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河北 065800 文安地震台;
3. 中国石家庄 050021 河北省地震局
2. Wenan Seismic Station, Hebei Province 065800, China;
3. Hebei Earthquake Agency, Shijiazhuang 050021, China
河北省易县地震台形变观测手段齐全,观测资料连续完整,记录到华北地区某些地震前显著异常,且不同观测手段在同一震例中表现出相同的异常特性(赵慧琴等,2015),显示该台具有一定映震能力。
2012年5月—2015年10月,河北易县地震台(以下简称易县台)记录到周边约300 km范围内发生的3次4.0级以上地震,分别是2012年5月28日河北唐山(39.7°N,118.8°E)4.8级地震(震中距约276 km)、2014年9月6日河北涿鹿(40.3°N,115.4°E)4.3级地震(震中距约129 km)和2015年9月14日河北昌黎(39.72°N,118.8°E)4.2级地震(震中距约302 km),YRY分量钻孔应变观测异常体现在:①2012年唐山4.8级地震前约2个月,钻孔应变接收到大幅度临震应变异常,异常形态呈现先张后压、异常恢复阶段发震的模式(赵慧琴等,2015);②2014年涿鹿4.3级地震前,钻孔应变在当年8月12日—15日出现大幅应变异常,1、2路应变呈压性变化,3、4路应变呈张性变化,在异常持续26天曲线恢复阶段发震;③2015年昌黎4.2级地震前,钻孔应变在当年6月25日—8月8日出现大幅度应变异常,1、2路应变曲线大幅下降,呈张性变化,3、4路应变曲线大幅上升,呈压性变化,观测曲线呈先张后压、来快去慢趋势,在异常较缓恢复过程中发震。
本文结合以上3个震例,对易县台YRY分量钻孔应变前兆异常进行分析,研究其共性和差异性,以期给出该台分量钻孔应变异常特征,为地震分析预报提供参考。
1 台站概述易县台是国家基本台,隶属河北省地震局,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地处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陵镇龙里华村,清西陵以南,地质构造上处于太行山北段低山丘陵地区,紫荆关断裂带东侧,位于太行山隆起带与华北平原拗陷区分界部位。易县台距2012年5月28日唐山4.8级地震震中约276 km,距2014年9月6日涿鹿4.3级地震震中约129 km,距2015年9月14日昌黎4.2级地震的震中约302 km,震中与台站相对位置详见图 1。
![]() |
图 1 易县台与3次地震分布 Fig.1 The distribution of Yixian Seismic Station and the three earthquakes |
易县台配备多种形变观测手段,其中,YRY型分量钻孔应变仪于2009年8月安装,孔深38.0 m,钻孔岩性分为3个层位:0—2 m为第四系黄土,2—9 m为震旦系沉积页岩,9—70.30 m为中生代侵入闪长岩。YRY型分量式钻孔应变仪测量元件布置见图 2。
![]() |
图 2 YRY分量应变观测原件布置 Fig.2 Original layout plan of YRY component strain observation |
易县台YRY型分量钻孔应变仪安装以来,观测资料自身检验连续,且与TJ-2体积式钻孔应变观测数据互相验证(赵慧琴等,2015)。同一地点不同埋深的2个钻孔应变仪均观测到同一种地应力变化,说明易县台应变观测资料可靠性较高。
易县台YRY钻孔应变仪在2012年5月28日唐山4.8级、2014年9月6日涿鹿4.3级、2015年9月14日昌黎4.2级地震前均记录到应变异常,异常均出现在地震前1—5个月,连续出现3个月幅度较大的“张性脉冲”,先张后压,在恢复过程中发震,见图 3,由图可见,异常大多具有张性应变形态。
![]() |
图 3 3次地震前后易县台分量应变日均值曲线 (a)2012年5月28日唐山4.8级地震;(b)2014年9月6日涿鹿4.3级地震;(c)2015年9月14日昌黎4.2级地震 Fig.3 The daily mean value curve of component strain before and after the three earthquakes at Yixian Seismic Station |
(1)2012年5月28日唐山4.8级地震。此次地震发生前,易县台YRY分量应变仪的1、2、3路分量在3月初均出现负异常,呈张性状态,异常形态相似,见图 3(a)。1路观测曲线3月5日起大幅度下降,呈张性变化,3月15日转为上升形态,呈压性状态,其变化幅度为-1 402.643×10-10,异常持续53天后发震;2路分量3月6日起大幅度下降,呈张性变化,3月19日转为上升形态,呈压性变化,持续49天后发震,异常变化幅度大,为-1 903.579×10-10,预示主应变方向为NE向,指向震中;3路分量3月6日起大幅度下降,呈张性变化,3月14日转为上升形态,呈张性状态,变化幅度为-1 634.256×10-10,异常持续54天后发震。可见,在唐山4.8级地震前,四分量异常形态呈现先张后压、异常恢复阶段发震的模式(赵慧琴等,2015)。
(2)2014年9月6日涿鹿4.3级地震。此次地震发生前,YRY分量应变仪4路应变在8月12日同时出现大幅度变化,4路应变异常形态相似。其中,1路与2路应变曲线8月12日曲线大幅度上升,呈现压性状态,8月15日达极值,应变变化幅度分别为3 100.256×10-10和2 803.878×10-10,后转为恢复阶段;3路与4路应变曲线8月12日大幅度下降,呈现张性状态,8月15日达极值,应变变化幅度分别为-2 395.112×10-10和-3 131.388×10-10,后转为恢复阶段。4路应变曲线均在异常变化恢复阶段,即异常持续26天后发震,见图 3(b)。
(3)2015年9月14日河北昌黎4.2级地震。此次地震发生前,YRY分量应变仪4路应变均出现大幅度异常变化,且异常形态相似。1路与2路应变曲线6月25日大幅度下降,呈现张性状态,8月8日达极值,应变变化幅度分别为-9 733.161×10-10和-4 721.042×10-10,后转为上升恢复阶段;3路与4路应变曲线6月25日大幅度上升,呈现压性状态,7月25日、7月28日达极值,应变变化幅度分别为5 558.441×10-10和3 633.624×10-10,后转为下降恢复阶段。4路应变变化均在异常恢复阶段,即异常持续82天后发震,见图 3(c)。
由以上分析可知,3次地震前易县台YRY分量应变仪4分量均记录到地形变异常,统计结果见表 1,可知发震特征为:异常快速出现,恢复较缓,在恢复过程发震;异常形态表现为:来快去慢,在极值附近维持数日后,在缓慢恢复过程中发生地震,具有慢地震现象(苏恺之等,2003)。
![]() |
表 1 3次地震前易县台YRY分量应变异常统计 Tab.1 Theanomaly statistics of YRY component strain before 3 earthquakes at Yixian Seismic Station |
(1)同一台站同一观测手段在不同地震前均监测到地震异常,显示异常具有可靠性。YRY型四分量应变仪,在唐山4.8级地震前、涿鹿4.3级地震前、昌黎4.2级地震前均记录到异常变化,对于河北省3次4级以上地震,该观测手段出现相似异常变化,显示异常具有可靠性,应为地震前兆异常。
(2)异常显示出相同的形态特征。同一台站不同时间段记录的3次地震前均出现转折变化,表现出应变脉冲“来快去慢”的模式,这就是Sacks S于20世纪70年代末发现的慢地震现象。所谓慢地震,系一种介于断层蠕动与正常地震之间的断层错动,或者说慢地震是断层动速度小于通常地震时断层动速度的一种地震,其辐射的振动频率较低,未出现破坏,有时会使人感受到,即“人感振动”,有时则成为一种前兆现象。这是体应变观测资料中,较为明显的“慢地震”记录,即“来快去慢”形的异常事件,在极值附近维持数日后,在逐渐恢复原值的过程中发生地震(苏恺之等,2003;邱泽华等,2009;池顺良等,2013)。
(3)易县台分量钻孔应变观测资料,在唐山4.8级地震前、涿鹿4.3级地震前、昌黎4.2级地震前均出现“来快去慢”的慢地震现象,该现象表明,在区域应力—应变、震源应力—应变的共同作用下,应变仪能观测到场地地壳力学或断层位移变化,反映了震源区外围地壳的变形过程,是一种较好的临震异常反应(蒲小武等,2013;马震等,2014)。
本文给出研究实例的初步结果,例如:图5中剪切应变出现持续几个月的缓慢抖动,而面应变平稳,之后面应变明显跳跃而剪切应变波动停止,然后发震,对于其中面应变、剪切应变变化与地震的关系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马栋副研究员指点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池顺良, 刘琦, 池毅, 等. 2013年芦山MS 7.0地震的震前及临震应变异常[J]. 地震学报, 2013, 35(3): 296-303. | |
马震, 张晓清. 强震前钻孔应变异常变化分析[J]. 地震研究, 2014, 37(Z1): 88-93. | |
蒲小武, 王康, 梅东林, 等. 武都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数据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3, 34(5/6): 328-333. | |
邱泽华, 唐磊, 周龙寿, 等. 四分量钻孔应变台网汶川地震前的观测应变变化[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9, 29(1): 1-5. | |
苏恺之, 李海亮, 张钧, 等. 钻孔地应变观测新进展[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3. | |
赵慧琴, 李均良, 张肖, 等. 唐山4.8级地震前易县地震台地应变异常特征[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5, 36(6): 73-79. | |
赵慧琴, 李均良, 张跃刚, 等. 河北易县台形变异常映震能力分析[J]. 地震工程学报, 2015, 37(Z1): 91-94. DOI:10.3969/j.issn.1000-0844.2015.z1.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