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随时间的变化,可分为潮汐变化和非潮汐变化。前者如地球潮汐与地球自转变化,后者一般为地球物质迁移引起的重力随时间的变化(王谦身等,2003)。由台站重力潮汐曲线可知:Yt = σA(t)+ Y0(t),式中Y为逐时读数,A(t)为t时刻引潮力(t为0—23时),σ为潮汐因子,Y0(t)为仪器零点漂移。其中,公式第一项为地球弹性介质对潮汐力的响应,第二项为漂移,包含仪器自身漂移、外界干扰及地下密度变化和物质迁移。利用固体潮汐观测数据可较好地反映地球固体潮汐的日波、半日波特征及地震孕育过程的中期特征(陈德福等,1995)。台站重力测量是一种定点观测,通过对重力加速度的连续观测得到重力潮汐资料,分析获得潮汐和非潮汐结果(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2008)。地震科技工作者们利用积累的台站重力观测资料,捕捉并提取中强地震发生前的异常信息,为地震预测预报服务。如:喻节林等(2007)分析发现,我国重力台站记录的M2波潮汐因子在印度尼西亚大震前均表现出较长时间(有的超过3个月)的趋势性下降,而同期加卸载响应比变化不显著,可能是加卸载响应比对近区反应强,对远区反应弱的缘故,说明能够通过对M2波潮汐因子变化了解全球重力场变化信息;刘子维等(2011)分析发现,日本MS 9.0地震发生前,沈阳、青岛、溧阳、厦门等地震台重力原始观测数据出现喇叭口状的异常扰动现象;韦进等(2011)发现,成都、乌什和郑州3台(套)连续重力观测仪在日本MS 9.0地震发生前3天出现明显的扰动异常现象。以上成果加深了我们对重力异常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利用连续重力观测资料进行地震预测预报研究。
琼中基准地震台(下文简称琼中台)自2008年3月配备PET重力仪进行重力定点观测以来,观测数据质量较好,固体潮清晰,数据连续率和完整率均达到98%以上,在历年全国地震台站观测资料评比中,均被评为优秀。2014年起,该台重力观测数据出现2次显著异常现象,通过观测系统检查、观测环境调查、数据分析等流程,判定异常属数据干扰,非地震地球物理异常。
1 重力观测概况琼中台隶属海南省地震局,属国家Ⅰ类台,位于海南省琼中县县城营根镇东南,地处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区木头山东北侧小山间盆地,台站周边50 km范围内无活动断层分布,是目前我国纬度最低的连续重力观测台(李盛等,2015)。琼中台地理位置见图 1。
琼中台2008年3月起采用PET型全自动重力仪进行连续重力观测。该重力仪由美国Micro-g LaCoste,Inc公司生产,观测系统由仪器箱(装置数据采集系统)、电子箱(内置UPS不间断电源和定时模块)和笔记本电脑(运行控制软件)组成,可用于测量地球各点重力随时间的变化,也可检测周期从秒到若干年的地球物理、地球动力学效应所导致的重力场微小变化。PET型重力仪仪器参数见表 1。
琼中台重力观测数据连续可靠,但2014年以来,重力潮汐变化数据出现转折加速向上变化,零点漂移发生变化,漂移率平均上升为约13.78×10-8 m·s-2/d,异常变化明显。2016年1月5日重力仪出现粘摆现象,开摆后发现重力潮汐变化数据明显放大。2次数据变化明显,为此展开排查工作,并进行数据分析,以判定是否为地震地球物理异常。
2 零漂转折加速异常 2.1 异常描述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琼中台重力潮汐(台阶、突跳、尖峰等剔除处理)零点漂移基本呈线性变化,平均零漂率约7.11×10-8 m·s-2/d;2014年10月起,重力潮汐变化数据转折加速向上,零点漂移发生变化,漂移率平均上升约13.78×10-8 m·s-2/d,异常变化明显。
2.2 异常分析2014年11月海南省地震局预报中心对琼中台异常进行核实,未发现存在环境干扰、仪器故障等。2015年3月21日琼中台重力仪出现死机现象,仪器重启后发生粘摆,开摆后产出数据错误;3月31日仪器断电处理,拔下仪器箱和电子箱连线做干燥处理(使用电吹风),重新接线启动仪器,数据恢复正常(预处理删除错误数据)。此后,观测数据零漂率再次发生改变,约为7.11×10-8 m·s-2/d,与2014年10月前的零漂率水平相当(预处理数据见图 2)。比较2013—2015年观测室气压和温度变化,发现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二者呈正常年变趋势,无异常。
选取2014年6月1日至7月31日、11月1日至12月31日和2015年9月1日至10月31日3个不同时段(分别代表零漂率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重力数据)、相同时间尺度的分钟值数据进行频谱分析,结果见图 3。由图 3可见:①2014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在1×10-7—1×10-5 Hz频段,低频信号(长周期非潮汐信号)频谱明显高于其他2个时段,且包含重力潮汐变化数据的零漂信息,表明该时段此频段范围内数据零漂明显大于另外2个时段;②在其他频段,3个时段的数据频谱特征基本一致。
观测室湿度未开展连续观测,无法与重力潮汐变化数据进行定量对比,但综上所述,认为零漂转折加速异常系观测环境影响所致,可能是因为观测室潮湿,仪器本体电缆接口接触不良,存在电压不稳和漏电,以致零漂发生变化。
3 重力潮汐观测数据放大异常 3.1 异常描述2016年1月5日琼中台重力仪出现粘摆现象,开摆后发现重力潮汐数据明显放大(图 4),除重力潮汐滤波观测值外,仪器纵水准读数、横水准读数、仪器外部温度、仪器内部温度、仪器外部气压、仪器内部气压、摆位读数和仪器状态等8个参数均无放大现象。
对2015年12月和2016年3月粘摆前后重力潮汐数据进行Venedikov调和分析,结果见表 2,通过比较潮波振幅,发现观测数据放大约1.54倍(图 4)。2016年5月29日,重力仪网络数据采集器无法转换采集数据,5月31日起将电脑与仪器箱直接连接以保存实时观测数据,6月22日北京劳雷物理探测仪器有限公司(PET重力仪代理商)派技术员前来琼中台进行维修,更换网络数据采集器后恢复数据采集和存储功能;同时,更换仪器箱内通信芯片,恢复仪器开摆、锁摆和自动量程功能(此前无法进行开摆、锁摆和自动量程等操作)。仪器通信功能恢复后,将2016年5月31日至6月21日电脑存储的实时数据经格式转换后上传至琼中台前兆数据服务器,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发现,5月31日后观测数据恢复正常,无放大1.54倍现象。
为确认数据放大与正常时段精度是否存在差异,对2014—2016年观测数据进行Nakai检验,并计算每个月Nakai检验拟合方差小于2的时段比例,结果见5。由图 5可见,在2016年1月至5月数据放大期间Nakai检验拟合方差小于2的时段比例,与其他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表明数据观测精度未受到影响。
同时,选取琼中台2015年9月1日—10月31日、2016年3月1日—4月30日和9月1日—10月31日的重力潮汐变化分钟值数据(分别代表记录放大变化前、放大期间和恢复后的数据)进行频谱分析,结果见图 6。由图 6可见,在1×10-6 Hz以上频段,2016年3月1日—4月30日重力潮汐数据放大期间信号明显强于其他2个时段,而在1×10-7—1×10-6 Hz频段,3个时段的频谱变化差别不大,说明长周期信号(以零漂为主)在数据放大期间无明显变化,也即零漂在数据放大期间无异常变化。
综合以上分析,说明重力潮汐观测数据放大1.54倍由网络数据采集器故障所致,非地震地球物理异常。因此,在数据处理时将1月5日至5月29日的数值缩小1.54倍,处理结果见图 7。
统计发现,重力潮汐数值在放大期间保持1.54的放大倍数,除重力潮汐滤波值同样放大1.54倍,其他如仪器纵水准读数、横水准读数等8个分量未同步放大,推测原因如下:重力潮汐观测数据通过网络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格式转化(由仪器数据格式转化为“十五”数据格式)时,数据转换参数发生改变,导致数据发生放大现象。多方咨询发现此类现象其他重力台站未曾出现。为避免该数据放大现象再次发生,建议数据预处理时除跟踪重力潮汐变化的原始数据外,还要定时跟踪重力M2波潮汐因子、潮汐波振幅等参数变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在条件许可下,备用一台网络数据采集器,在重力潮汐数值出现类似放大现象时,更换网络数据采集器,确认是否由采集器故障所致。
4 结论综上所述,琼中台连续重力观测数据出现的2次异常变化均非地震地球物理异常,均为干扰所致,其中:零漂转折加速异常由观测环境影响所致,系因观测室潮湿导致仪器本体电缆接口接触不良,存在电压不稳和漏电,致使仪器零漂发生变化,对电缆接口进行干燥处理后,观测数据零漂基本恢复至异常变化前水平;数据放大异常由网络数据采集器故障所致,在弃用或更换网络数据采集器后,数据放大现象消失。
琼中台连续重力观测数据出现的2次显著异常比较罕见,诸多文献中未有记载,在此予以分析总结,以便其他台站的重力观测加以借鉴。
陈德福, 苏恺之, 耿士昌. 1995. 地震地形变观测技术[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
李盛, 解晓静, 郭昱琴, 等. 2015. 琼中台连续重力观测记录地震特征分析[J]. 国际地震动态, (12): 13-18. DOI:10.3969/j.issn.0235-4975.2015.12.004 |
刘子维, 韦进, 郝洪涛, 等. 2011. 日本MS 9.0地震前的重力高频扰动[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31(2): 4-8. |
王谦身, 安玉林, 张赤军, 等. 2003. 重力学[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6-7.
|
韦进, 刘子维, 郝洪涛, 等. 2011. 日本MS 9.0地震前的连续重力观测异常[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31(2): 9-11. |
喻节林, 王晓权, 张新林, 等. 2007. 从中国大陆重力潮汐观测看印尼MS 8.7地震的重力效应[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7(Z1): 67-69. |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 2008. 地形变测量[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59-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