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 Vol. 39 Issue (2): 18-24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18.02.003
0

引用本文  

郝美仙, 宋晓燕, 徐岩, 等. 2017年6月3日阿拉善左旗5.0级地震震源深度测定[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 39(2): 18-24.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18.02.003.
Hao Meixian, Song Xiaoyan, Xu Yan, et al. The determination of focal depth for Alagxa Left Banner M 5.0 earthquake on June 3, 2017[J].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2018, 39(2): 18-24.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18.02.003.

基金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局长基金课题(项目编号:2017JC04)

通信作者

宋晓燕(1987-), 女, 硕士研究生, 助理工程师, 主要从事地震监测速报与编目工作

作者简介

郝美仙(1980-), 女, 工程师, 主要从事测震台网速报工作

文章历史

本文收到日期:2017-07-04
2017年6月3日阿拉善左旗5.0级地震震源深度测定
郝美仙 , 宋晓燕 , 徐岩 , 翟浩     
中国呼和浩特 010010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
摘要:2017年6月3日18时11分内蒙古阿拉善左旗(37.99° N,103.56° E)发生5.0级地震,利用近震深度震相sPL测定法、CAP波形反演法、sPn与Pn震相走时差法,进行震源深度精确测定。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法测得的该地震震源深度基本一致,分布范围为8.5—11 km,表明该地震发生在上地壳。
关键词sPL震相    CAP波形反演    sPn与Pn震相走时差    震源深度    
The determination of focal depth for Alagxa Left Banner M 5.0 earthquake on June 3, 2017
Hao Meixian, Song Xiaoyan, Xu Yan, Zhai Hao     
Earthquake Agency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Hohhot 010010, China
Abstract: The Alagxa Left Banner, Inner Mongolia, M5 earthquake (37.99° N, 103.56° E) occurred at 18:11 on June 3, 2017. In this paper, the focal depth of the earthquake is accurate determined using the sPL phase method, CAP waveform inversion method, and sPn and Pn phase travel time difference invers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pth of the earthquake from 3 methods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and the depth distribution range of the source is 8.5-11 km, indicating that the earthquake occurred in the upper crust.
Key Words: sPL seismic phase    CAP waveform inversion    sPn and Pn travel-time difference    focal depth    
0 引言

震源深度是地震危险性和强地面振动研究的重要参数,对于地震孕育和发生的深部环境、地震能量集结以及地壳内部构造变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测震台网通常采用Pg(Sg)走时进行地震定位,只有在地震台网密集、震中距较小时才能获得较高精度的震源深度。若地震台网相对稀疏,因缺少近台地震记录资料,很难获得准确的震源深度。

国内外研究表明,利用深度震相可以有效提高震源深度精度。对于地壳结构相对简单的区域,近震深度震相sPg、sPmP和sPn及参考震相Pg、PmP和Pn,通常可以在近震记录中清楚观测到。利用各震相间的到时差或通过波形对比方法,可以相对精确地确定震源深度。如:Langston(1987)利用sPg(即sP)和Pg的相对到时差,研究了1968年澳大利亚Meckering地震序列的深度分布;Bock等(1996)利用sPmP测量了近震震源深度;Saikia等(2001)利用波形拟合方法通过拟合sPmP、pPmP以及PmP震相进一步测定震源深度;Ma等(2006)、Ma(2010)通过模拟区域深度震相(sPg,sPmP,sPn)方法,校正了1990—2004年安大略湖南部、魁北克西部及纽约州北部地震的震源深度;Saikia(2000)在实际数据和理论波形分析中发现,相对于Pn震相,sPn震相到时差更稳定,于是提出利用sPn与Pn震相走时差来约束震源深度;任克新等(2004)应用相同方法,通过人工识别sPn震相,计算2003年8月16日内蒙古6级地震震源深度;高立新等(2006)使用双层地壳模型,建立sPn与Pn震相的走时方程,导出区域性震源深度与2个震相走时差之间的线性关系,即通过测量2个震相的走时差来确定震源深度;崇加军等(2010)首次提出利用50 km范围内的近震深度震相sPL来确定近震震源深度;洪德全等(2013)利用CAP方法反演了江苏高邮4.9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詹小艳等(2014)利用sPL震相测定江苏高邮4.9级地震震源深度。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7年6月3日18时11分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37.99°N,103.56°E)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5 km,本文拟利用以上多种方法重新测定此次地震震源深度,并将各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 研究方法 1.1 近震深度震相sPL测定法

在近距离范围内,从震源发出的SV波入射到自由表面下方时,将有一部分能量转换成P波,当以临界角入射时,转换P波将沿地表传播(图 1),Aki(2013)称此波为"Surface P-wave"。其水平视速度与P波速度相等,出现在临界距离范围内。此波随距离变化衰减较快,具有与首波类似的性质。崇加军等(2010)将"Surface P-wave"定义为sPL波,在震中距30—50 km范围内发育较好,在宽频带地震记录中,通常在直达P波后、S波之前可能观测到。sPL震相能量主要集中在径向分量,垂向分量振幅相对径向要小,切向分量振幅较弱,波形具有低频特性,没有P波尖锐。sPL震相相对直达P波的到时差随着震源深度的增加呈线性关系,可以较好地确定近震震源深度。

图 1 均匀半空间下sPL与直达波P波射线路径 Fig.1 Ray paths of sPL and direct P wave in uniform half space

本文采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分层速度模型与震源参数,运用频率—波数(F—K)方法(Zhu and Rivera, 2002),模拟不同深度下sPL震相的理论地震图,通过与真实波形之间的相对到时及波形相关性进行比较,最终确定最佳震源深度。

1.2 CAP波形反演法

CAP波形反演法是利用近台记录数据,全波形反演震源机制解。该方法通过计算体波和面波的合成波形与真实记录的误差函数,搜索最佳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其优点为反演所需记录台站少,反演结果对地壳速度结构模型和地壳结构横向变化依赖性较小。郝美仙等(2015)在测定2015年阿拉善左旗5.8级地震震源深度时运用了该方法。根据Zhu等(1996)的分析,受几何扩散效应的影响,拟合误差随震中距的增加明显衰减,为了补偿这种衰减,CAP方法使用震中距校正后的绝对误差作为误差函数,定义为

$ e = \left\| {{{\left({\frac{r}{{{r_0}}}} \right)}^p}} \right\| \cdot \left\| {u - s} \right\| $ (1)

其中,u为观测地震位移;s为理论地震位移;r为震中距;r0为参考震中距,设为100 km;p为指数因子,一般体波p = 1,面波p = 0.5。

1.3 sPn与Pn震相走时差法

震相sPn是测定近距离(Δ < 1 000 km)、浅源地震(震源在地壳内)震源深度的可识别震相。sPn是一种首波,从震源出发,以S波入射到地表并反射转换为P波,当入射角到达临界角时,沿莫霍面顶部传播后形成Pn波,记为sPn波,传播路径见图 2。在震中距大于300 km时,sPn震相特征明显,振幅较大,是区域地震P波后的一个主要震相。根据地壳模型以及sPn、Pn波的走时公式,可以推导震源深度和走时差的线性关系(高立新等,2006)。对于一维多层速度模型,走时差tsPn-tPn可表示为(洪星等,2006)

$ \Delta t = h \times {K_i} + \sum\nolimits_{n = 1}^{i - 1} {\left[ {{H_n} \times \left({{K_n} - {K_i}} \right)} \right]} $ (2)
图 2 震相 sPn、Pn 传播路径示意(王俊等,2013 Fig.2 Propagation paths of seismic phase sPn and Pn (Wang Jun et al, 2013)

其中,$ {K_n} = \frac{{\sqrt {v_{{\rm{Pm}}}^2 - v_{{\rm{S}}n}^2} }}{{\sqrt {v_{{\rm{S}}n}^{} - v_{{\rm{Pm}}}^{}} }} + \frac{{\sqrt {v_{{\rm{Pm}}}^2 - v_{{\rm{P}}n}^2} }}{{\sqrt {v_{{\rm{P}}n}^{} - v_{{\rm{Pm}}}^{}} }} $n = 1,2,…,ih为震源深度;Hn为第n层地壳厚度;vPm为莫霍面P波速度;震源位于第i层内,vPnvSn分别为第n层的P波、S波速度。

2 数据处理 2.1 资料选取

CAP波形反演使用内蒙古及邻省区域地震台网宽频带地震记录波形,按照方位角覆盖及信噪比要求,选取震中距50—400 km范围内10个地震台站的波形数据。对挑选的宽频带数据去除台站仪器响应,并旋转得到径向、切向、垂向的位移记录。为了减少噪音影响,对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其中Pnl震相使用带宽为0.05—0.2 Hz、面波使用带宽为0.05—0.1 Hz的带通滤波器进行滤波。理论图计算采用F—K方法(陈文彬等,2005),计算得到各种频率下的体波和面波波形。

内蒙古测震台网由48个自治区所辖地震台及邻省60个地震台组成。根据sPn震相的理论震中距,选取震中距300—500 km范围内5个地震台站对2017年6月3日阿拉善左旗5.0级地震的记录资料,所选取地震台站包围震中且记录质量和信噪比均较高。本研究只对所选取地震台站的垂直分量进行计算。

2.2 地壳速度结构模型

金春华等(2015)对阿拉善左旗地壳分层速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层顶到地面的深度及各层速度范围分别为:沉积层0 km,速度范围4.5—5.3 km/s;上地壳9 km,速度范围5.5—6.0 km/s;下地壳23 km,速度范围6.0—7.0 km/s;上地幔48 km,速度范围7.5—8.5 km/s。反演得到平均速度:沉积层5.27 km/s,上地壳5.92 km/s,下地壳6.27 km/s,上地幔8.10 km/s。

2.3 数据预处理

根据崇加军等(2010)确定的sPL震相优势震中距范围,可知此次阿拉善左旗5.0级地震可测定sPL震相记录的地震台站只有甘肃省四个山台(SGS),震中距58 km。利用四个山台三分向记录波形提取sPL震相,为了避免产生水平定位误差对径向和切向能量的影响,首先进行波形预处理,具体步骤为:将四个山台记录波形经1 Hz以下低通滤波,积分至位移,旋转至径向、切向和垂直向;运用频率—波数(F—K)方法,模拟不同深度模型下sPL震相理论地震图,与真实波形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比较,最终确定最佳震源深度。

3 震源深度测定 3.1 近震深度震相sPL测定结果

采用F—K方法,在震中距固定条件下(与四个山台距离),计算本次阿拉善左旗5.0级地震不同震源深度对应的格林函数。图 3为波形对比结果(图中黑色曲线为理论位移波形,红色曲线为实际波形),可以看出,sPL震相特征明显,清晰出现在Pg震相之后、Sg震相之前,径向分量能量强,切向分量基本无能量特征显示。从理论波形可以看出,sPL震相的出现时间随深度增加而延长。图 3显示,在震源深度11 km处,理论波形中径向分量和垂向分量的Pg和sPL震相,与实际波形比较吻合。

图 3 SGS台理论位移波形(黑色)随震源深度的变化及与实际波形(红色)的对比 (a)径向分量;(b)切向分量;(c)垂向分量 Fig.3 Comparison of theoretical displacement waveform (black) with focal depth and the actual waveform (red) at SGS station
3.2 CAP波形反演法测定结果

选取此次阿拉善左旗5.0级地震5个地震台记录,进行CAP波形反演及深度拟合,见图 4。其中图 4(a)为波形拟合,大部分体波拟合相关系数大于65%;图 4(b)给出误差随深度变化及最佳震源机制解结果。结果显示,本次CAP波形反演收敛较好,误差与深度关系曲线呈U形,误差函数在震源深度为8.5 km时最小,为最佳深度,在该深度附近震源机制解变化不大,说明反演过程中震源机制解比较稳定。

图 4 CAP波形及深度拟合 Fig.4 CAP waveform and depth ftting map
3.3 sPn与Pn震相走时差法测定结果

在近震深度震相中,sPn震相识别简单,且与Pn震相走时差不随震中距的变化而变化,当震中距不同的Pn震相到时按初至对齐后,sPn震相也应对齐(张帆等,2017)。利用该特征,对内蒙古测震台网记录的sPn震相清晰的5个台站地震波形,利用sPn与Pn震相走时差,计算此次阿拉善左旗5.0级地震震源深度。图 5给出sPn与Pn震相到时差,其中5个地震台站震中距为2.9°—4.1°,sPn与Pn震相走时差为4.09—4.36 s,测定的震源深度值为10.5—11.2 km。

图 5 5个地震台站sPn与Pn震相走时差 Fig.5 tsPn-tPn travel time at 5 stations
3.4 震源深度统计

利用近震深度震相sPL测定该地震震源深度为11 km,CAP波形反演法测定最佳深度为8.5 km,sPn与Pn震相走时差法测定震源深度值为10.5—11.2 km。利用多种震源深度测定方法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5.0级地震的震源深度为8.5—11 km,平均深度为10.9 km,统计结果见表 1赵林林等(2017)利用全波形反演测定2017年6月3日阿拉善左旗5.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3 km,与本文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表 1 震源深度结果对比 Tab.1 Comparison of focal depth results
4 结论与讨论

利用2017年6月3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5.0级地震的宽频带数字化波形资料,在距离震中58 km的甘肃省四个山台(SGS),观测到清晰sPL震相,并根据震源机制解合成四个山台不同深度的理论地震图,利用实际波形拟合与理论波形图对比分析,确定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1 km。利用其他2种方法测定此次地震震源深度,其中CAP波形反演法测定震源深度为8.5 km,sPn与Pn震相走时差法测定震源深度为10.9 km。多种方法结果表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5.0级地震的震源深度为8.5—11 km,与中国台网中心统一编目给出的震源深度为15 km存在差别。通过多种震源深度测定方法分析,笔者认为此次阿拉善左旗5.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8.5—11 km比较可靠。

利用近震深度震相来测定震源深度,是提高震源深度准确度的有效手段。内蒙古地区地域辽阔,地震台站分布稀疏,在能观测到sPL震相的情况下,利用震源60 km范围内的一个宽频带台站就可测得可靠的震源深度。因此,对于内蒙古自治区地震深度测定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利用sPL震相确定震源深度有一定局限性,需要采用三分量宽频带地震记录,且地震台站所处位置地下结构相对简单,才能较好地描述并辨认sPL震相。采用CAP波形反演法计算震源深度,需要地震台站分布较好,约束条件比较高。sPn与Pn震相走时差法测定相对简单,只要有3个地震台站的清晰sPn震相记录,就能计算震源深度。计算多个地震台站的震源深度平均值,可作为一种便捷的震源深度测定方法。

感谢陕西省地震局赵韬工程师对sPL深度震相反演程序的应用指导,感谢审稿专家对本文提出的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陈文彬, 李小军, 宋毅盛, 等. 安徽南部头坡断裂的活动性研究[J]. 地震地质, 2005, 27(3): 353-360.
崇加军, 倪四道, 曾祥方. sPL, 一个近距离确定震源深度的震相[J]. 地球物理学报, 2010, 53(11): 2620-2630.
高立新, 刘芳. 用sPn震相计算震源深度的初步分析与应用[C]//中国地震学会第11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 2006: 213-217.
郝美仙, 韩晓明, 张帆, 等. 阿拉善左旗5.8级地震数字化波形记录特征和震源机制解[J]. 高原地震, 2015, 27(4): 6-10.
洪德全, 王行舟, 倪红玉, 等. 多种方法研究2012年7月20日江苏高邮MS 4.9级地震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757-1765. DOI:10.6038/pg20130416
金春华, 何秋菊, 蔡新华, 等. 宁夏地区地壳新速度模型在地震定位中的应用[J]. 地震, 2015, 35(2): 51-60.
马淑田, 郑斯华. 用模拟区域深度震相sPg、sPmP和sPn确定中小地震的震源深度[J]. 世界地震译丛, 2010(6): 51-73.
任克新, 邹立晔, 刘瑞丰, 等. 用sPn计算内蒙地震的震源深度[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4, 25(3): 24-31.
宋晓燕, 褚福刚, 郝美仙, 等.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科研管理系统[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 38(2): 155-160.
孙茁, 吴建平, 房立华, 等. 利用sPn震相测定芦山MS 7.0级地震余震的震源深度[J]. 地球物理学报, 2014, 57(2): 430-440. DOI:10.6038/cjg20140209
王俊, 缪发军, 詹小艳, 等. 利用sPn震相精确测定江苏高邮、宝应交界M 4.9地震震源深度[J].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3(3): 354-360.
吴微微, 苏金蓉, 魏娅玲, 等. sPn震相计算近震震源深度研究[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2, 33(5): 88-92.
尹战军, 郝美仙, 王鑫, 等. 四种地震定位方法的定位效果浅析[J]. 山西地震, 2016(3): 42-46.
尹战军, 张建中, 郝美仙, 等. 地震速报中地震定位方法适用性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 38(2): 22-25.
詹小艳, 朱升初, 王恒知, 等. sPL震相在江苏高邮M 4.9级地震震源深度测定中的应用[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4): 1609-1614. DOI:10.6038/pg20140416
张帆, 韩晓明, 郝美仙, 等. 2016年5月22日辽宁朝阳4.6级地震震源机制和震源深度研究[J]. 中国地震, 2017, 33(1): 141-153.
赵林林, 尹欣欣, 蒲举. 利用全波形反演内蒙古阿拉善左旗MS 5.0地震震源机制解[J]. 甘肃科技, 2017, 33(21): 34-36. DOI:10.3969/j.issn.1000-0952.2017.21.013
Bock. On Nonstationary von Kármán Equations[J]. Zamm-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 Mechanics, 1996, 76(10): 559-571.
Jones T V, Ireland P T. Discussion:Horseshoe Vortex Formation Around a Cylinder[J]. Journal of Turbomachinery, 1987, 109(2): 278-285. DOI:10.1115/1.3262098
Konstantaki L A, Carpentier S, Garofalo F, et al. Determining hydrological and soil mechanical parameters from multichannel surface-wave analysis across the Alpine Fault at Inchbonnie, New Zealand[J]. Near Surface Geophysics, 2013, 11(4): 435-448.
Ma J F, Yamaji N, Ma J F, Yamaji N. Silicon uptake and accumulation in higher plants. Trends in Plant Sci[J].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2006, 11(8): 392-397. DOI:10.1016/j.tplants.2006.06.007
Saikia U N, Dey P, Jindal B, et al.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in lymphadenopathy of HIV-positive cases[J]. Acta Cytologica, 2001, 45(4): 589 DOI:10.1159/000327869
Zhu L, Rivera L A. A note on the dynamic and static displacements from a point source in multilayered media[J]. Geophysical Journal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2002, 148(3): 619-627. DOI:10.1046/j.1365-246X.2002.0161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