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 Vol. 38 Issue (2): 1-6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17.02.001
0

引用本文  

徐晓枫, 王惠琳, 胡久常, 等. 2015年11月22日广东徐闻ML 4.2地震震源机制解及精定位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 38(2): 1-6.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17.02.001.
Xu Xiaofeng, Wang Huilin, Hu Jiuchang, et al.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and accurate location of Xuwen ML 4.1 earthquake in Guangdong Province on Nov.22, 2015[J].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2017, 38(2): 1-6.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17.02.001.

基金项目

海南省地震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606)

作者简介

徐晓枫(1983-), 男, 助理研究员, 2010年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 主要从事数字地震学和地震工程研究工作。E-mail:xxf1010@qq.com

文章历史

本文收到日期:2016-12-27
2015年11月22日广东徐闻ML 4.2地震震源机制解及精定位分析
徐晓枫1, 王惠琳1, 胡久常1, 宋秀青2, 孙佩雯1     
1. 中国海口 570203 海南省地震局;
2. 中国上海 200062 上海市地震局
摘要:基于海南地震台网数字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对2015年11月22日广东徐闻ML4.2地震反演震源机制解,计算得出节面Ⅰ参数:走向110°,倾角84°,滑动角-158°;节面Ⅱ参数:走向18°,倾角69°,滑动角-5°。推断为1次走滑为主兼有正断性质的破裂,与铺前-清澜断裂属于走滑正断的运动特征较为吻合。对2000年1月-2016年6月主震周边地区(19.3°-20.6° N,110.0°-111.0° E)ML1.0以上183次地震进行双差精定位分析,得到146次地震的重定位结果。结果显示:震源深度分布不再仅局限于10 km附近,而是呈垂直带状分布,与雷琼地区新构造运动主要以垂直差异性活动为主的活动特征相吻合。
关键词CAP方法    双差定位法    震源机制解    震源深度    地震构造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and accurate location of Xuwen ML 4.1 earthquake in Guangdong Province on Nov.22, 2015
Xu Xiaofeng1, Wang Huilin1, Hu Jiuchang1, Song Xiuqing2, Sun Peiwen1     
1.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Hainan Province, Haikou 570203, China;
2.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Shanghai Municipal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Abstract: The Xuwen ML 4.2 earthquake occurred on July 31, 2016. Base on the records of Hainan Earthquake Network, we obtained the focal mechanism of the earthquake with the "cut and paste" (CAP) method. The result shows:the strike, dip and rake angles of nodal plane I are 110°, 84° and -158°, respectively; Those of other nodal plane are 18°, 69° and -5°.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eismogenic fault of Xuwen ML 4.2 earthquake is a strike-slip fault with normal type. This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movement characteristic of the Puqian-Qinglan fault which belongs to the strike-slip fault. Using the double difference location method, 183 ML≥1.0 earthquakes from January 2000 to June 2016 are relocated. The relocating results of 146 earthquakes are obtain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source distributions are no longer confined to the 10 km, but is a vertical zonal distribution.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activity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w tectonic movement which is mainly vertical difference activity in Leiqiong region.
CAP method    double difference location method    focal mechanism    focal depth    seismic structure    
0 引言

根据海南省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5年11月22日07时43分,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发生ML 4.2地震,震中位于(110.39°E,20.42°N),震源深度11 km,距海口市37 km,海口市区及周边市县震感明显。

由于此次地震发生在1605年海口琼山7½级地震等震线的Ⅶ度区内,并且位于铺前—清澜发震断裂的北西延长线上,所以研究本次地震的震源运动特征极为重要。震源机制解能直观反映地震破裂几何特征和运动学特征,是研究区域构造应力的基础(郑勇等,2009)。Zhao和Hermberger等(1994)提出CAP(Cut And Paste,简称CAP)方法,能够克服利用P波初动法求解震源机制解受地震台站分布和数量限制的缺陷(Zhu and Helmberger, 1996)。震源机制解可以揭示地震发生的动力学过程,推断地震发生的物理机制,中国多位学者运用CAP方法对震源机制解的研究取得诸多研究成果(吕坚等,2008龙峰等,2010谢祖军等,2012赵小艳等,2012杨军等,2015)。

本文采用CAP方法,基于海南省地震台网数字资料,反演计算徐闻ML 4.2地震震源机制解,并对主震周边地区(19.3°—20.6°N,110.0°—111.0°E)进行双差精定位分析,结合周边小震分布,探讨本次地震和区域地震构造的关系。

1 研究方法 1.1 CAP方法

CAP方法将近震地震波分成P波Pnl和面波Sur部分,在双力偶源的假设下,对5个分量(Pnl不存在切向分量)给定不同权重进行反演,并允许有相对浮动,截取的震相采用相关性方法进行拟合,对理论地震图和实际波形记录进行比较,在给定设置参数范围内,采用格点搜索法得到相对误差最小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Zhao and Hermberger, 1994Zhu and Hermberger, 1996)。此方法能够减小模型不准确引起的误差,降低对地壳模型的依赖性,并且对台站数量和方位角分布的要求不高(吕坚等,2013)。

1.2 双差定位法

地震定位有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之分,相对定位法中发展出一种双重残差定位,又称为双差地震定位法,是一种比绝对定位方法精度高的相对定位方法,可以对较大空间范围内发生的地震同时进行重新定位(Waldhauser and Ellsworth, 2000)。地震事件相对于地震事件丛集的质心位置来定位,因此双差地震定位法结果不依赖于初始震源位置,受地壳速度模型影响小,可有效减小对地壳结构了解不够精细而引起的误差(杨智娴等,2004郑钰等,2008)。

2 震源机制解反演 2.1 数据资料选取

海南省地震台网接收36个地震台站记录,对于2015年11月22日徐闻ML 4.2地震,选取P波初动明显、信噪比较高、数据记录清晰、方位角准确、仪器幅频特性在0.05—20 Hz频率范围内平直的7个地震台站波形资料进行反演求解。选用的地震台站分别为北海台(BHS)、灵山台(LNS)、定安台(DAN)、东方台(DOF)、松林岭台(SLL)、万宁台(WAN)、翁田台(WET),台站分布见图 1

图 1 地震震中及选用台站分布 Fig.1 The distribution of seismic epicenter and seismic stations
2.2 地壳速度模型选取

选取合适的地壳速度模型能提高反演结果的可靠性。宋秀青等(20152016)对中国大陆地壳速度模型发展进行了综述,论述了中国各区域测震台网速度模型现状,说明合适的地壳速度模型对于准确测定地震参数的重要性。本文使用的地壳速度结构模型是结合张路(2008)提出的福建东南沿海地壳结构模型、华南速度模型(范玉兰等,1990)和海南地区速度模型给出的,见图 2。从地震波形拟合结果(图 3)可以看出,实际地震记录波形和理论波形互相关系数较高,说明速度模型和矩张量计算结果比较可靠。

图 2 研究区地壳速度模型 Fig.2 The crustal velocity model used in study region
图 3 CAP方法反演地震波形拟合结果 Fig.3 The result of seismic waveform fitting result by CAP method
2.3 反演结果

利用CAP方法反演计算2015年11月22日徐闻ML 4.2地震震源机制解,波形拟合结果见图 3,采用格点搜索法得到相对误差最小的震源机制解,由F—K方法计算台站观测地震图和理论地震图相关系数。反演过程中拟合误差随深度分布见图 4

图 4 拟合误差随深度变化 Fig.4 The fit-error changes with focal-depth

图 3可以看出,P波部分14个震相,面波部分21个震相,共计35个震相,实际观测波形均能与理论波形较好匹配,互相关系数平均值为76,大于60的震相占86%,反演拟合误差(RMS)为1.199×10-4。节面Ⅰ参数:走向110°,倾角84°,滑动角-158°;节面Ⅱ参数:走向18°,倾角69°,滑动角-5°。P轴:方位角242°,倾角10°;T轴:方位角125°,倾角68°;N轴:方位角336°,倾角19°。图 3中震源球表示地震震源机制解,黑色区域代表压缩,白色区域代表拉张。波形黑线是观测地震图,波形红线是理论地震图,台站名称下面是震中距(km)和该台理论P波初至与观测P波初至的差值,波形下面的数字依次为理论地震图相对观测地震图移动时间(s)和二者拟合相关系数(%)。

在CAP方法中,震源深度影响震源机制解反演,在反演过程中设置步长为2 km,搜索不同深度的震源机制解,见图 4。震源球上方的数字为对应深度计算得到的矩震级。拟合曲线中斜率最大点处深度为本研究得出的徐闻ML 4.2地震最佳震源深度,约23 km,深度误差0.4 km。

3 精定位分析

海南省地震台网2000年开始进行数字化地震记录,至2016年6月区域范围(19.3°—20.6°N,110.0°—111.0°E)内记录到183次地震,因部分数据未构成地震对或受最少震相数参数的限制,最终选取146次地震进行双差精定位研究,所选地震占原始数据的80%。精定位前后地震及震源深度分布见图 5,图中F1为铺前—清澜断裂,F2为马袅—铺前断裂,F3长流—仙沟断裂,F4为王五—文教断裂。

图 5 精定位前后震中分布及震源深度剖面 (a)精定位前震源分布;(b)精定位后震源分布 Fig.5 Epicenter distribution and focal depth profile diagrams before and after relocating

采用共轭梯度法进行双差计算,设定P波权重为1,S波权重为0.5,P波和S波波速比为1.73。纬度、经度和深度方向的平均测定误差(2倍标准偏差)分别为0.77 km、0.55 km、0.76 km,146次重新定位地震的平均均方根残差为0.07 s。由图 5可见:① 精定位前小震震源深度集中分布在10 km上下,是传统绝对定位方法普遍存在的问题;② 重新定位后震源深度改善明显,小震震源深度呈垂直带状分布;③ 采用双差精定位,得到徐闻ML 4.2地震震源深度约27 km,与采用CAP反演得到的震源机制解确定的23 km深度接近。

4 发震构造

2015年徐闻ML 4.2地震(图 5中粉色圆所示地震,为图中显示的最大地震)发生在雷琼凹陷地带北部,位于铺前—清澜断裂(F1)NW向延长线上,距离海口市区约37 km。雷琼地区新构造运动主要以垂直差异性活动为主,地壳厚度自海域向陆地逐渐加大,地震构造背景较为复杂,活动断裂比较发育,是新构造活动较强烈地区。由图 5可见,研究区发育EW、NW向2组断裂,其中近EW向王五—文教断裂(F4)为雷琼断陷南界,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主要活动断裂是近EW向马袅—铺前断裂(F2)、NW向铺前—清澜断裂(F1)及长流—仙沟断裂(F3),最新活动时代均为全新世。雷琼地区地震活动在空间分布上受控于NW向的铺前—清澜断裂(F1)与近EW向马袅—铺前断裂(F2),特别是2组断裂的交汇处,曾发生1605年琼山7½级地震。由CAP方法反演得到的震源机制解可知,此次徐闻ML 4.2地震为走滑为主兼正断性质的破裂,与铺前—清澜断裂(F1)属于走滑正断的运动特征相符合。由此推断,虽然徐闻ML 4.2地震有些偏离铺前—清澜断裂(F1)附近小震群,但其发震机理仍受到该断裂影响。

5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2015年徐闻ML 4.2地震进行CAP反演及双差精定位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 运用CAP方法反演,得到此次ML 4.2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110°,倾角84°,滑动角-158°;节面Ⅱ:走向18°,倾角69°,滑动角-5°;最佳震源深度为23 km② 双差精定位得到此次ML 4.2地震震源深度为27 km,与CAP方法反演的最佳震源深度较为一致;③ 地震活动与断裂构造分布密切相关,徐闻ML 4.2地震为走滑为主兼正断性质的破裂,与铺前—清澜断裂属于走滑正断的运动特征相符合,相关结果对进一步研究铺前—清澜段裂的延展以及区域内构造与应力场分布均有启发意义;④ 本研究结果可供海南省地震台网中心速报震源新参数作参考。

参考文献
范玉兰, 林纪曾, 胡瑞贺, 等. 华南地区近震走时表的研制[J]. 华南地震, 1990, 10(2): 1-16.
龙峰, 张永久, 闻学泽, 等. 2008年8月30日攀枝花-会理6.1级地震序列ML≥4.0事件的震源机制解[J]. 地球物理学报, 2010, 53(12): 2852-2860. DOI:10.3969/j.issn.0001-5733.2010.12.008
吕坚, 郑秀芬, 肖健, 等. 2012年9月7日云南彝良MS5.7、MS5.6地震震源破裂特征与发震构造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13, 56(8): 2645-2654. DOI:10.6038/cjg20130814
吕坚, 郑勇, 倪四道, 等. 2005年11月26日九江-瑞昌MS5.7、MS4.8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与发震构造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51(1): 158-164.
宋秀青, 游秀珍, 刘芳, 等. 区域地壳速度模型对准确测定地震参数的重要性研究[J]. 华北地震科学, 2016, 34(2): 27-31.
宋秀青, 朱元清. 中国大陆地壳速度模型发展综述[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5, 36(5): 149-152.
谢祖军, 郑勇, 倪四道, 等. 2011年1月19日安庆ML4.8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深度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12, 55(5): 1624-1634. DOI:10.6038/j.issn.0001-5733.2012.05.020
杨军, 苏有锦, 李孝宾, 等. 2013年洱源MS5.5地震序列ML≥3.4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研究[J]. 地震研究, 2015, 38(2): 196-202.
杨智娴, 陈运泰. 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再次精确测定1998年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J]. 地震学报, 2004, 26(2): 115-120.
张路. 福建东南沿海盆地第四纪构造运动模式与动力学成因[D]. 北京: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08.
赵小艳, 韩立波, 龙峰. 2011年盈江MS≥4.0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与发震构造研究[J]. 地震研究, 2012, 35(4): 477-484.
郑勇, 马宏生, 吕坚, 等. 汶川地震强余震(MS≥5.6) 的震源机制解及其与发震构造的关系[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4): 413-426.
郑钰, 杨建思. 双差算法的剖析及参数对定位的影响[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8, 29(3): 85-93.
Waldhauser F, Ellsworth W L. A Double Difference Earthquake Location Algorithm:Method and Application to the Northern Hayward Fault, California[J]. Bull Seism Soc Amer, 2000, 90(6): 1353-1368. DOI:10.1785/0120000006
Zhao L S, Helmberger D V. Source Estimation from Broadband Regional Seismograms[J]. Bull Seis Soc Amer, 1994, 84(1): 91-104.
Zhu L P, Helmberger D V. Advancement in Source Estimation Techniques Using Broadband Regional Seismograms[J]. Bull Seis Soc Amer, 1996, 86(5): 1634-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