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北京 100085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地壳动力学实验室);
3. 中国北京 100085 北京市地震观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 中国重庆 400056 重庆市地震局
2. Institute of Crustal Dynam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Crustal Dynamics Laboratory), Beijing 100085, China;
3. Beijing Earthquake Observ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Beijing 100085, China;
4. Chongqing Earthquake Agency, Chongqing 400056, China
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SZW系列高精度石英温度计的研制成功与推广应用,地震地下水温度测量方法得到飞速发展。自开展水温观测以来,已积累大量异常变化实例。研究表明,地下水温度异常在地震前表现出较高灵敏性,存在可靠异常变化信息,如:刘耀炜等(2008)分析宁洱6.4级地震认为,地震前云南地区出现群体性水温异常变化,临震表现为温度升高异常,中期为上升转折性异常;何案华等(2012)通过对青海省玉树与德令哈2口井水温数据进行分析,认为玉树井水温异常幅度随震级与震中距的不同呈规律性变化,具体表现在:震级越大,井震距越小,对应异常幅度越大,异常持续时间越长;蒲小武等(2014)利用一阶差分值、月变差率等方法,对甘东南4井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汶川地震前水温测值均出现明显地快速上升变化;夏开平等(2016)对澄江井水温多年异常进行分析,认为澄江井水温以突降型短临异常为主;杨晓霞等(2016)分析尼泊尔8.1级地震认为,地震前玉树井水温打破原有年变趋势,加速上升;王凤琴等(2016)对盖州市4.3级地震进行分析,认为地震前岫1井水温异常升高,转为平缓趋势时发生地震;何案华等(2017)通过川03井不同层位水温对汶川地震的响应过程,提出底层(765 m)水温在地震前50天前后存在明显下降异常,地震后恢复。
以上对地下水温度在地震前存在的异常变化尚处于定性分析阶段,无相关定量分析结果,且多涉及远场(或中间场,井震距大于100 km)地震,而对于近场(或井震距<100 km)地震(近震)鲜有报道。
北京时间2018年2月12日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发生MS 4.3地震。据统计,震中周边200 km内近5年来共发生11次3级以上地震,最大地震为2014年9月6日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4.3级地震(距本次震中150 km),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刘桂萍介绍,1900年以来,震中区50 km范围内未记录到5级以上地震,距离最近的5级以上地震为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5.1级地震,距本次震中区约60 km。此次永清MS 4.3地震发生前,永清地震台观测井水温测项(井震距<30 km)出现异常,本文主要阐述该异常与此次永清地震的相关性。
1 井孔概况华北平原沉降带冀中拗陷部位是新生代以来的沉降区,主要地层包括震旦亚界震旦系中统、第三系、第四系等,存在2条重要活动断裂,即NNE向河西务断裂和NE向牛东断裂,永清井即位于华北平原沉降带冀中拗陷北部牛东断裂带[图 1(a)]。
永清井位于永清县城西南约10 km罗家营村东北,终孔井深1 274.11 m,井口标高67 m,套管深度1 061 m,直径216 mm,裸眼段出水,顶板埋深1 065.3 m,裸孔过水段208.8 m,含水层岩性为震旦系白云岩,地下水类型为震旦亚界雾迷山组岩溶承压水。成井时为自流热水井,泄流口水温72℃,受地热开发影响,1995年底观测井断流,改为静水位观测。
永清井水温观测采用SZW-1A型石英晶体温度计,分辨力为0.000 1℃,观测精度为0.03℃,数字化水温探头放置在井下185 m处[图 1(b)];水位观测采用ZKGD3000NL水位仪,其分辨力为0.001 m;2套仪器数据采集率均为1次/min。
永清井水温度年变曲线正常,变化趋势为冬季下降,春秋上升,年变曲线具有稳定下降型动态。
2 数据处理及异常信息提取 2.1 数据变化正常背景(1)长趋势变化。选取2012年至2018年初永清井水位、水温观测数据,对比分析观测数据长期变化趋势,观测曲线见图 2。由图 2可见,水位以8.17 m/a的速率下降[图 2(a),图 2(b)],同时水温以0.07 ℃/a的速率下降[图 2(c),图 2(d)];二者下降速率比为0.857 ℃/hm,单纯从该数值而言,与水温梯度6.33 ℃/hm关系不大;在井水位多年变化趋势中,年变化幅度约20 m,且呈较强年变规律(水位受附近抽水开采、降雨条件影响较大);水温显示出较弱的年变规律,去趋势后年变幅度在[-0.015 0.015]区间。
(2)年变化。选取2012年永清井水位与水温观测数据对比变化规律,去趋势后观测曲线见图 3。由图 3可见,水位年最低值出现在3月中旬,最高值在10月中旬;水温年变规律较弱;井水温度的长期下降趋势变化,独立于水位变化,而温度下降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何案华等,2017)。
结合图 2、图 3可知,水温多年变化(去趋势后)稳定,2016年9月由于永清站装修,温度传感器重新安装,井水观测温度出现小幅度抬升,但仍保持原有变化趋势,说明水温仪工作正常,仅观测位置出现细微变化。2017年12月30日起,永清井观测温度急剧下降,因水温独立于水位发生变化,下文仅就该温度下降变化进行分析。
2.2 水温梯度测量为落实永清井水温下降异常,笔者于2018年6月5日—6日对水温梯度进行精细测量,对于井下50—400 m,采用20 m深度步长进行温度梯度测量,其中50—110 m共4个测量点处于空气段,130 m以下温度传感器入水;180—195 m段进行加密观测,测量步进为2 m。温度梯度测量结果见表 1、图 4。
由表 1、图 4可见,井下50 m处明显受气温影响,在温度梯度测量曲线中予以剔除;全井温度梯度处于正梯度,平均数值为6.33 ℃/hm,明显高于平均地温梯度(约2.5 ℃/hm—3 ℃/hm),说明永清井地处地热异常区,经查证,2013年1月,永清县经国土资源部批准,被命名为全国第三批“中国温泉之乡”;梯度最高点出现在井下200 m附近,达8.74 ℃/hm,因缺少井孔含水层分布的详细资料,据He等(2016)经验推测,此处可能存在相对高温(深循环)含水层;井下180—195 m加密段温度梯度区间为4.5 ℃/hm—6.5 ℃/hm,呈宽幅振荡趋势,说明该深度段含水层水流横向交替比较剧烈,而纵向交替相对较弱,可见永清井地下水温度测项对于地壳活动的观测较灵敏。
2.3 水温异常由永清井多年水温观测曲线[图 2(c),图 2(d)]可知,观测井水温比较稳定,2017年10月25日出现异常波动,12月30日前后异常加速(图 5),2018年2月6日—8日温度传感器因装修导致电缆受损而进行维修,2月12日18时31日发生永清MS 4.3地震,井震距28.8 km,可采用以下类似傅里叶展开的模型对异常信息进行量化计算。
$ y = \sum\limits_{i = 1}^n {{a_i} \cdot \sin \left({{b_i}x + {c_i}} \right)} $ | (1) |
式中,a为幅度,b为频率,c为每个正弦分量的相位常数,n为正弦分量数据。与傅里叶变换不同,该模型不包含常数项。采用该模型,对永清井2017年7月21日至2018年5月25日水温观测数据进行去趋势分析,并选取2017年10月25日水温异常出现至永清MS 4.3地震发生后2018年2月26日的一段数据进行量化计算,结果见图 5,图中红线是拟合曲线,蓝色线是日均值曲线。
采用上述模型,对永清井水温观测数据进行3阶拟合,得到决定系数R2 = 0.992 5。3阶拟合系数见表 2。由表 2可见,3阶拟合系数主要由前2项决定(i =1,2),当i = 2时,幅度为0.042 13,相应周期为965.3小时,约40.22天,从实际情况看,对应时段为2017年12月30日至地震发生的2018年2月12日;当i =1时,幅度为0.018 62,相应周期为402.6小时,约16.77天。
由于SZW石英晶体温度传感器采用频率信号传输,长距离传输过程中信号幅度衰减对测量结果不会产生附加误差,加上永清井多年稳定下降的年变规律,可得出,2016年9月永清台装修对传感器电缆造成的损坏,未影响传感器正常使用,从传感器重新安装(2016年9月)到异常出现(2017年12月)水温观测动态曲线[图 2(d)]可见,仪器仍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因此,由水位未造成水温异常以及传感器工作正常状态可知,此次水温异常确信度较高。
由永清井温度梯度测量结果可知,永清井处于地热异常区,井下200 m可能存在相对高温(深循环)含水层,传感器观测段(180—195 m)温度梯度呈宽幅振荡,说明永清井地下水温度测项对地壳活动观测灵敏度较高。
永清井水温2017年12月30日起下降速率增大,2017年7月1日至12月30日下降速率(按日均值计算)为2.796 7×10-4 ℃/d,2017年12月30日至2018年1月10日下降速率约2.763 6×10-3 ℃/d,2018年1月10日起下降速率约1.477 8×10-3 ℃/d。可见,2017年12月30日前后水温下降速率相差约1个量级,通过对异常时段进行量化分析,得到相应周期为965.3小时,约40.22天,对应时间段为2017年12月30日至地震发生(2018年2月12日)。依据公式(1)建立的预测模型,为利用地下水温度进行可量化异常信息提取开辟了新思路,对于经验预报、统计预报而言,尤为重要,有待积累更多震例进行验证与完善。永清井浅层水温观测数据自2018年2月12日永清MS 4.3地震发生后在正常范围内变化,处于稳定状态,数据多用于年度趋势会商,未进行地震短临预测,水温下降是否对应近场地震,有待进一步查证。
综上所述,此次永清井水温异常变化对近场地震(井震距<30 km)可信度较高,对于温度异常的认识,前人曾提出地下热流面抬升导致地下气体逸出(Gorny et al,1988;Salman et al,1992)、板块蠕变摩擦(Fulton et al,2013)、电磁场异常(Freund,2002)以及马瑾院士团队提出的岩石亚失稳阶段的升温等假说(马瑾等,2010;陈顺云等,2013;任雅琼等,2013),尚需密集实验场数据支撑。由永清井温度梯度变化可知,温度传感器安装位置在井—含水层水流交替较剧烈段,传感器温度受制于含水层的渗透性,一旦区域受压应力状态控制,渗透性将减弱,带来的热水也将减少,导致传感器所测温度降低;地震发生以后,应力状态恢复,井水温度恢复到正常变化状态。以上结论根据温度梯度测量结果进行推断,需要密集的水文地质资料及应力应变观测数据支撑,而以现有观测水平远未达到量化机理研究。从应力状态到含水层渗透率的微变化,从而间接产生水温的异常变化,从温度异常与持续时间比来看,其变化缓慢,推断含水层参数(渗透率)变化微小,甚至未影响到水位波动,或者水位的缓慢变化被上层其他含水层中和(渗漏)。
假设上述应力状态控制含水层渗透性、含水层渗透性影响水温变化机理成立,则应力变化幅度多大才会影响含水层渗透性变化,且可影响的三维空间多大、应力积累时间尺度如何界定等,一系列关系到利用水温异常进行地震预测、预报的问题有待解决,有待高密度台网监测数据支持。
4 结束语由仪器观测原理、永清井精细温度梯度测量以及长期温度动态背景可知,永清井水温2017年12月开始的加速下降,是少数井震距在30 km以内的异常信息,作为永清MS 4.3地震异常的可信度较高。由于缺少高密度观测网,对于小量级地震产生的异常范围及出现异常的观测手段,暂无法给出明确答案。因此,异常机理尚只能由单井单手段“推测”。然而,至少可以说明:水温对于临震的异常表现出较高可信度(车用太等,2003;鱼金子等,2012;车用太等,2013);多手段、高密度布网,可为异常信息的捕捉、分析提供丰富数据,今后应致力于高密度台网的建设。
车用太, 刘喜兰, 姚宝树, 等. 首都圈地区井水温度的动态类型及其成因分析[J]. 地震地质, 2003, 25(3): 403-420. DOI:10.3969/j.issn.0253-4967.2003.03.006 | |
车用太, 鱼金子. 井水温度观测中有待解决的若干基本问题[J]. 中国地震, 2013, 29(3): 306-315. DOI:10.3969/j.issn.1001-4683.2013.03.002 | |
陈顺云, 刘培洵, 刘力强, 等. 芦山地震前康定地温变化现象[J]. 地震地质, 2013, 35(3): 634-640. DOI:10.3969/j.issn.0253-4967.2013.03.017 | |
何案华, 赵刚, 刘成龙, 等. 青海玉树与德令哈地热观测井在汶川与玉树地震前的异常特征[J]. 地球物理学报, 2012, 55(4): 1261-1268. DOI:10.6038/j.issn.0001-5733.2012.04.021 | |
何案华, 邓卫平, 李国佑. 青海地热台网温度漂移问题初步分析[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7, 37(10): 1083-1086. | |
刘耀炜, 孙小龙, 王世芹, 等. 井孔水温异常与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关系分析[J]. 地震研究, 2008, 31(4): 347-353. DOI:10.3969/j.issn.1000-0666.2008.04.009 | |
马瑾, 陈顺云, 扈小燕, 等. 大陆地表温度场的时空变化与现今构造活动[J]. 地学前缘, 2010, 17(4): 1-14. | |
蒲小武, 梅东林, 陈彦平, 等. 甘东南4井水温资料在汶川MS 8.0地震前后的异常变化特征分析[J]. 国际地震动态, 2014(2): 17-23. DOI:10.3969/j.issn.0235-4975.2014.02.004 | |
任雅琼, 刘培洵, 马瑾, 等. 亚失稳阶段雁列断层热场演化的实验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13, 56(7): 2348-2357. | |
王凤琴, 王久明, 白明崇, 等. 营口市盖州市M 4.3级地震前岫1井水温异常变化分析[J]. 防灾减灾学报, 2016, 32(2): 65-71. | |
夏开平, 毕青, 张体移, 等. 澄江井水温异常映震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6, 37(5): 89-94. | |
杨晓霞, 孙丽, 孙春玲, 等. 玉树井水温异常与尼泊尔MS 8.1级地震关系[J]. 高原地震, 2016, 28(2): 12-15. DOI:10.3969/j.issn.1005-586X.2016.02.003 | |
鱼金子, 车用太, 何案华. 井水温度动态的复杂性及其机制问题讨论[J]. 国际地震动态, 2012(6): 274 | |
Freund F. Charge generation and propagation in igneous rocks[J]. Journal of Geodynamics, 2002, 33(4/5): 543-570. | |
Fulton P M, Brodsky E E, Kano Y, et al. Low coseismic friction on the Tohoku-Oki fault determined from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J]. Science, 2013, 342(6 163): 1214-1217. | |
Gorny V I, Salman A G, Tronin A A, et al. Terrestrial outgoing infrared radiation as an indicator of seismic activity[J]. Proceedings of the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1988, 301(1): 67-69. | |
He A H, Zhao G, Sun Z H, et al. Co-seismic multilayer water temperature and water leve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Wenchuan and Tohoku-Oki earthquakes in the Chuan no. 03 well, China[J]. Journal of Seismology, 2017, 21(4): 719-734. DOI:10.1007/s10950-016-9631-3 | |
Salman A G, Egan W G, Tronin A A.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of seismic disturbances[C]//Polarization and Remote Sensing,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s and Photonics. San Diego, CA: SPIE, 1992: 205-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