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有地震史料和仪器记录的地震数据,与我国地震频发地区相比,黑龙江省及邻区(开原—赤峰断裂以北)并非多震区域。由于本区历史地震和火山喷发资料的发掘和整理工作有待深入,仅依据现代地震资料和少量地震史料来确定本区地震活动周期和水平是不全面的。从文化发祥和地震活动的角度看,我国黑龙江省及邻区与中原地区同样具有悠久历史。通过深入的地震史料发掘和历史地震研究,发现了相当数量的地震灾害史实震例。这些珍贵的地震史料,丰富了我国地震文献宝库,并为地震科学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从以下途径,可以重新认识本区的历史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活动水平。
(1)流人史料地震和火山喷发事例。黑龙江地区的少数民族及以汉族为主体的各种流寓者(尤其是流人)中的文士,创作了许多诗歌,并编辑了许多诗集或杂记。清代的黑龙江,是全国流人的集中地,尤其是宁古塔、卜魁(今齐齐哈尔),文士荟萃。流人背井离乡,寄人篱下,穷途末路之时遇到天灾人祸,多以诗词和杂文抒发情感,其中往往夹杂着珍贵的史料,如:清雍正年间杨锡恒的诗歌中出现了爱辉历史地震;前清文人龚之钥的后出塞录中记载了地震与火山喷发,东华录中记载了火山喷发。
(2)满文史料发掘。在中国历史上,东北大陆是个多民族生栖活动的地区,史料文字记载具有多民族特点,如汉文、蒙文、满文等。在康熙五十九年和康熙六十年的满文档案中,详细记载了五大连池火山的喷发过程,资料内容包含当地人们对五大连池老黑山、火烧山火山喷发活动的观察、丈量和黑龙江将军向康熙帝奏报火山喷发的报告。新发现的史料记载则更加详尽,包括老黑山、火烧山火山喷发的年代、具体月份和日期,喷发状态、喷发产物、喷发方式、喷发规模等。
(3)断层探测历史地震事件。近期,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在依舒断裂多个段落发现断错。通河县附近的最新地表陡坎长约70 km,舒兰附近的最新地表陡坎长约10 km。对黑龙江通河县和吉林舒兰县的陡坎进行探槽开挖,发现通河段断层断错至近地表,被断错的最新地层年龄为距今(1 730±40)a。
(4)地震活动史料记载与现代观测资料对比。据史料记载,1900年以前东北大陆全区共发生有感地震169次,其中辽宁130次,吉林21次,黑龙江3次,内蒙古东四盟15次。可见,1900年以前东北地区地震多发生在辽宁地区。统计有具体地点可列入地震目录的地震,可知1900年以前东北地区为104次,其中黑龙江及邻区有7次,占6.7%。此后100年间,东北地区发生5级以上浅源地震共43次,而本研究区有25次,占比58%,若统计时间截至当前,所占比例更高。因为,2000年以来,13次5级以上地震几乎都发生在黑龙江省及邻区,仅1次发生在辽宁。而在辽宁地区,地震集中发生在1969—1978年,共计11次,占百年发震总数的61%,其中:1969年,渤海发生2次地震,震级分别为7.4、5.1;1975—1978年,海城相继发生9次地震,震级最大7.3。因为海城地震发生时间距今仅40多年,造成了辽宁地区地震活动水平高于本研究区的假象。近代观测和史料记载的地震比例相差如此悬殊,说明本研究区缺失了1900年以前的大量地震资料。由断层探测已知通河历史地震距今已1 700多年,金代前郭大地震也已经发生900多年了,然而,近期松辽盆地及周边地区的地震活动异常活跃,据大震发生的统计规律,该区地震危险性值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