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石家庄 050000 河北经贸大学
2.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hijiazhuang 050000, China
2018年2月12日18时31分,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发生MW 4.3地震。此次地震是河北平原地震构造带中南段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5.1级地震后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王晓山等,2018)。据河北省测震台网测定,永清地震震中为39.39°N、116.64°E,震源深度17 km。永清地震发生在河西务断裂带附近,地质构造背景较复杂。河西务断裂为河西务断裂带的东缘断裂,总体走向NE,倾向SE,向北延伸与廊固凹陷内的横向断层(桐柏断裂)小角度相接,向南延伸与牛东断裂相接,为廊固凹陷与武清凹陷的分界断裂,隐伏于冀中凹陷覆盖层之下(周月玲等,2018)。此次地震震中距北京市区、天津市区、河北雄安新区均约60 km,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对其关注度很高。本文采用双差定位法,对永清MW 4.3地震序列重新定位,并对重定位结果进行分析。
1 双差定位方法本研究使用Waldhauser等(2000)提出的双差定位法。双差定位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相对定位方法。此方法是通过建立地震事件对、震相对的方式,有效消除地壳速度模型不确定对地震定位精度的影响。2个地震事件实际观测走时差与理论计算走时差的差值,可以表示为
$ \mathrm{d} r_{k}^{ i j}=\left(t_{k}^{i}-t_{k}^{j}\right)^{\mathrm{obs}}-\left(t_{k}^{i}-t_{k}^{j}\right)^{\mathrm{cal}} $ | (1) |
其中,tki、tkj为事件i、j到同一台站k的走时;(tki-tkj)obs为实际观测走时差;(tki-tkj)cal为理论计算走时差。当震源参数存在1个扰动量∆m(∆x,∆y,∆z,∆τ)时,式(1)可以展开表示为
$ \mathrm{d} r_{k}^{i j}=\frac{\partial t_{k}^{i}}{\partial x} \Delta x^{i}+\frac{\partial t_{k}^{i}}{\partial y} \Delta y^{i} \frac{\partial t_{k}^{i}}{\partial z} \Delta z^{i}+\Delta \tau^{i}-\frac{\partial t_{k}^{j}}{\partial x} \Delta x^{j}-\frac{\partial t_{k}^{j}}{\partial y} \Delta y^{j}-\frac{\partial t_{k}^{j}}{\partial z} \Delta z^{j}-\Delta \tau^{j} $ | (2) |
将双差方程进行联立,得到线性方程组
$ \boldsymbol{WGm}= \boldsymbol{Wd} $ | (3) |
其中,W为加权对角阵;G为偏导数矩阵;m为震源参数变化矢量;d为双差数据矢量。
2 数据及定位参数 2.1 数据本文选取2018年2月12日永清MW 4.3地震主震和余震序列,采用北京、天津、河北共131个测震台站(图 1)记录的震相到时数据,原始数据来自河北省地震局测震台网地震震相报告。截至2018年3月10日,震区共观测到ML≥0.5余震42次,最大余震震级为ML 1.9。
地震震相报告转换成ph2dt程序可读取的格式,通过ph2dt程序将地震事件组成地震事件对,生成dt.ct和event.sel 2个文件作为下一步HypoDD程序的输入。ph2dt.inp文件中包含MINWGHT、MAXDIST、MAXSEP、MAXNGH、MINLNK、MINOBS、MAXOBS等7个参数,由其确定地震事件对的建立,具体参数设定见表 1。利用HypoDD程序对永清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采用共轭梯度法(LSQR)反演线性方程组。由于S波震相走时读数精度比P波低,故S波震相权重小于P波震相权重(李志海等,2004)。本研究中P波权重赋值为1.0,S波为0.5。
震源区具有较厚的沉积覆盖层,对重新定位结果有较大影响。已有研究表明(刘渊源等,2011):首都圈区域近地表P波和S波平均速度分别为1.6—2.0 km/s、0.34—0.48 km/s,波速比为4.0—5.3。本研究地壳速度模型参考陈成沟等(2017)构建的北京及邻区速度模型(表 2)进行反演,波速比设定为1.73。
利用双差定位法对永清MW 4.3地震主余震序列43个地震重新定位后,共获得了38个精确定位结果。图 2、3分别为初始地震震中分布图和双差定位后地震震中分布图。对比图 2、3可以看出,重新定位后永清地震序列水平震中位置更加集中,呈簇状分布。永清MW 4.3地震主震震中较初始震中位置偏移不大,精定位后地震序列分布在河西务断裂西侧,主震震中位于序列中心。现场工作中,永清MW 4.3地震震中烈度为Ⅴ度,Ⅴ度区长轴呈NE向,短轴呈NW向展布,长轴约13 km,短轴约9 km,面积约90 km2(李皓等,2018)。余震空间分布与此次地震烈度的长轴方向基本一致(土登次仁等,2018),与河西务断裂带总体NE走向相对应。
根据余震优势展布方向,得到AB、CD相交的地震剖面(图 3)。沿AB、CD剖面分别绘制永清MW 4.3地震序列震源深度分布图(图 4)。AB剖面走向NE—SW,宽约5 km,震源深度沿剖面大致均匀分布,NE侧震源较浅,SW侧震源较深。CD剖面走向近EW向,地震序列震源深度为20—30 km,MW 4.3地震主震震中位于剖面下部,此次地震引起的破裂可能为由深部到浅部。
图 5为重定位前后震源深度分布图。由图 5可见,初始定位结果显示,地震序列震源深度为10—30 km,且呈离散分布(刘佳敏等,2013)。重定位后,震源深度收敛于区间20—25 km,分布形态较初始定位结果有所改善。
地震震源深度是最不容易精确测定的地震参数之一。重定位后永清MW 4.3地震震源深度为26 km,与河北测震台网测定的震源深度17 km、利用CAP方法获得的最佳震源矩心深度16 km(王晓山等,2018)相比,差异较大。引起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其一,双差定位中初始震源深度非常重要,初始深度的误差对双差定位法定位的空间位置影响较小,但对深度结果有一定影响(闫俊岗等,2013)。初始震源深度加(减)1个扰动值后重定位的结果显示,震源深度出现相应的系统移动;其二,双差定位虽然能够消除模型不确定性带来的误差,但是初始模型对重新定位结果有较大影响,因此,选用更精确的地壳速度结构模型能够提高定位结果的准确性。
4 结论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18年2月12日永清MW 4.3地震及其余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得到以下结论:①双差定位结果显示,永清MW 4.3地震序列震中主要呈NE向分布,与此次地震的烈度长轴方向以及河西务断裂带NE走向基本一致;②重定位后,震源深度收敛于区间20—25 km,主震震中位于地震剖面下部,此次地震引起的破裂可能为由深部到浅部;③不同方法测定的主震震源深度之间差异较大,还需利用深度震相等方法对震源深度开展深入研究。
陈成沟, 邢成起, 胡乐银, 等. 2017. 北京及其邻区小震重定位与活动构造分析[J]. 地震, 37(3): 84-94. |
邓起东, 张培震, 冉勇康, 等. 2003. 中国活动构造与地震活动[J]. 地学前缘, (Z1): 66-73. |
李皓, 张合, 吕国军, 等. 2018. 2018年河北永清MS 4.3地震震害特征[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39(6): 86-93. |
李志海, 赵翠萍, 王海涛, 等. 2004. 双差地震定位法在北天山地区地震精确定位中的初步应用[J]. 内陆地震, 18(2): 146-153. |
刘佳敏, 任烨, 尹欣欣. 2013. 江苏宝应4.9级地震序列双差定位处理[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34(3/4): 22-24. |
刘渊源, 崇加军, 倪四道. 2011. 基于井下摆天然地震数据测量首都圈近地表波速结构[J]. 地震学报, 33(3): 342-350. |
土登次仁, 王光明, 格桑卓玛, 等. 2018. 2017年米林6.9级地震序列双差定位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39(6): 45-49. |
王晓山, 周月玲, 冯向东. 2018. 2018年2月12日河北永清4.3级地震[J]. 华北地震科学, 36(2): 18-22. |
闫俊岗, 王利兵, 谭青. 2013. 初始震源深度对双差地震定位深度的影响分析[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33(Z1): 41-44. |
周月玲, 彭远黔, 陈建强, 等. 2018. 河西务断裂活动性的综合探测研究[J]. 震灾防御技术, 13(3): 610-618. |
Waldhauser F, Ellsworth W L. 2000. A double difference earthquake location algorithm:Method and application to the northern Hayward fault, California[J]. Bul1 Seismol Soc Am, 90(6): 1 353-1 3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