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河北 050021 石家庄市地震局
2. Shijiazhuang Earthquake Agency, Hebei Province 050021, China
地震是在地壳应力积累—释放的复杂力学过程中发生的。地下流体观测井水位观测是当前地震前兆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深井水位,作为地表监测手段, 对地震的短临预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动水位观测井有自流现象,动水位蕴含的地震前兆信息更加丰富,观测设备较静水位观测更加复杂,也相应增加了维护难度,尤其是一部分石油勘探井存在原油溢出现象,严重干扰了动水位观测,因此井口装置是否合理显得尤为重要。
1 小马村井观测背景小马井是石家庄市区地震观测深水自流井,原为华北油田勘探井,1979年初改为地震观测井。目前模拟水位和数字化水位并行观测,有上下2组产水段,现观测上组水段,埋深2 09l—2 238.4 m,厚度147.4 m。小马井岩性是侏罗系砂岩、砾岩、夹泥岩,射孔段厚41.4 m,孔密10个/m,孔数计414个。经抽水测试为低产水量、高水头含水层。目前每日自溢水12.0 L左右,水头高度7 m以上。为CaCl2型水,矿化度1.52 g/L。此外少许原油随水溢出,日产油量约0.4 kg。
小马井原动水位观测系统(管路结构)包括主井管、油水分离罐、观测管、竖直排水流流量控制器和水浴锅(图 1)。观测管与主井管相连接,1英寸横管伸至主井管中心处,原油积聚在主管顶部,需定期排除,同时记录产油量(亦为一项观测指标)。除油后,迅速注入原井水,以保持除油前观测水面位置。选用一个可调节流量玻璃阀门与一个分液漏斗,从而实现小流量稳定排水。
![]() |
图 1 小马村井井口管路装置 (a)主井管;(b)油水分离管;(c)观测管;(d)过波滤脱气装置;(e)竖直排水装置 Fig.1 Wellhead piping device schematic of Xiaoma village well |
经观察,该井口防堵塞排水口易堵塞,造成观测误差。另外,两级油水分离装置与1个模拟水位观测管(油水分离装置和模拟水位观测管与主井管直径一样),造成水位观测资料精度降低。小马井几乎无固体潮汐现象。
小马村井井口观测装置主要采取两级油水分离装置的设计,即主井管与副井管通过连通管与油水分离装置相连接,模拟水位仪器及数字化观测仪器主要放置于副井管中。该设计主要问题在于副井管(模拟水位观测管)与油水分离装置横截面较大,压力受力面积较大,因p=F/S,在F不变的条件下,S越大,p越小,同时因p=ρgh,p越小,h越小。因油水分离装置、防堵塞装置等与副井管(模拟水位观测管)连通装置横截面较大,造成固体潮引起的水位观测值变化不明显。
小马村井原使用的防堵塞装置设备老化,设计不合理。原装置主要采用蓄水罐加连通管、泄流管的设计,主要问题在于泄流管与蓄水罐罐体相对固定,泄流口口径较小,容易造成水中沉积物堵塞泄流口,且很难清洗。泄流口堵塞后,蓄水罐无法自流保持水压平衡,逐渐上升的水压通过与蓄水罐相连的连通管,反作用于模拟水位观测管,造成观测仪器出现较大误差。
为解决上述问题,应通过实验方式明确无法观测到固体潮现象的原因,并对排水装置进行改造,提高观测数据质量。
2 固体潮汐观测实验固体潮汐是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固体地球产生的周期性形变现象。水井水位的潮汐主要是由固体潮体应变和大气潮引起的,多年研究与观测证明,一些承压井能够记录到良好的水位潮汐现象,而固体潮作为目前少数可以精确计算的力源之一(通过对井—含水层系统记录潮汐现象,如潮汐因子与相位变化等信息进行提取、计算和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孕震过程中地壳介质与岩石性质变化。
小马村井有1个主井管和3个副管,3个副管的总横截面积是主井管的几倍,用来防止主井管堵塞,但是也导致主井管水位涨落不明显,水位固体潮汐不明显、数据精度不高、映震能力不好。
2017年11月29日—12月6日对小马村井动水位进行固体潮汐观测实验。具体实验步骤如下:将数字化水位传感器直接投入主井管,传感器放置深度与原观测位置相同,为防止上浮原油堵塞水位传感器导气孔,用涂有防油污材料的海绵包裹;关闭油水分离管,主井管直接与防堵塞油水分离装置连接;收集11月30日—12月5日观测数据,与正常时段5月7日—12日、11月1日—6日(2个时段均为农历当月十二至十九,此时固体潮汐明显)的固体潮汐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实验数据与原观测数据曲线见图 2,明显可见实验过程中数据变化幅度较大。计算得到各时段潮汐因子,其中5月20日—6月20日为0.028 8,10月10日—11月10日为0.044 0,11月20日—12月20日为0.121 7,可知实验期间固体潮汐因子明显较大,固体潮汐明显加强,观测实验初见成效。
![]() |
图 2 实验数据与原观测数据曲线形对比 Fig.2 Comparison between experimental data and original observation data |
小马村井原竖直排水装置由于设计不完善,排水口容易因水中油污附着造成堵塞,堵塞后需人工调节排水口流量,容易造成观测误差。为解决该问题,设计一款防堵塞排水装置(图 3),既能分离油水、稳定排水流量,又能防止堵塞,提升数据观测精度。
![]() |
图 3 改造后防堵塞装置示意 Fig.3 Modified anti-clogging device |
根据小马村井水流量(0.137 mL/min),防堵塞针使用0.48 mm直径的(玻璃)微型注射器,定时往复一次推拉,即可防止堵塞。平时该针杆处于出水口外侧,水从出水口流出;装置可固定,避免操作时装置晃动引起水位值的变化。该排水口防堵塞装置便于加工、清洗、更换及日常维护。
2017年12月19日将该新型防堵塞装置安装在小马村井,实际使用效果良好,排水口堵塞现象消失。新型防堵塞装置容积较原装置小得多,减小了主井管水位上升需填充的副管容积,可有效提高观测数据精度。
4 结论小马村动水位观测井防堵塞装置是恒定出水口通道(相当于限流阀作用),流量随水位值的高低而变化,如发生堵塞现象,即可使用装置上定位的恒定尺寸捅针推进,然后拉出到位,1 s内即可将堵塞物去掉,保证原水流量而不影响水位值变化。若装置内的海绵被油污堵塞,更换海绵即可,拆卸方便,使用橡胶圈密封,可在10 min内完成操作。小马村动水位观测井防堵塞排水装置改造完成后,经过一个多月的使用,出水口无堵塞现象发生,证明防堵塞装置设置成功。
由于小马村观测井存在油污上漂,为达到模拟水位观测,在主井管外增加1个水位观测副管及2个水与油污分离装置和1个防堵塞泄流装置,这些辅助装置横截面是主井管的几倍,如主井管水位上升3 mm,而水位仪观测数值小于1 mm,观测井基本观测不到固体潮汐,通过本次观测井固体潮汐实验和排水装置改造,该井固体潮汐比较明显,实验成功,为今后小马村井的改造提供了科学依据。
邓亮, 刘春平, 万飞, 等. 从水位观测数据中排除非构造因素影响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J]. 华北地震科学, 2009, 27(2): 17-21. DOI:10.3969/j.issn.1003-1375.2009.02.004 | |
姜涛. 河间马17井动水位观测地震前兆反应初探[J].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Z1): 24-28. | |
明成山, 纪延辉, 等. 地下流体水位观测地震前兆机理研究[J]. 东北地震研究, 2009, 25(2): 41-50. DOI:10.3969/j.issn.1674-8565.2009.02.008 | |
万永革, 黄猛. 固体潮汐理论值算法在VB6.0中的应用与实现[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6, 27(6): 97-102. DOI:10.3969/j.issn.1003-3246.2006.06.016 | |
王宝银. 水井潮汐观测资料的分析[J]. 山西地震, 1990, 11061106(2): 1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