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北京 10008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81, China
为了保证仪器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稳定性,在仪器正式观测运行之前对仪器进行比测检定很有必要。目前,一般采用比较测量仪器与标准仪器地磁总强度F仪器差和均方差的方法,来检验测量仪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顾左文等,2004)。1839年高斯建立了地磁测量方法。19世纪末有些地磁台已注意到仪器测值的比较问题。1905—1948年美国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曾连续多年进行了全球范围的台站比测。他们用携带式磁力仪比测水平强度(H)、磁偏角(D)、磁倾角(I),先在切尔滕汉地磁台作了反复比测,然后赴全球各个地磁台进行比测。1934年丹麦拉库尔研制了石英丝水平强度磁强计,这较大程度上方便了仪器比测工作。1948年,国际大地测量及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的地磁学及高空物理协会(IAGA)建立了国际地磁标准比较服务部,此后,该部一直负责航空邮寄QHM仪器到任一要求比测的地磁台站(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等,1980;张崇阳,1980)。国内一些研究人员也曾开展仪器比测工作,2004年顾左文等(2004)用近零同步观测法进行了DI磁力仪的比测;2008年玄松柏等(2008)开展了国内绝对重力实验观测比对。
2019年10月17—21日,河北省地震局红山基准台以GSM-19W Overhauser为标准仪器,依据《GSM-19T质子旋进磁力仪测试大纲及方法和方案》(GSM-19T测试组,2018)对40台GSM-19T质子旋进磁力仪进行了比测实验。本文基于同步连续采样观测数据和仪器差比测数据,通过计算地磁总强度F差值、均方差,对GSM-19T质子旋进磁力仪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旨在研究各仪器能否应用于实际观测。
1 比测站概况红山基准台有近60年的地磁观测历史,地磁仪器有磁通门磁力仪GM4、质子矢量磁力仪FHD-2B、磁通门经纬仪Mingeo-DIM、磁通门经纬仪TDJ2E-NM和质子旋进磁力仪GSM-19T、G-856。由于台站观测环境优良,2016—2018年建设了DI仪地磁比测室,2018年承担了全国地磁基准台DI仪比测任务,多次完成了仪器厂家和台站的仪器入网测试和比测工作(王秀敏等,2016;畅国平等,2018)。
GSM-19T质子旋进磁力仪观测的是地磁总强度F,其分辨率高达0.01 nT,灵敏度达0.05 nT,绝对精度±0.20 nT,采样率3—3 600 s可选,具有独一无二的编程式基点站观测功能和观测质量监控功能。GSM-19T磁力仪一直使用普遍、价格便宜,其应用领域包括矿产资源勘探、地质填图、磁场变化监测以及地震预测研究等。
2 比测方法根据《GSM-19T质子旋进磁力仪测试大纲及方法和方案》(GSM-19T测试组,2018),2019年10月17—21日在红山基准台比测站对40台GSM-19T质子旋进磁力仪检测设备进行比测实验(表 1)。
![]() |
表 1 GSM-19T质子旋进磁力仪检测仪器号 Table 1 Detection instrument numbers of GSM-19T proton-precession magnetometer |
比测方法为连续采样和仪器差测试,检测仪器与GSM-19W Overhauser磁力仪(7067784)标准仪器同步进行观测,对检测仪器与标准仪器进行地磁总强度F均方差、误差及一致性稳定性分析。通过比测实验,可确定检测仪器的灵敏度、分辨率、精度和采样率等技术指标,同时分析各检测仪器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3 比测结果分析根据《GSM-19T质子旋进磁力仪测试大纲及方法和方案》(GSM-19T测试组,2018),检测流程见图 1。
![]() |
图 1 GSM-19T质子旋进磁力仪检测流程 Fig.1 Detection flowchart of GSM-19T proton precession ma gnetometer |
将40台GSM-19T质子旋进磁力仪分2组架设在比测站观测区域内,探头间隔7.0 m,探杆高度1.8 m。采用基站模式观测,设置采样率为4 s。第1组有21台仪器,2019年10月18日12:05—13:40(北京时)观测;第2组有19台仪器,2019年10月18日15:15—17:15(北京时)观测。每组仪器观测时,GSM-19W Overhauser磁力仪(7067784)标准仪器也同步进行观测,所有仪器同步采样时间至少为2 h。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和参数能够反映该台仪器性能的优劣,连续采样观测检测了各仪器的灵敏度、分辨率、采样率,结果显示,大部分GSM-19T质子旋进磁力仪技术指标符合测试大纲要求,仪器性能较好(杨丽等,2016)。
3.2 仪器一致性分析一致性、稳定性是检测测量仪器精度的重要指标(范雪芳等,2015)。为了检验质子旋进磁力仪GSM-19T的一致性,在相同观测区、相同环境下将测试仪器分为2组与GSM-19W Overhauser磁力仪(7067784)标准仪器同步测量观测。对检测仪器与标准仪器进行地磁总强度F原始数据和差值数据的对比分析,绘制检测仪器数据的变化曲线,判断所有同步测量仪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第1、2组地磁总强度F观测数据见图 2、图 3。
![]() |
图 2 2019年10月18日12:05——13:40 (北京时)采样率为4s的21个台原始同步连续观测数据及差值 (a)原始观测数据; (b)差值 Fig.2 21 original synchronous continuous observation data and difference data curves with 4 seconds sampling rate from 04:05 to 05:40(universal time) on October 18, 2019 |
![]() |
图 3 2019年10月18日15:15——17:15 (北京时)采样率为4s的19个台原始同步连续观测数据及差值 (a)原始观测数据; (b)差值 Fig.3 19 original synchronous continuous observation data and difference data curves with 4 seconds sampling rate from 07:15 to 09:15(universal time) on October 18, 2019 |
由图 2可见,在12:52:42和13:39:30,测试仪器7077825、7077829、7077831、7077833、7077836、7107910、7107913、7107914和7107915地磁总强度F观测数据变化幅度较大,其他时段变化较平稳。究其原因,这几台仪器距比测站围墙较近,受到了墙外农田车辆的影响。由图 3可见,测试仪7107902数据不稳定,2 h数据向下漂移了0.5 nT。2019年10月19日19:15—21:15,对这10台仪器进行了重新比测,由于仪器原因,7107891、7107901、7107902、7107910等4台测试仪器的数据还是存在漂移。由图 2、图 3可知,在相同观测区、相同测量时段,大部分测试仪器观测数据、差值数据与标准仪器观测数据变化趋势一致,数据稳定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3.3 仪器稳定性分析衡量仪器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地磁总强度F观测数据的均方差(谈昕等,2015;王岩等,2016)。以所有同步观测比测仪器同时刻的观测数据均值和Overhauser磁力仪标准仪器观测数据为参考数据,计算各比测仪器观测数据与标准仪器观测数据之差及其均方差,以进一步检验所有同步测量仪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各测量仪器地磁总强度F均方差见表 2。
![]() |
表 2 GSM-19T质子旋进磁力仪观测数据与标准数据之差的均方差 Table 2 Root mean square deviations of difference between observation data of GSM-19T proton-precession magnetometer and standard data |
由表 2可见,40台比测仪器观测数据与标准仪器数据之差的均方差均值为0.046 2 nT,仪器7107915地磁总强度F均方差最大,为0.068 2 nT;仪器7107891、7107902、7077825、7107901、7107910、7107899观测数据均方差较大,分别为0.064 1 nT、0.062 2 nT、0.059 1 nT、0.055 6 nT、0.054 7 nT、0.053 2 nT;其余仪器观测数据均方差为0.037 4—0.049 8 nT,均小于0.050 nT。通过仪器观测数据均方差的计算可知,大部分仪器地磁总强度F均方差较小,小于0.050 nT,小部分均方差较大。这进一步表明大部分仪器观测数据的一致性、稳定性较好。
3.4 仪器差比测分析仪器差比测分析测试方法是以GSM-19W Overhauser磁力仪(7067784)作为标准仪器,随机选择6台仪器,按照交换同步法对仪器进行比测,填写交换同步法地磁总强度测量仪器比测表并计算得到地磁总强度F仪器差,选取与标准仪器仪器差最小的7107892、7097900作为临时标准仪器,其余标准仪器的地磁总强度F仪器差为0.15 nT。一共分成3组,按照交换同步法对其他未比测仪器进行比测。所有比测仪器的地磁总强度F仪器差归算到标准仪器GSM-19W Overhauser磁力仪(7067784)。地磁总强度F仪器差统计结果见图 4。
![]() |
图 4 40台GSM-19T质子旋进磁力仪仪器差统计 Fig.4 Statistics of instrument differences of 40 sets of GSM-19T proton-precession magnetometer |
由图 4可知,40台GSM-19T质子旋进磁力仪地磁总强度F仪器差为-0.15—0.40 nT,其中,第26号(7107902)、第40号(8058026)仪器差最小,均为0 nT;第24号(7107899)仪器差最大,为0.4 nT;其余仪器差多约为0.2 nT,仪器差变化均较小。
4 讨论与结论通过仪器比测可知,厂家提供的大部分GSM-19T质子旋进磁力仪质量可靠,达到出厂技术指标。但约10%的仪器明显存在数据漂移现象,且部分仪器地磁总强度F均方差值较大。比测的所有仪器地磁总强度F仪器差均较小,可满足流动地磁和基站点地震监测工作需要。
在比测时段,观测数据明显受台站周边农用车辆的影响,这给数据分析带来较大困难。另外,由于电池储量的原因,仅能提供连续观测约2 h数据。今后,类似比测工作可用连接线连接电瓶以获取更长时间的数据,并在台站附近树立仪器比测禁止通行等警示牌,派遣专人看护,以防止比测时间内农用车辆经过。
本文撰写得到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袁洁浩高级工程师的指导,河北省地震局红山基准台任佳高级工程师亦给予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畅国平, 王秀敏, 王志敏, 等. 2018. 红山地震台数字地磁观测质量控制与分析[J]. 高原地震, 30(2): 46-52. |
范雪芳, 刘国俊. 2015. 痕量氢气连续观测仪稳定性分析[J]. 中国地震, 31(1): 36-44. |
顾左文, 周勋, 高金田, 等. 2004. 用近零同步观测法进行DI磁力仪的比测[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5(5): 11-17. |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1980. 我国地磁测量实用标准的建立与国际比测[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1): 1-13. |
GSM-19T测试组. GSM-19T质子旋进磁力仪测试大纲及方法和方案[S]. 2018.
|
谈昕, 张毅, 王雷, 等. 2015. GSM-19T质子磁力仪性能测试[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36(5): 40-45. |
王秀敏, 龚永俭, 畅国平, 等. 2016. 红山台地磁日变化记录准确度标定分析[J]. 华北地震科学, 34(1): 76-80. |
王岩, 张勇, 洪敏, 等. 2016. GNSS连续站锚标观测墩稳定性测试研究[J]. 地震研究, 39(4): 686-691. |
杨丽, 刘峰, 官朝康, 等. 2016. 两种不同类型测汞仪对比观测实验结果分析[J]. 地震研究, 39(3): 479-485. |
张崇阳. 1980. 地磁国际比测概况[J]. 国际地震动态, (7):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