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9, Vol. 40 Issue (1): 91-95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19.01.012
0

引用本文  

朱培育, 戴乐翔, 张艺, 等. 地闪对崇明地震台地球物理观测的干扰[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9, 40(1): 91-95.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19.01.012.
Zhu Peiyu, Dai Lexiang, Zhang Yi, et al. The interference of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on geophysical observations at Chongming Seismic Station[J].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2019, 40(1): 91-95.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19.01.012.

基金项目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科研三结合课题——地闪对崇明台前兆观测的干扰情况分析(项目编号:160902)

作者简介

朱培育(1976-), 男, 工程师, 长期从事地震前兆监测工作

文章历史

本文收到日期:2017-11-07
地闪对崇明地震台地球物理观测的干扰
朱培育 , 戴乐翔 , 张艺 , 魏薇 , 赵俊香 , 朱佳苗 , 施俊杰 , 毕波 , 倪友忠     
中国上海 202164 崇明地震台
摘要:通过对比崇明地区地闪及崇明地震台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发现受地闪引起的电磁场变化的直接作用或对仪器元件的间接作用,地磁、地电、电磁扰动和水位观测干扰比例较高,干扰幅度与地闪距离及形成的电流强度有关。具体干扰形态如下:①对电磁扰动干扰表现为单向突跳和测值的整体抬升;②对地磁测项干扰表现为正负方向的单点突跳;③对大地电场干扰表现为大幅震荡;④对水位观测干扰表现为大幅突跳。
关键词地闪    地球物理观测    干扰发生率    干扰形态    干扰途径    
The interference of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on geophysical observations at Chongming Seismic Station
Zhu Peiyu , Dai Lexiang , Zhang Yi , Wei Wei , Zhao Junxiang , Zhu Jiamiao , Shi Junjie , Bi Bo , Ni Youzhong     
Chongming Seismic Station, Shanghai 202164, China
Abstract: The high proportion of interference in geomagnetic, geoelectric, electromagnetic and water level observations is found by comparing the cloud-to-ground (CG) lightning data of Chongming area and geophysical observation data of Chongming Seismic Station. The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directly affects electromagnetic field changes and indirectly affects instrument components, the amplitude of interference is related to the distance of CG lightning and the current intensity formed by CG lightning. The specific forms of interference are as follows:① The electromagnetic disturbance is characterized by one-way jump and the overall rise of measured values; ② The geomagnetic disturbance is characterized by one-point jump in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directions; ③ The geoelectric field disturbance is characterized by large-scale oscillation; and ④ The disturbance of water level observ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large-scale jump.
Key words: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geophysical observation    interference incidence    interference pattern    interference pathway    
0 引言

云体与大地相接触的放电现象称为地闪,是一种宽频带强脉冲放电。强脉冲电流通过主放电通道产生静电、磁感应、传导及电磁辐射等电磁效应。地闪的电磁效应会对地震前地球物理观测造成干扰(李雪华等,2012),在进行数据预处理时,需有效识别并予以剔除。

地闪造成的干扰不易识别。2015年3月17日,崇明地区出现雷雨天气,电磁扰动、大地电场和水位测项同时记录到明显不同于背景噪声的信号,起初被误判为地球物理异常信息,由此展开大量分析工作。后期根据上海市气象局提供的精确地闪资料,综合台站环境条件,最终判定该信号为地闪造成的干扰。由此可见,对地闪干扰进行可靠的分析与总结,可为今后此类干扰识别提供参考,从而避免误判事件发生,节约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支出。

1 资料选取

据上海市气象局地闪资料统计,2009—2015年崇明地区共发生地闪54 642次,文中选取落点在崇明台5 km范围内的2 474次地闪作为研究对象。所选地闪发生在107天内,而1 min内往往发生多次地闪,由于授时精度等问题,无法将各测项采样数据出现的干扰与某次地闪对应。因此,选择崇明台大地电场、地磁、水温、水位和电磁扰动测项在对应的107天内记录的连续观测数据,分析地闪造成的干扰。

2 比对结果

由于缺少自动识别比对技术,在查找是否存在地闪干扰过程中采用人工比对方法。具体方法如下:绘制地闪发生日各测项图形,人工查看有无突跳等变化,如有变化,查看时间是否一致,以判定干扰是否与地闪有关。

2.1 干扰发生率

对比崇明台大地电场、地磁、水温、水位和电磁扰动测项107天内观测数据曲线,发现除水温测项外,均受地闪干扰,且发生率(地闪干扰出现的天数与107天的比值)较高,比对结果见图 1,其中磁扰动受地闪干扰天数最多,比例高达72.90%,地磁、电扰动、水位、大地电场测项地闪干扰发生率分别为57.94%、53.27%、42.06%、39.25%。

图 1 干扰发生率 Fig.1 Interference ratio
2.2 干扰形态

大地电场、电磁扰动、水位和地磁均受到地闪干扰,且干扰形态不尽相同。

(1)大地电场。地闪对大地电场各测道干扰形态基本一致,可分为初始、中段和末尾3段,见图 2,其中:初始和末尾为数分钟的缓慢抬升或下降,中段为不规则震荡;长极距干扰幅度可达数千mV/km,明显大于短极距,二者比值可达数倍甚至数十倍(图 2)。

图 2 大地电场受地闪干扰形态 Fig.2 The shape of geoelectric field disturbed by CG lightning

(2)电磁扰动。地闪对电磁扰动干扰主要表现为单向增大的突跳,跳动幅度较正常背景变化大,且磁扰动受干扰程度大于电扰动。干扰时段数据整体有所抬升,变化形态如一座有很多峰岭的山(图 3)。

图 3 电磁扰动受地闪干扰的形态 Fig.3 The shape of Electromagnetic disturbance disturbed by CG lightning

(3)地磁。地闪发生时,地磁分采样观测数据可能受到多次地闪作用的叠加,秒采样数据则可能受到单次地闪或多次地闪叠加的作用,干扰曲线见图 4。由图 4可见:对于秒采样数据,地闪干扰呈单点突跳,正负方向均有,不规则散布于干扰时段,除突跳外数据无整体变化,且水平向干扰幅度较大于垂直向;对于分采样数据,地闪干扰不明显。

图 4 地磁受地闪干扰形态 (a)分钟值全天数据(b)秒钟值全天数据(c)秒钟值地闪发生时段数据 Fig.4 The shape of geomagnetic disturbed by CG lightning

(4)水位。地闪出现期间,水位观测数据曲线干扰形态为突跳,有时会出现阶跃,但阶跃变化大多与气压变化有关,与地闪关系不大。

2.3 干扰分析

地闪是经常且连续发生的瞬时放电,对各测项干扰形态不同,造成的干扰原因也不同。

(1)地闪对电、磁等测项的影响。磁测项比电测项更易受地闪干扰,原因如下:①测磁仪器灵敏度相对较高;②不同传播介质中电磁场衰减程度各异。地闪产生的电场主要在大地中传播,产生的磁场主要在空气中传播,因电场衰减程度远大于磁场,所以台站地电场仪接收到的干扰相对较弱。

在电磁扰动上,地闪干扰表现为正向测值增大,不仅有大幅跳动,而且跳动幅度大体呈现由小到大、由大到小的变化过程,与雷雨云团渐近、过顶和渐远的过程一致。由此推断,地闪干扰程度的大小与观测点和地闪落地点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地闪对地磁和大地电场造成的测值变化有正有负,这是因为,地闪有正负之分,且地闪的落点和电流强度较大。通常,对地放电过程是将云内负电荷输送到地面的负极性放电,即负地闪,但也有一些放电将云内的正电荷输送到地面,这种现象称为正地闪。地闪的电流强度可达几万甚至几十万安培,产生的电磁场变化较大,在距离地闪落地点较近的观测点,自然电场和磁场变化可能会被完全淹没,此时测值变化方向由地闪的正负向决定。

(2)地闪对水位、水温测项影响。地闪只是一个放电过程,不可能直接导致水位发生变化,水位观测曲线中出现的渐变阶跃可能是气压和气温突变的结果(邱永平,2003),突跳则可能是仪器电路受电磁干扰引起的失真。崇明台水温测项未受地闪干扰,可能是因为水温仪抗电磁干扰能力较强,或防护措施到位,也可能与观测井深度有关(邱永平, 2003, 2004)。

3 与其他干扰对比分析

为了深入理解地闪对地球物理观测的影响,以地磁观测为例,从影响幅度和持续时间,对比分析地闪、高压直流输电及磁暴对地磁场的影响。

(1)高压输电线路因不平衡电流产生较大附加磁场,对输电线两侧较大范围内地磁观测产生影响。通常,高压直流输电干扰形态以台阶为主,干扰持续时间2—3小时,干扰幅度为几到几十纳特不等(陈健等,2016)。

(2)磁暴是剧烈的全球性地磁扰动现象,是一种重要的磁扰变化类型。磁暴干扰一般持续2—3天,变化幅度几十纳特(姚休义等,2018)。

(3)地闪对地磁观测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地闪干扰的形态为单点突跳,一般幅度较小,不到10 nT,干扰时长与雷雨天气的持续时间有关。

4 结论

地闪对地球物理观测形成的干扰是放电产生的电磁场作用结果。非电磁类测项不受地闪直接干扰,可能因仪器电路受电磁影响而受到间接干扰,此类间接干扰可通过改善仪器电气性能或防护措施得以避免。电磁类测项受地闪直接干扰难以避免,同样可能受到间接干扰。电磁测项受干扰强度与地闪电流强度成正比,与地闪距离成反比。干扰在各测项呈现的形态,除与测项本身测量的物理量有关,与数据采样率也有关系。与电磁扰动相同,地闪干扰形态表现为单向突跳,有时整体抬升。因此,在实践中,除掌握较为精确的地闪发生时间,还需要多个测项相互印证及过往案例作为参考,才能准确判定干扰类型。

参考文献
陈健, 张秀霞, 刘江斌, 等. 江苏地磁观测受高压直流输电干扰现状及预处理[J]. 四川地震, 2016(4): 27-30.
李雪华, 陈俊, 赵银刚, 等. 雷电对地磁相对记录干扰机理探究[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2, 33(2): 63-66. DOI:10.3969/j.issn.1003-3246.2012.02.011
邱永平. 地震前兆数字化仪器受到强雷暴干扰研究[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3, 24(5): 100-105. DOI:10.3969/j.issn.1003-3246.2003.05.020
邱永平. 宁波台数字式温度计三次受强雷电干扰记录的异常特征[J]. 华南地震, 2004, 24(1): 69-73. DOI:10.3969/j.issn.1001-8662.2004.01.011
姚休义, 滕云田, 杨冬梅, 等. 基于神经网络的地磁观测数据重构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18, 61(6): 2358-2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