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 Vol. 38 Issue (5): 39-43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17.05.007
0

引用本文  

荣伟健, 赵建明, 董祎玮, 等. 曹妃甸地震台网天然地震与人工爆破时频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 38(5): 39-43.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17.05.007.
Rong Weijian, Zhao Jianming, Dong Yiwei, et al. Time frequency analysis of earthquakes and explosions recorded by Caofeidian Seismic Network[J].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2017, 38(5): 39-43.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17.05.007.

基金项目

河北省地震局青年激励项目"曹妃甸测震台网天然地震与人工爆破的时频分析";河北省地震局科技星火计划项目"滦县井水位数字化观测及监测效能评估"(项目编号:DZ20170510055)

作者简介

荣伟健(1991-), 男, 助理工程师, 2015年毕业于防灾科技学院, 从事地震监测工作

文章历史

本文收到日期:2016-09-13
曹妃甸地震台网天然地震与人工爆破时频分析
荣伟健 , 赵建明 , 董祎玮 , 孟令焕 , 符泽宇 , 王妍 , 李金 , 刘楚     
中国河北 063021 唐山中心地震台
摘要:搜集2014-2015年曹妃甸测震台网记录的各类爆破与天然地震事件,基于Matlab软件,编制程序实现短时傅里叶变换,对比分析核爆炸、化学爆炸、矿爆炸与天然地震的特征,分析频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天然地震与爆破在频率范围、频率分布和时频聚集性等方面具有各自特点,主要表现在:天然地震的时频图"多峰"且复杂,频率分布范围更广,频率成分集中在S波段;人工爆破的时频图"少峰"且简单,频率范围较窄,频率成分集中在P波段。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今后区分天然地震和爆破提供依据。
关键词天然地震    爆破    短时傅里叶变换    时频分析    
Time frequency analysis of earthquakes and explosions recorded by Caofeidian Seismic Network
Rong Weijian, Zhao Jianming, Dong Yiwei, Meng Linghuan, Fu Zeyu, Wang Yan, Li Jin, Liu Chu     
Tangshan Central Seismic Station, Hebei Province 063021,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Matlab software, we developed a program to achieve the short time Fourier transforms. We collected all kinds of seismic blasting and natural seismic events that recorded by Caofeidian Seismic Network from 2014 to 2015. Using time frequency analysis method, the nuclear explosions, mine explosions, chemical explosions and natural earthquakes that were recorded by Caofeidian Seismic Network are studied. The instantaneous frequency is calculat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natural earthquakes and blasting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in frequency rang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and time frequency aggregation. Time frequency map of natural earthquake is multimodal,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is wider, and frequency components gather in S band. The time-frequency map of the artificial blasting is less peak and simple, the frequency range is narrow, and the frequency components gather in P band. This study provides a basis for distinguishing natural earthquakes and explosion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natural earthquake    blasting    short time Fourier transform    time frequency analys    
0 引言

非平稳信号的时频分析就是在时间和频率的二维域内展示信号频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时频分析方法一般有线性和非线性两类,其中典型线性分析方法有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和Gabor变换(崔鑫等,2016)。为了更好地理解语音信号,Potter等在1947年首次提出一种实用的时频分析方法——短时傅里叶变换(王新刚等,2013)。短时傅里叶变换计算速度快,曹妃甸测震台网采用该时频分析方法分析地震波和爆破,具有较好的分辨率。

唐山迁安地区矿产丰富,爆破频繁,曹妃甸测震台网每天均能记录到矿区爆破波形,还监测到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化学爆破及2016年1月6日朝鲜核试验爆破。分辨地震和爆破的常用手段有很大主观性和经验性,判别依据有:①初动方向:爆破初动方向一般向上,地震则不确定;②振幅:爆破的P波振幅大于S波,地震与其相反;③面波发育:地震面波一般不发育,震中距较大的爆破会发育明显面波。本文运用时频分析方法,研究曹妃甸测震台网记录的核爆、化爆、矿爆和天然地震,综合分析其时频分布特点,通过对比分析,寻找规律,以提高该台网识别爆破与地震的能力。

1 基本理论

短时傅里叶变换又称为窗式傅里叶变换,是常用时频分析方法,基本思想是将非平稳信号分解成一系列短时平稳信号。具体实现方法为:用一个窗函数乘时间信号,对窗函数内的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窗函数在时间轴上滑动,即可计算整个非平稳信号频率随时间的变化。即

$ {\rm{STF}}{{\rm{T}}_x}\left({n, \omega } \right) = \int\limits_{ - \infty }^\infty {x\left(m \right)} w\left({n - m} \right){{\rm{e}}^{ - j\omega m}}{\rm{d}}m $

$ {\rm{STF}}{{\rm{T}}_x}\left({n, \omega } \right) = \sum\limits_{m = - \infty }^\infty {x\left(m \right)w\left({n - m} \right){{\rm{e}}^{ - j\omega m}}} $

式中:w (n-m)为采用的时间窗,n为时间点,ω为频率点,m为变换参数。

2 资料选取

河北省地震局曹妃甸地震台网由34个网络台和3个子台(曹妃甸台、南堡台、月岛台)组成,始建于2010年,2013年建成投入运行,主要观测环渤海地区地震活动。曹妃甸台附近构造主要有西南庄断裂、高柳断裂、柏各庄断裂、渤中断裂、唐山断裂等(赵建明等,2015)。曹妃甸测震台网台站分布见图 1

图 1 所选地震及爆破事件与台站分布 Fig.1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eismic and blasting events and the stations

本文选取曹妃甸测震台网在2014—2015年监测的10次M 0.8—4.2天然地震及10次典型爆破(朝鲜丰溪里核爆炸发生在2016年1月6日)进行时频分析。所选地震及爆破分布见图 1(2016年1月6日朝鲜丰溪里核爆炸因距离远未标注),统计数据见表 1。研究包括天津滨海化学爆破和朝鲜核试验在内的各类爆破时频图,可丰富研究的爆破类型,利于获取科学全面的研究结果。

表 1 天然地震与爆破事件统计 Tab.1 Statistics of earthquake and blasting events
3 数据预处理与时频分析 3.1 数据预处理

为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对比分析的地震和爆破事件应发生在同一地点且震级相差不超过M 0.5,但实际几乎不存在此类事件,因此在震级相近的基础上,如果地震和爆破的震中到地震台站的距离小于二者到地震台站平均距离的30%,就认定二者发生在同一地点。此次选取的10次地震和10次爆破波形均在垂直向选取,截取的原始波形从P波开始至整个波形结束,即只截取全波。为排除噪声干扰,对地震和爆破事件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即计算而二者的幅频图,确定优势频率,通过带通滤波器,滤除干扰频率,保留有用信号。

3.2 时频分析

时频分析结果好坏取决于窗函数类型。为获得清晰的时频分析图像,笔者试验了矩形窗、三角窗、海明窗和高斯窗,结果发现,用4种窗函数获得的时频分析结果本质一致,细节处稍有不同,因海明窗计算迅速,优点突出,本研究选用海明窗。原始数据采样率为50 Hz,设滑动步长50,窗口长度421(万永革,2007),利用Matlab软件编程,实现短时傅里叶变换,绘制地震波形的时幅图和时频图。统计10组地震与爆破的时频分析结果,并以2015年6月11日河北迁安ML 2.1矿爆炸、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地区ML 2.9化学爆破、2015年9月14日河北昌黎M 4.1天然地震及2016年1月6日朝鲜丰溪里ML 4.9核爆炸为例,绘制地震波形的时幅图和时频图,见图 2

图 2 典型地震及爆破时频分析 (a) 2015年6月11日河北迁安ML 2.1矿爆炸;(b)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地区ML 2.9化学爆破;2015年9月14日河北昌黎M 4.1天然地震;(d)2016年1月6日朝鲜丰溪里ML 4.9核爆炸 Fig.2 Typical seismic and blasting time -frequency analysis

图 2可知:①地震事件频率分布在4—15 Hz范围内,其中6次地震频率范围在8—15 Hz,天然地震的瞬态谱散布在低频到高频的较大范围(韩绍卿等,2010);爆破事件的频率范围在0—8 Hz,其中7次爆破的频率范围是2—4 Hz,且主频率集中在4 Hz;②地震事件有多个频率聚集点,且频率成分出现在S波段,而9次爆破的频率成分均出现在P波段,且只有一个频率聚集点。

图 2(d)是曹妃甸测震台网接收到的朝鲜核爆炸的时频分析图,从图中可见此次核爆炸的频率范围是0—0.5 Hz,频率成分只出现在S波段及后续波形中。正常情况下,地下核爆炸的力学机制是简单的球对称压缩,其震源时间函数表现为单脉冲形式且能量为高速释放的物理过程,源激发出各种频率的波,其中有的具有极高频率和极短波长(安镇文等,2011)。但曹妃甸测震台网接收的核爆炸频率较小,且P波段几乎无频率成分。出现该反常现象的原因在于,核爆炸的震中位置距曹妃甸测震台网较远,爆破源位于强度较低的介质中,爆破波比地震波穿透的地层浅,因而高频成分容易被吸收(刘芳彤等,2015)。由于传输介质密度低且传输距离大,核爆炸波在地表岩层传输过程中高频成分损耗,导致曹妃甸测震台网只接收到核爆炸波的低频成分。

4 结论

通过对选取的10次地震和10次爆破波形进行时频分析,可以看出二者在时频域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不同种类的爆破时频分布也不同。

(1)天然地震频率从低频到高频均有分布,选取的10次地震频率集中在几到十几Hz,无固定主频;爆破频率只有几Hz,主频一般出现在2—4 Hz。

(2)地震时频谱较爆破“分散”,而爆破的时频谱则相对“集中”(张帆等,2014)。地震时频图复杂且有多个频率聚集点,即出现“多峰”特征,而爆破时频图简单且只存在一个频率聚集点。由此可知,爆破时频图比天然地震更聚集。

(3)地震的频率成分小部分集中在P波,剩余大部分集中在S波,主要能量在S波阶段释放,与地震发生的实际情况相符。爆破的频率成分几乎全部集中在P波上,表明爆破能量集中在P波段释放。

震源性质决定了时频分布的特点,天然地震与爆破的震源不同,因此二者的时频分布特征存在差异。地震震源比爆破的震源深,地震波需要通过多层介质的折射和反射才能被接收,爆破的震源相对较浅,造成地震波和爆破波的传播路径不同。另一方面,地震的震源机制相对复杂,若干微小破裂组成地震震源,每个微小破裂均会反映在时频图上,爆破则是大膨胀后产生振动,爆破的震源过程近似于单脉冲函数,因此天然地震的频率散布在高频和低频中,且其时频图“多峰”复杂,而爆破的频率集中在低频段,其时频图“少峰”简单。

本文仅就爆破与地震的时频特征进行初步的定量研究,尚需大量观测资料进行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安镇文, 魏富胜. 震源性质的时频分析与事件识别[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1, 32(1): 1-9.
崔鑫, 许力生, 许忠淮, 等. 小地震与人工爆破记录的时频分析[J]. 地震工程学报, 2016, 38(1): 71-78.
韩绍卿, 李夕海, 安跃文, 等. 核爆、化爆、地震识别研究综述[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0, 25(4): 1206-1218.
刘芳彤, 杜春鸿. 朝鲜地区地震与爆破波形识别研究[J]. 防灾减灾学报, 2015, 31(2): 58-66.
王新刚, 郭琦南. 时频分析方法在探测信号处理中的应用[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3, 9(26): 5973-5975.
万永革. 数字信号处理的Matlab实现[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406-411.
张帆, 朱新运, 熊丹, 等. 基于非线性时频分析的地震和爆破识别[J]. 华南地震, 2014, 34(2): 56-63.
赵建明, 任佳, 符泽宇, 等. 曹妃甸地震台电磁扰动异常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5, 36(4): 26-29.
图 1 所选地震及爆破事件与台站分布 Fig.1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eismic and blasting events and the stations
表 1 天然地震与爆破事件统计 Tab.1 Statistics of earthquake and blasting events
图 2 典型地震及爆破时频分析 (a) 2015年6月11日河北迁安ML 2.1矿爆炸;(b)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地区ML 2.9化学爆破;2015年9月14日河北昌黎M 4.1天然地震;(d)2016年1月6日朝鲜丰溪里ML 4.9核爆炸 Fig.2 Typical seismic and blasting time -frequency analysis
曹妃甸地震台网天然地震与人工爆破时频分析
荣伟健 , 赵建明 , 董祎玮 , 孟令焕 , 符泽宇 , 王妍 , 李金 , 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