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变观测凭借多年的资料积累,在地震前兆观测和地震预报预测中起着重要作用。形变仪器在记录地震前兆的同时,记录了外界因素对仪器的各种干扰,影响观测数据质量和地震前兆异常判断,因此正确判断和排除干扰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对形变观测干扰已有一些研究,一些学者总结了自然环境(徐芳芳等,2015;王秋宁等,2016)、场地环境(冯琼松等,2015)、人为干扰等因素对观测数据的影响特征(杨绍富等,2015;杨红樱等,2017),但因观测环境不同,每个地震台站的干扰存在差异性,需要对本地区干扰进行分析汇总,形成异常干扰库。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乾陵地震台形变观测干扰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其表现形式和规律,为其他地震观测台站及时排除干扰及地震预测预报提供参考。
1 观测背景乾陵综合地震台(简称乾陵台)是国家基本台,隶属陕西省地震局,台基为奥陶系石灰岩,海拔高度885 m,地处渭河断陷盆地中段与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质构造位置处于渭河断陷盆地中段与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的接触带,关山—口镇断裂以南,乾县—富平断裂以北。
乾陵台配备VS垂直摆倾斜仪、DSQ水管倾斜仪、SS-Y伸缩仪等“十五”数字化形变观测仪器及1套WWY-1气象辅助观测仪,形变观测山洞洞体NS向长75 m、EW向长40 m,基岩完整,覆盖层厚度40 m以上,植被覆盖良好,洞内年温差≤0.3 ℃,观测环境较好。
2 干扰因素分析乾陵台形变观测主要受自然环境、观测场地、人为因素等干扰。对各种干扰进行分析,根据表现形式掌握其特点,及时排除干扰影响,为地震异常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2.1 自然环境干扰自然环境干扰主要包括降雨、降雪、雷雨、大风、台风、气旋、气压、湿度等。自然环境变化会引起仪器的观测环境发生变化,导致观测数据发生异常。很多自然干扰是无法防范的,只能通过数据预处理进行标记或剔除。经统计,乾陵台形变观测主要受降雨、雷电、气压、大风等影响。
2.1.1 垂直摆倾斜仪雷雨干扰降雨会对观测数据曲线趋势产生影响,一般表现为曲线粗糙、毛刺增多、固体潮畸变,降雨结束后,观测数据变化恢复正常。雷雨对观测数据的影响相对较大,一般表现为曲线粗糙,固体潮畸变,数据突跳和缺数。在防雷改造前,乾陵台遇有强雷雨天气会关闭观测系统,待雷雨过后再重启系统。防雷改造后,形变观测仪器被雷击损坏几率降低,不必再关闭系统。据乾陵台近几年雷雨干扰资料,伸缩仪受影响较大,水管仪和垂直摆受影响较小。
乾陵台雷雨干扰主要发生在每年6—8月,对数据干扰较大,甚至破坏观测设备,导致数据断记。如:2016年6月11日20时至13日18时,强雷雨导致垂直摆倾斜仪仪器主机受损,8K电路板烧坏(图 1),数据产生畸变。
气压对形变观测干扰普遍存在,主要以载荷方式影响观测,造成地面负荷增减,导致岩石应力发生变化;气压波动作用于上层地层和岩石孔隙水体,对固体潮产生影响(王秋宁等,2016)。气压干扰特点是:观测曲线随气压、气流波动强度及持续时间变化,同步性较好;单分量或多分量出现短时扰动、畸变、变粗、趋势转折等变化,固体潮发生畸变,很少出现大的台阶和突跳。气压对乾陵台伸缩仪影响较大,对垂直摆和水管倾斜仪影响较小。如:2017年9月22日乾陵台伸缩仪NS、WE分量产生固体潮畸变,与气压变化同步(图 2)。
风对地球表面产生应力,应力大小随风的大小变化,地表应力变化使形变观测山洞内空气震荡,从而对观测仪器造成干扰。风扰在乾陵台形变观测资料中比较常见,多表现为曲线粗糙、高频扰动和毛刺现象,不影响固体潮曲线整体形态。如:2016年5月1日至5月2日大风天气,对水管仪造成影响最大,其次是伸缩仪,对垂直摆影响最小(图 3)。
乾陵台位于乾陵景区,大型基建项目较少。形变仪器安装于形变观测山洞,观测环境良好,受场地环境干扰较小。2015—2017年乾陵台周边有3处大型基建项目,均未受到明显影响,统计结果见表 1。
工作人员进洞、仪器标定、调零、仪器检修等均可造成人为干扰。在日常工作中,人为干扰容易识别,表现形式以突跳、台阶、缺数为主,通常剔除干扰数据即可。水管倾斜仪和伸缩仪安装在一起,容易同时受到人为干扰,垂直摆单独安放,人为干扰较小。
3 仪器自身不稳定问题乾陵台近年来仪器自身不稳定因素主要有:防雷器影响、传感器故障、数采故障、放大机箱故障、高频影响、供电故障等。仪器自身问题造成的干扰具有频率高、影响大、解决难等特点。
3.1 防雷器不匹配乾陵台自2015年6月8日加装避雷器以来,水管仪的NS、EW向均出现短时突跳现象,且NS、EW分向突跳一般同一时间出现;突跳幅度大小不一,时间长短不同;其他测向曲线光滑,未出现突跳现象(图 4)。
对观测仪器外围做细致排查,未发现异常。通过对防雷器进行启用与关闭对比实验,发现防雷器对DSQ水管仪产生影响。由此断定,新安装的防雷器与观测仪器的电子系统不匹配,导致主机电源模块损坏,更换电源模块并拆除防雷器后,形变观测数据恢复正常。
3.2 伸缩仪记录曲线向上突跳原因排查2017年10月15日至10月27日每日约17时至19时,伸缩仪NS向观测数据定时出现向上突跳异常(图 5),且固体潮记录清晰,调查排除吊丝、支架、铟瓦棒故障的可能,巡查观测场地未发现干扰源。10月18日排查仪器供电、信号线等,并仔细检查传感器线圈和铁芯,发现铁芯靠近铟瓦棒的一端向东稍偏。由于伸缩仪在固体潮影响下,铁芯与传感器相对位置略有浮动,当同心度不准确时,在固体潮一个周期内的某一点,铁芯会靠上传感器壁,导致数据突跳,重新调整铁芯与线圈的同心度后,观测数据恢复正常。
2017年12月7日至2018年1月3日,垂直摆倾斜仪EW向未记录到正常固体潮汐,NS向正常(图 6)。12月12日工作人员更换放大板,12月13日对调仪器主机EW、NS分量信号线,12月15日与仪器厂家联系改变放大板电阻值,故障未排除;1月3日检查放大机箱底板,发现线路故障,更换放大机箱后,观测数据逐渐恢复正常。
通过分析乾陵台多年形变观测资料,发现仪器自身、自然因素、人为影响等造成的干扰,主要表现为:数据突跳、阶变、缺数、曲线粗糙、毛刺、噪声大、固体潮畸变、趋势转折等,统计结果见表 2。其中,数据突跳、阶变、缺数主要由传感器、数采、电源系统及主机故障、仪器标定、仪器调零、降雨、雷雨和进洞影响造成;造成曲线粗糙、毛刺、噪声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传感器、数采、电源系统故障,风扰和气压;固体潮畸变、趋势转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放大器及传感器故障,降雨、气压和雷电。
观测系统故障排查应按照由外及里的步骤进行,即:①检查洞室外供电电源、供电线路、信号线路、采集器、主机;②检查洞室内仪器传感器、放大盒、标定器等。当观测数据出现异常时,根据不同干扰特征,结合本台站具体情况,及时排除可能的干扰因素,尽量避免人为因素造成地震前兆异常干扰。
5 结束语通过对乾陵台形变观测各种典型干扰进行分析,得到以下认识:①自然环境干扰中,气压、风扰对观测数据影响较小,观测曲线一般出现毛刺及固体潮畸变等现象,不会出现大的突跳、台阶、缺数;雷雨或集中强降雨会造成观测数据大幅变化;防雷改造可有效预防雷击,应加强解决避雷器与形变观测仪器的匹配问题,达到避雷而不干扰数据的效果;②场地环境干扰与场地周围基建、水库、铁路等息息相关,乾陵台目前受场地干扰较小;③人为干扰对观测数据影响时间短、干扰程度较小,工作人员应提高技能尽量减小人为干扰;④仪器自身问题比较复杂,应多对比、多总结同类故障事件,参考其他地震台站解决办法,保证备机、备件工作正常,保障数据完整率、连续率。
冯琼松, 杨玲英, 杨艳珠. 昆明地震台形变观测干扰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5, 36(5): 64-68. | |
王秋宁, 古云鹤. 西安地震台形变观测自然环境干扰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6, 37(3): 72-77. | |
徐芳芳, 崔居全, 荆强, 等. 荣成地震台形变观测干扰分析[J]. 高原地震, 2015, 27(2): 58-63. | |
杨绍富, 苏萍, 徐长银, 等. 霍拉山洞体数字化形变观测干扰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5, 36(2): 47-52. | |
杨红樱, 刘永梅, 赵星, 等. 包头地震台形变干扰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 38(3): 153-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