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观测表明,观测山洞环境因素对地震观测数据有重要影响(高昂,2013),其中潮湿是除雷击外影响严重的因素之一。潮湿对裸露在空气中的传感器、观测装置、标定系统和数据传输线路缓慢侵蚀,不仅对观测数据产生干扰,也会造成漏电损坏仪器(张永刚等,2006)。对潮湿因素进行分析并找到问题所在,努力减少或消除此类原因造成的干扰,对保持山洞观测环境稳定,获取准确的地震观测数据和提高观测质量大有裨益。
目前,对洞体应变仪器采取简单的防潮措施,如:干燥剂、聚乙烯摆罩和抽湿机等,但均存在一定缺陷,如:干燥剂需频繁更换,普通摆罩保温效果差,且不能阻止潮气从仪器摆墩底部上升,抽湿机存在噪声干扰。
山洞潮湿主要由山洞内外温差过大造成,特别是夏季,洞口处冷热气流交换剧烈,湿度大。观测山洞长度太短、洞体被覆太薄、洞门保温效果差加剧潮湿环境的形成。在无法改变山洞潮湿环境外因情况下,有必要加强实施观测系统自身防潮措施。
1 环境潮湿危害在“十五”数字化改造和“十二五”一县一台项目建设完成后,安徽省洞体应变观测仪器配备达29套,潮湿造成的故障次数逐年上升(赵希磊等,2016)。这类仪器摆体均采取密封措施,但在长时间运行中外界潮气慢慢进入摆体内部,造成摆体零部件技术参数(质量、长度、形状等)发生改变,进而影响观测数据质量。尤其是外置的调零部件(电机、齿轮等),更容易因潮湿而出现故障。2016年10月11日,检查发现佛子岭地震台石英水平摆摆体受潮。如图 1所示,摆体内金属框架底部发霉、腐烂,导致仪器严重倾斜,悬垂无法调整到正常工作位置,经厂家判定仪器报废。可见,潮湿不仅影响观测数据质量,也会造成经济损失。
泾县地震台2016年12月31日伸缩仪观测数据图中EW分量出现尖峰突跳,见图 2,其中NS向固体潮清晰平滑,EW向有固体潮轮廓,但尖峰干扰较多,观测噪声偏大。此类尖峰突跳多为电脉冲干扰所致,怀疑由仪器主机或线路漏电所致。现场检查发现,传感器端航空插头受潮,腐蚀严重,存在漏电现象。
在做好观测山洞防气流保温的基础上,分别对仪器摆墩、摆体、线路和主机端进行防潮处理,对观测系统采取全方位防潮措施,确保防潮效果。
2.1 摆墩防潮浇筑摆墩采用掺杂防水剂的抗渗混凝土,防止潮气从地下及四周渗透至摆墩表面。抗渗混凝土(water-tight concrete)是指通过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和掺合料或使用特种水泥等提高自身密实性、憎水性和抗渗性,满足抗渗等级大于或等于P6级的混凝土。对于抗渗混凝土来说,耐久性体系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即为抗渗性。
2.2 摆体防潮图 1中石英摆摆体腐烂的主要原因是摆体采用不具备防潮、耐腐蚀功能的金属材料,建议仪器生产厂家尽量使用不锈钢材料设计摆体,少用合金等不耐腐蚀的材料。
2.3 线路防潮线路接头及航空插头尽量采用密封接插件,对无法使用密封接插件的接线盒,可在盒内放置干燥剂包,定期更换干燥剂,防止潮气从线路接头处进入。为减少干燥剂更换对仪器观测数据的影响,尽量选择仪器维修或标定时段进入山洞同时操作。
2.4 主机防潮正在工作的主机,由于主机内电源电路板在供电状态会散发一定热量,能驱散潮湿气体,故只需在主机外部放置绝缘干燥剂。
2.5 航空插头防潮处理航空插头尽量采用成品的密封接插件,如需对航空插头进行临时防潮处理,可采用以下方法:使用溶胶枪,将热熔胶填充在航空插头接线处,也可采用703防水凝胶,阻止潮气进入航空头,操作示例见图 3。
借鉴地电学科对电极引线与测量线焊接点的防潮处理方法[图 4(a)],对观测山洞内电路焊接点做进一步防潮处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套热缩管前,用703防水凝胶覆盖焊接点及线缆外皮裸露处;采用比较长的热缩管,延长潮气进入焊接点的距离;用703胶密封热缩管口,使用热吹风机将热缩管缩紧,压缩管内空气[图 4(b)]。
采用以上防潮技术,对泾县地震台观测山洞内伸缩仪EW分量进行防潮处理(黄兴伟,2009),处理前后观测数据曲线见图 5。为方便对比观察,对部分超限数据采取上下平移处理,故纵坐标被标注为相对应变量。由图 5可见,处理前观测数据曲线虽然固体潮清晰,但噪声水平较高,干扰较多;防潮处理后观测数据有一个稳定过程,噪声水平下降明显,干扰减少(苏恺之,2005)。分析认为,针对泾县地震台伸缩仪采用的防潮措施,如:洞口防潮门、防水泡沫罩、塑料袋和干燥剂等,对观测环境防潮起到一定作用,但效果不明显,此次防潮处理注重观测系统自身,因而效果较好,可供同行借鉴。
本文对观测山洞环境潮湿的危害及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应用防潮技术,设计一些防潮装置。泾县地震台伸缩仪防潮处理后,观测数据噪声水平下降明显,表明防潮处理效果显著。今后,要深入开展防潮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并对安徽省洞体观测仪器开展巡检和防潮改造,确保观测数据的高质量产出。
高昂. 山洞环境对地震观测的影响[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3, 34(5/6): 200-203. | |
黄兴伟, 黄志东, 张印爱, 等. 信宜地震台观测窿道改造的防潮保温处理[J]. 科技资讯, 2009, 11061106(6): 104-105. | |
苏恺之. 地形变连续观测技术基本问题的思考[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5, 25(1): 131-135. | |
张永刚, 杨文东, 杨亮. 数字地震仪防潮技术的实验研究[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6, 27: 79-83. DOI:10.3969/j.issn.1003-3246.2006.01.015 | |
赵希磊, 张学应, 龙剑锋, 等. Wave-site软件开发及强震数据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6, 37(1): 146-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