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沿海地震带在2008年至2010年上半年地震活动较弱,但2010年下半年开始地震活动逐渐增强,如:广西地区发生了2013年2月20日平果4.5级地震与2016年7月31日苍梧MS5.4地震。
2016年苍梧MS5.4地震在华南地区近年来地震活动相对增强形势下发生,是广西地区近年来的最大地震。此次地震造成房屋建筑和工程结构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地震烈度Ⅶ度区面积约70 km2,Ⅵ度区面积约1 090 km2,无地质灾害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9 922万元。分析震中区周边地震活动特征,可为区域强震震后趋势判断提供依据,如:刘特培等(2005)分析了2004年阳江4.9级地震活动特征,聂晓红等(2014)分析了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7.3级地震前地震活动特征。文中分析了此次苍梧MS5.4地震活动特征、震害特征及地震现场调查结果,并概述地震应急对策及发挥的作用。
2 地震地质背景苍梧MS5.4地震发生在华南褶皱系二级地质构造单元湘桂褶皱带南部。该区域以侵蚀地貌为主,沿江以堆积地貌为主,发育4—6级河流阶地。震中附近150 km范围内发育NE—NEE、NW—NNW和近SN向多组断裂,其中:①NE—NEE向断裂规模宏大,呈舒缓波状延伸。该组断裂在新生代初期或更早时期,表现出左旋剪切—挤压的力学性质,晚第三纪后表现为右旋剪切—挤压性质。测年资料显示,断裂在中更新世中期有普遍强烈活动,以粘滑运动为主,兼蠕滑(图 1);②近SN向断裂主要分布在区域北部,形成于加里东期和印支期,早第四纪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并以挤压性质为特征,长度大于120 km;③NW—NNW向断裂较平直,在中更新世中期有普遍强烈活动,部分断裂的局部段落在晚更新世初期有活动。
![]() |
图 1 区域地震地质构造及苍梧MS 5.4地震震中150 km范围内地震分布 Fig.1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earthquake distribution in the 150 km range of Cangwu MS 5.4 earthquake |
在1°×1°的布格重力异常图(莫敬业,1990)上,苍梧MS 5.4地震震中附近区域为布格重力负异常区,异常等值线走向以EW向或近EW向为主,由北向南异常值由低变高,平均水平变化梯度为0.19 mGal/km。此次地震震中附近的布格重力异常值为-35 mGal,附近区域未出现剧变、宽大的重力异常梯度带。根据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以1981年柳州太阳村地震爆破测深(200 t级)所获26个莫霍面深度值及昆明1个天然地震测深点求得的莫霍面深度值,利用布格重力异常,计算得到的广西地区莫霍面深度,可知此次MS 5.4地震震中附近莫霍面深度为32 km;据柳州太阳村地震爆破测深发现①,此次地震震中所在桂东北地区地壳6 km深度存在厚2 km的低速层,推测为结晶基底与上硅铝层之间拆离滑脱形成的韧性剪切带(国家地震局《深部物探成果》编写组,1986)。
①广西工程防震研究院.梧州旺城广场项目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2012.
据廖超明等(2015)获得的ITRF2005框架下广西地区15个GPS观测站的垂向运动速率,参考《中国陆地垂直运动速率图(1951—1999)》(http://www.docin.com/p-461895036.html),可知广西地区地壳垂向形变与现代地形地貌特征具有一致性。此次苍梧MS5.4地震震中所在桂东地区属盆地、平原和丘陵地貌,局部隆升速率较小,平均值约+0.4 mm/ a,反映了现今地壳垂向运动呈缓慢隆升态势,差异运动不明显。
此次苍梧MS5.4地震震中位于贺街—夏郢断裂西侧约6 km处,结合地震烈度等震线长轴方向、震源机制解及野外地质调查结果,认为控震构造应为贺街—夏郢断裂。该断裂总长约110 km,走向20°—40°,呈舒缓波状,断面倾向NW,断裂带宽十余米至数十米。断裂在低山丘陵中延伸,两侧地貌无明显差异,控制一些长条形第四纪谷地走向,多处流经断裂的水系同步右旋扭曲。电镜扫描分析显示,该断裂最近一期较强活动年代为上新世至早更新世,以粘滑运动为主。有记载以来,该断裂上未发生过5级以上中强地震。
此次MS5.4地震震中150 km范围内,历史上曾发生4.7级以上地震14次,其中:4.7—4.9级地震8次,5.0—5.9级地震6次,最大地震为1558年6月1日广东封开51/2级地震,距震中最近地震为1520年7月21日广西昭平东5级地震(图 1)。
3 地震活动特征 3.1 地震序列苍梧MS5.4地震序列始于2016年7月31日,结束于9月3日。广西地震台网共记录ML0.0以上余震11次,其中ML0.0—0.9地震6次,ML1.0—1.9地震4次,ML2.0—2.9地震1次,最大余震为9月3日ML2.1地震。余震数量有限,空间分布无明显优势方向(图 2)。此次地震序列余震震源深度基本小于10 km,整体位于贺街—夏郢断裂带西侧。地震序列主震释放能量7.94×1012J,占总能量的99.99%以上。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序列无前震,余震不丰富,频次少、强度低、衰减快,为孤立型地震(汤兰荣等,2017)。1970年1月至2016年6月震中附近200 km范围内共记载ML4.0以上(ML4.0—4.9)地震6次,其中孤立型地震5次,双震型地震1次。
![]() |
图 2 苍梧MS 5.4地震序列分布 Fig.2 Distribution of Cangwu MS 5.4 earthquake sequence |
基于广西测震台网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苍梧MS5.4地震的震源机制(图 3)。结果显示,此次地震的最佳双力偶震源机制解参数为:①节面Ⅰ:走向330°,倾角42°,滑动角-18°;②节面Ⅱ:走向74°,倾角78°,滑动角-131°;③P轴:方位角305°,倾角42°;④T轴:方位角84°,倾角40°。通过不同深度下拟合残差分布可知,矩心深度在11 km时残差最小,此深度即反演得到的最佳震源深度。由震源机制解可见,此次地震主压应力方向NW,与现代区域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一致(胡聿明等,1999),节面Ⅰ走向NNW,呈左旋走滑运动性质,节面Ⅱ走向NEE,呈右旋走滑运动性质(李细光等,2007)。目前,判定中强地震发震构造主要依据震源机制解、等震线分布、余震分布和现场地震地质调查等资料。据等震线结果(文中提供Ⅶ度和Ⅵ度等震线图,见图 4)可知,此次地震发生在贺街—夏郢断裂以西、主断面倾向一侧,震中位置距断裂露头处最近约6 km,等震线呈椭圆形,长轴近SN向,与贺街—夏郢断裂走向基本一致,但与以上2组节面走向不同。由余震分布(图 2)可知,余震虽少,仍呈近NW向优势分布,与节面Ⅰ走向基本一致。由1:20万区域地质图(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局,1965)。可知,此次地震震中北侧发育一条规模较小、长度较短、呈NNW向展布的分支断层,并左旋错断贺街—夏郢断裂主干断层,表明其活动时代更新表明分支断层活动时代更新。综上所述,认为苍梧MS 5.4地震的发震构造应为NNW向分支断层,节面Ⅰ为主破裂面,控震构造为贺街—夏郢断裂。
![]() |
图 3 苍梧MS 5.4地震震源机制解 Fig.3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of Cangwu MS 5.4 earthquake |
苍梧MS5.4地震后,广西强震台网接收8组强震动记录,具体参数见表 1,可知震中距为30—380 km。贺州黄洞台震中距最小,东西、南北和垂直向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分别为10.698 7 Gal、19.966 2 Gal和16.892 Gal。
![]() |
表 1 苍梧MS 5.4地震强震加速度记录 Tab.1 Seismic acceleration records of Cangwu MS 5.4 earthquake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8208.3—2011《地震现场工作第3部分:调查规范》及GB/T 17742—2008《中国地震烈度表》的地震烈度等级评定标准,结合震区建筑特点展开灾害调查②,评定苍梧MS5.4地震烈度。抽样调查146个居民点,分析并处理灾区2市1县2区45个行政村的房屋建筑基础资料,统计分析15份灾情速报。结合现场调查结果,划分本次地震的Ⅶ度和Ⅵ度等震线,见图 4,可知:①地震造成梧州市苍梧县、贺州市八步区和平桂管理区8个乡镇受灾,总面积约1 160 km2;②灾区等震线呈椭圆形展布,长轴近NS向,极震区烈度为Ⅶ度。其中:①Ⅶ度区长轴12 km,短轴8 km,面积约70 km2,涉及:梧州市苍梧县沙头镇,贺州市八步区仁义镇松高村和新联村;②Ⅵ度区长轴52 km,短轴28 km,面积约1 090 km2,涉及:梧州市苍梧县沙头镇和石桥镇,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步头镇、仁义镇,贺州市平桂管理区鹅塘镇、沙田镇和公会镇。
![]() |
图 4 苍梧MS 5.4地震烈度 Fig.4 Intensity of MS 5.4 Cangwu earthquake |
②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广西苍梧5.4级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报告. 2016.
统计本地区历次震害相关文献,根据此次地震大量现场调查取证、仪器观测结果,认为:①与国内同级别地震相比震害较轻,Ⅶ度区和Ⅵ度区面积较小,震区人口密度较低,无人员伤亡,无房屋倒塌;②地震持时约19 s(比全国其他地区同类地震持时约短35 s),地震动破坏力相对较弱;③震区局部基岩裸露,覆盖土层较薄,未引发大面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④震区房屋多已进行危房改造,以砖结构为主(少部分房屋为土木结构),有一定抗震能力。
5 地震前异常变化 5.1 测震学异常变化统计发现:①广西在2013年6月平果震群后2年内未发生震群活动,而2014年11月至苍梧地震前,桂西、桂北地区发生9次震群,其中平果、合山各发生2次,呈NE向带状分布(图 5);②平果地震窗(郭培兰等,2016)2016年1月21日出现开窗异常,当日发生的平果ML3.0地震打破该地震窗ML2.5以上地震2年平静期,6个月后发生苍梧MS5.4地震;③在桂北弱震区,2016年3月7日平乐ML3.0地震打破该区ML2.8以上地震3年平静期,约4个月后发生苍梧MS5.4地震。平果震区及弱震区地震平静的打破,说明苍梧MS5.4地震孕育表现为阶段性活动特征。
![]() |
图 5 2014年11月至2016年7月震群分布 Fig.5 Earthquake swarm distribution from 2014.11 to 2016.7 |
此次MS5.4地震发生前,由2014—2016年小震M—T和蠕变图(图 6)及1975—2016年众多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频度、断层总面积、地震演化指数等),如:N(频次)、A(t)(断层总面积)等参数(图 7),可知广西及邻区小震活动增强异常明显。
![]() |
图 6 2014—2016年广西及邻区ML 3.0以上地震蠕变及M—T Fig.6 Seismic creep and M—T for ML≥3.0 earthquakes in Guangxi and its adjacent area from 2014 to 2016 |
![]() |
图 7 频度及断层总面积曲线 Fig.7 Frequency and total area curve of fault |
(1) 石康水位异常。合浦石康水位观测始于1995年,2006年4月前表现为趋势下降,此后变化相对平稳。该井水位年变清晰,每年5—6月水位最低,8—9月水位最高。2011年日本9.0级地震前,石康水位出现破年变现象,2016年初再次出现破年变现象,并于7月31日发生MS5.4地震(图 8)。
![]() |
图 8 合浦石康井水位异常 Fig.8 Water level anomaly of Shikang well in Hepu |
(2) 桂平水位异常。桂平西山井多年水位呈夏高冬低准年变动态,2004年12月25日苏门答腊8.7级地震后水位急剧下降,后年变虽仍清晰,但因多次远震影响起伏较多,总体呈下降变化趋势。2016年桂平水位总体处于下降状态(图 9),在2月6日中国台湾6.7级、3月2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海域7.8级、7月31日苍梧MS5.4地震时,具有突升阶变同震效应。
![]() |
图 9 桂平西山井水位异常 Fig.9 Water level anomaly of Xishan well in Guiping city |
依据广西及邻区地震活动和地震异常时空演化特征,判定桂东南和桂西地区为地震危险区,在苍梧MS5.4地震发生前几年,即已预测到广西及邻区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如:《广西壮族自治区2016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指出:陆川、合浦至涠洲岛一带为5级左右地震危险区,河池市区至马山县为4.5级左右地震值得注意地区,靖西县为4级左右地震值得注意地区。
总之,对广西及邻区2016年度地震活动水平做了较好的中期预测。由于苍梧MS5.4地震震中附近监测能力较弱,观测手段稀少,且无明确地球物理变化异常与宏观异常配套,未能对发震位置做出准确判定,也未做出短临预测。
6.2 震后趋势判定苍梧MS5.4地震发生后,依据以下指标,如:震区地质构造背景、地震序列不丰富、历史地震序列以孤立型为主、主震应力降偏高等,综合判定此次为孤立型地震,存在发生3—4级余震的可能。同时指出,此次地震打破华南沿海地区长达16年的5级地震平静,对华南中强地震活动可能有一定指示意义。此次地震准确的震后趋势判定意见,为政府应急决策提供了参考,为抗震救灾指挥部在2016年8月2日强台风“妮妲”登录震中区前结束此次地震现场应急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6.3 震后响应苍梧MS5.4地震造成广西大部分地区、广东及湖南部分地区震感强烈。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迅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在中国地震局领导下,会同局有关单位及震区各市、县(区)地震部门成立现场联合指挥部,下设协调秘书、灾害调查、地震监测、宣传报道和应急保障工作组,共同开展现场工作。在震中区迅速架设6个流动台组成的流动地震监测台网,后方各工作组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地震监测预报组全力做好地震速报,并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及邻省地震预报专家联合会商,做好震后趋势判定工作,及时将震情及震后趋势判定意见报告抗震救灾指挥部,供应急决策参考。
7 结论与讨论综上所述,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苍梧MS5.4地震序列余震少,强度低,衰减快,是少震弱震区的1次孤立型地震,也是1959年以来广西陆地区域发生的最大地震。此次地震大范围有感,无人员伤亡。
(2) 苍梧MS5.4地震烈度等震线呈椭圆形,长轴近SN向,与控震断裂——贺街—夏郢断裂走向基本一致。地震主破裂面走向NNW,呈左旋走滑性质。该地震未形成地表破裂,且震中区附近地质构造资料不够详尽,发震断层的准确判定难度较大,初步认定发震构造可能为NNW向分支断层。
(3) 桂东南和桂西北是广西中强地震活动主体区域,是近年来广西中小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区域,广西地区历史上的大多数5级以上地震及陆域范围内的6级以上地震均发生在以上2个区域。在此次苍梧MS5.4地震发生前,广西地区测震学和地球物理异常变化较少,主要以中期异常为主,短临异常不明显。
2015年贵州剑河5.5级、2016年广西苍梧MS5.4地震均发生在少震、弱震地区,且均在中国大陆东部6级以上地震超长平静和东南沿海地震带5.5级以上地震长期平静的背景下发生,对大陆东部强震活动有何指示意义,值得开展深入研究。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局.贺县幅地质图[CM].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65. | |
国家地震局《深部物探成果》编写组. 中国地壳上地幔地球物理探测成果[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6. | |
郭培兰, 史水平, 阎春恒, 等. 2013年2月20日广西平果4.5级地震震害及地震前兆异常特征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6, 37(2): 6-14. | |
胡聿明, 时振梁, 张裕明, 等. 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教程[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9: 194-202. | |
李细光, 史水平, 黄洋, 等. 广西及其邻区现今构造应力场研究[J]. 地震研究, 2007, 30(3): 235-240. DOI:10.3969/j.issn.1000-0666.2007.03.006 | |
廖超明, 马艳, 潘元进, 等. 广西区域现今地壳运动与应变的GPS监测分析[J]. 测绘学报, 2015, 44(8): 858-865. | |
刘特培, 秦乃岗, 陈玉桃. 阳江MS 4.9地震活动特征、影响场及应急对策[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5, 26(6): 33-41. DOI:10.3969/j.issn.1003-3246.2005.06.006 | |
莫敬业. 广西通志——地震志[M]. 南宁: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0: 10-11. | |
聂晓红, 王琼.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 7.3地震前地震活动特征分析[J]. 中国地震, 2014, 30(2): 208-218. DOI:10.3969/j.issn.1001-4683.2014.02.008 | |
汤兰荣, 吕坚, 曾新福. 赣南及邻区的地震活动特征[J]. 华北地震科学, 2017, 35(2): 82-88. DOI:10.3969/j.issn.1003-1375.2017.0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