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速报作为各省地震局一项基础业务工作,备受各级领导关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震速报业务从中国地震台网到各省级台网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革需求(陈棋福等,2002)。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等省级地震台网均进行各种尝试,取得许多进展,但仍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发展的困境。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地震速报业务就研发和搭建各种信息发布系统、优化速报产品产出、加强数据管理等进行多方改革。但是,随着防震减灾工作的不断发展(张晖等,2019),省级速报业务工作已不限于在规定时间产出地震三要素,各省级地震台网需进一步梳理自身业务现状,发现问题,积极思考,跟上新时代防震减灾的前进步伐,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并更好地与地震预警业务相融合,更好地服务社会。
1 内蒙古地震速报业务现状与困境 1.1 速报业务现状地震速报业务在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主要由测震台网中心负责管理,共8名固定值班人员和1名机动值班人员,平时实行24小时双班制(08:30—次日08:30),其中:一人速报值班,负责当班期间的地震速报、震情发送、台站断记初步处理等工作;另一人地震编目值班,负责配合完成地震速报、震情发送、地震编目快报、数据备份、EQIM信息处理等工作。2017年5月12日内蒙古地震监测台网中心首次面向公众开放,持续开展“走进地震局,感受地球脉动”的活动,地震速报工作人员担负起科普宣传责任。在特殊时期实行24小时3人加密值班制,另有2人负责地震编目审核及系统运维工作。内蒙古自治区地理位置特殊,东西跨度大,南北走向窄,地震监测台站布设密度有限,尤其是西部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地区台站分布更为稀疏,地震监控能力较弱。对于在中蒙边境发生的地震(属偏网地震),地震速报定位精度欠佳,给地震速报带来较大难度。
地震速报系统使用MSDP及EQIM软件系统,速报短信发送使用12322平台,并使用江苏省地震局报警系统作参考。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2017年自行搭建速报备份系统及速报地震演练系统,用于速报地震演练,每月演练一次,同时召开例会总结本月速报情况。同年实现震情自动上报系统(图 1),地震发生后震情自动上报至党委和政府。近2年,内蒙古测震台网速报能力得到较大改善,规范化制度管理(图 2),并注入年轻高素质新鲜血液,加强交流学习,促进了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速报业务工作的发展。目前,该局新添系统设计与开发人员,提高了业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了地震速报能力(宋晓燕等, 2018, 2020)。
据日常工作情况,内蒙古地震速报业务目前在宏观和微观上存在以下瓶颈。
1.2.1 宏观瓶颈。宏观上,内蒙古地震速报业务存在一下问题。
(1)速报业务发展缺乏未来若干年的清晰规划。这主要体现在2个矛盾点: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动速报逐渐成为可能,未来速报业务人员的发展与转型具有不确定性;②从中国地震局到各省地震局,仍按照人工速报模式,加大速报系统软件升级与更新换代,优化与完善人工速报制度。
这是2个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和思路,影响到速报人员的发展和努力方向。
(2)速报业务信息化缺乏统一规划。速报业务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服务能力已成为共识,各省地震台网中心尝试各种方法提高信息化水平,从自动办公平台到运维管理系统等百花齐放(梁姗姗等,2018;孙海鑫,2019)。但是,作为以垂直管理模式为主的地震系统重要环节,地震速报业务缺乏信息化顶层规划,如信息化进程标准化、规范化。省级地震速报业务信息化隐藏诸多弊端,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出现资源浪费、接口不统一等问题。
(3)速报业务服务方向不明确。在转型升级要求下,地震行业必定要将服务提升到一定高度,速报业务也是如此。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省级地震速报值班的服务性体现在规定时间内产出地震三要素,并向中国地震局和党委、政府报送。省级地震速报业务不能只局限于产出地震三要素,还应顺应科技发展拓展业务。随着地震预警技术的日渐成熟和广泛推广,未来地震速报业务的服务定位问题亟待明确。
(4)省级地震速报一线人员的发展和待遇存在问题。一线速报人员存在长年值班、一辈子值班的问题。地震速报工作要求,在地震发生后短时间内正确分析确定地震三要素,工作强度大,要求高,工作人员既要业务熟练,还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地震速报任务,保证稳定的地震速报成绩,地震速报队伍需长期稳定,新人上岗需长期跟班直至胜任此项工作。速报工作的业务需求和模式,需要从业人员坚持在地震速报岗位,工作性质导致他们容易出现如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等职业病;而且,工作报酬、人才评定等均不占优,个人发展受限。
1.2.2 微观瓶颈。微观上存在以下问题:①内蒙古自治区地震速报值班人员缺乏高学历人才,地震速报业务信息化水平有待加强,需加强技术水平,取代地震速报值班日志等日常业务工作的人工纸质方式,引进或设计地震速报信息化辅助软件;②根据地震速报工作现行考核评价体系,省级地震速报工作要求值班人员均表现良好才能在全国地震速报评比中取得较好成绩,优秀个人发展在职称评聘中受限;③因工作内容雷同,工作人员容易出现惰性思维,不思进取,地震速报产出单一,仅发布地震三要素和震源机制解信息。
2 思考与建议地震速报工作的现状与瓶颈是新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的共性问题,需要各级领导机构及地震速报业务从业人员不断努力,不断尝试,长期坚持并持续改进。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需要有关领导机构和人员统筹规划,高屋建瓴,提出地震速报工作指示纲领,以更宽的视角规划地震速报业务工作的重点发展方向,给一线工作人员出台业务改革方向、信息化以及人才培养等指导性文件。其中急需且较易实现的应是规范地震速报业务产出的产品类型和内容以及考核标准,明确产品产出目录,进而加强考核,实现产出标准化、评价多样化,根本上改变当前年终地震速报评比一票制的现状,更好适应未来的自动速报形式,同时从侧面解决速报人员工作业绩体现不足的状况。
(2)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省级地震速报业务可以根据实际人员配备适当开展岗位流动制度,优化配比,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拓宽其成长通道。各单位应建立常规岗位流动机制,综合员工意愿及综合评价体制,并设置后续工作岗位,如科研岗位等,有效建立人才流动、评定机制。
(3)成立顶层信息化统筹设计队伍,加快地震速报信息化建设。设计队伍应囊括信息化专家和地震速报业务一线人员,借鉴其他成熟系统的建设经验(如航天系统,2015年已设计实现信息化顶层设计3.0版本),少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各项人力、物力支出。
3 结束语以内蒙古自治区地震速报业务为例,分析省级地震速报业务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困境。内蒙古地震速报业务缺乏统一规划,信息化接口不统一,速报业务服务定位不明确,一线速报人员成长与发展受限,应明确顶层设计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提出实行岗位流动制度的工作思路,建议省级地震速报业务信息化工作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省级地震速报工作仍需不断努力探索,把握机遇,创造未来,不应妄自菲薄,要看到进步和希望。省级地震速报业务工作应加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加大改革力度,更好地融入新时代防震减灾工作。
陈棋福, 李丽, 李纲, 等.地震速报信息服务系统的发展趋势[C]//.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北海: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2002. http://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ZGDW200210001004.htm
|
梁姗姗, 邹立晔, 黄志斌, 等.国家地震台网中心震情信息发布自动化实现[C]//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地球物理信息前沿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汉中: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 2018. http://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DWJS201808001013.htm
|
宋晓燕, 王鑫, 安全, 等. 2018.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震情上报系统[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39(3): 197-201. |
宋晓燕, 张建中, 王鑫, 等. 2020. 鄂尔多斯块体北缘Pn波层析成像研究[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40(1): 35-38. |
孙海鑫. 2019. 地震速报信息系统数据共享平台搭建与实现[J]. 信息系统工程, 11061106(7): 18-19. |
张晖, 李志超. 2019. 微震监测系统应用研究分析[J]. 湖南有色金属, 35(5):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