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 Vol. 38 Issue (4): 132-136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17.04.022
0

引用本文  

赵慧琴, 王艳, 张肖, 等. 易县地震台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震前异常特征[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 38(4): 132-136.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17.04.022.
Zhao Huiqin, Wang Yan, Zhang Xiao, et al. Seismic observation of four component borehole strain at Yixian Seismic Station[J].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2017, 38(4): 132-136.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17.04.022.

基金项目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测、科研三结合一般课题(课题编号:CEA-JC/3JH-170409)

作者简介

赵慧琴(1982-), 女, 河北张家口人, 工程师, 河北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 现从事流动地磁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工作。E-mail:zhaohuiqinzhjk@163.com

文章历史

本文收到日期:2016-09-29
易县地震台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震前异常特征
赵慧琴 1, 王艳 1, 张肖 2, 马栋 3     
1. 中国河北 071000 保定中心地震台;
2. 中国河北 065800 文安地震台;
3. 中国石家庄 050021 河北省地震局
摘要:通过对河北易县地震台钻孔应变资料进行处理,发现在2014年9月6日涿鹿4.3级和2015年9月14日昌黎4.2级地震前,该台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到显著前兆异常变化,与2012年5月28日唐山4.8级地震前出现的异常相似度较高,异常形态均表现为"来快去慢",均在极值附近维持数日后,逐渐恢复原值过程中发生地震。
关键词钻孔应变    前兆异常    异常特征    慢地震    
Seismic observation of four component borehole strain at Yixian Seismic Station
Zhao Huiqin1, Wang Yan1, Zhang Xiao2, Ma Dong3     
1. Baoding Central Seismic Station, Hebei Province 071000, China;
2. Wenan Seismic Station, Hebei Province 065800, China;
3. Hebei Earthquake Agency, Shijiazhuang 050021, China
Abstract: Through processing the borehole strain data of Yixian Seismic Station in Hebei, the significant anomaly about the four component borehole strain at this seismic station was found before the Zhuolu M 4.3 earthquake on September 6, 2014 and Changli M 4.2 earthquake on September 14, 2015. And such anomalies are very similar with the phenomena before the Tangshan M 4.8 earthquake on May 28, 2012. The abnormal morphology show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e fast and Go slow", after several days to maintain in near the extremum, the earthquake occurred at the process of recovering to the original value.
Key Words: borehole strain    precursor anomaly    anomaly characteristics    slow earthquake    
0 引言

河北省易县地震台形变观测手段齐全,观测资料连续完整,记录到华北地区某些地震前显著异常,且不同观测手段在同一震例中表现出相同的异常特性(赵慧琴等,2015),显示该台具有一定映震能力。

2012年5月—2015年10月,河北易县地震台(以下简称易县台)记录到周边约300 km范围内发生的3次4.0级以上地震,分别是2012年5月28日河北唐山(39.7°N,118.8°E)4.8级地震(震中距约276 km)、2014年9月6日河北涿鹿(40.3°N,115.4°E)4.3级地震(震中距约129 km)和2015年9月14日河北昌黎(39.72°N,118.8°E)4.2级地震(震中距约302 km),YRY分量钻孔应变观测异常体现在:①2012年唐山4.8级地震前约2个月,钻孔应变接收到大幅度临震应变异常,异常形态呈现先张后压、异常恢复阶段发震的模式(赵慧琴等,2015);②2014年涿鹿4.3级地震前,钻孔应变在当年8月12日—15日出现大幅应变异常,1、2路应变呈压性变化,3、4路应变呈张性变化,在异常持续26天曲线恢复阶段发震;③2015年昌黎4.2级地震前,钻孔应变在当年6月25日—8月8日出现大幅度应变异常,1、2路应变曲线大幅下降,呈张性变化,3、4路应变曲线大幅上升,呈压性变化,观测曲线呈先张后压、来快去慢趋势,在异常较缓恢复过程中发震。

本文结合以上3个震例,对易县台YRY分量钻孔应变前兆异常进行分析,研究其共性和差异性,以期给出该台分量钻孔应变异常特征,为地震分析预报提供参考。

1 台站概述

易县台是国家基本台,隶属河北省地震局,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地处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陵镇龙里华村,清西陵以南,地质构造上处于太行山北段低山丘陵地区,紫荆关断裂带东侧,位于太行山隆起带与华北平原拗陷区分界部位。易县台距2012年5月28日唐山4.8级地震震中约276 km,距2014年9月6日涿鹿4.3级地震震中约129 km,距2015年9月14日昌黎4.2级地震的震中约302 km,震中与台站相对位置详见图 1

图 1 易县台与3次地震分布 Fig.1 The distribution of Yixian Seismic Station and the three earthquakes

易县台配备多种形变观测手段,其中,YRY型分量钻孔应变仪于2009年8月安装,孔深38.0 m,钻孔岩性分为3个层位:0—2 m为第四系黄土,2—9 m为震旦系沉积页岩,9—70.30 m为中生代侵入闪长岩。YRY型分量式钻孔应变仪测量元件布置见图 2

图 2 YRY分量应变观测原件布置 Fig.2 Original layout plan of YRY component strain observation
2 3次地震前应变异常

易县台YRY型分量钻孔应变仪安装以来,观测资料自身检验连续,且与TJ-2体积式钻孔应变观测数据互相验证(赵慧琴等,2015)。同一地点不同埋深的2个钻孔应变仪均观测到同一种地应力变化,说明易县台应变观测资料可靠性较高。

易县台YRY钻孔应变仪在2012年5月28日唐山4.8级、2014年9月6日涿鹿4.3级、2015年9月14日昌黎4.2级地震前均记录到应变异常,异常均出现在地震前1—5个月,连续出现3个月幅度较大的“张性脉冲”,先张后压,在恢复过程中发震,见图 3,由图可见,异常大多具有张性应变形态。

图 3 3次地震前后易县台分量应变日均值曲线 (a)2012年5月28日唐山4.8级地震;(b)2014年9月6日涿鹿4.3级地震;(c)2015年9月14日昌黎4.2级地震 Fig.3 The daily mean value curve of component strain before and after the three earthquakes at Yixian Seismic Station

(1)2012年5月28日唐山4.8级地震。此次地震发生前,易县台YRY分量应变仪的1、2、3路分量在3月初均出现负异常,呈张性状态,异常形态相似,见图 3(a)。1路观测曲线3月5日起大幅度下降,呈张性变化,3月15日转为上升形态,呈压性状态,其变化幅度为-1 402.643×10-10,异常持续53天后发震;2路分量3月6日起大幅度下降,呈张性变化,3月19日转为上升形态,呈压性变化,持续49天后发震,异常变化幅度大,为-1 903.579×10-10,预示主应变方向为NE向,指向震中;3路分量3月6日起大幅度下降,呈张性变化,3月14日转为上升形态,呈张性状态,变化幅度为-1 634.256×10-10,异常持续54天后发震。可见,在唐山4.8级地震前,四分量异常形态呈现先张后压、异常恢复阶段发震的模式(赵慧琴等,2015)。

(2)2014年9月6日涿鹿4.3级地震。此次地震发生前,YRY分量应变仪4路应变在8月12日同时出现大幅度变化,4路应变异常形态相似。其中,1路与2路应变曲线8月12日曲线大幅度上升,呈现压性状态,8月15日达极值,应变变化幅度分别为3 100.256×10-10和2 803.878×10-10,后转为恢复阶段;3路与4路应变曲线8月12日大幅度下降,呈现张性状态,8月15日达极值,应变变化幅度分别为-2 395.112×10-10和-3 131.388×10-10,后转为恢复阶段。4路应变曲线均在异常变化恢复阶段,即异常持续26天后发震,见图 3(b)

(3)2015年9月14日河北昌黎4.2级地震。此次地震发生前,YRY分量应变仪4路应变均出现大幅度异常变化,且异常形态相似。1路与2路应变曲线6月25日大幅度下降,呈现张性状态,8月8日达极值,应变变化幅度分别为-9 733.161×10-10和-4 721.042×10-10,后转为上升恢复阶段;3路与4路应变曲线6月25日大幅度上升,呈现压性状态,7月25日、7月28日达极值,应变变化幅度分别为5 558.441×10-10和3 633.624×10-10,后转为下降恢复阶段。4路应变变化均在异常恢复阶段,即异常持续82天后发震,见图 3(c)

由以上分析可知,3次地震前易县台YRY分量应变仪4分量均记录到地形变异常,统计结果见表 1,可知发震特征为:异常快速出现,恢复较缓,在恢复过程发震;异常形态表现为:来快去慢,在极值附近维持数日后,在缓慢恢复过程中发生地震,具有慢地震现象(苏恺之等,2003)。

表 1 3次地震前易县台YRY分量应变异常统计 Tab.1 Theanomaly statistics of YRY component strain before 3 earthquakes at Yixian Seismic Station
3 结论与讨论

(1)同一台站同一观测手段在不同地震前均监测到地震异常,显示异常具有可靠性。YRY型四分量应变仪,在唐山4.8级地震前、涿鹿4.3级地震前、昌黎4.2级地震前均记录到异常变化,对于河北省3次4级以上地震,该观测手段出现相似异常变化,显示异常具有可靠性,应为地震前兆异常。

(2)异常显示出相同的形态特征。同一台站不同时间段记录的3次地震前均出现转折变化,表现出应变脉冲“来快去慢”的模式,这就是Sacks S于20世纪70年代末发现的慢地震现象。所谓慢地震,系一种介于断层蠕动与正常地震之间的断层错动,或者说慢地震是断层动速度小于通常地震时断层动速度的一种地震,其辐射的振动频率较低,未出现破坏,有时会使人感受到,即“人感振动”,有时则成为一种前兆现象。这是体应变观测资料中,较为明显的“慢地震”记录,即“来快去慢”形的异常事件,在极值附近维持数日后,在逐渐恢复原值的过程中发生地震(苏恺之等,2003邱泽华等,2009池顺良等,2013)。

(3)易县台分量钻孔应变观测资料,在唐山4.8级地震前、涿鹿4.3级地震前、昌黎4.2级地震前均出现“来快去慢”的慢地震现象,该现象表明,在区域应力—应变、震源应力—应变的共同作用下,应变仪能观测到场地地壳力学或断层位移变化,反映了震源区外围地壳的变形过程,是一种较好的临震异常反应(蒲小武等,2013马震等,2014)。

本文给出研究实例的初步结果,例如:图5中剪切应变出现持续几个月的缓慢抖动,而面应变平稳,之后面应变明显跳跃而剪切应变波动停止,然后发震,对于其中面应变、剪切应变变化与地震的关系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马栋副研究员指点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池顺良, 刘琦, 池毅, 等. 2013年芦山MS 7.0地震的震前及临震应变异常[J]. 地震学报, 2013, 35(3): 296-303.
马震, 张晓清. 强震前钻孔应变异常变化分析[J]. 地震研究, 2014, 37(Z1): 88-93.
蒲小武, 王康, 梅东林, 等. 武都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数据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3, 34(5/6): 328-333.
邱泽华, 唐磊, 周龙寿, 等. 四分量钻孔应变台网汶川地震前的观测应变变化[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9, 29(1): 1-5.
苏恺之, 李海亮, 张钧, 等. 钻孔地应变观测新进展[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3.
赵慧琴, 李均良, 张肖, 等. 唐山4.8级地震前易县地震台地应变异常特征[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5, 36(6): 73-79.
赵慧琴, 李均良, 张跃刚, 等. 河北易县台形变异常映震能力分析[J]. 地震工程学报, 2015, 37(Z1): 91-94. DOI:10.3969/j.issn.1000-0844.2015.z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