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到日期:2020-08-08
基金项目:台网中心信息化工程地震站网全流程一体化监控平台建设
Construction progress of whole process monitoring platform for seismic network
China Earthquake Networks Center, Beijing 100045, China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全面管理网络安全及信息化建设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从国家战略和全局高度,我国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研究制定防灾减灾救灾信息传递与共享技术标准体系,加强跨部门业务协同和互联互通”。应急管理部黄明书记提出,要尽快实现应急管理部内各灾种协同指挥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业务整合,共同解决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突发性灾难事故,为解决社会突发事件、提升政府的行政办事效率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中国地震局结合自身特点,加快地震信息化建设,先后出台了《中国地震局党组关于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纲要(2019—2035年)》《地震监测预报业务体制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地震信息化顶层设计》《地震信息化行动方案(2018—2020年)》等文件。
地震站网全流程一体化监控平台建设项目是在应急管理部信息化规划指导下,中国地震局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项目以全面提升台站监控与运维一体化管理能力和水平为目标,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旨在实现对全国测震台网和地球物理台网的全过程、一体化实时监控、告警发布、跟踪和运维,逐步推进地震台站监控运行管理智能化,实现地震监测“有人看护、无人值守、远程维护、多维产出”的监控运管新模式。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作为项目牵头单位,负责平台的设计研制、接口规范的制定和相关标准要求的发布等,省地震局负责系统的落地应用及台站监控能力提升硬件的部署。该平台以站网的观测数据流、运行状态流和辅助设备控制流等信息为基础,涉及全国现有测震台网和地球物理台网、台网中心和省地震局业务管理系统,同时,根据需要,对于标准化程度低,实现监控困难的台站,提升其运行监控数据采集能力,增加电力与环境信息采集设备和音视频监控设备等,优化供电、数据传输能力。该项目架构设计为以下形式:1个平台(从站点、中心台、地震省局到国家中心全流程一体化监控),2级管理(国家和省局两级管理),3个信息流监控(观测设备和辅助设备的数据流、状态流、控制流,站网运行实时监视、故障告警、数据质量在线计算分析、运维保障、信息维护和资产管理),4层架构(面向服务的云端管理架构,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扩展性,形成粗粒度、松耦合的接入层、数据层、应用层和展示层),多级应用(国家、省级、市县和台站多级应用)。该平台由台网运行实时监视(设备运行状态、网络节点、电力供给、环境参数,3D全景展示,视频监视、统计分析等)、可视专题(台站运行情况、数据质量展示、资产管理)、智能运维(自动故障告警、微信和手机APP信息发布、维护派单、台站基础信息库、故障统计分析、故障案例库)、数据质量在线分析(运行率、有效率、断记、台基噪声、实时波形、PSD图)、资产管理(设备入库、唯一ID标识、出库、状态查询)等功能模块组成。
项目2018年开始建设实施,实现了山东省地震站网监控的先行先试,2019年度实现了北京、天津、河北和山东4省市的全面落地,2020年正在实施四川、陕西、云南、甘肃和湖南5省区的新建接入和落地应用。项目建成后,将彻底解决监控脱节和盲区、故障定位与处置不及时、数据质量无法控制、业务运行系统关键环节无法监控等问题,实现全国地震站网的数据流、状态流和控制流的接入,对台站设备运行、观测环境、电力情况、网络节点、业务系统等进行全流程一体化监控,同时增加监控数据标准化服务、观测数据质量分析、故障判断与定位、信息发布、在线派单、自动化运维、设备资产管理等功能,为地震台网的持续、稳定、高效运行提供集约、一体的监控和运维保障能力,满足未来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地震台网对监控系统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