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马坊井位于北京市平谷区马坊镇东店村南(地震台站院内),地处夏垫—程各庄断裂与高丽营—蓟县断裂交汇处,是平谷盆地中部赵各庄地震观测井的重要补充,保障了北京东北部区域地震监测效能。马坊流体井成井于2008年,是北京地区少数200 m以下即为基岩的地震流体观测井,其施工设计按照地下流体台站建设的技术要求进行,观测含水层为灰岩裂隙承压水,井上部设有套管和滤水管,适宜进行水位、水温测项的观测(中国地震局,2006)。
平谷马坊井自2011年使用ZKGD-3000N型地下水数据监测系统进行水位、水温观测,多年观测资料显示其映震能力不高,除趋势升降变化外,观测到的地应力应变信息有限,该效果与成井资料中的井孔结构不相符,怀疑观测含水层被破坏或井孔下部被淤泥填充,使得含水层与井孔水体无法进行交换,大量有效信息无法获取。鉴于此,采用井下电视探明井孔现状,借鉴石油行业成熟的射孔技术,对马坊观测井进行射孔、洗井及清淤改造,并对改造前后的观测效果进行对比检测。
1 平谷马坊井观测现状平谷马坊井海拔25 m,地处北部燕山山脉与北京平原过渡带,夏垫—程各庄断裂与高丽营—蓟县断裂交汇处的平谷—马坊山字型构造顶部偏南,NE向三河—平谷断裂和NWW向二十里长山断裂交汇部位,地势较平坦(北京市地震局,2006)。
平谷马坊井2008年5月终孔,井深300.80 m,第四系厚204.8 m,下覆震旦系白云质灰岩,280—286 m深度段和293—300.80 m深度段裂隙发育为含水层。井深289.84 m以上设无缝钢管,管壁外用水泥注浆返至地面止水,套管总长290.34 m(管口高出地面0.50 m),仅保留293—300.80 m深度段为观测含水层,含水层厚7.8 m。成井时水位埋深27.70 m,抽水稳定10小时后,水位降深0.49 m,出水量为64.28 m3/d,计算得到渗透系数为15.21 m/d。马坊井室温约22.0 ℃,水化学类型为HCO3—Na·Ca型,矿化度为0.457 g/L,接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较适宜进行水位、水温测项观测。
![]() |
图 1 平谷马坊井井孔结构与水温梯度 Fig.1 Borehole structure and temperature gradient of Mafang well |
马坊井自2011年6月进行水位、水温观测,多年观测资料显示,水温观测数据变化平稳,水位具有长趋势升降及季节性年变动态,但固体潮效应及同震响应不明显,地震前兆效能不高。这与成井资料揭示的井孔结构、渗透性等参数不相符。考虑到马坊井在北京地区流体监测中的重要性,且成井时间不长,井孔结构完整,因而于2016年对井孔进行射孔、清淤改造,增加观测含水层厚度和渗透性,以期提高观测数据质量。
2 井孔及井口改造利用井下电视影像探查马坊井井孔现状,影像显示井径Φ146 mm的钢管一径到底,实际井深289.6 m;探头下放时多处遇阻,说明井壁结垢严重。使用钢丝刷子刷洗井壁并进行井底清淤处理,打捞井壁垢物及沉砂近11 m,洗井至298 m深度。
近年来,石油行业的井管射孔取水(取油)技术成熟(李永壮等,2002;袁吉诚,2002;周生田等,2002;李华,2008;唐凯等,2009;陆大卫,2012;李作平等,2014),常规使用的射孔枪直径多为89 mm或127 mm,俗称89枪或127枪,但马坊井直径146 mm,内径138 mm,井管内径小,井壁薄,改用70枪(特型枪)进行射孔操作。射孔前进行天然放射性测量,确定井孔203 m深度以下为基岩,同时进行温度梯度测量,选取梯度变化大的255—270 m深度段部位,按每段5 m划分,进行3次射孔施工,改造完成后提出射孔枪。射孔后经清淤、抽水洗井及井下电视查井,发现井深258 m处井管出现破损、刚管内翻现象,可能是因为,井管太薄、强度减弱,选用的射孔药力过大,使得地层破碎严重,当射孔、抽水时,管外的岩粉、破碎地层瞬间造成内压,造成井管内翻。在井管破损异常处放置一个撑管器做支撑,使得打捞工具顺利通过,但大孔径的井下电视及修井工具无法通过,故该井实际深度298 m,有效深度258 m(高文明等,2016)。
为检验此次马坊井射孔改造效果,对射孔前后的抽水试验及成井时出水情况进行对比。具体操作如下:①射孔前抽水:2016年8月5日—8月6日,1吋出水管下至56 m深,泵型:82QJ3-100;②射孔后抽水:2016年12月13日—12月14日,1.5吋出水管下至42 m深,泵型:100QJ5-132;③成井时抽水:潜水泵出水管下至40 m深。马坊井改造前后水位动态对比结果见表 1。分析认为,经射孔改造后,马坊井虽未达到成井时的出水量,但与射孔改造前相比,水量增加较多,基本满足前兆流体井观测需求,考虑到继续施工可能出现其他意外,故马坊井施工改造至此结束。
![]() |
表 1 马坊井改造前后水位动态对比 Tab.1 The water level dynamic contrast before and after modification of Mafang well |
马方井改造前后,水位、水温观测数据动态对比结果见表 2。
![]() |
表 2 马坊井改造前后水位、水温动态对比 Tab.2 Dynamic contrast of water level and water temperature of Mafang well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nsformation |
马坊井改造前,2016年2月1日—29日地下流体水位观测数据月动态及日动态变化见图 2(a)、图 2(b)。从多年动态看,该时段水位呈上升变化趋势,月上升幅度0.340 m,数据动态稳定,日变幅度在0.002 14—0.009 96 m范围内,但日变形态无明显规律。马坊井改造后,2017年2月1日—28日水位月、日动态曲线见图 2(c)、图 2(d)。水位整体上升趋势不明显,月变化幅度0.204 m,具有规律的两峰两谷日变形态,固体潮汐效应明显,最大日潮差达0.122 m。
![]() |
图 2 改造前后马坊井水位动态对比曲线 (a)改造前月动态;(b)改造前日动态;(c)改造后月动态;(d)改造后日动态 Fig.2 Water level dynamic contrast curve of Mafang well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nsformation |
参照地下流体学科观测资料全国年评比办法,以月整点值数据为依据,计算马坊井改造前(2016年2月)潮汐因子,数值为0.022 mm/10-9,观测精度为0.109,一阶差分值均方差为0.000 5,超差天数为2;马坊井改造后,2017年2月潮汐因子为1.808 mm/10-9,观测精度为0.017 4,其一阶差分值均方差为0.009 7,无超差天数。
3.2 水温动态对比(1)马坊井改造前。2016年2月马坊井观测水温数据月、日动态变化见图 3(a)、图 3(b)。其月动态表现为缓慢上升变化,无明显脉冲突跳或阶变,月变化幅度为0.018 8℃,日变幅在0.006 9℃—0.010 8℃范围内,但日变动态无明显规律。以月整点值观测数据为依据,计算其一阶差分值均方差为0.001 8,超3倍均方差的有2天。
![]() |
图 3 改造前后马坊井水温动态对比曲线 Fig.3 Water temperature dynamic contrast curve of Mafang well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nsformation |
(2)马坊井改造后。2017年2月20日—3月20日马坊井水温观测数据月、日动态变化见图 3(c)、图 3(d)。水温月变幅度为0.003 3℃,日变幅为0.000 3℃—0.001 2℃,其日动态有明显的两峰两谷形态,与水位、理论固体潮的日变有较好的同步性,但没有水位的潮汐形态清晰。改造后的一阶差分值均方差为0.000 5,超3倍均方差的有2天。
3.3 同震响应对比分析水位、水温测项对井区外围2 600—17 700 km范围内2014年—2017年1月几次7级以上强震的同震效应,发现马坊井改造前,对2014年4月2日智利8.2级、4月13日所罗门群岛7.8级、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5月30日日本小笠原群岛8.0级及2016年3月2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群岛7.8级地震均无明显同震响应;井孔改造后,对2017年1月22日所罗门群岛7.9级地震有较好响应。此次地震的发震时刻为12时30分25秒,马坊井水位在12时40分开始产生地震波震荡,震幅为0.051 4 m,至13时14分恢复原量值上下波动;水温在10时15分出现上升趋势,至11时11分达最高值,56 min内上升0.003 7 ℃,后逐步下降,缓慢恢复至震前值。
![]() |
表 3 2014年—2017年1月马坊井对几次强震的映震对比 Tab.3 Seismic correlations of several strong earthquakes from 2014 to Jan. 2017 of Mafang well |
![]() |
图 4 2014—2017年1月马坊井对几次强震的映震对比曲线 Fig.4 Contrast curve of several strong earthquakes responses from 2014 to Jan. 2017 of Mafang well |
目前,中国水位观测数据内在质量主要采用M2波潮汐因子及观测精度指标进行评价(陈华静,2002),潮汐因子反映了水位固体潮响应振幅的大小,其值大于1为优;观测精度反映了水位潮汐与体应变理论固体潮的相对误差,分为好、一般和较差3个等级,分别对应观测精度 < 10%、10%—20%、> 20%(刘春国等,2015)。
马坊井改造前水位潮汐不明显,潮汐因子仅0.022 mm/10-9,观测精度为0.109;改造后水位固体潮效应明显,潮汐因子为1.808 mm/10-9,观测精度为0.017 4,最大日潮差达0.122 m。可见改造后的水位内在质量明显提高。改造前水温数据的一阶差分值均方差为0.001 8,超过3倍均方差天数为2,改造后水温数据一阶差分值均方差为0.000 5,水温内在质量明显提高,且能观测到小幅度的潮汐现象。
马坊井改造前的水位、水温观测数据对多次外围强震映震不灵敏,而改造后水位对仅有的一次强震有幅度0.051 4 m的同震波响应,水温数据在震前亦有幅度0.003 7 ℃的上升变化,而后均逐渐恢复到震前值上下。由以上分析可知,改造后马坊井的井孔对地壳应力的响应灵敏程度明显增强,观测井的井孔改造取得良好效果。
4 认识与讨论马坊流体观测井井孔结构完整,但观测系统映震不灵敏,除趋势变化外,地应力应变信息有限。通过射孔施工增加了观测含水层厚度,氟酸冲洗、打捞清淤等处理,增强了观测含水层的渗透性。改造后的水位、水温观测数据内在质量显著提高,效果明显。
马坊井的井孔改造借鉴了石油行业的射孔技术,可见该技术在地震流体观测井改造中是可行的,值得同类观测井借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流体井孔径普遍较小,一般型号的井下电视容易被卡,需改用小型号镜头;年代久远的地震流体井的井壁较薄,强度减弱,一般石油射孔的炸药量太大,可能对观测井壁造成破损,需改用小炸药量的特制枪型进行射孔操作。
北京市地震局. 北京市地震监测志[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6, 64-77. | |
陈华静. 京津翼晋地区水位潮汐响应函数动态特征研究[J]. 地震, 2002, 22(4): 9-16. | |
高文明, 范明, 等. 京津冀地震监测台网更新改造项目修井施工报告[R]. 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 2016. | |
李华. 水平井变密度射孔和分段射孔完井技术研究[D]. 东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08.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degree&id=Y1363218 | |
李永壮, 苟红彬, 贾兰凤. 射孔技术在地热资源开发中的应用[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2, 11061106(3): 49-51. | |
李作平, 孙宪宏, 谢阳平, 等. 三级装药多级复合射孔技术研究[J]. 测井技术, 2014, 38(1): 120-123. | |
刘春国, 孔令昌, 杨竹转, 等. 我国地震井水位观测网监测效能评估[J]. 中国地震, 2015, 31(2): 329-337. | |
陆大卫. 油气井射孔技术[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2, 31-40. | |
唐凯, 陈华彬, 陈锋, 罗苗壮, 等. 磨溪气田水平井射孔卡枪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 石油钻采工艺, 2009, 31(6): 110-114. | |
袁吉诚. 中国射孔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 测井技术, 2002, 26(5): 421-425. | |
中国地震局. DB/T 20. 1-2006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下流体台站第1部分: 水位和水温台站[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 |
周生田, 马德泉, 刘民. 射孔水平井孔眼分布优化研究[J].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26(3): 52-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