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 Vol. 38 Issue (6): 143-145  
0

引用本文  

周银兴.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研讨会议纪要[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 38(6): 143-145.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研讨会议纪要
周银兴     

2017年11月1日—4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2017年度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举行。本次会议由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协办。广西地震局黄国华副局长、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薛兵及北海市地震局局长陈海出席开幕式。来自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部队等相关部门的117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开幕式由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地震局巡视员、研究员朱元清主持,黄国华副局长、陈海局长分别致辞。黄国华副局长向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及与会专家在工作中给予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提升地震监测水平的支持表示感谢;陈海局长代表北海市地震局向莅临研讨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学者表示欢迎。

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薛兵在讲话中指出,地震观测技术,特别是观测仪器一直是基础支撑,在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和各位委员支持下,观测技术委员会多年来开展诸多活动,致力于观测技术交流,推进技术研发,在从地震观测模拟化到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委员会坚持每年开展学术会议进行交流,涉及仪器到台站(网)建设、系统运维到数据产品加工与服务等领域,未来几年希望大家进一步关注地球深部探测和海域探测。薛兵主任感谢各位专家积极参与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的学术研讨活动。朱元清研究员指出,各委员在过去的地震台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几年重点关注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希望各委员与专家,尤其是年轻委员积极参与新技术研发和工程建设。《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编辑部编审李瑞芬解述了科技期刊发展的远景及认同祖国科技成果的有关热门问题,编辑高伟对期刊出版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解释。

大会共计收到学术论文32篇,正式安排学术报告23个,涵盖测震、前兆观测技术与数据处理等内容,与会学者围绕:①地震观测仪器(测震、前兆、强震)研发新动态、观测技术新方法与问题;②数字地震台站、台网建设与运维技术,水库地震台网研究进展;③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探讨及近期地震观测技术;④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仪器及软件系统研制应用;⑤数字地震观测台网数据产品加工、信息发布服务;⑥地震观测仪器检测、检定新方法与试验;⑦精密主动震源研究进展与应用,立体地震观测技术研讨等方面做了相关学术报告。

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薛兵研究员对会议做总结发言,特别感谢童汪练研究员等一批老专家每年对观测委员会的支持,童教授80岁高龄仍然奋战在地震监测科研一线,且每年有很多学术成果产出,特别值得年轻学者学习,并代表专业委员会祝愿童老师健康长寿。此次会议内容丰富、学术报告涉及地震观测技术多个方面,大家一致认为此次学术会议参与人员多,会议期间不仅交流了技术、加深了了解,而且增进了各领域、各学科及与会专家之间的感情。

会议期间印发《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2017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部分全文供与会学者参考学习并讨论。会务组工作由周银兴、潘岳怡、吴卫远等担任。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  周银兴整理)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研讨会参会人员合影
童汪练研究员在报告中
参会人员认真听取报告

附:学术报告目录

1、地震计自噪声测试《建标评估》…………………………………………………………童汪练

2、地震波形数据质量评估与运行质量监控体系建设………………………………………郑秀芬

3、测震台网专业设备入网工作进展…………………………………………………………代光辉

4、能量震级测定方法研究……………………………………………………………………刘瑞丰

5、AI余震捕捉大赛介绍………………………………………………………………………姚志祥

6、密集地震观测带来的变革…………………………………………………………………陈会忠

7、密集台阵观测前景…………………………………………………………………………杨建思

8、关于介质波速动态监测技术的思考………………………………………………………薛兵

9、海洋地震观测初探…………………………………………………………………………朱小毅

10、中国2015速度结构在四川九寨沟地震和新疆精河地震震源深度测定中的应用………宋秀青

11、中强地震准实时矩张量反演………………………………………………………………梁建宏

12、地震精定位HypoRelocate及在芦山、九寨沟地震余震精定位中的应用………………孙丽

13、水库中强地震类型识别监测技术的建议…………………………………………………林榕光

14、小湾水库地震活动综合研究………………………………………………………………华卫

15、广西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建设………………………………………………………姚宏

16、内蒙古预警基准台网地震监控能力评估…………………………………………………郝美仙

17、仪器噪声与立体地震观测常用仪器与系统………………………………………………周银兴

18、网络化低功耗地电场观测技术研究与应用………………………………………………席继楼

19、一种基于近场P波初始记录的震级快速测定方法…………………………………………陈晓佳

20、用于深井监测的高分辨率温度传感器的实验研究………………………………………杨晓明

21、基于北斗技术的地震观测授时设备的研制………………………………………………瞿旻

22、地震台站标准化设计的要求与思考………………………………………………………赵建和

23、地震台站智能监控保障平台新技术探讨…………………………………………………陈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