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 Vol. 39 Issue (2): 210-210  
0

引用本文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8年专家审读交流会会议纪要[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 39(2): 210-210.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8年专家审读交流会会议纪要

2018年4月12日—14日,《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编辑部在北京稻香湖景酒店召开专家审读交流会,修济刚、庄灿涛、李瑞芬、陈华静、薛兵、杨建思、王飞、朱元清等36人参加了会议。针对当前的改革形势,会议就期刊如何立足与发展及稿源扩展展开热烈讨论。编辑部高伟主持会议并向与会领导、专家通报期刊2017年工作进展,主编修济刚、副主编庄灿涛、执行副主编李瑞芬、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薛兵副主编、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陈华静、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杨建思、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监测处处长王飞对期刊立足与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朱元清、牛安福、周公威、陈化然、杨选辉、李海亮、高小其等专家就稿件审核及稿源扩展积极发言,建言献策,14日会议圆满结束。

修济刚主编肯定了审稿专家队伍对期刊发展的重要性,鼓励编辑部在当下改革形势下积极主动,寻求多方支持,定位明确,努力拓展高质量稿源。修主编说,在当前改革大潮下,办刊存在2个矛盾,即:办刊宗旨与当前快速发展及推进的科学研究、观测技术之间的矛盾,面向基层、面向服务与产出高质量论文之间的矛盾。如何协调处理并解决2个矛盾,需要在聚焦地震、地磁的观测与研究及面向基层的前提下,坚定办刊方向,寻求改革之道,争取办刊经费,呼吁上层领导支持,主动出击,积极办刊。

副主编庄灿涛先生建议期刊立足地震监测预报、基础研究,坚持交流,促进期刊发展,做地震、观测技术专题知识普及宣传,提升作者知识面。执行副主编李瑞芬寄语编辑部:立足当下,做好自己,在新形势下做出新的成绩,为地震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培育出更多优秀人才。送编辑部“警世贤文·勤奋篇”中的诗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监测处王飞认为,此次审读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召开有必要而且很及时。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新形势下,地震监测范畴将得到拓展,观测技术也将从天然地震扩展到核爆、矿震、塌陷等非天然地震。期刊定位的可研究范围将得到扩充,应着眼新的立足点,遵循科技体制改革方向,结合四大科技工程与观测技术,向应急管理、地震预警等方向拓展。期刊建设应进一步注重宣传,努力扩展稿源,适时改变期刊名称,适应当前改革浪潮下更宽广的发展。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陈华静肯定了期刊对地震观测技术发展的作用,感谢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对期刊多年的支持。陈主任认为,期刊应明确办刊宗旨,坚持面向地震观测技术的特色,达到刊物的品牌效应,引领观测技术发展,搭建观测技术交流平台,做专题推动观测技术发展。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杨建思指出,需采取可行措施,从多方面着手,让期刊进入良性循环;支持和培养相关领域年轻专家作者群,他们的投稿对期刊发展有决定性作用。杨所长说,期刊要保证论文质量,减少低级重复的观测与研究的论文,鼓励有新意创新的原创性论文,即使是在成文上做出一些努力都是值得的;重视最新研究成果、地震后的及时反应与研究成果;多约引导观测技术发展的文章,打开新局面;面对当前的改革机遇,开创视野,扩展应用范围,拓展作者群与读者群。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委员会主任薛兵副主编肯定了期刊对观测技术行业的重要性,认为期刊与地震观测事业发展紧密关联,科技创新需观测技术支撑,期刊应明确办刊方向,抓住观测技术发展机遇,加大约稿力度。情报信息部主任周静充分肯定了《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编辑部多年来办刊积极,不断开拓思路,为地震监测系统的研究、技术推广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如何吸引稿源、切实提高期刊影响力提出一些方法建议。

与会专家对期刊在当前形势下的立足与发展各抒已见,提出不同意见并给出建议。部分专家认为,期刊应顺应改革,调整定位,拓宽面向的研究领域,扩展作者群与读者群,抓热点,出新篇,改刊名,办新刊;部分专家认为,坚持刊名不变,抓住改革机遇,引进新人才、新专家,重初审,提高作者写作水平。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期刊应在改革形势下拓展研究领域,针对新的观测技术应用的基础问题出专刊,做特色专辑,重视基础研究,多方扩展高质量稿源,坚定不移地把刊办下去。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将顺应改革,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努力寻求期刊发展之道,跟踪前沿技术的发展,扩展作者群与读者群,向行业优秀人才约稿,努力提升期刊品质。2018年《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专家审读交流会圆满结束。希望专家、学者与编辑部齐心协力,在改革的浪潮下,共同推进期刊发展。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编辑部

高伟

2018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