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 Vol. 39 Issue (6): 173-180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18.06.025
0

引用本文  

王艳, 何案华, 邓卫平, 等. 永清MS 4.3地震前永清井水温异常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 39(6): 173-180.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18.06.025.
Wang Yan, He Anhua, Deng Weiping, et al. Analysis of the water temperature anomaly in Yongqing well before Yongqing MS 4.3 earthquake[J].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2018, 39(6): 173-180.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18.06.025.

基金项目

河北省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面上项目(项目编号:DZ201705090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772256);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业务专项(项目编号:ZDJ2017-25)

通信作者

何案华(1979-), 男,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地震地下水观测技术与理论方法研究工作。E-mail:dqs_hah@163.com

作者简介

王艳(1981-), 女, 工程师, 主要从事地下流体监测预报工作。E-mail:43395571@qq.com

文章历史

本文收到日期:2018-07-19
永清MS 4.3地震前永清井水温异常分析
王艳 1, 何案华 2,3, 邓卫平 2,3, 戴应洪 4, 吕文青 1, 王会芳 1     
1. 中国河北 074211 河北省地震局保定中心台;
2. 中国北京 100085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地壳动力学实验室);
3. 中国北京 100085 北京市地震观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 中国重庆 400056 重庆市地震局
摘要:2017年12月永清井观测温度急剧下降,采用该井水温、水位多年观测数据,从仪器测量原理及精细温度梯度测量出发,结合井孔资料,认为该变化为永清MS 4.3地震(井震距 < 30 km)发生前的异常信息。利用正弦累加模型计算温度异常持续时间和幅度,发现该异常变化存在2个周期:①周期42天,温度变化幅度为0.042 12℃;②周期16.77天,温度变化幅度为0.018 62℃。分析认为,区域应力状态发生变化,使含水层渗透性受到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到井下温度传感器安放处水温。地震发生后近距离观测到水温异常变化尚属首次,利用模型对变化时间与幅度进行量化提取,可为经验预报、统计预报提供经典震例。
关键词永清井    永清MS 4.3地震    水温异常    
Analysis of the water temperature anomaly in Yongqing well before Yongqing MS 4.3 earthquake
Wang Yan1, He Anhua2,3, Deng Weiping2,3, Dai Yinghong4, Lü Wenqing1, Wang Huifang1     
1. Baoding Central Seismic Station, Hebei Earthquake Agency, Hebei Province 074211, China;
2. Institute of Crustal Dynam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Crustal Dynamics Laboratory), Beijing 100085, China;
3. Beijing Earthquake Observ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Beijing 100085, China;
4. Chongqing Earthquake Agency, Chongqing 400056, China
Abstract: The pre-seismic abnormal information was found, through the multi-year observed data and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in groundwater temperature of Yongqing well before Yongqing earthquake (MS 4.3, distance to epicenter < 30 km). This abnormal information was the first detected in the area where close to the epicenter. The pre-seismic abnormal information presented that quickly declined from December 2017 and sustained for 40 days. Two periods were found by the sinusoidal accumulation model, one was the 42 days with amplitude of 0.042 12℃ and another was 16.77 days with amplitude of 0.018 62℃. We considered that the groundwater temperature dynamic was determined by the permeability changing, which was affected by the local stress state. This study can provide the valuable earthquake case for empirical and statistical prediction of earthquake through the computation the duration and amplitude in quantity.
Key words: Yongqing well    Yongqing MS 4.3 earthquake    water temperature anomaly    
0 引言

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SZW系列高精度石英温度计的研制成功与推广应用,地震地下水温度测量方法得到飞速发展。自开展水温观测以来,已积累大量异常变化实例。研究表明,地下水温度异常在地震前表现出较高灵敏性,存在可靠异常变化信息,如:刘耀炜等(2008)分析宁洱6.4级地震认为,地震前云南地区出现群体性水温异常变化,临震表现为温度升高异常,中期为上升转折性异常;何案华等(2012)通过对青海省玉树与德令哈2口井水温数据进行分析,认为玉树井水温异常幅度随震级与震中距的不同呈规律性变化,具体表现在:震级越大,井震距越小,对应异常幅度越大,异常持续时间越长;蒲小武等(2014)利用一阶差分值、月变差率等方法,对甘东南4井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汶川地震前水温测值均出现明显地快速上升变化;夏开平等(2016)对澄江井水温多年异常进行分析,认为澄江井水温以突降型短临异常为主;杨晓霞等(2016)分析尼泊尔8.1级地震认为,地震前玉树井水温打破原有年变趋势,加速上升;王凤琴等(2016)对盖州市4.3级地震进行分析,认为地震前岫1井水温异常升高,转为平缓趋势时发生地震;何案华等(2017)通过川03井不同层位水温对汶川地震的响应过程,提出底层(765 m)水温在地震前50天前后存在明显下降异常,地震后恢复。

以上对地下水温度在地震前存在的异常变化尚处于定性分析阶段,无相关定量分析结果,且多涉及远场(或中间场,井震距大于100 km)地震,而对于近场(或井震距<100 km)地震(近震)鲜有报道。

北京时间2018年2月12日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发生MS 4.3地震。据统计,震中周边200 km内近5年来共发生11次3级以上地震,最大地震为2014年9月6日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4.3级地震(距本次震中150 km),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刘桂萍介绍,1900年以来,震中区50 km范围内未记录到5级以上地震,距离最近的5级以上地震为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5.1级地震,距本次震中区约60 km。此次永清MS 4.3地震发生前,永清地震台观测井水温测项(井震距<30 km)出现异常,本文主要阐述该异常与此次永清地震的相关性。

1 井孔概况

华北平原沉降带冀中拗陷部位是新生代以来的沉降区,主要地层包括震旦亚界震旦系中统、第三系、第四系等,存在2条重要活动断裂,即NNE向河西务断裂和NE向牛东断裂,永清井即位于华北平原沉降带冀中拗陷北部牛东断裂带[图 1(a)]。

图 1 永清井基础资料 (a)区域构造;(b)井孔结构柱状 Fig.1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Yongqing well

永清井位于永清县城西南约10 km罗家营村东北,终孔井深1 274.11 m,井口标高67 m,套管深度1 061 m,直径216 mm,裸眼段出水,顶板埋深1 065.3 m,裸孔过水段208.8 m,含水层岩性为震旦系白云岩,地下水类型为震旦亚界雾迷山组岩溶承压水。成井时为自流热水井,泄流口水温72℃,受地热开发影响,1995年底观测井断流,改为静水位观测。

永清井水温观测采用SZW-1A型石英晶体温度计,分辨力为0.000 1℃,观测精度为0.03℃,数字化水温探头放置在井下185 m处[图 1(b)];水位观测采用ZKGD3000NL水位仪,其分辨力为0.001 m;2套仪器数据采集率均为1次/min。

永清井水温度年变曲线正常,变化趋势为冬季下降,春秋上升,年变曲线具有稳定下降型动态。

2 数据处理及异常信息提取 2.1 数据变化正常背景

(1)长趋势变化。选取2012年至2018年初永清井水位、水温观测数据,对比分析观测数据长期变化趋势,观测曲线见图 2。由图 2可见,水位以8.17 m/a的速率下降[图 2(a)图 2(b)],同时水温以0.07 ℃/a的速率下降[图 2(c)图 2(d)];二者下降速率比为0.857 ℃/hm,单纯从该数值而言,与水温梯度6.33 ℃/hm关系不大;在井水位多年变化趋势中,年变化幅度约20 m,且呈较强年变规律(水位受附近抽水开采、降雨条件影响较大);水温显示出较弱的年变规律,去趋势后年变幅度在[-0.015 0.015]区间。

图 2 2012—2018年永清井水位、水温去趋势前后分钟值曲线 (a)井水位分钟值曲线;(b)井水位去趋势后分钟值曲线;
(c)井水温分钟值曲线;(d)井水温去趋势后分钟值曲线
Fig.2 The original observed curve and the de-trended curve of water level and temperature in Yongqing well from 2012 to 2018

(2)年变化。选取2012年永清井水位与水温观测数据对比变化规律,去趋势后观测曲线见图 3。由图 3可见,水位年最低值出现在3月中旬,最高值在10月中旬;水温年变规律较弱;井水温度的长期下降趋势变化,独立于水位变化,而温度下降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何案华等,2017)。

图 3 永清井2012全年井水位、井水温去趋势后对比 Fig.3 Comparison of detrend water level and temperature in Yongqing well in 2012

结合图 2图 3可知,水温多年变化(去趋势后)稳定,2016年9月由于永清站装修,温度传感器重新安装,井水观测温度出现小幅度抬升,但仍保持原有变化趋势,说明水温仪工作正常,仅观测位置出现细微变化。2017年12月30日起,永清井观测温度急剧下降,因水温独立于水位发生变化,下文仅就该温度下降变化进行分析。

2.2 水温梯度测量

为落实永清井水温下降异常,笔者于2018年6月5日—6日对水温梯度进行精细测量,对于井下50—400 m,采用20 m深度步长进行温度梯度测量,其中50—110 m共4个测量点处于空气段,130 m以下温度传感器入水;180—195 m段进行加密观测,测量步进为2 m。温度梯度测量结果见表 1图 4

图 4 温度梯度曲线 Fig.4 Temperature gradient curve
表 1 测量结果 Tab.1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表 1图 4可见,井下50 m处明显受气温影响,在温度梯度测量曲线中予以剔除;全井温度梯度处于正梯度,平均数值为6.33 ℃/hm,明显高于平均地温梯度(约2.5 ℃/hm—3 ℃/hm),说明永清井地处地热异常区,经查证,2013年1月,永清县经国土资源部批准,被命名为全国第三批“中国温泉之乡”;梯度最高点出现在井下200 m附近,达8.74 ℃/hm,因缺少井孔含水层分布的详细资料,据He等(2016)经验推测,此处可能存在相对高温(深循环)含水层;井下180—195 m加密段温度梯度区间为4.5 ℃/hm—6.5 ℃/hm,呈宽幅振荡趋势,说明该深度段含水层水流横向交替比较剧烈,而纵向交替相对较弱,可见永清井地下水温度测项对于地壳活动的观测较灵敏。

2.3 水温异常

由永清井多年水温观测曲线[图 2(c)图 2(d)]可知,观测井水温比较稳定,2017年10月25日出现异常波动,12月30日前后异常加速(图 5),2018年2月6日—8日温度传感器因装修导致电缆受损而进行维修,2月12日18时31日发生永清MS 4.3地震,井震距28.8 km,可采用以下类似傅里叶展开的模型对异常信息进行量化计算。

$ y = \sum\limits_{i = 1}^n {{a_i} \cdot \sin \left({{b_i}x + {c_i}} \right)} $ (1)
图 5 永清井水温异常量化曲线 (a)2017年7月21日至2018年5月25日去趋势数据曲线;(b)2017年10月25日至2018年2月26日量化曲线 Fig.5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pre-seismic abnormal information in groundwater temperature of Yongqing well

式中,a为幅度,b为频率,c为每个正弦分量的相位常数,n为正弦分量数据。与傅里叶变换不同,该模型不包含常数项。采用该模型,对永清井2017年7月21日至2018年5月25日水温观测数据进行去趋势分析,并选取2017年10月25日水温异常出现至永清MS 4.3地震发生后2018年2月26日的一段数据进行量化计算,结果见图 5,图中红线是拟合曲线,蓝色线是日均值曲线。

采用上述模型,对永清井水温观测数据进行3阶拟合,得到决定系数R2 = 0.992 5。3阶拟合系数见表 2。由表 2可见,3阶拟合系数主要由前2项决定(i =1,2),当i = 2时,幅度为0.042 13,相应周期为965.3小时,约40.22天,从实际情况看,对应时段为2017年12月30日至地震发生的2018年2月12日;当i =1时,幅度为0.018 62,相应周期为402.6小时,约16.77天。

表 2 永清井水温观测数据3阶拟合系数 Tab.2 Third-order fitting factor of water temperature of Yongqing well
3 异常机理

由于SZW石英晶体温度传感器采用频率信号传输,长距离传输过程中信号幅度衰减对测量结果不会产生附加误差,加上永清井多年稳定下降的年变规律,可得出,2016年9月永清台装修对传感器电缆造成的损坏,未影响传感器正常使用,从传感器重新安装(2016年9月)到异常出现(2017年12月)水温观测动态曲线[图 2(d)]可见,仪器仍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因此,由水位未造成水温异常以及传感器工作正常状态可知,此次水温异常确信度较高。

由永清井温度梯度测量结果可知,永清井处于地热异常区,井下200 m可能存在相对高温(深循环)含水层,传感器观测段(180—195 m)温度梯度呈宽幅振荡,说明永清井地下水温度测项对地壳活动观测灵敏度较高。

永清井水温2017年12月30日起下降速率增大,2017年7月1日至12月30日下降速率(按日均值计算)为2.796 7×10-4 ℃/d,2017年12月30日至2018年1月10日下降速率约2.763 6×10-3 ℃/d,2018年1月10日起下降速率约1.477 8×10-3 ℃/d。可见,2017年12月30日前后水温下降速率相差约1个量级,通过对异常时段进行量化分析,得到相应周期为965.3小时,约40.22天,对应时间段为2017年12月30日至地震发生(2018年2月12日)。依据公式(1)建立的预测模型,为利用地下水温度进行可量化异常信息提取开辟了新思路,对于经验预报、统计预报而言,尤为重要,有待积累更多震例进行验证与完善。永清井浅层水温观测数据自2018年2月12日永清MS 4.3地震发生后在正常范围内变化,处于稳定状态,数据多用于年度趋势会商,未进行地震短临预测,水温下降是否对应近场地震,有待进一步查证。

综上所述,此次永清井水温异常变化对近场地震(井震距<30 km)可信度较高,对于温度异常的认识,前人曾提出地下热流面抬升导致地下气体逸出(Gorny et al,1988Salman et al,1992)、板块蠕变摩擦(Fulton et al,2013)、电磁场异常(Freund,2002)以及马瑾院士团队提出的岩石亚失稳阶段的升温等假说(马瑾等,2010陈顺云等,2013任雅琼等,2013),尚需密集实验场数据支撑。由永清井温度梯度变化可知,温度传感器安装位置在井—含水层水流交替较剧烈段,传感器温度受制于含水层的渗透性,一旦区域受压应力状态控制,渗透性将减弱,带来的热水也将减少,导致传感器所测温度降低;地震发生以后,应力状态恢复,井水温度恢复到正常变化状态。以上结论根据温度梯度测量结果进行推断,需要密集的水文地质资料及应力应变观测数据支撑,而以现有观测水平远未达到量化机理研究。从应力状态到含水层渗透率的微变化,从而间接产生水温的异常变化,从温度异常与持续时间比来看,其变化缓慢,推断含水层参数(渗透率)变化微小,甚至未影响到水位波动,或者水位的缓慢变化被上层其他含水层中和(渗漏)。

假设上述应力状态控制含水层渗透性、含水层渗透性影响水温变化机理成立,则应力变化幅度多大才会影响含水层渗透性变化,且可影响的三维空间多大、应力积累时间尺度如何界定等,一系列关系到利用水温异常进行地震预测、预报的问题有待解决,有待高密度台网监测数据支持。

4 结束语

由仪器观测原理、永清井精细温度梯度测量以及长期温度动态背景可知,永清井水温2017年12月开始的加速下降,是少数井震距在30 km以内的异常信息,作为永清MS 4.3地震异常的可信度较高。由于缺少高密度观测网,对于小量级地震产生的异常范围及出现异常的观测手段,暂无法给出明确答案。因此,异常机理尚只能由单井单手段“推测”。然而,至少可以说明:水温对于临震的异常表现出较高可信度(车用太等,2003鱼金子等,2012车用太等,2013);多手段、高密度布网,可为异常信息的捕捉、分析提供丰富数据,今后应致力于高密度台网的建设。

参考文献
车用太, 刘喜兰, 姚宝树, 等. 首都圈地区井水温度的动态类型及其成因分析[J]. 地震地质, 2003, 25(3): 403-420. DOI:10.3969/j.issn.0253-4967.2003.03.006
车用太, 鱼金子. 井水温度观测中有待解决的若干基本问题[J]. 中国地震, 2013, 29(3): 306-315. DOI:10.3969/j.issn.1001-4683.2013.03.002
陈顺云, 刘培洵, 刘力强, 等. 芦山地震前康定地温变化现象[J]. 地震地质, 2013, 35(3): 634-640. DOI:10.3969/j.issn.0253-4967.2013.03.017
何案华, 赵刚, 刘成龙, 等. 青海玉树与德令哈地热观测井在汶川与玉树地震前的异常特征[J]. 地球物理学报, 2012, 55(4): 1261-1268. DOI:10.6038/j.issn.0001-5733.2012.04.021
何案华, 邓卫平, 李国佑. 青海地热台网温度漂移问题初步分析[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7, 37(10): 1083-1086.
刘耀炜, 孙小龙, 王世芹, 等. 井孔水温异常与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关系分析[J]. 地震研究, 2008, 31(4): 347-353. DOI:10.3969/j.issn.1000-0666.2008.04.009
马瑾, 陈顺云, 扈小燕, 等. 大陆地表温度场的时空变化与现今构造活动[J]. 地学前缘, 2010, 17(4): 1-14.
蒲小武, 梅东林, 陈彦平, 等. 甘东南4井水温资料在汶川MS 8.0地震前后的异常变化特征分析[J]. 国际地震动态, 2014(2): 17-23. DOI:10.3969/j.issn.0235-4975.2014.02.004
任雅琼, 刘培洵, 马瑾, 等. 亚失稳阶段雁列断层热场演化的实验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13, 56(7): 2348-2357.
王凤琴, 王久明, 白明崇, 等. 营口市盖州市M 4.3级地震前岫1井水温异常变化分析[J]. 防灾减灾学报, 2016, 32(2): 65-71.
夏开平, 毕青, 张体移, 等. 澄江井水温异常映震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6, 37(5): 89-94.
杨晓霞, 孙丽, 孙春玲, 等. 玉树井水温异常与尼泊尔MS 8.1级地震关系[J]. 高原地震, 2016, 28(2): 12-15. DOI:10.3969/j.issn.1005-586X.2016.02.003
鱼金子, 车用太, 何案华. 井水温度动态的复杂性及其机制问题讨论[J]. 国际地震动态, 2012(6): 274
Freund F. Charge generation and propagation in igneous rocks[J]. Journal of Geodynamics, 2002, 33(4/5): 543-570.
Fulton P M, Brodsky E E, Kano Y, et al. Low coseismic friction on the Tohoku-Oki fault determined from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J]. Science, 2013, 342(6 163): 1214-1217.
Gorny V I, Salman A G, Tronin A A, et al. Terrestrial outgoing infrared radiation as an indicator of seismic activity[J]. Proceedings of the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1988, 301(1): 67-69.
He A H, Zhao G, Sun Z H, et al. Co-seismic multilayer water temperature and water leve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Wenchuan and Tohoku-Oki earthquakes in the Chuan no. 03 well, China[J]. Journal of Seismology, 2017, 21(4): 719-734. DOI:10.1007/s10950-016-9631-3
Salman A G, Egan W G, Tronin A A.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of seismic disturbances[C]//Polarization and Remote Sensing,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s and Photonics. San Diego, CA: SPIE, 1992: 20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