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 Vol. 41 Issue (1): 119-119  
0

引用本文  

陈石. 地震监测预报信息化技术与实践[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 41(1): 119-119.

文章历史

本文收到日期:2019-12-26
地震监测预报信息化技术与实践
陈石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最近10年来地震科技已经步入“数据密集型科技”时代,数据呈指数级增加的同时,对地震业务人员提出新的要求。“工作跟着地震跑,地震一来从晚忙到早”,或许已经成为众多地震行业工作者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时代的发展提示我们,如果不改变现有地震信息处理模式,将越来越难满足地震监测预报的业务需求。一方面,信息化已全面渗透并深刻影响着地震监测预报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影响着地震监测预报业务的服务结构、服务模式和地震监测预报管理的工作方式;另一方面,近些年来并行计算、人工智能、GPU技术的长足进步,直接推动了自然语言处理(NLP)、大规模人工神经网络计算等智能化算法的发展,可以实现高效、自动处理信息数据。

按照防震减灾“十三·五”信息化规划要求,需要初步实现我国防震减灾信息化建设的“数据资源化、应用云端化、服务智能化”总体目标。因此,通过信息化建设,吸收大规模人工神经网络计算等先进技术,建立现代化与智能化地震会商技术系统,既是解决现有问题的需要,也是发挥现代科技优势,提高地震预测预报服务能力的关键所在。

监测预报是地震部门的核心业务,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基础。地震预测科技需要发展新思路、迈出新步伐。按照《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业务体制改革顶层设计方案》提出的改革任务,明确了需要完善长中短临和震后趋势预报技术方法体系,建设全国一体化地震分析会商技术平台。

设置“信息化专栏”,主要是面向一线地震监测预报业务人员,通过学术交流,分享地震会商技术平台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成果,更好地促进地震会商技术系统的版本列装,全面推进地震会商从自动化向智能化的方式转变。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全新的地震会商技术系统将彻底改变地震预报员的工作方式,或者说会商技术系统实现的计算机协同技术,将产生一种新的工作理念与新的人机协同工作模式,最终形成新的地震预报业务生态。

2019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