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乾陵地磁台 (属陕西省乾陵综合地震台,二者地址相同,以下简称旧台) 属国家基准台,建台以来提供连续稳定的高质量地磁观测资料。近年来,受到环境干扰,旧台观测环境背景噪声增大,导致观测数据质量下降,故在距原址距其4 km处的乾县城关镇邀驾宫村西南向选址新建地磁台。地磁观测资料的准确可靠性主要受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环境、资料处理方法等因素制约 (詹志佳等,1999),新的乾陵地磁台 (以下简称新台) 是中国地震背景场探测项目之一,同时是陕西省防震减灾重点项目。新台2013年初建成,2014年5月正式产出地磁观测数据。该台位于渭北黄土塬与浅山交界处,地貌上属丘陵沟壑区,构造上属于鄂尔多斯地块与渭河断陷盆地的交界部位,在关山-口镇断裂以南、乾县-富平断裂北侧。新台地壳厚度约44 km,基岩为寒武-奥陶系石灰岩,第四纪黄土覆盖较厚,地磁观测环境较好,周围未发现干扰源。现有GM4-XL型磁通门磁力仪2套,MAG01/H-DI仪1套,G856A质子磁力仪1套,GSM-90F型Overhauser磁力仪1套。按照《地震及前兆数字观测技术规范·电磁观测 (试行)》要求,“由旧台迁至新台时,在新台建成验收后,新旧两台应进行并行观测记录,在取得至少1年的连续、完整、可靠的记录后,方可以新台取代旧台”(中国地震局,2001),对新旧台各项观测数据进行为期1年的对比观测,得出旧台环境干扰量 (调研发现,国内尚无可借鉴的方法,此为本文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并对新旧台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新台数据衔接是否可靠。
1 旧台环境干扰量计算乾陵旧地磁台附近磁场干扰源情况复杂,在台站周边50-200 m范围内有固定建筑、流动车辆、景区停车场等,干扰场相互叠加,且随外磁场变化而变化,难以用已有公式及方法计算磁性物体的影响,也就是环境干扰量。从本质上讲,环境干扰量 (以下简称干扰量) 是实际测得的磁场各分量值与其当时不受干扰测值之差。设地球外磁场未受人为干扰时总强度矢量为F0,用地磁三要素表示为D0、H0、Z0,受到干扰后实际总强度矢量为F,同理表示为D、H、Z,为实际观测值,则干扰量为
${\rm{d}}D = D - {D_0}$ | (1) |
${\rm{d}}H = H - {H_0}$ | (2) |
${\rm{d}}Z = Z - {Z_0}$ | (3) |
一般,两地距离越小、地上环境及地下介质越相近,则其磁场变化越相似,经过调研确定,天水地磁台与兰州地磁台的地磁数据变化与乾陵旧台基本一致,尤其旧台受到主要干扰前后一段时间,即乾陵旧台除去干扰量后的数据与两台数据差均为恒定常数。依据上述理论,设变量t为以天为单位的时间数,t∈(1, P),P、G为自然数且P≥3,1 < G < P,P表示所选数据长度,即总天数,第G天之前 (包括第G天) 乾陵旧台未受到干扰。设Q(t) 是以t为自变量的函数,函数值是乾陵旧台当日某一分量数据均值,设天水台数据函数T(t),兰州台数据函数为L(t)。以天水地磁台数据为主要参考,根据理论,设函数F(t),令
$F\left( t \right) = Q\left( t \right) - T\left( t \right)$ | (4) |
则有
$t \in \left[ {1,G} \right]\quad F\left( t \right) = {C_1}$ | (5) |
$t \in \left[ {G + 1,P} \right]\quad F\left( t \right) = {C_1} + d$ | (6) |
其中C1为常数,d为干扰量。用L(t) 替换式 (4) 中T(t),可得常数C2和干扰量d′,理论上d′= d。
取乾陵旧台和天水地磁台1998-2015年地磁日均值数据做差,则D、H、Z分量差值见图 1。由图 1可见,2003年9月前后3个分量明显有台阶出现 (Z分量差值线明显长期存在较固定的非零斜率,并非干扰影响,是地理位置及地下介质差异导致),该时间段与乾陵旧台开始受到主要干扰的时间相符,干扰前数据即为式 (5),干扰后为式 (6)(Z分量除外),而图中其他时段出现的跳动,例如:2007年1月、2014年8月前后,经逐一调查分析,均为个别临时干扰或仪器故障导致,可以在长期干扰量校正基础上再次校正。
在干扰时间段前后各取紧邻一个点的数据 (Z分量加入斜率因素计算,不详述),由公式 (6) 与 (5) 相减,得出D、H、Z三分量的干扰量d,在原值上校正,根据公式
$\begin{array}{l} X = H\cos D\quad \quad \quad \quad Y = H\sin D\\ I = \arctan \left( {Z/H} \right)\quad \quad Y = {H_2} + {Z_2} \end{array}$ |
得出X、Y、I、F的真实值,继而得出其干扰量。需注意,用该方法计算所得干扰量为近似月均值,见表 1。
对兰州地磁台数据采用同样方法进行验证,得到D、H、Z的干扰量d′,其与d的相对误差 (d与d′取稳定时的近似值) 为
$\begin{array}{l} \delta \left( D \right) = \frac{{\left| {{d^\prime }\left( D \right) - d\left( D \right)} \right|}}{{\left| {d\left( D \right)} \right|}} \times 100\% \approx 7.7\% \\ \delta \left( H \right) = \frac{{\left| {{d^\prime }\left( H \right) - d\left( H \right)} \right|}}{{\left| {d\left( H \right)} \right|}} \times 100\% \approx 2.1\% \\ \delta \left( Z \right) = \frac{{\left| {{d^\prime }\left( Z \right) - d\left( Z \right)} \right|}}{{\left| {d\left( Z \right)} \right|}} \times 100\% \approx 88.5\% \end{array}$ |
δ(D)、δ(H) 的值符合预期要求,而δ(Z) 偏大,应由地理位置及地下介质差异导致,经过进一步分析 (误差与年变量比值分析及Z分量趋势对比估计),认为可以采用d值,其相反数即为校正值。
2 新旧台数据对比分析 2.1 相关性分析乾陵新台2套仪器为GM-4[1]、GM-4[2],旧台2套仪器为GM-4[7]、FHDZ-M15,对各分量数据互相做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见表 2。
新旧台数据的相关系数 (表中后4列数据) 普遍在0.998以上 (GM-4[1]参与对比的相关系数略低,是因为其D分量经常出现台阶,属于仪器原因,去除台阶后还存在影响),说明2个台的测量数据变化几乎一致。但是,同台2套仪器间的相关系数 (表中前2列数据) 比前者大,相关性好,说明虽然2个台相距仅4 km,但是因位置不同造成的磁场微小差异仍存在,导致新旧台数据相关系数略微下降。当然,统计2个变量相关性时,自变量对因变量施加影响时有许多因素同时施加影响,其中包含偶然误差影响 (万永革,2012),本文在此不作分析。
2.2 静、扰日数据分析通过新旧台在静日和扰日的观测数据对比,如:相关系数、日变幅及日最大值和最小值出现时间,确定各要素间的一致性,从扰动角度分析新台代替旧台的可行性 (王建国等,2012)。选取两台在2014年10月21日 (扰日) 和12月11日 (静日) 的分数据,分别做相关性、日变幅及最值点时间对比,结果见表 3-表 5。
表 3显示,新旧台数据相关性达0.999以上,证明在磁场变化平静与剧烈时2个台的数据变化几乎一致。扰日相关性比静日略小,在磁通门仪器中较普遍,主要由磁通门3轴达不到完全正交导致。表 4中旧台D、H、Z日变幅在静日比新台分别平均高2.1%、5.9%、4.4%,在扰日比新台分别平均高2.5%、5.6%、4.0%,说明了旧台存在干扰源的影响。表 5中新旧台数据最大值、最小值时间基本一致,表明两台磁场变化时间同步。
2.3 日变幅对比取乾陵新旧台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日变幅年均值进行对比,结果见表 6,由表中数据可知,旧台D、H、Z日变幅比新台分别平均高2.1%、6.4%、5.0%,同样说明了旧台存在干扰源的影响。
在地磁台站系统中,基线值是沟通相对记录和绝对观测的桥梁,也是表征地磁台站工作状态的重要参数 (程安龙,1999)。绝对观测的准确和可靠程度,决定了地磁台站最终观测数据的准确和可靠程度,是地磁观测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对地磁台站最终的观测数据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孙海军等,2008)。乾陵新旧台4套仪器基线值对比见图 2。
由图 2可见,旧台的D、H、Z分量与温度变化存在同步效应,表现为正相关或者负相关;新台D分量与温度表现为同步效应,其变化幅度大于旧台仪器,应与新台仪器的温度系数有关;新台H、Z分量表现出与温度同步的同时,明显呈持续下降趋势,根据经验,应与仪器墩还未完全稳定有直接关系。
3 结论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采用与天水地磁台作差的方法得出旧台干扰量,经兰州地磁台观测数据验证,认为计算结果可靠,可以作为旧台数据校准的参考,为相关分析研究的人员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理论上,若在干扰开始前建设新台,并完成新旧台数据的校正衔接,效果最理想,但各种原因不能提前建台,此方法不失为一种补救方法;通过乾陵新旧地磁台观测数据相关性分析、静扰日相关性及同步性分析,证明两台磁场变化一致且同步,数据可衔接性高,即数据只存在固定点位差,而通过静、扰日的日变幅及年均日变幅分析,证实新台仪器记录的日变幅整体略小于旧台,说明旧台干扰源的铁磁性物质感磁效应对旧台环境产生影响。
程安龙. 中国地磁台站现代化技术研究[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9, 20(5): 54 | |
孙海军, 阿里木江, 买买提明. 喀什地磁台新旧台址观测一致性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8, 29(4): 48-52. | |
万永革. 数字信号处理的MATLAB实现[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2: 1-2. | |
王建国, 刘永贵, 张帆, 等. 兰溪地磁台观测新址堪选[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2, 33(3): 189-194. | |
詹志佳, 赵从利, 张洪利, 等. 全国地磁测量与地震预测研究[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9, 20(6): 22-28. | |
中国地震局. 地震及前兆数字观测技术规范 (试行)·电磁观测[S].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1: 14. |