 1968, 58: 399-415. DOI:10.1785/BSSA0580010399
Utsu T. Estimation of parameters in formulas for frequency-magnitude relation of earthquake occurrence: Incarses involving a parameter c for the maximum magnitude[J]. Zisin, 1978, 31(4): 367-382. DOI:10.4294/zisin1948.31.4_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