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hone连续重力仪可以记录到固体地球潮汐变化,也能记录到由极移、地下水变化、大气变化、自由振荡、地震孕育等引起的长期重力变化及地震动事件等非潮汐变化(Niebauer et al,2011;范文华等,2017)。近年来,许多学者利用gPhone连续重力仪观测数据开展了潮汐或非潮汐变化的研究工作,如:李盛等(2016)分析了热带气旋对琼中地震台重力非潮汐变化的影响;王新胜等(2017)通过分析库尔勒地震台非潮汐变化,研究苍梧MS 5.4地震和呼图壁MS 6.2地震发生前的重力变化特征;杜文成(2018)利用连续重力观测数据进行海潮负荷特征研究;莫佩婵等(2018)通过分析重力台站的重力潮汐因子空间分布,研究广西苍梧5.4级地震前异常变化。
利用连续重力观测数据进行潮汐或非潮汐变化的研究,首先需对观测数据质量和特征进行分析。溧阳重力连续观测台站(下文简称溧阳台)于2009年9月建成,2010年5月采用为gPhone连续重力仪进行观测,自2011年以来,仪器运行较为稳定,已积累大量重力秒采样观测数据,只是较少用于科学研究。本文拟选取溧阳台gPhone连续重力仪2011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记录的整点值观测数据和2017年秒采样观测数据,分析原始观测数据的特点,并在数据预处理基础上,分析观测数据的潮汐和非潮汐变化特征,利用秒采样观测数据,检验仪器对地震事件的响应和记录能力。
1 数据特征及预处理溧阳台gPhone重力仪2010年10月19日产出秒采样数据,2011年起仪器运行趋于稳定。选取2011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重力整点值数据,数据来源于“重力与形变数据共享分中心”。
重力连续观测的原始记录一般存在突跳(尖峰)、台阶、漂移、间断等干扰现象。由溧阳台gPhone连续重力仪2011—2018年原始观测数据曲线可见,重力连续观测记录存在上述干扰[图 1(a)]。利用Tsoft软件进行数据预处理,结果见图 1(b)—(d),其中:①去尖峰。观测曲线中幅度较大的突跳使得数据无法辨识,一般直接删除,形成间断;此外,某些小幅度突跳可反映地震事件或被当作震前异常(韦进等,2011),此类突跳不作干扰处理;②去台阶。采用Tsoft软件提供的阶跃工具进行修正;③去漂移。数据经突跳和尖峰处理后,基于最小二乘原理的移动窗口多项式拟合方法,进行去漂移处理。
![]() |
图 1 溧阳台gPhone连续重力仪原始观测数据预处理 (a)原始数据;(b)去尖峰;(c)去台阶;(d)去漂移 Fig.1 Preprocessed and raw observation data of gPhone continuous gravimeter at Liyang Seismic Station |
经以上处理后,数据存在一些间断,可采取以下手段予以填补:对于数小时的数据间断,可采用插值填补;若间断时间较长,则采用理论固体地球潮汐值进行数据填充。
重力观测数据经上述预处理,潮汐形态清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数据间断次数较多且时间较长。随着观测的持续进行,溧阳台gPhone重力观测曲线日趋稳定,统计结果见表 1,可知突跳、台阶和间断个数逐年减少。
![]() |
表 1 溧阳台gPhone重力仪观测数据干扰信息统计 Table 1 Interference information statistics of gPhone gravimeter observation data at Liyang Seismic Station |
溧阳台2017年重力观测数据连续性较好,无突跳、台阶和间断。因此,选取2017年度重力整点值数据进行固体潮汐与非潮汐变化分析。
对2017年度重力整点值观测数据进行傅里叶功率谱变换,结果见图 2,可见功率谱能量主要集中在0.001 Hz以下、0.04 Hz和0.08 Hz处。
![]() |
图 2 溧阳台2017年观测数据功率谱(整点值) Fig.2 The power spectrum of the observation data sampled every hour on the hour at Liyang Seismic Station in 2017 |
M2波潮汐因子中误差可用于评定观测数据质量。采用2日(48小时)调和分析法,分析溧阳台2017年重力整点值观测数据M2波潮汐因子变化,结果见图 3,可见,M2波潮汐因子的变化范围为1.11—1.17,变化幅度为0.06,属正常变化幅度范围。
![]() |
图 3 溧阳台gPhone重力仪2017年观测数据M2波潮汐因子(整点值) Fig.3 M2 wave tidal factor of the gPhone gravimeter observation data sampled every hour on the hour at Liyang Seismic Station in 2017 |
M2波潮汐因子相对中误差定义为M2波潮汐因子与其中误差的比值,消除了潮汐因子值的大小对观测精度指标的影响,是评价gPhone重力仪观测数据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刘春国等,2017)。据地壳形变学科观测资料质量评比办法,M2波潮汐因子相对中误差应大于0.005。溧阳台M2波月潮汐因子相对中误差变化最小值为0.005,最大值为0.013 1,已达到行业规范标准,见表 2。
![]() |
表 2 溧阳台M2波潮汐因子和相对中误差变化 Table 2 Variation statistics of tidal factor and root mean square error at Liyang Seismic Station |
以上分析说明,溧阳台gPhone重力仪观测数据的潮汐成分记录是有效的,可以利用该观测资料深入分析潮汐因子变化因素。
2.2 非潮汐分析非潮汐信号中有丰富的低频信号,经傅里叶变换,发现频率主要分布在0—0.001 Hz范围内(图 2)。对溧阳台gPhone重力仪2017年整点值数据进行处理,去掉线性漂移和潮汐信号,得到低频的非潮汐信号,见图 4(a)。非潮汐信号包含地震波信号,如在图 4(a)中①和②处,出现2次幅度较大的高频变化信息,分别对应2017年7月18日7时34分科曼多尔群岛海域发生的MS 7.7地震与11月13日2时18分伊拉克发生的MS 7.8地震。可见,在整点值数据中包含地震波信号,可借此进一步探讨gPhone重力仪是否准确记录到大震的完整波形。
![]() |
图 4 溧阳台gPhone重力仪2017年整点值数据非潮汐信号 (a)非潮汐信号;(b)原始观测信号 Fig.4 Non-tidal signals derived from the gPhone observations sampled every hour on the hour at Liyang Seismic Station in 2017 |
gPhone重力仪秒采样数据中包含同震信号记录(周磊等,2013;王梅等,2015)。据李盛等(2015)的研究,gPhone重力仪可记录到距震中3 500 km范围内不同震中距、不同震级的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全国统一编目地震正式报目录,检索2017年度震中距(Δ)3 500 km以内、MS>5.0的地震事件,得到166次地震,其中震级为MS 5.0—7.0,震中距为750—3 500 km。统计gPhone重力仪对以上166次地震事件的记录,结果见图 5,图中黑色菱形表示记录地震波形完整,浅色方块表示记录地震以突跳波形显示,空心三角形表示未记录到地震。
![]() |
图 5 gPhone重力仪对Δ≤3 500 km、MS≥5.0的地震事件记录 Fig.5 Statistics of gPhone gravimeter records for earthquakes with Δ≤3 500 km and MS≥5.0 |
由图 5可见:①当MS>5.8时,gPhone重力仪可记录到Δ<3 500 km的地震事件完整波形;②当MS≤5.7时,随着震中距的增加,gPhone重力仪可记录的地震事件震级有减小趋势;③当Δ≤1 500 km时,gPhone重力仪可记录到MS 5.0以上地震的完整波形;④当1 500 km<Δ≤3 500 km时,随着震中距的增加,gPhone重力仪记录的地震事件震级有减小趋势。
由图 5可见,能记录到完整波形的不同震级对应的最大震中距也不同,对该震级和震中距的相应数值进行拟合,拟合公式如下
$ M=\mathit{\Delta /}2337+4.3\ \ \ \ \ \left(5.0\le {{M}_{\text{S}}}\le 5.7 \right) $ |
其中M为震级,Δ为震中距。利用该公式,可计算不同震级对应的最大震中距,从而对利用gPhone重力仪记录分析地震波信号提供参考。
鉴于地震数有限,该公式尚待完善,需采用更多震例进行更精确的计算。此外,地震波传播路径的地质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海洋地震和岛屿地震,给gPhone重力仪记录地震事件波形效果带来影响。
4 结论综上所述,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溧阳台gPhone连续重力仪原始重力观测数据存在尖峰、台阶、间断和漂移等干扰,其中尖峰、台阶和漂移可采用Tsoft软件进行处理,时间较长的间断可采用理论潮汐值填充方法处理,但对后续潮汐波分析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重力观测数据曲线尖峰、台阶和间断出现的频次较低,数据漂移呈线性变化,观测数据质量逐年提升,可用于地震、地球物理学科研究。
(2)对溧阳台gPhone重力仪连续率较好的2017年记录数据进行潮汐和非潮汐分析,发现:潮汐因子变化范围处正常水平,说明潮汐观测数据可靠;非潮汐信号存在漂移,去漂移后其高频信息和日均差值变化均能够反映一些大震的变化。
(3)gPhone重力仪能够记录部分Δ≤3 500 km、MS≥5.0地震的波形信号,但对不同震中距、不同震级的地震信号记录结果不同。当Δ≤1 500 km时,gPhone重力仪可记录到MS 5.0以上地震的完整波形;当1 500 km<Δ≤3 500 km时,随着震中距的增加,gPhone重力仪记录的地震事件震级有减小趋势,可通过公式M = Δ/2337+4.3(5.0≤MS≤5.7),根据记录的相应震级大小,计算具有完整波形记录的地震的最大震中距。对于具体的同震信号记录特征,需要利用积累更多震例进行统计分析。
以上结果来自溧阳台gPhone重力仪单台观测数据,尚有不完善之处,需要积累多台gPhone重力仪、更多地震记录做深入分析。
杜文成.利用gPhone重力仪数据研究中国沿海海潮负荷特征[D].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 2018.
|
范文华, 申重阳, 谈洪波, 等. 2017. 重力仪与地震计记录的地震波信号频谱特征比较——以芦山7.0地震为例[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37(4): 411-415. |
李盛, 解晓静, 郭昱琴, 等. 2015. 琼中台连续重力观测记录地震特征分析[J]. 国际地震动态, 11061106(12): 13-18. |
李盛, 孙三健, 张慧, 等. 2016. 热带气旋对琼中台重力非潮汐变化影响研究[J]. 地震工程学报, 38(Z1): 101-105. |
刘春国, 李正媛, 吕品姬, 等. 2017. 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观测数据质量评价方法[J]. 中国地震, 33(1): 112-121. |
莫佩婵, 文翔, 黄惠宁, 等. 2018. 2016年7月31日广西苍梧5.4级地震前兆异常研究[J]. 华南地震, 38(3): 52-61. |
王梅, 季爱东, 徐长朋, 等. 2015. 重力仪与宽频带地震仪地震波信号分析及其在异常判定中的应用[J]. 地震学报, 37(3): 473-481. |
王新胜, 韩宇飞, 韦进. 2017. 苍梧MS 5.4地震和呼图壁MS 6.2地震震前重力非潮汐变化特征[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37(12): 1211-1213. |
韦进, 刘子维, 郝洪涛, 等. 2011. 日本MS 9.0地震前的连续重力观测异常[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31(2): 9-11. |
周磊, 申重阳, 韦进, 等. 2013. gPhone重力仪记录的汶川8.0地震高频信号研究[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33(Z1): 16-19. |
Niebauer T M, MacQueen J, Aliod D, et al. 2011. Monitoring earthquakes with gravity meters[J].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3): 7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